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的種類繁多,但其代表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人物畫
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統稱為人物畫。人物畫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所以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等。在現代,人物畫更強調「師法化」,還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都有所發展。
要畫好人物畫,除了要繼承傳統外,還必須了解和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解剖結構,以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方能準確地塑造和表現人物的形和神。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比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和勾染法。
山水畫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被稱為山水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
山水畫的組成包括:山、水、石、樹、房、屋、樓臺、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雲、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徵等。山水畫主要代表有:青綠山水畫、淺絳山水畫和金碧山水畫。
水墨畫
水墨畫是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它有三個基本要素:即單純性、象徵性和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都有所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是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是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在《圖畫歌》中曾說:「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說的就是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溼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幹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都佔著重要的地位。
院體畫
院體畫簡稱「院體」、「院畫」。一般是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致一路的繪畫。還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者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以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所以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以張銓、江宏偉、賈廣鍵、趙蓓欣、喻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中青年畫家都為現代院體畫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工筆畫
在唐代,工筆畫已經盛行起來。由於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再加上繪畫的材料改進,工筆畫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初唐時期因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覆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如陳之佛所作秋豔圖。當代具有影響力的工筆名家有劉大為、林凡、何家英、馮大中、王泰戈、蘇若閒等。
文人畫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為了與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相區別,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文人之畫」。唐代王維是文人畫的創始人。舊時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這就說明其影響的久遠性。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抒發「性靈」或個人抱負,也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水墨漫畫
水墨漫畫在構思上具有漫畫的特點,題材廣泛,或諷刺或讚美,但是表現手法上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畫技巧,兼具其雅致。較之一般的漫畫,水墨漫畫更具有觀賞價值。它的出現擴展了漫畫的表現、觀賞領域與品種。中國的水墨漫畫也湧現了很多優秀作者,比如豐子愷、華君武、黃永玉、韓羽、方成、王成喜、梅湘涵、畢克官、徐鵬飛、蔣文兵、何韋、常鐵鈞、徐進、白善誠等人,同時也湧現了許多優秀作品。
花鳥畫
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主要分支有:花卉、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與中國傳統美學相適應,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注重「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根據墨與色的不同,可分為水墨、潑墨、設色、白描、沒骨等類。
花鳥畫的畫法大致可以分為二類:工筆花鳥和寫意花鳥。其主要表現方法有:白描(又稱雙勾)、勾勒、勾填、沒骨、潑墨等等。和山水畫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花鳥畫的學習步驟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主要的表現主題有:竹、蘭、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鳥有:雞、鵝、鴨、仙鶴、杜鵑、翠鳥、喜鵲、鷹、鸚鵡;昆蟲有:蝴蝶、蜂、蜻蜓、蟬;雜蟲有:蟈蟈、蟋蟀、螞蟻、蝸牛、蜘蛛等。
新文人畫
新文人畫,也就是「中國新文人畫」,它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藝術界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
1996年北京畫家邊平山經常同福州畫家王和平、河北畫家北魚在邊平山先生的「平山書屋」聚晤聊天,由於在藝術見解和追求上有許多共同之處,所以萌發了發起中國畫聯展的想法。後又與南京畫家王孟奇、方駿等商定,由天津畫家霍春陽在天津美院展覽館操辦此次展覽,這就是「新文人畫」的開端。後來全國各地的畫家都紛紛響應並加入進來,如:朱新建、劉二剛、王鏞、徐樂樂、朱道平、陳平、田黎明、江宏偉、梅湘涵等。成為一種在全國很有影響的文化現象。「新文人畫」同「1985年新潮」、「星星畫展」等一起成為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國藝術史的輝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