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環水養殖,低碳高效,值得一看

2020-12-07 可為漁業

1、這是位於赤壁市的一個養殖戶自建的池塘循環水養殖場,共建設6個水泥槽,平均每個水泥槽建設成本10萬元

2、這是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個裝置--增氧推水系統,增氧的同時推動水體流動循環,類似於流水養殖

3、這是長達20米長的水泥槽,兩側加裝微孔增氧設備,補充增氧推水系統增氧的不足,使整個水槽始終處於高溶氧狀態

4、這是殘餌糞便收集處理裝置,由水槽槽產生的殘餌糞便經由此處收集集中處理

5、水泥槽的下遊配備了數百倍面積的淨化區,淨化區池塘主要放養花白鰱用於尾水淨化處理

6、殘餌糞便收集處理裝置與淨化區池塘交接處聚集著大量的花白鰱,此次食物充足

相關焦點

  • IPRS池塘循環水養殖技術
    說起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就不得不提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經過數年的研究實踐結果,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在2013年將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引入中國,但在IPRS系統設計和技術上作了必要的改進和完善,以便能更好地適合中國現有的環境條件、養殖的品種、市場需求和經濟狀況。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持的首例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示範試驗是由美國愛荷華州大豆協會資助的,該項目於2013年5月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養殖場正式實施。
  • 三種新型高效設施化池塘養殖系統構建與應用
    20世紀90代年以來,隨著養殖產量的不斷提高和病害的不斷暴發,池塘養殖系統等問題又成為養殖業者關注的新熱點。為了提高池塘養殖效果,國內外科研人員研究了許多新的池塘養殖系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池塘養殖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途徑。如李德尚等(1994)研究構建的蝦池封閉式綜合養殖系統。黃國強等(2001)設計的多池循環水對蝦養殖系統。劉興國(2010)等研究構建的池塘生態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等。
  • 首個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投運
    首個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投運 2016-07-26 09:36:00來源:湖州日報作者:許峰   日前,湖州市首個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在南潯區菱湖鎮盛江家庭農場建成投入運行
  • 專訪戈賢平研究員| 人工溼地——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的發展與展望
    我們邀請了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為我們解讀新型節水養殖模式:人工溼地——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以期為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提供思路。&nbsp筆者:為什麼要發展人工溼地——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
  • 浙江湖州市首個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運行
    小池養魚、大塘養水,這樣的池塘循環水養殖系統已在菱湖鎮新廟裡村盛江家庭農場建成運行,成為全市首個使用該系統養魚的家庭農場。  說起「盛江」的女老闆盛素紅,菱湖人都不陌生。她養殖的加州鱸魚銷量一直很好,當地人愛吃,遠在北京的人也愛吃。  養魚20多年,如何生態養殖,不給環境添負擔一直是困擾盛素紅的難題。
  • 風景這邊獨好的池塘循環水養殖模式,你見過嗎?
    1淨化池 淨化池不放養任何養殖品種,主要種植有挺水植物荷花、芡實,沉水植物苦草、輪葉黑藻、伊樂藻,以及少量漂浮植物水葫蘆。用於淨化來自集約化養殖場排出的養殖尾水(流經生態溝渠進入淨化池)。2進水溝渠 進水溝渠聯通淨化池和集約化養殖池塘,由抽水泵將淨化池的淨化後水體抽到集約化養殖場。3集約化養殖池塘 集約化養殖池塘水體來源於淨化池,養殖尾水排入生態溝渠,然後經由生態溝渠進入淨化池進行淨化。4生態溝渠 生態溝渠中也不放養任何養殖品種,生態溝渠水面上架設水蕹菜生態浮床,用於淨化水質,並聯通集約化養殖池塘和淨化池。
  • 陽江高密度草魚循環水養殖_廣州環控
    草魚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2018,24 基於池塘內循環水的草魚高效綠色養殖技術試驗 吳明林 李海洋 崔 凱 蔣陽陽(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摘 要:池塘內循環水養殖技術具有高效、綠色、可控的特點,促進了水產養殖模式的轉型升級。
  • 打造池塘養殖循環水示範工程 巴城鎮樹立大閘蟹產業新標杆
    攝影:陳羿君自2010年起,巴城鎮政府規劃建設崑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園,推進標準化、規範化養殖,打造大閘蟹生長的理想「水晶宮」。園內池塘深度、底泥硬度、岸線坡度、水體酸鹼度等,均仿照陽澄東湖區域生態環境,同時園內安裝了自動提升泵、池塘微孔增氧設施等設備,設置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確保大閘蟹的優良品質。
  • 羅氏沼蝦池塘高效養殖關鍵技術
    羅氏沼蝦池塘高效養殖關鍵技術宋文常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馬來西亞大蝦、白腳蝦、金錢蝦、萬氏對蝦等,原產於東南亞,後被移養到亞洲、美洲、歐洲等地,被稱為「淡水蝦王」,是世界上養殖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 。
  •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王健華等2017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暨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集成現場會上提出「地、水、飼、種、潔、防、安、工」八字決,要從節約土地、改良水質、生態飼料、優質種質、清潔養魚、疾病防控、質量安全和現代工程信息八個方面,加大適用先進安全技術研發,因地制宜、推進典型養殖模式示範,提升水產養殖生態屬性和綜合效益。
  • 長漾公司利用循環流水養魚 給魚塘配置淨水器
    閆豔攝  本報記者閆豔蘇州報導 長漾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漾公司」)利用引進的低碳高效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技術,不僅實現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也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集汙區裡剩餘肥水與浮遊生物一起順著水流排入花白鰱養殖塘,成為它們的食物,從而真正實現高密度養殖汙水的零排放。」  2013年,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次與長漾公司合作在平望養殖場進行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技術的示範試驗。他們將原有的3口小池塘改造成一口面積為32畝的大池塘。然後在大池塘的一端興建3個流水池,供養殖吃食性魚類。
  • 內陸山區養「海蝦」 ——遵義工廠化循環水對蝦養殖的探索實踐
    經過前期市場分析,決心主攻重慶「大市場」,最終把項目落戶到區位條件更優,距離重慶更近的正安縣,並於今年3月項目動工,先期投入了8000多萬元,總投資7.2億元,建設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漁稻共生、研發與試驗、水產品加工貿易及休閒漁業於一體的現代漁業產業園。今年7月,首個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建成投用,已投入蝦苗100萬尾,實現穩產穩銷。
  • 技術| 澳洲「國寶魚」墨瑞鱈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
    技術 | 澳洲「國寶魚」墨瑞鱈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2019-06-13 16: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魚        瀏覽量: 16799 次 我要評論 中國大陸自2001年引進該魚以來,目前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和山東等地均有養殖,是一種極具開發前景的優質魚類。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是近幾年漁業創新發展的一種新模式,長興縣自2016年開始引進該模式,目前全縣已建成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基地7家,運行養殖水槽53條,主要養殖品種有草魚、鯽魚、大口黑鱸和黃顙魚等。
  • 海水魚的養殖,新手養殖需要掌握的技巧,值得一看
    所以海水魚養殖勢在必行。我國目前海水養殖魚類有50餘種,大連地區養殖的種類在10種左右。大濾六線魚:大連地區叫黃魚,魚體延長,側扁,近紡錘形,背鰭棘較細弱,體黃褐色。該魚最大的特點是魚體每側有側線5條(側線是帶眼的鱗片在魚體上整齊排列的一條線),肉食性,有護卵習性。雄魚或雌魚守護卵子孵化。許氏平鮋:大連地區叫它黑魚。魚體延長,側扁。背鰭棘13枚。
  • 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本土化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本土化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麼?潘慶軍: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的魚脂肪少,因為它每天24小時都在流動的水裡遊動,品質上面(與傳統養殖)有很大的區別,而且沒有泥土味,魚的品質就上去了。目前的產量數據還沒有出來,因為目前還處於試養階段,還沒有賣過魚,不過在售價上也會與傳統養殖的魚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 受控式循環水貨櫃養殖 打響養殖界的「房地產革命」,安全環保
    在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以科技創新推動漁業發展,華大銳護首創的受控式高效循環水貨櫃養殖系統以定製化貨櫃為載體,以高密度、循環水為特色,開創了工廠化養殖新模式,並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軌並行。經過多年的發展,華大銳護先後在全國範圍內推及了陸基推水養殖系統和「一拖二」養殖系統。
  • 佛山三水池塘生態推水養殖...
    (以下簡稱「江邊農業」),引江水入池塘,擁有良好的養殖環境。最近,一項生態環保的推水養殖項目在這裡落地生根,成為了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首個池塘生態推水養殖示範基地。佛山三水因三江匯聚而得名。同樣,江邊農業也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有此名。江邊農業執行董事李壁華告訴記者,推水養殖項目自今年4月投入使用以來,已收穫了兩批魚,產值達80餘萬元,實現了綠色、高產、高效、無病害、零排放。「640立方(推水池塘)養的魚就超過了18畝魚塘養的魚(的產量)!」
  • 武漢漁業養殖「工廠化」 循環水養魚成本高
    魚兒喝的水 人也可以喝  經過一片波瀾不驚的湖面,記者來到位於黃陂區武湖的循環水養殖場。傳統的淡水養殖,主要依靠大湖和池塘,基本是露天的養殖環境。如今,循環水的工廠化養殖方式,卻將養殖場從露天搬進了廠房。走進廠房內,這裡僅有1000多平方米,十來個水泥砌成的養魚池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在操作。這些魚池中,養殖著花鰱、鱖魚、胭脂魚等品種。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對蝦集約化池塘綠色高效養殖技術...
    近日,汕尾市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圳試驗基地開展的「對蝦集約化池塘綠色高效養殖技術」試驗示範進行現場測試檢查。專家組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韓山師範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
  • 重慶市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1 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現狀當前,池塘養殖仍以集約化高密度養殖為主,在追求高產量的同時,過量投放的漁藥、飼料、化學品以及大量的排洩物等容易造成水體汙染和富營養化,直接導致水生動物的爆發性疾病,甚至大面積死亡,養殖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