在生活中一些攝影和氣象員都會有自己的天文望遠鏡,通過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外天空的一些景象。在地上我們有小型的天文望遠鏡,而在太空中還有大型的「哈勃望遠鏡」,只不過太空的望遠鏡看得更遠更清晰。那它為什麼要建在太空中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吧。
最初的天文望遠鏡是由伽利略在1609年發明的,伽利略用這架望遠鏡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發現,可以說沒有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就沒有現代天文學。而經過科學家一代一代的改進最終成為現在圖片上看到這種。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地面上普通的天文望遠鏡在大氣層或者是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效果就會不好。終於在1990年美國發射的哈勃望遠鏡升入太空,擺脫了大氣層和天氣的影響。就相當於把眼睛放在了太空中,盲點降到最小,不受天氣和大氣層幹擾得到更多精確的天文資料。
由於哈勃望遠鏡在天空中,所以維修或者更換配件都很麻煩而且資金也很龐大,所以各個國家開始建造「電望遠鏡」逐漸取代太空中的哈勃。而國建造的「FAST500米口徑的電望遠鏡」歷時22年建成,是世界最大的口徑也是最靈敏的電望遠鏡。也將我們國家天文學提高了一個新的層次。
人類最初把望遠鏡健在太空是為了避開大氣層有更好的研究效果,而如今科技發達,在地面上利用電望遠鏡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不用再把太空人和配件發射到太空中去維修作業了,不用去浪費人力資源和龐大的資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