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股通三日增持南極電商2.5億,神秘港資主力手法不同尋常

2021-01-10 騰訊網

昨夜的你也沒能留住你;前夜的巨額回購計劃也沒能止住南極電商(002127.SZ)近日的跌勢。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祭出史上最大規模回購方案,計劃在半年內使用5億~7億元資金回購公司股票。但1月6日和1月7日南極電商仍然喋喋不休,截至1月7日收盤,南極電商收盤報10.16元。而該股半年前的最高股價為24.41元。

根據公司公開披露,1月5日,南極電商還以電話會議的形式,與包括匯添富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和券商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進行了溝通。

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玉祥表示,公司預計2021年繼續維持增長,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收入依賴信息流量,未來在各個渠道還會開設1000家-4000家店鋪,銷售「小」而「美」商品。預計2021年Q4,GMV、收入、利潤指標將會達到正常的、同步的發展,公司會積極跟上網際網路第二次變革。

1月6日,東吳證券行業研究員吳勁草和張家璇跟進南極電商回報計劃,發表研報稱公司啟動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回購計劃,堅定長期發展信心。

回購計劃、美好前景和券商研報唱多仍沒有能止住股價下跌勢頭,上述消息發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仍累計下跌8.5%以上。此前的1月4日和5日,南極電商兩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20%,市場已經譁然。

此前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張玉祥關於公司股票下跌的看法,張玉祥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關心股票。我們要老關心股票,這個公司搞不好了。他們(投資者)的心理我沒有精力去研究。」

據上證報報導,在1月5日下午召開的機構交流會上,張玉祥中途突然中止原有話題,向參會機構披露了上述回購信息。儘管參會機構在交流會上未提及有關「造假傳言」,但張玉祥講到,「以高額回購回擊對我們所謂造假的質疑,讓投資者安心、放心。」

除實控人表態的自相矛盾之外,南極電商的深股通持股也與股價表現出現「矛盾」。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進入1月份來的前三個交易日,南極電商股價大幅下跌,但深股通北向資金卻大幅增持南極電商股 。至1月4日,深股通一躍升為南極電商第二大股東,持股數量僅次於實際控制人張玉祥,佔總股本比例為5.82%。

1月5日和1月6日滬深股通繼續加倉,佔總股本比例達到6.56%。

香港方面的資金自2018年以來即在建倉南極電商,而與此同時,張玉祥、蔣學明、吳江新民投資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吳江新民)、東方新民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東方新民)等南極電商重要股東,則在近三年來合計減持市值接近30億元。

港資和傅鵬博逆勢買入,匯添富減倉

2021年新年開盤的三個交易日,南極電商的股價從13.68元下跌到10.37元,累計下降幅度為24%。但是這三日,無論是龍虎榜數據還是港交所披露數據,均顯示深股通在跌勢中大量接盤南極電商的籌碼。

其中,1月4日和1月5日南極電商因股價異動登上交易龍虎榜,深交所數據顯示,1月4日和1月5日,深股通合計淨買入南極電商1.74億元。。

1月6日南極電商跌幅為6.49%,未進入交易龍虎榜。但港交所深股通數據顯示,該日深股通北向資金吃進南極電商淨股數,達到了1264.73萬股。

按當日均價計算,這三日深股通淨增持南極電商合耗資計超過2.5億元。

北向資金大舉飛買入的另一面,是境內機構投資者大舉出逃。

根據深交所龍虎榜數據,1月4日機構專用營業部佔據兩個龍虎榜賣出席位,機構席位分別位列賣三和賣四;1月5日機構席位佔據龍虎榜三個賣出席位,分別位列賣二、賣四、賣五。這兩日,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賣出總金額達3.22億元,而買入金額為0。

有人進有人出。此前在2020年三季度排名第六大流通股股東的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匯添富成長焦點),已不再出現在1月4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按最新第十名流通股股東持股數據測算,匯添富成長焦點至少減持823萬股。

除匯添富成長焦點外,這段時間社保基金416組合減倉了384.2萬股,匯添富——社保基金423組合減倉了350萬股,匯添富藍籌穩健靈活配置基金減倉了304.5萬股。匯添富系基金合計至少減持了1477萬股。

與北向資金逆向買入的,還有明星基金經理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至1月4日持有3427萬股,取代匯添富旗下基金,成為南極電商流通股股東中持股最多的公募基金,新進成為第八大流通股股東。

北向資金不再「聰明「了?

實際上,自2017年3月開通的滬深股通數據顯示,港資方面在2018年至2019年之間一直有資金建倉南極電商,2019年更是加速布局。

2019年三季報顯示,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進入南極電商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此後。定期報告顯示,陸股通持股數量在持續增加。

至2020年中報,6月末深股通已上升為第二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數量在2020年9月末達到了9934萬股,較2019年9月末的3523萬股,增加近兩倍。

最新公布於1月4號的南極電商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陸股通持股數量達到了1.43億股。較2020年三季報又增加了4300餘萬股,增加幅度為44%。佔總股本的比例為5.82%。

1月5日和1月6日,深股通繼續逆向加倉。截至1月6日,深股通持有的南極電商已達總股本6.56%。

與常理相悖的是,深股通整體大舉加倉的這三個交易日,持有南極電商的深股通機構數量卻在減少。

Wind資訊顯示,2021年前三個交易日,深股通持有南極電商的股數增加2000多萬股,但是深股通機構家數,卻從34家減少為32家。

市場人士表示,這表明深股通有機構已經完全清倉了南極電商,另有深股通機構加買籌碼,導致深股通機構持股更為集中。

「差一分錢「跌停,摩根斯坦利席位功不可沒

陸股通龍虎榜數據顯示,近日加倉的機構主要來自於摩根斯坦利和瑞銀香港。1月5日,摩根斯坦利席位加倉金額達到1.1億元,當日該股成交總額只有11.3億元,單家經紀商席位加倉金額即佔到當日該股成交金額的近十分之一。

1月5日,南極電商差一分錢收盤跌停。有資深市場人士認為,港股資金,尤其是摩根斯坦利交易席位,對這「一分錢」的護盤,功不可沒。

「守住一分錢,則南極電商就不算吃了兩個跌停板,這可能對穩定散戶持股心理,下一個交易日不至於開盤跌停起到很大作用。「上述市場人士分析稱。

1月6日,摩根斯坦利席位繼續加倉,加倉市值超過7700萬元;當日瑞銀香港席位合計加倉市值為9800餘萬元。

熟悉滬深股通的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陸股通龍虎榜數據顯示的機構,是股票經紀商的名稱,真正的投資者可能是香港的私募,也可能是個人。「但『摩根斯坦利和瑞銀香港』屬於大投行,其背後的投資者更可能是私募或機構類投資者。」

深股通在一家上市公司中持股排名位列第二大股東,佔總股比達到6.56%,佔流通股比達到8.21%。這在整個A股是一個怎樣的水平?記者通過Wind資訊查詢,截至1月6日,深股通持股佔南極電商流通股比例8.21%,在A股市場排名僅次於愛爾眼科和貴州茅臺。

與股價反向操作的深股通

從上述數據分析來看,如果上述港資持倉行為沒有異常,則表明港資對南極電商的偏愛程度,僅次於愛爾眼科和貴州茅臺。不過事實會打臉嗎?

第一財經記者深挖數據發現,南極電商的深股通持股,與其股價呈現明顯的反向變動。這與深股通交易額與大盤指數保持同步變動的「聰明錢」情況完全不同。

尤其是2020年5月以來,陸股通持股數量與南極電商的股價開始呈現明顯的反向趨勢——2020年5月至7月,南極電商股價K線圖以斜率60度向右上方爬升,而深股通出現大幅度的減持。

2020年7月南極電商股價k線開始向右下角跌落時,深股通持股數開始持續加倉。而自2020年11月以來,南極電商股價開始加速下行時,陸股通持股數量卻呈現反向加速上行。

蔣學明及其控制的東方新民減持超過20億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正是南極電商上一次1.5億元回購計劃的實施階段。這一階段,也正與深股通緩步加倉的節奏相似。而南極電商的股價,從剛公布回購預案的6元多,漲到了回購結束的11元多。

而這一期間,也是張玉祥本人大幅減持的時間段。公開資料顯示,張玉祥於2019年3月至7月之間,共減持十次,合計減持股份數為4271萬股,按減持交易均價計,大約套現4.4億元。

另外,南極電商此前第二大股東吳江新民,於2019年中報開始減持,前後連續減持了6個季度,合計減持股數超過3600萬股。雖然吳江新民減持數量趕不上張玉祥,但由於吳江新民減持的主要階段發生於2020年年中到三季度末之間,而這一段時間正是南極電商股價漲至高位。按減持各階段交易均價來計算,吳江新民套現金額在5億元左右。

另一名重量級減持股東,是張玉祥之前的一任實控人蔣學明。蔣學明於2017年至2019年之間,合計減持南極電商1.2億股,按披露的交易均價,減持套現金額約12.6億元。

蔣學明控制的東方新民控股有限公司,2017年至2019年減持套現金額達8億元。

南極電商披露的信息顯示,蔣學明的國籍為「中國香港「。

據南極電商披露,蔣學明在業務及投資領域擁有超過25年經驗,曾任東方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東方國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東方恆信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公開信息顯示,蔣學明目前還間接持有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東吳水泥(00695.HK)控股權,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公開信息顯示,除東吳水泥外,蔣學明還控制東方高速公路(香港)有限公司。

2020年9月,上交所受理的東芯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亦為蔣學明。除東芯半導體外,蔣學明還間接控股了韓國晶片上市公司Fidelix株式會社。

多年前有媒體報導,蔣學明是頂級資本市場玩家。2000年至2001年,蔣學明曾入主目前已退市的鞍山合成(600669.SH),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蔣學明「從暗莊走向明莊」。

更為市場所矚目的是,蔣學明曾通過控制北方證券,並以之作為平臺坐莊炒作泰山石油(000554.SZ),而後者接連九個跌停,令蔣學明深套其中。

2013年7月,通過一系列股權交易,蔣學明旗下的東方恆信間接掌控了當時還被稱為新民科技(南極電商原名)一共13258.10萬股,佔總股本的29.69%,晉升為第一大股東,蔣學明成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2018年,曾被譽為「江蘇首富「的蔣學明還曾謀劃入股世紀鼎利(300050.SZ),但不知何故未能成行。

兩年後,蔣學明又將新民科技易手張玉祥。資料顯示,蔣學明旗下公司當年受讓的1億股新民科技股票的單價為2.5元/股,而據業內人士測算,其入主總成本不到4億元。

據前文所述,蔣學明從南極電商上至少已套現金額高達12.6億元,其控制的東方新民則套現超過8億元。目前蔣學明和東方新民仍持有南極電商的股票數量不明。

相關焦點

  • 寧波港獲招商局港口集團舉牌 近半年累計耗資13億增持3.37億股
    公司獲得招商局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局港口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舉牌,持股比例合計達到5%。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招商局港口集團本次增持時間為去年4月至12月末,累計增持寧波港3.8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42%。其中,6月至12月累計增持3.37億股,耗資金額約為13億元。
  • 專業正規股票配資億配 資炒股配資公司:如何根據個股形態選股
    但一隻股票的形態在不同的投資者眼中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如何根據個股形態選股? 其實,同樣1種形態、同樣的成交量配合,在不同的形勢下,結果也不一樣「看圖說話」這個選股方法一直被股市沿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掌握得很好。
  • 突然閃崩 300億電商巨頭連續跌停 最慘「莊股」6天...
    如300億電商巨頭,遭「造假」利空傳聞,股價接連跌停。1月4日,A股公司南極電商開盤後閃崩跌停後;1月5日,南極電商開盤後又是直奔跌停;300多億的電商股,在連續跌停打擊下,1月5日收盤價11.09元,最新市值為272億元。這兩日,是南極電商加速下跌,在今年7月份達到24.41元高位後,股價一路下落。而近日,此前一份關於公司造假的研報再度傳開。
  • 北水淨流入134.34億 騰訊(00700)股價破頂 內資增持逾49億
    原標題:北水動向(1.15)|北水淨流入134.34億 騰訊(00700)股價破頂 內資增持逾49億   1月15日港股市場,北水淨流入134.34億,其中港股通
  •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又跌停!A股明星公募睿遠基金或被套
    一方面,南極電商捲入了財務造假風波;另一方面,南極電商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受到爭議。 隨著股價持續下跌,機構們持股市值出現不同程度縮水。甚至,明星公募基金睿遠基金可能被套。然而,北上資金卻逆市加倉,持股比例超8%。 「過山車」行情 南極電商從去年年初至今,上演了一波「過山車」行情。
  • 「吊牌廠」南極電商的崩潰:完美的公司都值得懷疑?
    1月4日、5日,南極電商連續兩個跌停,截至1月6日收盤,報收10.3元/股。從去年7月最高價24.4元算起,到今年1月6日,僅僅半年時間就跌掉了近60%,市值蒸發超過300億。 這家曾經的「大白馬股」發生了什麼?
  • 龍虎榜:趙老哥、小鱷魚聯手收割章盟主 「券商茅臺」被機構超3億...
    方新俠近期表現非常活躍,從近期龍虎榜來看,方新俠的投資主要集中於鋰電池、新能源、半導體等科技股,而今日近3億狂拉TCL科技,憑藉著該股業績的爆發以及半導體近期關注度的提升,成功將股價打板,也使股價創出了歷史新高,該股收盤換手率7.6%。從龍虎榜來看,買方與賣方實力相差懸殊,可見今日遊資抱團是該股的拉升主力,散戶參與度並不高,但隨著股價的新高以及此時方新俠的高調上榜,不能排除釣魚的可能性。
  • 16個月增持25億,這家萬億級城商行大股東給力!銀行增持潮湧,銀行...
    2019年8月至今,該行前述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已通過二級市場累計增持超過3.24億股,耗資超過25億元。南京銀行1月6日公告當天,歷經今年開年來連續兩日大跌的銀行股迎來反彈。截至收盤,A股銀行板塊指數上漲2.37%,跑贏大市超過1.7個百分點。
  • 南極電商閃崩、機構集體減持,背後是券商研究江湖的辛酸淚
    截至2021年1月7日,南極電商報收10.16元/股,與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相比,股價下跌26%,市值蒸發超80億元。同時,一份2年前暗指南極電商涉嫌財務造假的研報隨之被翻出,引發熱議。來源:南極電商官網南極電商股價閃崩,捲入造假質疑2021年前兩個交易日,南極電商所屬的電商板塊收紅,與暴跌的南極電商形成鮮明對比。
  • 股價連跌4天、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來源:紅星新聞原標題:股價連跌4天 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開年以來,南極電商(002127.SZ)的日子有點「難過」。1月4日,新年第一個交易日,南極電商開盤後隨即閃崩跌停,次日開盤又直奔跌停。股價跌停的同時,又遭遇機構大筆出貨,1月4日與5日「機構專用」營業部合計賣出總金額達3.22億元。
  • 林氏家族再度增持旭輝200萬股 年內共增持近6500萬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30日,港交所信息顯示,旭輝控股集團(00884.HK)獲大股東林氏家族增持200萬股。本次增持的平均股價為6.24港元/股,總花費1247萬港元。至此,林氏家族及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於年內增持旭輝股票共6490萬股,共計4.13億港元。
  • 海昌海洋公園獲歐力士集團增持2億股
    根據該協議,歐力士亞洲擬以每股1.5元人民幣(約等值於每股1.8港元,相較於籤約日前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格溢價21.6%) 購入2億股公司股份,以全面深化雙方合作。收購完成後,歐力士集團及其附屬公司合計持有公司14.83%股份,並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 布局近20個商業項目,港資地產商終於重倉「廣深」了?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有人說,上海有那麼多「洋氣」的商場,是因為港資開發商的緣故。也有人說,深圳商業缺少一些「洋氣」,是因為沒有港資開發商的參與。雖然上述說法太過「個人情緒」,但必須要承認:「在國內商業地產界,港資商業地產開發商一直是一股「清流」,打造的絕大多數項目都能成為城市的標杆商業,雖然開發速度相對較慢,但「以時間造就精品」的商業精神亦備受行業推崇。」
  • 南極電商造假疑雲調查:財務數據被疑「異於同業」 從貼牌轉向電商...
    1月5日晚,南極電商緊急召開機構投資者電話交流會,向機構投資者釋疑。當晚,公司連夜出臺回購計劃,試圖穩住下跌的股價。  但1月6日開盤,南極電商股價跌勢不止,當日收報10.37元/股,跌幅6.49%。  6日晚間,南極電商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件。
  • 財說| 股價腰斬,「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到底造假了嗎?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擬以不超過15元/股的價格回購,回購總金額不低於5億元且不超過7億元。公司稱此舉是為了維護廣大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但顯然,這份史上最大回購方案並沒能阻擋股價繼續下跌。這份回購書還披露了南極電商最新的機構持倉情況。截止1月4日,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相比去年三季報的持倉,有多家基金機構已經減倉,不過也有機構逆勢加倉。
  • 南極電商,為何外資越跌越買,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不過,與大量國內資金大幅度減持跑路不同,在昨晚公布的回購書中,南極電商也公布了最新的機構持倉情況。公告顯示,截至1月4日,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相比去年三季報的持倉,有多家基金機構已經減倉,不過也有機構逆勢加倉。
  • 領地控股擬全球發售2.5億股定價4.5-6港元
    領地控股:全球發售2.5億股 至多募資15億港元11月26日早間,領地控股(06999.HK)發布全球招股公告。領地控股擬全球發售2.5億股,其中香港發售2500萬股,國際發售2.25億股 。港股物業股板塊收盤漲幅位居前十位的是,藍光嘉寶服務漲幅5.22%,美聯工商鋪漲幅4.31%,碧桂園服務漲幅3.23%,雅生活服務漲幅2.84%,保利物業漲幅2.71%,時代鄰裡漲幅2.61%,佳兆業美好漲幅2.56%,中奧到家漲幅2.50%,寶龍商業漲幅2.35%,新城悅服務漲幅1.91%。
  • 香港「玄學大師」轉戰A股 潛伏兩年舉牌*ST天馬
    摘要 【香港「玄學大師」轉戰A股 潛伏兩年舉牌*ST天馬】一則舉牌公告揭露了「妖股」中國鼎益豐(00612.HK)的行蹤。  進一步來看,本輪兩個階段增持,對應期間公司股價漲跌差異懸殊。首先由中奇信息開始增持,時間跨度2年,累計增持5244萬股,但期間上市公司股價(前復權)累計下跌超過84%;自今年1月8日起,中投發展開始參與增持696萬股,期間股價累計漲幅超過90%,按照區間均價計算,累計斥資約1.7億元。
  • 民生銀行中期盈利傲視同群 H股領跑中資銀行
    由於民生銀行(01988.HK)最新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亮麗,特別是其盈利增幅顯著跑贏已經公布中期業績的其他中資銀行股,因此,民生銀行H股昨日一開盤便受到資金的追捧。雖然大市盤中走勢略顯反覆,影響了其全日的表現,但收盤時仍上漲2.22%報8.3港元,強勢領跑中資銀行板塊。
  • A股市場四大主力機構三季度投資揭秘
    而以瑞士銀行為代表的老牌QFII則在下跌過程中較為謹慎,對多隻個股進行了減持。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挪威中央銀行、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和新光投信株式會社等3家QFII均在今年新增或首次獲批投資額度,其中挪威中央銀行於6月8日新增3億美元投資額度,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和新光投信株式會社於今年3月和2月分別首次獲得3億美元和1億美元投資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