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印跡國中」「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活動近日在荷蘭海牙舉行。各種風格的書畫作品、巧奪天工的非遺手工藝品、喜慶歡快的中國歌舞以及現場交流互動,一下就把中荷兩國人民的感情距離拉近了,譜寫了一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交響樂。
現場書畫創作臺前聚集了很多觀眾,他們認真地觀看中國書畫家現場作畫。海牙市前經濟發展部部長羅納德·科斯特對中國書法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欣賞一位書畫家創作完成一幅書法作品之後,請求現場拜師學藝。在老師手把手地指點下,科斯特用毛筆寫了一個「福」字。
「這種感覺真是太美妙了!這是我用毛筆寫的第一個漢字。」科斯特激動地對本報記者說。其他幾位嘉賓也躍躍欲試,在中國書畫家指導下紛紛學習書法。
交流活動由國中美術館牽頭組織,由荷比盧華人旅遊協會、荷蘭松柏軒書畫院和國中美術館聯合舉辦。據悉,今年是國中美術館組織開展的第五次「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歐洲行活動。過去幾年裡,近60名宋莊藝術家先後到義大利、法國、德國等30餘個歐洲國家,與當地同行和民眾進行面對面交流。荷蘭是今年文化交流活動的第四站,之前已完成在波蘭、捷克和德國的文化交流活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後,我們便積極響應,用實際行動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國中美術館館長張國中對本報記者說,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要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廣泛社會基礎。「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過去5年,我們每年都自發開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活動,為促進民心相通貢獻自己的力量。」
張國中這幾年「歐洲行」的最大感受就是,歐洲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越來越深,熱情越來越高。「隨著人文交流的日益頻繁,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之後,歐洲民眾越來越歡迎『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希望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海牙旅遊局局長漢斯·迪茨出席活動並致辭,他說,中國民間藝術家帶來的作品充滿生活氣息,很有感染力,能引起歐洲民眾的共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荷蘭與中國的人文交流水平大幅提升,交流活動既有政府間的『大』項目,也有民眾間的『小』活動。這些活動增進了我們雙方的相互理解,『一帶一路』讓我們彼此更加親近。」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建設的所有成果,歸根結底是要造福各國人民,讓普通民眾得到實惠。「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經濟合作,也需要真情交流和民心共振。
(本報海牙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3日 21 版)
(責編:嶽弘彬、樊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