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壇素描之路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誰也不曾想到,簡簡單單的一支鉛筆,握在手中,在一張白紙上輕輕地摩挲,卻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界掀起滔天巨浪。

羅中立《父親-素描手稿》(1980年)

素描,本是西方古典主義繪畫描繪對象的一種基礎訓練手段。輪廓、體積、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在反覆的勾擦中,漸漸地形成了堅實的物象。20世紀初,它隨西方思潮湧入中國,對中國美術教育及藝術實踐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素描——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一回)」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要看清這次素描上眾多作品的來龍去脈,需把握好兩條藝術路徑——寫實主義與現代主義。這兩種美學的追求方向決定了自20世紀在中國藝術界與美術教育界開展的素描訓練與審美取向的基本問題。

徐悲鴻《泰戈爾像》(1940年)

1.林風眠傳人吳冠中代言現代主義

在寫實主義者看來,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只有過了素描關,最後的成品才值得期待;而在現代主義者看來,素描只是訓練的一個常用手段,對於一位畫家,速寫的重要性超過素描的精心刻畫。幾分鐘之間抓住描繪對象的神氣遠勝過幾個小時層層累積出現的立體逼真效果。

環顧展廳,繪畫圈裡的人會驚奇地發現,現代主義的領軍人物竟缺席了這次展覽,他就是林風眠。也許是他早期的作品世上已沒有留存的緣故。還好,可以見到與他同時期的潘玉良攜三件素描作品出現在展覽最靠前的部分,後面是一大批寫實主義的實踐者。

於是,要在展廳走上好久,才會遇到林風眠的傳人吳冠中的作品。這位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畫壇極具影響力的畫家,安靜地立於角落,伴隨他的是一幅碳素墨水作品,畫面上以迅疾的線條捕捉到了當地農民在收割場上稱量包穀的情景。這是畫家在1978年帶美院學生到秦皇島寫生時的習作。

不得不說,吳冠中創作繪畫之時,正值西方現代抽象主義風潮盛行,其畫作嘗試告訴人們何為中國文化美學的抽象主義繪畫。

靳尚誼《朱竹明》(1964年)

2.徐悲鴻以「寫實主義」改造國畫

在繼續尋找下一位現代主義者的腳步之前,還是回首一下寫實主義的隊伍,實在是浩浩蕩蕩,無法視而不見。其實一進展廳,正對著觀眾視線的即是徐悲鴻的五幅素描。這毫無疑問地表明了徐先生在20世紀美術歷程中的核心地位。他的素描作品成熟而簡潔,體現了法國19世紀學院派嚴謹精準的氣息。

徐悲鴻雖從小因父親的緣故接觸了大量的傳統中國畫,卻很早就開始質疑傳統筆法的有效性。20歲時,經友人推薦,他見到了康有為。這位旅歐期間拜倒於拉斐爾畫風之下的著名改良主義者對早期的徐悲鴻產生了重要影響。後者由此認識了蔡元培,並在三年之後受到北京大學校長的邀請擔任了「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導師。1918年5月,徐悲鴻在北大畫法研究會講演《中國畫改良之方法》中開門見山地說道:「中國畫學之頹敗,至今日已極矣!」徐悲鴻從人體比例、面目特徵及姿態和表情方向來全面衡量中國人物畫的優劣,自然得出了「中國畫落後」的結論。他認為:「最美之品為花鳥,山水次之,人物最卑。」顯然,徐悲鴻是針對傳統中國人物畫缺乏解剖學和正常比例知識的角度來談的。「五四運動」提倡科學主義,繪畫上的寫實能力因此成為衡量畫家水平的最重要標準。

1919年3月,徐悲鴻赴法國留學,此後便報考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在出國留學之前,徐悲鴻已很有名氣。赴歐八年後,他回到國內時,很快成為重要的藝術界領袖。徐悲鴻對宏大敘事的興趣驅使著他裝飾寫實主義引向學院主義與功能主義繪畫。無論如何,將西方寫實繪畫引入中國,改變傳統文人畫以及因循守舊的繪畫現象是徐悲鴻在中國20世紀藝術革命過程中的重要成果,特別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論,在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效果,寫實主義漸成國內主流畫派。

徐悲鴻《男人體》(1924年)

3.膜拜者與再造者各領風騷數載

繪畫裡的寫實主義與「五四運動」時期所倡導的科學與民主多有呼應。這一美術理念之於中國藝壇的重要性,有如張之洞、李鴻章等人的「洋務運動」,試圖以實業及軍工產業拯救國家於既倒。作為一門科學——文藝復興時期對藝術的界定,寫實方法無疑應該是中國藝術家需要掌握的技藝。事實上,寫實方法對於那些希望將藝術用於現實關懷的藝術家來講十分受用。比如,通過在法國的博物館臨摹學習西方藝術的司徒喬,以他的素描習作體現了徐悲鴻在寫實主義上的主張。

儘管徐悲鴻在上個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初對寫實技術和基礎素描一意孤行地堅持導致他的思想以及繪畫對學生產生了近乎獨斷的學院派影響,但他的大多數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對於中國畫來說嶄新的領域。其中出眾的學生包括:呂斯百、吳作人、張安治、孫多慈、文金揚、艾中信、馮法祀等。

而在這其中,仍然有一個「持不同政見者」,他就是葉淺予。這位最初靠漫畫出名的藝術家緊緊抓住傳統中國畫中的線條不放,以獨立的「舞姿」成為20世紀美術界一道亮麗的風景。他筆下的人物線條簡練,神態飛揚,完全有別於根植在西方古典主義繪畫理念上而發展出來的素描。在徐悲鴻一手構建起來的寫實體系中,蔣兆和是最為傑出的一位。他將中國傳統水墨技巧與西方造型手段熔於一爐,在寫實與寫意之間架構成全新的中國畫筆墨技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表現力,使中國的水墨人物畫並立於世界寫實主義藝術的行列。

前輩們的寫實主義探索對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完整的油畫教學體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其中,素描教學成為重中之重。中央美術學院的老院長靳尚誼成為此中的佼佼者。他入學時接受的是由徐悲鴻所創立的素描教學訓練,隨後被選入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在俄羅斯素描體系中接收新一輪的錘鍊。這一時期他所創作的素描作品,成批印入書中,成為後繼者的學習示範。然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待靳尚誼有機會到歐洲參觀各大博物館,才真正領悟:源自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所建立的古典主義繪畫體系下的素描方法與俄羅斯藝術家列賓等人所延展出來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學體系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活」字可以概括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因此,按靳先生自己話說,站在博物館中那些古典主義名作面前,他開始重新思考如何觀察事物,如何描繪色彩。

而在此時,新生代的油畫學習者開始把眼光轉向太平洋彼岸。當時還在四川美術學院讀四年級的羅中立以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的手法,精心繪出了《父親》的素描稿,巨型的頭像,放大了那位老農民臉上和手上所有的細節。無疑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美術界最具轟動性的素描作品。而同樣就讀川美的何多苓卻迷上了美國畫家懷斯。他那種在寫實主義基礎上闡發出來的抒情性深深影響了整整一代美院青年。畫面上那種時隱時現的空靈背景,淡淡的筆觸,柔和並略顯憂鬱的氣質,與彼時俄羅斯素描體系形成鮮明對比。

經過20世紀最後十年在素描紙上的黑白角逐,寫實主義與現代主義迎來了新一批的膜拜者和再造者。這其中不乏在徐悲鴻體系下鳳凰涅槃者,比如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的於小冬,他一腳跨入了油畫的門檻,成為致力於追隨歐洲16、17世紀以魯本斯為代表的油畫體系的優秀實踐者。他的素描深具魯本斯筆下那種鮮活飽滿的皮膚與肌肉感。而天津美院的何家英與中國油畫院的楊飛雲,從國畫和油畫兩個領域,探索著畫面的純古典氣質。現代主義一路也不缺繼承者。吳冠中的同事杜大愷與學生劉巨德,保持了老中央工藝美院人對裝飾性線條與簡潔構圖的持續關注力,在寫意與抒情的路上繼往開來。同時,有不少接受了國畫人物訓練的畫家加入到素描創作的隊伍之中,以中國畫的筆墨與紙張,傳達出具有東方美學特質的畫作。

追憶往昔,葉淺予執著於筆墨線條表現力的努力終於在21世紀有了不少繼承者,如劉慶和的新水墨、田黎明的淡墨畫、盧禹舜的工筆寫意。而黃胄以西方速寫手法捕捉國畫人物神形的方法在這一傳承過程中起到了接力棒的作用。

觀展Tips

自20世紀初期,以徐悲鴻、林風眠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負笈東洋,西遊歐美,開啟了中西結合的藝術之路。由他們分別引入的西方古典主義素描方法和現代主義繪畫理念,開闢了中國藝術的新視野,對中國的藝術教育及審美素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展覽薈萃了120餘名藝術家所創作的反映時代精神的素描作品,他們中既有徐悲鴻、潘玉良、劉海粟、常書鴻、蔣兆和、吳作人、艾中信、吳冠中、石魯、黃胄、劉文西、周思聰等已故美術大家,又有戴澤、詹建俊、靳尚誼等當代著名藝術家。通過他們的作品,展覽系統梳理了自20世紀20年代至今中國素描藝術發展的各個階段,併集中展示了每個階段較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的素描精品,多數作品系首次展出。

地點:國博南6、南7展廳

時間:至2021年1月30日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王建南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李超德:中國畫教學素描之爭的三個問題
    一方面,從西方引進的素描繪畫造型系統,對近現代中國畫的創作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無論是以徐悲鴻、蔣兆和為代表的「徐蔣體系」,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新浙派人物畫創作,都是素描改良國畫的成功案例。另一方面,堅守傳統的畫家和學者認為,恰恰是素描的過度推廣使國畫的發展偏離了軌道,甚至認為素描對中國畫的發展形成阻礙作用,堅持「去素描化」,認為要提升國畫創作水平,加強傳統文化如詩書畫印的訓練是基本途徑。
  • 徐悲鴻不僅是出色的畫家,還是教育家,提出學中國畫必須學素描!
    「學中國畫必須學素描」 的這一論點,國內凡是學美術的人應該都不陌生,這條教育理論幾乎是國內所有美術教育的模式。但有些人可能並不知道,這條理論其實是徐悲鴻提出來的。提到徐悲鴻,很多人想到的是個畫家,尤其擅長畫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徐悲鴻除了有畫家的身份,還是位出色的教育家。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談中國畫藝術
    難道真正的中國畫在逐漸地消失了嗎?著名書畫家、指墨畫藝術大師朱祖國先生談起中國畫很無奈感慨:他認為中國畫創作的方向以及對傳統的認知似乎出了問題,意筆越來越少真正一筆筆畫出來的基本上沒有!
  • 陳莊|對於中國寫意畫,素描色彩不是洪水猛獸!
    我對素描與寫意的一點體會這些年,有關寫意與工筆,國畫與素描的爭論層出不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我看來,素描不是洪水猛獸,寫意只是代表中國繪畫的一種形式。遙想當年徐悲鴻先生一輩人把素描引入中國,以科學的觀察方式,造中國繪畫的形,最起碼的成果,把中國畫(人物畫)的形扶持到真實自然的形,嚴謹而科學,畫面讓人感覺舒適,造型讓人感覺真實,並且還有了真情實感,不得不說,素描在此方面,還是起到了改良中國畫的作用,這是正向。
  • 學國畫要不要學素描,那學油畫、版畫和雕塑呢?
    所以,如果說中國畫要學習素描的話,其側重點和西畫一定是不一樣的。要不然會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其實在比我年長一些的國畫家中,有些是非常有成就的藝術家,但依然碰到瓶頸,原因就是當年被灌輸了太多西方的素描,這種影響很難擺脫,在用中國畫的筆墨線條去表現的時候就產生問題了。這樣的素描訓練就成了枷鎖,讓中國畫的表現很不自由。從這個角度講,素描和國畫是兩個體系。
  • 中國畫人物技法的基本功與"趕浪頭、抄近路"
    我國古代畫家對此做過長期實踐,積累了很多經驗,他們以「骨法用筆」四個字概括中國畫的造型基礎,十分確切。如果我們對白描下的功夫愈多愈深,造型能力就愈強。   有人問:「素描」怎麼樣?素描不是已經成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了嗎?
  • 留日生涯如何影響11位畫家的中國畫創作
    而赴日之前,他已從居廉處學得地道的小寫意花鳥,又曾在伍德懿「萬松園」遍摹歷代名跡和在澳門格致書院接觸西畫並拜師學習炭筆素描。方人定方人定(1901-1975)於1929年赴日,此前跟隨高劍父約6年,無論山水、走獸、翎毛、花卉,「跟足當時新派畫的一貫作風」,其間他於1926-1927年作為「新派畫」代言人與廣東國畫研究會的論爭,不僅令畫壇矚目
  • 從金魚看吳作人的中國畫探索,蘇州展其金魚作品研究展
    率領中央美院的主要藝術家,開「十張紙齋」,用素描的方法推進中國畫造型提煉塑造,開創出國人喜聞樂見的熊貓、金魚、駱駝、犛牛等形象作品。油畫上,他不肯延續在歐洲習得的成熟的畫法,深入西部中國,找色彩,學敦煌,開創出中國油畫方法,中年再回傳統,「50歲後學篆」,甚至要求中央美院西畫專業學生必須學習書法,把中國傳統的藝術精華與西方引入的學院制度充分融合,以「乘一總萬,舉要治繁」,推進中國造型藝術教育。
  • 嚴謹圓潤,神採飛揚,天才畫家布洛欣12幅肖像素描作品欣賞
    尼古拉.布洛欣的素描作品在國際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獨特的風格,受到國際美術界的高度好評,更是收藏家的最愛。布洛欣繪畫風格與偉大的俄羅斯美術大師費欣非常相像,他在俄羅斯展覽生涯中特別重要的一次展覽,是在費欣的故居及其工作室陶斯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個人展覽。
  • 萬萬沒想到,素描搭配古風還能這樣好看!
    畫了這麼多年的繪畫,沒想到素描也可以很古風吧? 就有這樣一位大大,受到「集錦攝影」的啟發,將素描與水墨畫結合形成古風式風格素描,比如將中國畫特有的題字落款應用到了素描中。
  • 觀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
    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護林》等一大批代表20世紀中國畫成就的精品力作,豐富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繼承和拓展了嶺南畫派藝術,也為新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新鮮而重要的經驗,在中國畫壇影響至今。今年是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為進一步紀念與弘揚黎雄才的藝術精神,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與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共同主辦「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
  • 入行十年的美術培訓老師,告訴你為什麼說素描不能學太早
    在了解這個話題之前,學生家長需要先耐心的普及下素描的基本知識,避免自己蒙頭蒙腦的盲目報班。一,什麼是素描。素描是單色畫的統稱。二、素描通常指哪些。通常學的素描有:石膏幾何體素描、靜物素描、石膏像素描、人物素描(頭像、半身像、全身像/人體)、動物素描、風景素描、設計素描(建築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珠寶設計等等)、創意素描、速寫(風景、人物、動物)。其中,最基礎的素描是指:石膏幾何體素描、靜物素描。
  • 【國畫研究】著名畫家江雪川的中國畫與禪
    中國畫在最初形成的時期,以及在隨後發展的歷程中,始終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其中又以文人、士大夫和僧人及在家修行的佛教徒這兩類人的影響尤其深遠。
  • 林藍——中國畫作品展將在雲南美術館舉行
    1993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9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委會委員。
  • 中國山水畫的裡程牌,其中素描是山水畫的基礎
    這些鉛筆速寫稿當然不擦明暗,全用線條,著重結構和骨力,並且有許多用了鳥瞰式的構圖,但是你能說這許多對景寫生的鉛筆稿,不是素描而叫做「白描」嗎?五十年代中期我院成立彩墨畫系,進行解放後新中國畫教學的嘗試。現在我院中國面系的業務骨幹,不論是畫人物、山水、花鳥的,他們都是學過素描的。
  • 雅人深致 穆如清風 ——吳士娟和她的中國畫創作
    人物簡介吳士娟現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民進河南省開明書畫院副院長,開封市美協副主席、開封市婦女書畫家協會主席、開封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 範曾教我畫素描如「獅子撲象」
    原標題:範曾教我畫素描如「獅子撲象」 範揚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南京書畫院院長  創作雜感  在筆墨的處理上,這裡很濃,在這旁邊就特別地疏朗,這就是一種畫面的疏密與自然疏密的對比,這邊用筆緊了,那邊就特別松
  • 都是人體藝術,人體油畫和人體素描哪個看起來更有藝術趣味?
    素描實質上也是一門繪畫,只不過它是一種單色繪畫,在創作手法上它跟油畫沒有區別,被當作油畫的基礎,學油畫的人必須熟練掌握素描技巧,方能遊刃有餘地創作油畫。否則,連最基本的造型都畫不準。素描的創作材質也比較簡單,只要碳素筆或素描紙就可以了,用墨色的碳素筆或鉛筆在白色的素描紙上造型,通過畫面上的黑白對比,同樣能達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素描雖然顏色少但藝術感染力強,主要是因為素描遵循的創作技法並不比油畫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