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博園發現美麗紅脅藍尾鴝鳥

2020-12-03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紅脅藍尾鴝有著五顏六色的羽毛,非常美麗漂亮,所吃食物多是一些森林害蟲,對森林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在南京綠博園發現十幾隻紅脅藍尾鴝,吸引了許多愛鳥護鳥人士來拍攝。

  今日(1月15日)中午,只見幾位愛鳥護鳥人士用長槍短炮,聚焦飛來的紅脅藍尾鴝。

  據南京拍鳥愛好者稱,紅脅藍尾鴝一般體長14釐米。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隨著南京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新的鳥種也在不斷增加。

  據悉,紅脅藍尾鴝在中國主要繁殖地位於東北和西南地區,通常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廣大地區越冬。

  (編輯/高若婷)

相關焦點

  • 紅脅藍尾鴝
    紅脅藍尾鴝(學名:Tarsiger cyanurus)俗名:藍點岡子、藍尾巴根子、藍尾傑、藍尾歐鴝。體型略小而喉白的鴝。特徵為橘黃色兩脅與白色腹部及臀成對比。雄鳥上體藍色,眉紋白;亞成鳥及雌鳥褐色,尾藍。雌鳥與雌性藍歌鴝的區別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線,而非喉全白,兩脅橘黃而非皮黃。紅脅藍尾鴝在中國繁殖,也在中國越冬,既是夏候鳥,也是冬候烏。
  • 青島候鳥傳⑫|紅脅藍尾鴝:它是美麗的藍精靈 但是懂得低調
    半島記者 李百明它如精靈一般,落在枝頭,昂首歌唱……這種對小鳥教科書式的描寫,往往並非事實,紅脅藍尾鴝就是特別低調的鳥兒。它是今春記者拍攝青島候鳥過程中,第一次拍到帶彩色的鳥,拍攝過程略顯曲折,對很多剛入坑的拍鳥愛好者來說,剛好借鑑繞開先入為主的深坑。
  • 北京農展館實拍綠背姬鶲,遇到白喉林鶯與紅尾歌鴝
    這兩天在農展館所見候鳥及留鳥二十餘種,常見鳥種有烏鶇、黃腰柳鶯、戴勝、珠頸斑鳩、白頭鵯、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大山雀、寶興歌鶇、綠背姬鶲、白眉鵐、金翅雀、燕雀、紅隼等,尤其是綠背姬鶲吸引不少的拍鳥人不常見鳥種有白喉林鶯與紅尾歌鴝,其中白喉林鶯是在周五傍晚被無意拍攝到,周六一天未見蹤跡。這兩種候鳥比較難發現,周日有幸在等待綠背姬鶲出現時,先後在白皮松上發現這兩種鳥有暫短停留,只因縫隙之間樹枝遮擋光線昏暗,照片效果不佳。白喉林鶯在中國東北北部和新疆北部繁殖,為夏候鳥,部分為旅鳥。在北京屬不常見鳥種,每年春秋兩季各有一兩筆記錄。
  • 北紅尾鴝|鳥界平頭哥
    北紅尾鴝雀形目鶲科紅尾鴝屬北紅尾鴝國內分布(藍色表示冬候鳥,黃色表示過境鳥,橙色表示夏候鳥,綠色表示留鳥)圖片來源於鳥類網別看它小,它也是候鳥,在南方屬於冬候鳥,春暖後又飛回北方繁殖(名字裡的「北」大概來源於此
  • 鷸、鶇、鴝、鶲、鵯、鸛、䴉……這都是啥鳥?
    最近,你有沒有發現 我們身邊的鳥兒多了起來 「城市裡到處高樓大廈,哪有鳥啊?」黑褐色的喙,喙基暗綠或黃綠色,嘴長且直,喙端膨大。腳為褐綠色或黃綠色。
  • 美麗的北紅尾鴝
    廣西南寧青秀山下,有個美麗的青秀湖,湖面平靜,湖水清澈。一天,我來到湖邊拍鳥,見一隻北紅尾鴝,在我身後的小樹上跳來跳去啄蟲子。這是一隻雄性北紅尾鴝鳥,明顯的特徵是頭頂到背部是石板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有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部是橙棕色,非常豔麗。
  • 這隻落單的紅脅繡眼鳥,在北京如何熬過寒冬
    這一段時間以來,鳥友們紛紛來天壇,爭睹紅脅繡眼。因為我在本月12日上午將來天壇開講鳥類科普,故此提前預熱一下,這樣更加心中有數。  上圖,一大堆的拍鳥大爺圍拍一隻紅脅繡眼吃漿果忍冬。在北京,紅脅繡眼只在春秋兩季才能出現,但現在已經入冬了,它還在北京,這就有點兒異常。據我們判斷,它本應該隨南遷鳥群繼續南飛,但在遷徙過程中不知何故掉隊了。
  • 國畫講堂|《海棠與紅尾鴝》
    第一步:紅尾鴝鳴叫聲優美,體態輕盈。用濃墨勾勒紅尾鴝的黑色羽毛輪廓,鳥的其餘部位用中等墨色勾勒,然後用淡墨輕染出體面,表現出體積感來。鐵桿海棠為朱紅色花,花、葉、竹子都採用中鋒以中等墨色勾勒,枝幹要依結構有明顯的提頓用筆變化。
  • 與北紅尾鴝的緣分…
    總是想給這個北紅尾鴝這種小鳥寫一篇推送。因為之前我也沒關注過這種鳥,之所以認識這種鳥,是在前幾天我拍了一組這小鳥兒的照片。
  • 賀蘭山紅尾鴝:行蹤難覓的大山精靈
    賀蘭山紅尾鴝(雄性)王兆錠攝 2008年,國家郵政部門曾發行過一套《中國鳥》郵票,共展示了九種中國特有的鳥。其中有一種鳥以賀蘭山命名,它就是賀蘭山紅尾鴝。 賀蘭山紅尾鴝,是紅尾鴝屬的一種,因主要分布在賀蘭山而得名。 斑斕顏色辨雌雄 賀蘭山紅尾鴝的體積比麻雀略大一點,顏色十分鮮豔,主要有藍、黑、紅、白四種顏色。這種鳥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雌鳥和雄鳥的顏色不一樣。據《賀蘭山頸椎動物》一書記載,賀蘭山紅尾鴝,小型鳥類。
  • 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雀形目鶲科紅尾鴝屬的鳥類,是南京常見的冬候鳥。
  • 北紅尾鴝和赭紅尾鴝怎樣區分?
    赭紅尾鴝北紅尾鴝俗名灰頂茶鴝、紅尾溜。赭紅尾鴝的英文名是BlackRedstart,直譯為黑紅尾鴝。體型都在15釐米左右。它們眼睛虹膜的顏色都是褐色;嘴和腳都是黑色。北紅尾鴝亞成鳥其亞成鳥,同成鳥一樣也有白色翼斑,尾羽顏色與成鳥一樣,但上體具密集斑紋。
  • 遠行的---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雄鳥)---澳門 / 譚永強攝北紅尾鴝(qu),據《中國鳥類觀察野外手冊》記載常見於東亞的中國及日本在四川北部及西部,雲南北部為一般性常見鳥種。最近一段時間,行走在森林腹地及鄉村郊野,發現消失了平日間常見的北紅尾鴝。其實,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到次年的三月間,在粵北村前屋後基本隨處可見此鳥的身影。它們不是成群活動,總是孤零零地站在那些不高的獨立枝頭裡,平靜地生活著。
  • 「憤怒小鳥」紅尾水鴝現身 揚州"鳥家族"增至241種
    記者了解到,紅尾水鴝已在揚州現身,揚州「鳥家族」成員增加到241種。   紅尾水鴝(雌)    鳥友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其實是一隻雌鳥,這種鳥,雄鳥和雌鳥是不一樣的,雄鳥通體暗藍灰色   鳥友小朱介紹,紅尾水鴝雄鳥的特徵與「憤怒的小鳥」中的小藍較為匹配,可以作為小藍的「替身」。紅尾水鴝喜歡單獨活動,堪稱「獨行俠」。雄鳥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它會佔據一個有利地形,如水邊石頭頂上,或電線上,用細碎的叫聲吸引雌鳥。當它停下來時,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尾巴不斷上下擺動,有時還把尾散開成扇形左右扇動。   「憤怒的小鳥」中,球形鳥兒的造型,讓人看著非常可愛。
  • 國內那些紅尾鴝的辨別
    黑喉紅尾鴝P. hodgsoni:背部顏色與其雄鳥相似,因而與其他三種紅尾鴝(藍額紅尾鴝除外)相比青灰色較重,偏冷色調。下體喉部胸部顏色較灰,腹部及以下較白,尾羽整體呈紅褐色。紅腹紅尾鴝P.erythrogastrus:體型最大的紅尾鴝,15-16.5cm,其餘為13-14.5cm,顯得更為修長,飛羽也更長,下體磚紅色較多且較均一,在胸部及尾下覆羽稍多,整體呈暖色調。
  • 北紅尾鴝(qú)每年冬季「引吭高歌」 環頸鴴(héng)古靈精怪會玩...
    南京中山植物園是觀鳥的好地方之一,主要是以林鳥為主,常見的留鳥有翠鳥、紅嘴藍鵲、烏鶇、黑鵯、大山雀等,還有像北紅尾鴝(q)、紅脅藍尾鴝、斑鶇、灰背鶇等冬候鳥,這個季節都可以在植物園裡看到。如果想看鷸鴴(hng)類冬候鳥,沿江溼地是重要的過境點。
  • 白喉紅尾鴝首次現岱頂
    岱頂出現的白喉紅尾鴝。2月19日,一群泰山鳥類志願者在岱頂觀鳥時,志願者孫桂玲意外發現一隻從未見過的小鳥種類。根據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山東鳥類志》主編賽道建確認,孫桂玲發現小鳥學名為白喉紅尾鴝(音同渠),是山東省鳥類新種,首次在泰山現身。目前,白喉紅尾鴝已列入泰山野生鳥類名錄。  「白喉紅尾鴝」現身泰山被鳥類志願者拍到  在泰山周邊,長期活躍著一群愛鳥護鳥志願者,孫桂玲就是其中之一。
  • 拍鳥趣事之——北紅尾鴝篇
    每年春天拍鳥,最給面子的就是北紅尾鴝了,不管是北紅哥哥,還是北紅妹妹,都特別配合,站好位置,擺好姿勢,給你做模特,浪費你成百上千次的快門。這些是我拍的~北紅尾鴝雄鳥,看仔細了,以後可別認錯了,這就是北紅哥哥。雄鳥看上去顏色比較鮮豔,真的很漂亮。
  • 觀鳥故事丨紅尾水鴝添幼鳥,鳥爸鳥媽忙飛天
    ▲ 紅尾水鴝雄鳥 攝影/老黑自從被朋友帶入觀鳥這條不歸路後,我也開始留意身邊的鳥兒。在居住的小區、周邊的農田、回家的路旁、洱海的溼地,聽到鳥叫聲,或者有黑影掠過,我總會駐足,靜聽,看看是什麼東西;如果能拍下來當然更好。第一次見它——紅尾水鴝雌鳥,也是這樣偶然。
  • 《山林秋鳥》之藍額紅尾鴝先蜂,由淄博的薛老闆拍攝
    本組展示的是藍額紅尾鴝。?周《山林秋鳥》之藍額紅尾鴝(先蜂【高清圖第1幅】相機品牌:佳能(Canon)/Canon相機型號:佳能70D(單機)/CanonEOS70D光圈:f/4.0曝光時間:1/640ISO:1250焦距:400.0拍攝時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