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因何而由來?因菜根而來,清苦歷練的內容具備了說服力

2021-01-08 狐仙說歷史

《菜根譚》這本書按照常理,是應該有嚴謹的邏輯的,可這本書偏偏沒有常理中邏輯聯繫,可以這麼說:「東一棒的,西一棒的,跟平常人說家常話一般,並且還朗朗上口」。同時,該書也沒有像其他史料一樣,一下就是長篇大論,簡單地以數十個字以及百餘字,就記錄完了。

△《菜根譚》書影,無嚴謹邏輯性

《菜根譚》一書又被稱作《菜根談》,可見其書名都是與諧音相關的。其實,這本書的書名來源,是存在糾紛的,歷來人們的說法都是不一致的。有的人認為是「典出」,而又有人認為是「雅俗清苦歷練中來」,致使這本書的書名由來,不知誰的說法最為公認的。

△《菜根談》的書影,與諧音也有關聯

《菜根譚》內容篇幅短,通俗易懂

品味書中的篇幅,可以得知其文對仗工整,在文辭上幽雅精湛而不失生動,簡單地說:其內容以「駢文」為主。不過,其結文又非似「對仗工整」了,因為結文的語錄是隨筆寫出來的,換句話說就是非「聖賢文」,但是,該語錄卻又有訓誡所不具備的醒豁,在明代末期是典型的「清言體」代表。

△《菜根譚》篇幅與駢文相似

然而,《菜根譚》書中的內容,句句是調理,進而,字字都是講到了精髓。其語言非「古文」是大眾通俗易懂的句子,即是大家常用到的「比喻」、「對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將一物比喻成令一物,或者對比,將物帶有人格化,表達了人的各種情緒。作者洪應明,是用通俗的語言,闡述了修身養性、為人處世。

△《菜根譚》引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菜根譚》又稱《菜根談》,典出及清苦歷練而來

對於這本的書名來說,眾人的說法是不一的,因此,就有了《菜根譚》與《菜根談》這兩個名字。典出是這樣道出的:「性定菜根香」,靜心沉玩,乃得其旨;如此可知:《菜根譚》的名字當然又可以叫菜根香」了,主要與「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有關。因為,人能夠咬得動菜根,自然其他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做,這與《菜根談》的「性定菜根香」典出一致,是談出來的。

△《菜根譚》涉及到菜的根質

而另外一個說法,出自於洪氏友人于孔兼,從「題詞」中道出《菜根譚》其名。是以「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顛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從這裡可以知其《菜根譚》的菜根名由清苦中來的,猶如種菜一般,栽培走過蟲子啃咬,慢慢成長而來。加以引用作者洪應明,解釋了于氏的菜根之清苦歷練,闡明了一種超逸、通達之品格。所以,這才又加以稱之《菜根談》。

△洪氏友人于孔兼,題詞道出菜根名

各內容思想,符合作者本意稱《菜根譚》

通過以上的幾種說法,可知這些內在的思想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作者洪應明的本意。乾隆期間的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譚序》,也說到:「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這也就充分地證明了,與「性定菜根香」思想內容基本一致。進而,這也就說明了心性澹泊沉靜的人,方可領悟其本意。

△《重刊菜根譚序》局部書影

所以,作者以「菜根」命名,這意味著所有人闡述的,都與「菜根」涉及相關聯。即將菜味比作世味,需要做到養「根」,對於人而言,就是要養「心」,這才能領悟出其中的奧妙。更進一步地說:「嚼出菜根的味道,就是領悟出世間的美妙,更是領悟出為人處世之道」。為此,《菜根譚》一書是因「菜根」而得名,從內容思想看,就得知其中是涉及到了。

△作者洪應明以菜根命書名為《菜根譚》

總結:

結合全文,《菜根譚》因何得名呢?是由清新雋永、雅俗共賞中而來,就是通過「嚼」出來的,還與栽培有關;從中孕育出的各種思想,均離不開「性定菜根香」,這就闡明了該書是與歷練有關,只不過以「一種植物,作為參照對象」。最終,作者是以與其內容原則相關聯,而制定出《菜根譚》又可稱《菜根談》。

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與探討!

參考文獻:《菜根譚》#狐仙說歷史#

本文為狐仙說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作者推薦:

假如項羽當上皇帝,他會比劉邦差嗎?不會,性格上各自佔據了優勢

集三教真理、智慧的《菜根譚》有何作用?洗滌心靈,精神上的棲居

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為何在企業家中如此搶手?書內蘊含大智慧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結局喪命,褒姒是主要原因?誠信才是主導因素

相關焦點

  • 沒事翻翻書《菜根譚》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著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早年熱衷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潛心讀書立文,最終將自己的人生體會、讀書心得和生活參悟付諸筆尖,揮毫潑墨,著作了這洋洋灑灑的三百多條錯落有致的語錄世集。
  • 老農閒話菜根譚: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這也正合了這樣一句菜根譚:「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老農不是學者,僅僅是農夫,閒暇之時略讀閒書,識得上幾句話而已,對於上面這句頗為贊同。古人相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遵循這一節律安排社會活動。
  • IG名字因何而來?知道寓意的網友都震驚了:不可戰勝遊戲中?
    那麼IG戰隊的名字因何而來呢?知道寓意的網友都震驚了,不可戰勝遊戲中?IG戰隊的作為本次S8世界賽的冠軍受到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不得不說IG戰隊在今年的表現受到了眾多網友的肯定,在今年LPL賽區的聯賽中就表現非常優異,雖然沒有拿到冠軍但是也表現出了IG戰隊的風格。在參加世界賽之後的IG戰隊更是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拿到了建隊以來的首枚冠軍獎盃,而且還是世界賽的冠軍。
  • 「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菜根譚教你如何辨別偽君子真小人
    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菜根譚》: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意思就是說:那些做了壞事的人害怕別人知道,雖然是作惡,但是內心仍然存在著向善的良知。如果你也想有聖賢著的智慧和心境,筆者還是勸各位親自讀一讀這本《菜根譚》。"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中還有很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需要自己去發掘。
  • 馬革裹屍是軍人的至高榮耀,成語是因何而來的?
    原標題:馬革裹屍是軍人的至高榮耀,成語是因何而來的? 馬革裹屍是我們熟悉的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多指軍人為國捐軀、戰死於沙場。馬革裹屍形容一種犧牲精神和堅強的意志,為褒義詞。三國演義裡,司馬懿曾為張郃馬革裹屍。
  • q寵大樂鬥最全歷練圖 歷練怪物詳解
    關鍵字:q寵大樂鬥最全歷練,q寵大樂鬥最全歷練場景圖,q寵大樂鬥最全怪物詳細圖解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玉龍雪山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玉龍溼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蒼莽山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摩雲山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洞庭湖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踏雲鎮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東海龍宮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松林城q寵大樂鬥歷練圖之松林郊外q寵大樂鬥歷練地圖之樂鬥村更多精彩推薦:
  • 《菜根譚》:面對繁瑣世事,懂得「獨善其身」,才能豁然開朗
    《菜根譚》這本書把儒家釋家和道家三家的精髓是融合在一體,他總結的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智慧和一種策略,概括的是成功的一種智慧。當你學會獨善其身,清靜無為的時候,當你學會機智圓潤,淡泊通便的時候,便是最好的一種人生狀態。
  • 菜根譚:放慢腳步,發現生活之美;放空心靈,感受美好生活
    《菜根譚》:竹籬下,忽聞犬吠雞鳴,恍似雲中世界;芸窗中,雅聽蟬吟鴨噪,方知靜裡乾坤。生活的意義,正如一杯清茶,誰都能體會到它的清苦,可只有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香醇。尋找生活之美其實很簡單:放慢腳步,放空心靈,在體驗生活中發現美的深度。曾幾何時,我們不再漫步在幽深小路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曾幾何時,我們不再透過林蔭,帶著悠閒感受撲面而來的淡淡花香;曾幾何時,我們不再仰天長望,哼首小曲,看那白雲輕輕飄。
  • 《菜根譚》寓言——蝸牛角上較雌雄!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先生的著作,裡面的箴言融合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精華,辭藻優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的講述了關於學問修養、為人處世等方方面面的人生哲學。有人認為,《菜根譚》與《三國演義》、《孫子兵法》等具有同等的文化地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 大樂鬥5月4日更新內容 全新曆練場景洞庭湖登場
    歷練優化:新增歷練場景洞庭湖,更多閱歷和經驗等你拿; 新增摩雲山戰鬥背景 後續版本更新內容透露 傭兵系統 2周年二期活動 歡迎各位豆油繼續給意見
  • 春聯的由來,狗年春節大門春聯貼法有何講究?
    轉眼又是一年尾聲,而新年的腳步緩慢踱步而來。每逢春節臨近,各家各戶都要張燈結彩,貼春聯,置年貨。讓人禁不住沉浸在一派喜慶祥和的氛圍裡。大門貼春聯的歷史由來已久。王安石那句有名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可以看出來。
  • 重讀《菜根譚》一四六、人生惟危,道心惟微
    重讀《菜根譚》一四六、人生惟危,道心惟微 一燈螢然,萬簌無聲,此吾人初入宴寂時也;曉夢初醒,群動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處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口鼻皆桎梏,而情慾嗜好悉機械矣。
  • 《菜根譚》:刻意尋求寧靜不是真的寧靜,反而是浮躁的根源!
    《菜根譚》說:「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 有說服力的PPT具備這3個特徵
    PowerPoint從字面上可翻譯為「使觀點更有說服力」。而正因為這個原因,它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可以說是現在辦公不可缺少的軟體了。PPT的應用場合1. 商務會議無論是公司方案研討會,還是新品發布會,都少不了PPT的應用。
  • 《菜根譚》的智慧:學會自我反省,每天進步一點點
    讀書札記丨《菜根譚》的智慧:學會自我反省,每天進步一點點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諸位吉祥。我發願修習《菜根譚》這部國學經典,以下是我在修習的過程中做的零星筆記,在此與諸君交流分享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各位良師益友,善加指點,多提寶貴意見。
  • 《菜根譚》:看淡人生事,以一種灑脫態度,笑對一切,隨遇而安
    這是洪應明《菜根譚》裡的經典語句。看淡人生事,以一種灑脫的態度,笑對一切,隨遇而安。人活一世,一生一世一輩子,我們都是天地間的匆匆過客,來這個喧囂的人世間走一遭。切身體會一回向死而生的過程。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什麼樣的人就會看見什麼樣的世界,自己懷揣著什麼樣的心,就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 「葉赫那拉氏詛咒」因何而來,清滅亡是因為這個詛咒嗎?
    清朝官員清朝又是因何而亡?前文中我們說到了「葉赫那拉詛咒」,而我們以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待清朝滅亡的原因,也可以說清朝的滅亡和慈禧太后脫不了干係。但是將一個王朝的興衰歸咎於一個女性身上未免太過於苛刻。
  • 讀《菜根譚》「真味是淡,至人如常」,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翻開人生處世經典著作《菜根譚》,我們看到這樣一段話:「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這是告訴人們,烈酒肥肉辛辣甘甜,並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人的行為舉止神奇超群的人,也不是真正德行完美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其行為舉止和普通人一樣,是有著平常心,過著平淡生活的人。這又怎麼解釋呢?我們還是做進一步分析,然後再做結論。
  • 沒有土照樣長根,清理潮汐,陽臺魚菜共生系統
    沒有土照樣長根,清理潮汐,陽臺魚菜共生系統 2020-11-2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