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青島動物園象龜館開館,四隻承載著國際友誼的模里西斯「國寶」亞達伯拉象龜正式亮相青島,在結束隔離觀察和適應性休養後與島城人民見面。漂洋過海來青安家落戶的四隻象龜是「一帶一路」的使者,是中國-模里西斯友誼的見證。
開館一年以來,四隻象龜寶寶(「青青」、「毛毛」、「帶帶」、「路路」)在青島動物園的精心養護下茁壯成長,已經殼亮體壯「大變樣」,「小使者」中最大的一隻已由當初的13kg成長到24kg,最小的也從8kg長到了14kg。小傢伙們愛玩愛鬧,個個性格迥異,但都與人親近,深得遊客喜愛。
迎接「使臣」 打造象龜寶寶「如家」環境
四隻亞達伯拉象龜,年齡在8至12歲之間,相對於平均年齡在二三百歲左右的象龜族群,它們還處在「嬰幼兒」階段。作為模里西斯的「國寶」,四隻小寶寶是第一次離開故鄉,青島也是第一次迎接來自印度洋島國的這一世界級珍稀物種。關於這一珍稀物種如何在環境、氣候差異較大的異地生存?最大的難題就是氣候和飲食。
緊鑼密鼓,迎接「使臣」。在得知小象龜們將在2016年4月下旬空降北京後,青島動物園便早早開始了精心的準備與籌劃:首先,篩選飼養員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通過面試,才能贏得機會;其次,拜師北京,求學廈門,求取飼養象龜的「真經」;再次,象龜館場地規劃建設,配套設施布置妥當;最後,萬事俱備,才能翹首「東風」。
青島市動物園選取最佳位置,投資建設了配置一流的象龜館供它們棲息活動,象龜館模擬模里西斯當地的生活環境建設,包括龜舍、溫度、溼度、光照、食材等。龜舍分為室內活動區和戶外活動區,在氣溫較高和天氣適宜的季節,譬如七月、八月和九月份,象龜在戶外活動並與遊客近距離見面;其他時間,象龜主要在室內活動。為保證室內溫度,青島動物園購置了兩臺鍋爐(一備一用)用於館舍常年供暖,確保室溫常年保持23度以上。
飲食方面,象龜的食譜是參考著北京動物園等成功的飼養案例以及查閱多方文獻專門研究和定製的,考慮到象龜胃腸蠕動慢,代謝時間長,再加上更換環境可能不適應當地食材,易患胃腸疾病,在飼料搭配、處理與飼餵上更是需要用心,選擇有機食品,儘量洗去農藥殘留,去除爛葉,曬乾多餘水分,蔬菜水果也都要經歷泡、洗、切、曬,科學配置食譜的纖維素含量、鈣磷比等。動物營養師還根據象龜在模里西斯的食譜,結合青島實際情況,專門為象龜制定了一份營養餐,進行反覆調配,保證營養均衡。黑麥草是象龜在模里西斯的常用食物,為了讓象龜寶寶隨時吃到「家鄉菜」,青島動物園引種黑麥草,在館舍周邊種植,保證了象龜寶寶日常食譜中的家鄉元素,讓它們在青島吃得放心、營養均衡健康成長。
精心照顧 專職飼養員接力守護
印度洋西部的「海上明珠」模里西斯,有「東方瑞士」之美譽的城市青島,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緊緊連接在了一起。2015年5月,模里西斯政府第一副總理杜瓦爾,代表模里西斯政府向我市贈送了該國的「國寶」——四隻亞達伯拉象龜,祝願模里西斯與青島人民之間的友誼長存。這次的象龜贈送活動,是「一帶一路」國家「國相近,民相親」的成功典範,更成為青島與印度洋島國和非洲國家世代友好與合作的美好象徵和歷史見證。
四隻象龜寶寶抵青後,陪伴它們最多的便是兩名專職飼養員崔連濤和張婷玉,他們從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和農業養殖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便投身到象龜的日常養護工作中。象龜的飼養日常,無非就是洗澡、換水、打掃籠舍、準備飼料、餵食、加溼和觀察,聽上去簡單,但是每一步都需要細緻和耐心。談起與象龜一起經歷的三百多個日子,他們感到,「無比榮幸,有辛酸,有迷茫,但更多的是陪伴它們成長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初次見面,請多關照。飼養員們清晰地記得與象龜們的初見,陌生的場館、人員、環境,「小使者們」被嚇得四處「逃竄」:有的躲在牆角縮著頭不出來,有的挖著沙坑像是要把自己埋起來,還有的以破竹之勢撞門企圖逃跑……見此狀,飼養員安置好水槽,設定好溫度,就悄悄躲在門外暗中觀察。漸漸地,小象龜們慢慢平靜下來,可能是旅途勞頓,不一會兒就都呼呼大睡起來了。「小使者們」初來乍到,最初的幾天尤為重要,要等小龜們適應並習慣了環境,才能進入場館進行接觸和餵食等行為,動作要輕緩,要主動和它們培養感情。可就算是這樣精心準備,還是碰見了小「危機」——名為「青青」的小龜不肯吃飯。
飼養員聽從專家的建議,在小象龜們到達三天以後再進行餵食。這三天用於給它們倒時差、適應環境、解除戒備。三天過後第一次投喂,別的小夥伴都被食物的香味吸引迫不及待的爬向食盤開始狼吞虎咽起來,只有青青不為所動,依舊是縮在牆角。飼養員過去探查狀況,它就發出「呼」「呼」的聲音喘著粗氣,把食物端到它的面前,它就厭惡地把身子轉向另一邊繼續縮在殼裡。可不管是拿水果還是青草「引誘」,小傢伙都無動於衷,最後向北京兩爬類專家諮詢,了解到這一隻個體可能更敏感些,還沒適應環境。按照專家建議,飼養員每天給青青進行溫水淋浴、泡澡,並提供單獨的、相對安靜的環境給它。終於,在「絕食」四天以後,看到了青青衝向食盤,把食物一掃而光的喜人場景,之後還跑去窗邊眯著眼睛曬太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經過這次危機,青島動物園象龜養護團隊查閱了更多的相關資料,在日常養護中儘量規避飼養「雷區」。小龜們最容易患的就是腸胃疾病,所以餵食量真的是一項費腦筋的大「工程」:餵得太多怕它們會不消化,餵得太少擔心營養不良,它們不肯吃飯又害怕是不是得病了……就這樣像是照顧小嬰兒一般,飼養員們輪流日夜不停的守候,並由少到多的逐步試探和確認它們的採食量,小象龜們最終安全度過隔離期,順利通過「考驗」,正式成為了動物園大家族的一員。對我們,也從最初的躲避變成主動接觸,從排斥到逐漸接受,看它們在象龜館安心的樣子,倍感欣慰。
青島動物園象龜館正式開放後,迎來大批遊客前來一睹「使者們」的「芳容」,因為這樣大的龜並不常見,但是一旦見到,大家就深深愛上了它們的可愛模樣。萌萌的大眼睛,光亮的甲殼,酷似象腿的四肢,還有打哈氣時露出的淡粉色的小舌頭。大家的普遍評價都是「呆萌」。有時飼養員進入籠舍打掃衛生,它們總是執著地追逐我們的腳步,還有被撫摸撓癢時伸展著身體的享受模樣,逗得遊客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