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紅十字會積極組織救援救助力量持續抗洪救災

2020-12-05 騰訊網

7月以來,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已致千萬群眾受災。自災情發生以來,各地紅十字會及時響應,積極救災,持續救助受災群眾,助力當地儘快恢復生產生活。

安徽:哪裡需要就往哪裡衝

入汛以來,受長江上遊來水和多輪強降雨影響,安徽省境內河湖爆滿、全線告急,共發生江心洲崩岸、玄武巖礦山塌陷等58處較大險情,受災人口26.35萬人。面對災情,安徽樅陽縣紅十字志願服務隊聞「汛」而動,積極參與防汛救災,哪裡需要就往哪裡衝,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的旗幟在災區高高飄揚。

7月15日,大批應急救災物資需要及時運送到各安置點,裝卸搬運及分發時間緊、任務重,樅陽縣紅十字志願服務隊在微信群裡發布求助信息,很快有近百名志願者報名參加,共搬運物資200多噸,為應急救災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紅十字志願者周淑萍是縣菸草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是服務隊裡的熱心大姐,她衝鋒在前,30多斤的應急摺疊床扛在肩頭,一趟又一趟來回搬運,不停歇不言累,她笑稱從沒搬過這麼重的東西,幹起來才發現自己這麼有勁。像周大姐一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他們不遺餘力,為防汛救災工作默默奉獻。

(紅十字志願者在輔導孩子們學習)

樅陽縣城關小學安置點集中安置了鐵銅江心洲221名老弱病殘小受災群眾,其中有不少學齡兒童。為了減少災情對孩子們學業造成影響,剛參加完高考的浮山中學學生吳凡、樅陽中學學生周潔主動報名加入縣紅十字志願服務隊,每天去安置點為孩子們輔導功課,他們就地取材,教孩子們學剪紙、玩遊戲、畫畫……安置點裡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紅十字志願者在為老人理髮)

城關小學安置點94歲高齡的老人何汪氏,行動困難,生活難以自理。紅十字志願者吳琳帶領一班志願者專門為老人洗衣、鋪床疊被、送水送飯……忙個不停。老人被照顧得舒舒服服,笑呵呵地逢人就誇:「這些伢子服務真好,比我的女兒孫女兒還貼心,我都捨不得回家了。」

解放軍某部1000餘名官兵開赴樅陽縣抗洪搶險多日,部分官兵的頭髮長長了無法打理。志願服務隊組織曹中海等10餘名理髮師多次冒著傾盆大雨前往官兵駐地,利用休息間隙,為戰士們義務理髮。

湖北:及時組織開展防汛救援救助工作

6月以來,湖北省連續遭遇9輪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給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較為嚴重影響。針對汛情猛、險情多、災情重的實際情況,湖北省紅十字會在湖北省委堅強領導和總會的指導下,及時組織全系統開展防汛救援救助工作,盡最大努力做好受災群眾幫扶救助。

(紅十字志願者在湖北省洪湖三八湖防汛大堤上巡查 陳華/攝)

7月13日,總會連夜向湖北派出防汛救災工作組,指導湖北省紅十字系統有效開展汛期救援救助等工作。14日,工作組先後深入洪湖市洪湖圍堤濱湖北合垸、三八湖、螺山新螺垸泵站和螺山鎮小學群眾轉移安置點實地查看災情,現場指導荊州市、洪湖市紅十字會開展汛期救援救助。

同時,應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請求,總會工作組決定由湖北省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負責緊急追加餅乾、礦泉水、毛巾被、消毒液等防汛急需物資,同時沿防汛大堤上也加密了帳篷布設,用於衛生所、防汛人員輪休等急需。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給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圖片來源:黃岡市紅十字會)

7月15日,工作組先後趕至黃岡市黃梅縣濯港鎮十裡益海中心小學、大河鎮天門小學安置點和黃石市陽新縣排市鎮中心小學安置點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深入黃石市排市鎮河北村、沿城區富河大堤和網湖分洪閘查看汛情,並現場指導黃岡、黃石兩地紅十字會有效開展汛期救援救助等工作。

16日上午,工作組先後深入武漢市蔡甸區消泗鄉興無垸、洪南橋實地察看災情。蔡甸區是武漢市本次受汛情影響較重地區,截至7月15日8時,漢江蔡甸站水位28.70米,超警戒水位1.20米;北垸閘外水位27.05米,超警戒水位0.55米,防汛形勢十分嚴峻。7月9日21時,蔡甸區啟動防汛Ⅰ級應急響應,7月15日12時調至Ⅱ級應急響應。

截至7月20日,總會向湖北調撥的毛巾被、賑濟家庭包(箱)、棉被、夾克衫、衝鋒衣、帳篷、消毒液、殺蟲劑氣霧劑、脈動飲料等防汛物資,已全部分發至受災群眾手中。

江蘇:紅十字志願服務隊連夜赴高淳發放生活物資

當前,江蘇省防汛進入關鍵期,南京高潮位已超過10米,太湖水位超警戒已達半個多月,南京市高淳區水陽江連續4天超警戒水位,該區域防汛應急響應提升為I級。

7月16日下午,南京市高淳區政府決定將位於水陽江沿岸的村民轉移至安置點。江蘇省紅十字會充分發揮救援救災職責作用,從鹽城備災倉庫緊急調撥1300床棉被。當晚至凌晨,江蘇省紅十字會機關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5名隊員在陳小兵副會長帶領下抵達現場,與市、區紅十字會部分工作人員及輔警一起連夜卸貨,1300床棉被放置在淳溪中心小學安置點,待村民轉移後及時發放到每個村民手中。

貴州:紅十字救援隊聞「汛」而動 幫助3.3萬受災群眾

6月入汛以來,貴州省出現多輪強降雨天氣,造成9個市(州)不同程度受災。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貴州省各級紅十字會先後派出紅十字大眾衛生、搜救救援隊和志願服務隊等9支869人次,深入受災地轉移受困人員、宣傳衛生健康知識、安置轉移群眾、發放救災物資和安全隱患排查等,幫助受災群眾3.3萬人,提供志願服務近4萬小時。

(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受災群眾在安置點領取紅十字救災物資,貴州省紅十字會供圖)

遵義市正安縣「6·12」洪澇災害發生後,遵義市紅十字會迅速組織紅十字虎鷹應急救援隊13名隊員奔赴災情現場參與救災搶險工作。桐梓縣「6·22」洪澇災害發生後,貴州省紅十字大眾衛生救援隊及當地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第一時間趕赴木瓜鎮參與應急救援工作,搭建3個紅十字救災帳篷,發放方便麵、礦泉水等救災物資,並對該縣木瓜鎮、羊蹬鎮的1100餘戶受災群眾開展大眾衛生入戶宣傳,發放宣傳品,衛生包、家庭包等物資。7月14日,道真縣大磏鎮福星村合心組因降雨出現山體滑坡,倒塌農房戶數26戶,倒塌房屋間數78間,緊急轉移群眾48戶71人。15日,遵義市紅十字會派出救援隊攜帶帳篷、家庭包等物資,趕赴滑坡安置點開展緊急救助群眾。

6月23日,黔南州惠水縣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及時組織搜救隊24人,緊急奔赴該縣擺金鎮高寨村開展抗洪搶險工作,利用搜救艇等工具,轉移受困群眾57戶146人。

7月8日,銅仁市松桃縣甘龍鎮石板村田堡組因連降暴雨引發山體滑坡,造成6人失蹤、6人被困,緊急轉移安置群眾79戶。接到災情報告後,省紅十字會當日調撥13餘萬元救災物資,並派出省紅十字大眾衛生救援隊20名隊員奔赴災區,於9日在臨時安置點甘龍中學搭建起61頂12平方米救災帳篷,臨時安置200餘人。

銅仁市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江口縣壩黃鎮金龍村、江口縣城(內澇)、松桃縣甘龍村洪澇災害抗洪救災工作,出動124人次,服務時長29760小時,營救、轉移疏散群眾650餘人次。

黔東南州紅十字會迅速組織紅十字大眾衛生救援隊和紅十字志願服務隊,奔赴凱裡、麻江、錦屏、雷山、三穗、劍河、從江、榕江、丹寨等地,勘察災情、疏散受災群眾、搭建臨時安置點、發放救災物資。為讓受災群眾提高災後防病意識,救援隊在入戶發放救災物資同時,還向每戶受災家庭講解災後衛生防疫知識,最大限度地預防傳染疾病發生。

重慶:救災救援,紅十字持續發力

截至7月18日16時,強降雨導致的洪澇、地質災害,已造成重慶市萬州、涪陵、沙坪垻等32區縣516鄉鎮(街道)633150人受災,因災死亡13人,緊急轉移安置23833人,需緊急生活救助10374人。

(重慶市紅十字會根據災情情況,迅速組織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分配、調撥救災物資。 嚴明喜/攝)

此輪洪澇災害中,重慶市紅十字會先後啟動應急響應5次,總會向重慶市紅十字會調撥家庭包、棉被、衝鋒衣等,根據受洪澇災害影響程度,重慶市紅十字會向受災較重的14個區縣調撥了第4批總價值為144.05萬元的棉被、家庭包、衝鋒衣及等救災物資和資金。

雲南:緊急調撥物資馳援受災群眾

7月18日,受西南氣流和切變線影響,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氣,導致該縣平原鎮、蘇典鄉、芒章鄉等14個鄉鎮1個農場不同程度發生洪澇、山體滑坡災害。截至7月18日22∶30時,「7·18」強降雨洪澇滑坡自然災害共造成盈江縣14個鄉鎮1個農場10000多人受災,因災失聯3人,疏散轉移群眾2460餘人。

面對災情,雲南省紅十字會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快速響應,緊急從雲南省紅十字備災救災中心倉庫調撥家庭包100個、衣服200件;協調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將達能(中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定向捐贈雲南省紅十字會,用於災害救助的1000件功能飲料直接運往災區。目前,這批價值17.3萬元的救災物資已連夜裝車馳援盈江災區。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向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雲南省紅十字會供圖)

德宏州紅十字會第一時間成立了工作專班,強化值班備勤,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及時向雲南省紅十字會上報災情並請求給予物資支持。同時,從德宏州紅十字會備災救災倉庫向盈江縣紅十字會調撥價值近40萬元的毛毯460條,防水雨衣400餘件,兒童防水雨衣3000餘件、衣物1000餘件馳援盈江受災群眾。

(來源:《中國紅十字報》)

相關焦點

  • 從抗洪救災到日常應急救援 民間救援隊成為重要力量
    在8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防汛救災工作情況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社會救援力量作為抗洪救災中的一支重要的協同力量,其作用受到了肯定。據統計,全國累計有500多支社會應急力量參與了這次洪澇災害搶險救援,協助轉移群眾4萬餘人。
  • 眾志成城風雨同舟 四川省物業服務行業支援樂山抗洪搶險紀實
    天投、保利、同森、雅居樂、森宇、麓山、佳兆業、陽明、昌興、潔華、萬科、德商、上海高地、重慶融創等會員單位積極響應,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就組建了成都天府新區物業管理協會防汛救災先鋒隊前往樂山支援當地抗洪搶險工作。通過四天三夜的突擊,完成了花橋華樂小區、萊茵水岸小區的搶險救援任務。
  • 明年底北京急救號碼統一為120,999回歸救災救助救護職能
    今天上午,市衛生健康委和市紅十字會聯合舉行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統一呼叫號碼、統一指揮調度」啟動儀式。2021年底,北京市院前急救呼叫號碼將統一為「120」。今後,「999」號碼將回歸紅十字會「救災、救助、救護」職能,提供非急救轉運和航空醫療服務。
  • 救援隊救災返程免費被卡,繳費近500才通過
    在此背景下,如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救援,也成了各地抗洪救災重要議題。可就在這兩天,一則民間公益救援隊救災返程被收「過路費」的新聞,引發很多人的關注。據媒體報導,7月10日,重慶市藍天救援隊在結束了對貴州銅仁松桃山體滑坡應急救援工作的返程途中,一行六人在萬州區五橋收費站手持救災證明被攔截,最後繳納496元過路費後才獲放行。
  • 應急力量再添新軍 湖南成立首支社會力量電力應急救援隊伍
    紅網時刻長沙12月1日訊(通訊員 黎孟子)電力應急是各類應急救援基礎保障,為健全電力安全應急機制,保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對電力系統突發事件進行預警、防範、化解和善後的全程管理體系建設,適應湖南省緊急救援事業趨勢的需要,11月30日,湖南省緊急救援協會在長沙市望城經開區成立電力應急分會
  • 解讀救災物資儲備:救災,為什麼總有棉被?
    紅十字會總會出面解釋後,理解漸多。有人也注意到:往災區送棉被已成救災常見做法;廣東紅十字會倉庫裡常備棉被,而不是毛毯和涼蓆。為什麼總是棉被?救災物資儲備什麼、不儲備什麼,有什麼講究?儲備救災物資的標準是什麼?通用性強、基礎、經濟、方便,是儲備救災物資的主要考量每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財力和救災能力,來確定救災物資的儲備標準。
  • 空中救援覆蓋中國還有多久?
    七年後,中國救災的機制獲得了很大進步,中國的通用航空也已開始發展。但也看到隨後的魯甸,雅安,昭通等地震災害中,均未見到國內通用航空的參與救援,除了國內通航救援力量不足,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國家層面規劃不明確,社會救援力量和國家救援力量並未協調統籌。
  • 捐款救災彰顯國企擔當 山東省屬企業捐款超1000萬元
    齊魯網8月29日訊 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省國資委獲悉,為幫助遭受颱風嚴重影響的濰坊、淄博、東營等市救災重建,省國資委組織省屬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 中國紅十字會已向江蘇風雹災區援助款物137.21萬元
    江蘇鹽城風雹災害發生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實施緊急援助,截至25日早8時,已提供援助款物合計137.21萬元。由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率領的總會救災工作組及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專家組成的中國紅十字會醫療專家組趕赴現場實施救援。
  • 帳篷毛毯摺疊床……這些救災物資緊急調撥災區
    記者7月22日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面對今年形勢嚴峻的汛情,我省迅速啟動救災物資應急保障預案,確保防汛救災物資及時高效調撥到位。截至當天,已累計向災區調撥帳篷、棉被、摺疊床等各類物資78555件,支持受災地區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全力保障災區群眾基本生活。
  • 中國紅十字會快速響應新疆伽師地震
    中國紅十字會快速響應新疆伽師地震 2020-01-2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應急管理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主汛期共營救和疏散轉移被困...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隊伍組織了8.5萬多個安全指導組,為涉疫場所和各類生產經營單位開展「點對點」安全指導服務,排查整改問題隱患300多萬項。
  • 山西紅十字會向吉安災區捐贈1300床棉被
    近日,山西省紅十字會向我省受災嚴重的吉安地區捐贈1300床棉被,價值10萬餘元。目前,該批救災物資已經發出,運往吉安。據悉,6月6日江西省洪澇災害發生後,省紅十字會立即啟動應急救災響應機制,組織洪災救助行動,並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上報災情。
  • 搶險、巡堤、募捐……僑界人士聞「汛」而動助力抗洪
    歸國留學生的抗洪志願服務團「我們正在為家鄉抗洪一線募捐,希望獲得大家的支持!」7月20日,安徽歐美同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高遠在微信群發布募捐信息。「支持,算我一個!」微信群裡的留學生們積極響應,僅一天半的就募集了愛心資金近1.6萬元。安徽各地發生汛情後,高遠和三十餘位安徽青年海歸一起,組建了一支抗洪志願服務團,開展宣傳、募捐和採購救災物資等行動。
  • 「7·19」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
    10月15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作出關於表彰「7·19」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決定對「7·19」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中事跡突出的159個單位和343名個人予以表彰,對在抗洪搶險救災中作出突出貢獻的23支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贈授錦旗。決定全文如下。
  • 身邊好人|汨羅藍天救援隊長,電話連著生命線
    因為他的名字是藍天救援隊隊長,他的工作是救助所有需要救援的受困群眾。電話就是生命線,數次救起遇險人員劉勇華救援積水中被困市民2018年7月17日上午9點,劉勇華接到一個救援電話,來電人急切的說,家中有一位58歲老人於前一日白天進入大山一直未歸,失去聯絡。家人與當地政府及村民四處搜尋無果,只得請求藍天救援隊支援。
  • 洪水無情人有情 中建五局安裝公司助力武漢抗洪防汛
    項目部組織成立了一支「抗洪搶險突擊隊」。紅網時刻7月15日訊(記者 潘錦 通訊員 嚴凡舒 彭煦)洪水無情人有情,湘鄂一家親。7月以來,長江武漢段水位持續上漲,各級政府積極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抗洪搶險。位於漢口江灘區域的中建五局安裝公司武漢瑞安A1項目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當地政府組織的救援被困人員、加固防洪堤壩和江堤防汛巡邏等工作中積極發揮組織力量,展現央企擔當。
  • 中國民間組織抗震救災行動民間組織聯繫方式
    南都公益基金會010—51656856劉洲鴻為民間組織參與救災和災後重建項目提供1000萬元人民幣資金支持2. 中國扶貧基金會010—82872688王行最接受愛心企業、機構及公眾認捐;向四川地震重災區送牛奶、方便食品、瓶裝水、羽絨服、太空被、毛巾被和藥品等物資。基金會已經在四川德陽設立物資儲備庫,統一接收、管理全國各地通過航空、鐵路和公路發往四川的物資,根據災區實際需要,轉運、分發到各災區3.
  • 空中救援還需加大力度
    的確,相對於地面救援,空中救援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救人須分秒必爭,早一分鐘得到救助,傷員就越有希望保住生命,直升機速度比地面車輛要快得多,著陸條件也相對簡單,可以到達許多交通不便的偏遠地點。而在地震災難中,道路大量損毀,餘震不斷,泥石流、山崩等地質隱患遍布,大大增加了地面救援的風險,空中救援則不難克服這些困難,及時完成人員和物資的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