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曾經擁有哪些殖民地?

2021-01-09 棟哥歷史

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啟了歐洲的大航海時代,陸續在亞非拉佔領了很多殖民地,靠殖民掠奪成為歐洲富國。

之後,荷蘭、法國、英國有樣學樣,陸續成為世界殖民帝國,佔領了廣闊的海外殖民地。英國更是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太陽永不落下。

德意志人開拓殖民地也很早,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1526年,奧格斯堡的銀行世家韋爾瑟家族就嘗試在今委內瑞拉的地方建立殖民地。1528年至1556年,德意志人在委內瑞拉領土有一些特權。1557年,西班牙人趕走德意志人,統治了委內瑞拉。

1685年10月5日,布蘭登堡得到今茅利塔尼亞海岸上的阿爾金島,並在1701年成為普魯士的殖民地,但在20年後就被法國奪走。

1871年以前,德意志地區一直處於分裂狀態,國力弱小,開拓殖民地並不成功。

1871年,德國終於獲得統一,一躍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德國終於具備了開拓殖民地的條件。但這時候的世界已經基本被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給瓜分完畢了,留給德國的土地已經很少了。俾斯麥還擔心如果德國開拓殖民地搞擴張會引起英法俄等國家結盟,共同對付崛起的德國。因此,俾斯麥並不主張德國開拓殖民地。

但從1885年開始,德國人民族主義高漲。俾斯麥頂不住壓力,開始在非洲建立海外殖民地。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上臺後,德國更是大力開拓海外殖民地,陸續在非洲、亞洲建立了好幾塊殖民地。如下圖所示:

德國殖民地主要有:德屬西非,包括多哥蘭(今多哥和加納部分領土)和喀麥隆;德屬西南非,包括納米比亞和波札那西部;德屬東非,包括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以及莫三比克北部地區;還有太平洋部分島嶼,比如德屬紐幾內亞、馬裡亞納群島等。德國的殖民地加起來有200多萬平方公裡。此外,德國還曾「租借」中國的膠州灣99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的殖民地立刻遭到英、法、日、荷蘭等協約國國家的進攻,短短兩三年內,殖民地就全被協約國佔領了。1918年德國戰敗後,不得不籤署《凡爾賽合約》,放棄所有殖民地,可謂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然,英法等殖民帝國也沒有高興多久。二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歐洲列強都恢復了正常狀態,奴役亞非拉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德國或普魯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其實,德國還是有過殖民地的,只不過最終失去了而已。當然,即便巔峰時期,德國的殖民地也遠少於英國和法國。最多時,德國曾擁有德屬西南非洲、德屬東非、德屬紐幾內亞及太平洋上的加羅林群島和馬裡亞納群島等等。
  • 清朝曾經佔領過殖民地嗎?古代有殖民地的國家才算是帝國嗎?
    先來看看什麼叫殖民地。對於中國來講,殖民地是一個舶來概念,是一個西方概念,而且是一個古老的西方概念,並不是資本主義時代特有的概念。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殖民地的提法。殖民地其實就是宗主國派出去一些人,前往其他地區去建立政治上的獨立國家,但承認與母邦的聯繫。
  • 此國是納粹德國建立秘密殖民地,與世隔絕60年至今仍穿二戰德國軍裝!
    ,吸引了一批納粹的死忠粉,蠱惑了不少德國移民,聚集在帕拉爾鎮。舍費爾和他的信徒、追隨者佔領了小鎮附近的「巴伐利亞山谷」等水草豐茂之地,用鐵絲網圍起來,大約有500平方公裡的土地,德國移民在這裡建造了教堂、醫院、學校、甚至飛機場,建立了一個準國家形式的「國中之國」,號稱「尊嚴殖民地」,也被稱為「袖珍納粹德國」。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為什麼今天的許多面積大國都曾經是殖民地?
    縱觀今天排名前列的幾個面積大國中,有許多國家都曾經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爾及利亞、剛果(金)、蘇丹、阿根廷、墨西哥,這些國家都曾經是殖民地,但它們的面積卻遠遠大於歐洲的宗主國們。
  •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曾經是殖民地,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卻不願獨立!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曾經是殖民地,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卻不願獨立!人們在旅遊的過程中能見識到許許多多不一樣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和特點,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旅遊觀光。除了能感受異國風情之外,還能見識到很多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
  • 歐洲大陸最後一塊殖民地,曾經的世界霸主被佔領至今未還
    隨著二戰以後現代國家秩序的建立,很多殖民地都獨立獨立了,一些被割佔的海外殖民地也逐步被母國收回,然而在歐洲大陸至今卻仍然存在著一塊殖民地,它曾經是世界第一列強的土地,後來卻被歐洲另一大國佔領,至今未歸還,這就是位於西班牙南端的直布羅陀。
  • 曾經英國的殖民地,現在的國際大都市
    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粵拼:hoeng1 gong2;英文:Hong Kong;普通話拼音:xiāng gǎng;縮寫:HK),簡稱「港」,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
  • 曾經名噪一時的德國超級戰車 擁有著380毫米主炮的強虎突擊炮
    1943年10月20日,德國研究人員利用返修的「虎」1式重型坦克的底盤改裝成「強虎」自行突擊炮。1944年9月,德國共生產18輛「強虎」。「強虎」自行突擊炮曾經號稱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自行火炮」。強虎突擊炮在戰場上最大的威懾力,來源於它擁有巨大殺傷力的380mm臼炮,這種炮的炮管有兩層,可以對燒蝕重的內層炮管進行快速更換。
  • 曾經的「殖民地」和「宗主國」,印度和英國現在誰更強一點?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個美國小弟都是大英國協國家,說到大英國協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這個「國際組織」裡有由53個獨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大英國協元首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 美國極簡史——從殖民地到世界超級大國的240多年
    殖民地抗英鬥爭然而長期的放任政策,使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都相對成熟,於是開始追尋與英國本土擁有同樣平等的權利,擺脫英國次等公民的身份;而英國政府卻因急於平衡國內財政,依舊把殖民地當做廉價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並以高壓手段加重北美殖民地的賦稅。
  • 英國各個殖民地獨立的時間順序排名,有的高興,有的卻很後悔
    近代殖民活動開始於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入侵了拉丁美洲,攫取了大量財富,到了17世紀,荷蘭最為強大,滿世界搶殖民地,我國的臺灣也被荷蘭人佔領了,後被鄭成功趕跑,英國海水實力不如荷蘭,只好猥瑣發育,到沒人要的北美洲建立了13個殖民地。
  • 美國故事︱異見者:北美殖民地的故事
    1644年,他前往倫敦,取得了一份殖民地特許狀,後來稱為羅德島,從而使他對該殖民地具有了合法的權益。回到羅德島後,他進一步闡發了他的理念,重要的一點是他認為必須改革殖民地文官制度,殖民地官員也必須改變自己觀念,他們作為市民社會的官員,有權制止篡奪者的暴力行為,但他們並不是作為教會的成員這樣做的。
  • 美洲史:殖民地的政治結構——教會
    西班牙封建專制主義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天主教會在殖民地政治生活中起著特殊的作用。葡萄牙的情況同西班牙大致相似。因此,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可以說是王權和教權相結合的天主教殖民制度。這是拉丁美洲殖民地不同於由新教統治的一些殖民地的一個重要特徵。天主教會在美洲殖民地一開始就具有雙重的職能,既是宗教的,又是政治的。
  • 青島在日本和德國侵佔的殖民時期,現在都留下了哪些歷史痕跡?
    作為德國在遠東地區唯一的殖民地,德國建築師依照德意志帝國殖民地建設的整體要求對青島的城市面貌和精神進行塑造,在設計建築時經常採用殖民地外廊式、德式古典復興、浪漫主義和折衷主義風格,從而使青島擁有了規模龐大的具有德國特色的西方建築群,現存的膠澳總督府、總督官邸等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二戰中除了德國,還有一個國家,擁有虎式坦克,並且還相當霸道
    當然作為一個二戰當中工業和軍事實力最為先進的國家,德國一直就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尤其是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原本他們在戰爭以後所遭受的損失很大,但是每一次都曾在戰後快速的崛起,他們成長的速度讓人驚嘆不已。
  • 文化:殖民地狩獵袋鼠的藝術
    袋鼠狩獵很快成為殖民地澳大利亞藝術中一種可識別的類型。約瑟夫·萊塞特於1813年被運往新南威爾斯州,這是一名被定罪的偽造者。他的原住民使用火來捕獵袋鼠(約1817年)和原住民狩獵袋鼠(1820年)給了我們兩個早期的「人種學」風景畫的例子,原住民在歐洲定居點的影響下未觸及的幻想前殖民地空間捕殺袋鼠。
  • 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擁有空軍,為何二戰德國仍擁有讓人膽寒的空軍
    德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條約,該條約不僅禁止德國對法國設立防禦線,而且還禁止德國擁有空軍,當時該條約籤署後,德國還繳納了巨額賠款,所有軍備都受到了限制,軍隊不能超過30萬人,海軍也有了重大限制,而且他們不允許擁有空軍。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
  • 為什麼說德皇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把德國拖進了世界大戰的深淵?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已成為技術最先進、體系最完整以重工業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成了其擴張的資本,這樣雄厚的經濟基礎,使德國難以抑制大規模對外擴張的衝動。二是普魯士貴族地主階級容克的慫恿。容克資產階級擁有普魯士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傳統,他們認為德國應該擁有與其它歐洲列強一樣廣大的殖民地。所以,從1896年起,威廉二世及其追隨者的「德意志帝國要成為世界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