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正反思:我們對「一帶一路」的看法,哪些錯了?

2021-01-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參考消息

「驚人的與會人數證明了世界秩序的改變。」

4月23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前夕,《澳大利亞人報》便這樣感嘆道。

在剛剛過去的三天時間裡(25日-27日),近40位外國領導人、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會聚北京。用德國媒體的話說,「通常只有聯合國才能召集這麼多領導人」。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新華社)

此時,距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近6年,在這6年時間裡,西方大國對於該倡議的態度已由最初的試探與猶疑,轉變為現在的融入與合作。

若將外媒近幾年的報導串聯起來便可發現,這個轉變的過程其實有跡可循。

中國與歐洲「是時候相互靠近了」

「我們認為對就做!」

在回答媒體關於瑞士為何要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問題時,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果斷而乾脆地說。

25日,毛雷爾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瑞士即將與中方一起籤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將是共同制定兩國在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相關規則。

這也意味著瑞士將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繼義大利、盧森堡之後,在兩個月內第三個宣布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重要國家。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在會議上致辭。(新華社)

今年3月,義大利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在西方社會引發震動。為此,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專門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闡釋了自己的觀點。

在傑拉奇看來,加入「一帶一路」是義大利的成功,是歐洲的成功,也是中國的成功。他指出,義大利此前受到的批評與英國加入亞投行時的情況很像。但後來,歐洲及其他地區很多國家也紛紛效仿。

「作為一個主要國家,就要發揮引領作用,而不能被牽著走。」傑拉奇說。

▲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這是義大利總理孔特在會上發言。(新華社)

奧地利前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與他所見略同。許塞爾於去年10月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發文稱,歐盟必須以建設性想法和大筆資金更強勢參與「一帶一路」,以能夠積極影響和共同塑造這些理念的發展和實施。

許塞爾表示,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已經制訂了一項「歐洲絲綢之路」計劃,將西歐的工業中心與東部人口眾多但欠發達的地區連接起來。這一方案可以毫無問題地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結合。

因此,「是時候相互靠近,從中國和歐洲兩個方向著手實施絲綢之路項目了。」許塞爾寫道。

現在,瑞士也做出了這個決定。

瑞士《日報》網站24日報導稱,中國是瑞士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對於瑞士經濟而言,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完全是有好處的。

「與美國不同,瑞士沒有理由抱怨與中國做生意。」報導說。

英澳媒體持續向本國政府喊話:「趁早參與」

與「大踏步」奔向「一帶一路」的歐陸國家相比,英國和澳大利亞等美國「鐵桿盟友」,在行動上似乎還有些滯後。

而這樣的現狀也讓上述國家的媒體心急不已。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2017年5月的一篇報導指出,那些渲染「一帶一路」威脅的觀點很荒唐,其實在澳大利亞周邊,已經有國家開始著手探索基於「一帶一路」倡議展開合作的可能性。

報導表示,無論有沒有澳大利亞,「一帶一路」倡議都會向前推進。澳大利亞同時面臨著機遇和風險,如果趁早參與,還可以自己掌控參與倡議的方式,如果晚了,就只能等著參與一場「由別人制定規則的遊戲」。

▲2月4日,澳大利亞雪梨的雪梨歌劇院和海港大橋同時點亮象徵吉祥的紅色照明,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新華社)

美國此前聲稱「一帶一路」倡議與西方利益格格不入,並要求盟友聽從命令,但英國《每日電訊報》今年3月31日建議稱,美國的要求應該被「禮貌拒絕」,因為英國(如何發展)與中國的關係由英國政府決定。

報導稱,如果正確處理,「一帶一路」倡議對英國而言,與其說是威脅,不如說是機遇,英國沒有理由將中國拒之門外。

▲2017年1月18日,在英國倫敦的火車站,首趟從中國抵達英國的中歐班列上的貨櫃被卸下。 (新華社)

英媒認為,在國際上資助「一帶一路」對倫敦和倫敦金融城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如果『一帶一路』倡議的最終目標是共同繁榮,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報導反問道。

美國人也在「悄悄」反思

當其他國家爭先恐後地想要搭上「一帶一路」的發展快車時,美國國內也開始為其對中國倡議的偏見進行反思。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4月19日刊文稱,美國說「一帶一路」倡議會對受援國構成風險,並對美國在海外的戰略利益造成損害。但美國的許多夥伴拒絕接受這一解讀,它們正與北京向前推進。

為什麼會這樣?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今年1月的報導引述專家觀點表示,美國關於「一帶一路」的一些負面報導被誇大了,並且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還會根據其基本願景和目標進行調整修正。

「『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和參與國來說潛力巨大。它可以填補夥伴國長期存在的巨大的基礎設施缺口,改善它們的增長前景,加強供應鏈和貿易,增加就業。」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去年9月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點細數了中國倡議對全世界的吸引力。

▲2018年11月,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莫三比克馬普託大橋及連接線項目正式通車。(新華社)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還對美國政府倡導的「美國優先」頗有些「恨鐵不成鋼」。文章表示:「當中國在世界其他地方向資金匱乏的國家發放貸款時,美國卻扮演著『守財奴』的角色,對加拿大、歐盟、中國和其他國家發起了經濟戰。」

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些學者眼中,「一帶一路」不應被視為傳統的援助項目,它是一項賺錢的投資,也是中國加強其連通性的機會。為此他們建議,美國決策者應該調整美國的戰略,努力推動合作與多邊化,並推動與中國的良性競爭。

事實上,「一帶一路」的大門一直也是向美方敞開的。就在本月23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還在美國《財富》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呼籲美國不應錯失「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

▲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國《財富》雜誌發表的署名文章

崔天凱表示,如果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共同推進歷史上最具雄心的發展事業,其潛力將無可限量。

「我給美方朋友的建議是,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他寫道。(文/唐立辛)

來源: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必須要搞「一帶一路「的原因、戰略規劃及時代背景解讀。  「一帶一路」含義解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 「一帶一路讓我們更加親近」
    據悉,今年是國中美術館組織開展的第五次「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歐洲行活動。過去幾年裡,近60名宋莊藝術家先後到義大利、法國、德國等30餘個歐洲國家,與當地同行和民眾進行面對面交流。荷蘭是今年文化交流活動的第四站,之前已完成在波蘭、捷克和德國的文化交流活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後,我們便積極響應,用實際行動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 菲財長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我們完全支持「一帶一路」
    那麼中菲合作都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果?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菲方對「一帶一路」有什麼期待?《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菲律賓財長卡洛斯·多明戈斯。多明戈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菲關係重新煥發活力後,兩國間的強大協同作用顯而易見。「中國是我們快速增長的投資來源和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也受益於來自中國的越來越多的旅遊者。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說法四:亞投行不歡迎美國加入? 回應:NO! 亞投行向所有國家張開臂膀,共襄盛舉 中國沒有排斥任何一個國家。習大大在博鰲說,「 『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 米凱萊·傑拉奇:他們已享受「一帶一路」的紅利,卻要我們當心中國...
    4月初,傑拉奇先生在復旦大學進行了一場以「世界經濟格局與西方人眼中的『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演講,並在結束後接受了觀察者網的採訪。本文整合自傑拉奇先生的演講、現場互動及之後採訪,以問答形式刊登,以饗讀者。
  • 一帶一路:大三角錐戰略
    一帶一路,很多人不明白是幹什麼?簡單點說,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當大哥的路,中國雄起的戰略之路。
  • 一帶一路海外推廣三要素
    光明網訊 8月8日,「一帶一路·百人論壇」首屆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是「『一帶一路』:從願景到行動」。鳳凰國際智庫主任王衝圍繞「『一帶一路』下的媒體與傳播」作了發言。西方媒體有說這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我認為雖然我們官方不願接受這樣的說法,但民間交往可以這麼描述,可以升級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2.0」,這個說法大體上是適宜的。馬歇爾計劃是美國戰後對歐洲的投資計劃,這一計劃後歷經了二戰滿目瘡痍的歐洲迅速恢復,美國也通過這一過程完成了對國內資本的消化。
  • 美國Discovery教育落戶深圳,中國一帶一路文化駛入全球高速公路
    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優質資本共同推動中國一帶一路文化與軟實力戰略實現,共同推動「中國夢」的偉大復興。 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文化教育真正「走出去」 文化教育是溝通世界的橋梁,也是世界秩序的建設者。中宣部、文化部多次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華優秀文化教育「走出去。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尤其需要文化教育發揮特殊作用。
  • 「一帶一路」有哪些歷史文化內涵?
    當今世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活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日益顯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不斷撼動舊有的「叢林法則」,成為新時代的發展主流。
  • 「一帶一路」建設者創作並唱響中英文戰疫歌曲《我們相信》
    我們文藝工作者與『一帶一路』中外建設者共同創作與唱響《我們相信》這首全球戰疫歌曲,表達的是全世界人民熱愛和保衛生命、熱愛與守護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心聲。」據了解,中交集團是位列世界500強91名的中國央企,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國際工程承包商,海外有近千個在建工程項目,在海外15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實質性業務,有240多個境外機構。
  • 專訪日本「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負責人進藤榮一:炒作「中國債務陷阱...
    他曾表示「美國政府搞貿易保護主義的行徑實在是愚蠢至極」「21世紀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的世紀」。2017年11月底,為讓日本社會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正為解決全球性棘手難題提供有效方案,年近八旬的進藤榮一與多名日本學者在東京發起成立日本「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就中日關係、「一帶一路」倡議等問題專訪進藤先生時,老人顯得很急切,一再強調:「請中國等待日本的合作。」
  • 《我們相信》MV發布:全球「一帶一路」建設者在一起
    《我們相信》MV發布:全球「一帶一路」建設者在一起 2020-04-01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一帶一路」建設也不例外,但「一帶一路」建設並沒有因此而停滯,而是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作為,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與活力,為全球抗疫和穩定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2021年,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對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更強勁需求,激發相關產業加速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機遇,相關國家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互利共贏新發展。
  • 專訪熊貓綠能執行長李原:熊貓電站布局「一帶一路」
    今年5月14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熊貓電站項目正式納入中國政府與聯合國共同籤署的《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行動計劃》、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落地項目。  作為未來集風、光、水和儲能的生態發展解決方案供應商,熊貓綠能將不斷進行更多的海外探索合作,與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起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並協同海內外企業,做好戰略對接,讓中國優秀的綠色產能加速「走出去」,早日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可負擔、可靠、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的發展目標。  新華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你們比較看好哪些地區?
  • 「一帶一路」便利外貿企業出口
    中國商務新聞網訊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穩步推進。通過不斷減少貿易壁壘、搭建平臺、完善促進進出口政策等,中國製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歡迎。
  • 融入「一帶一路」共同推進綠色發展
    我們將會加大與「一帶一路」線上城市的交流,加深國家與人民之間的聯繫,把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帶到「一帶一路」城市合作中去,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城市綠色發展,促進「一帶一路」城市綠色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在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了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幾項內容。
  • 阿里山(一路一帶)香菸:最新價格多少?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 "愛寵物哈" ,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
  • 在「一帶一路」終點感受歐洲港口的魅力 | 「一帶一路」海外港口...
    相關閱讀:「一帶一路」視野中的德國不萊梅組合港由不萊梅港和不萊梅哈芬港組成的不萊梅組合港,是歐洲最重要的通用港口之一。相關閱讀:「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荷蘭鹿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被譽為「歐洲門戶」,覆蓋全球逾千個港口的500多條遠洋、近洋、支線船及滾裝船航線,現在還正好處在「一帶一路」的終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 中國已與138個國家籤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這些國家已受益→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是中希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歐盟智庫專家佐戈普洛斯表示,「一帶一路」合作提升了希臘和比雷埃夫斯港的優勢,讓當地獲得了發展機遇,更經受住了今年疫情的衝擊。以比雷埃夫斯港為例,「一帶一路」倡議,正以其推動共同發展的實際效果,贏得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
  • 大道行共贏 習近平指揮「一帶一路」交響樂之華彩篇
    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完成了頂層設計,與沿線及世界多國達成了一系列國際共識,相關保障體系和服務機構也初步建立,世界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已經形成。  今年年初,習近平在達沃斯向世界展示了「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成就: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籤署合作協議,「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