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牌廠」南極電商的崩潰:完美的公司都值得懷疑?

2021-01-09 騰訊網

渾水調研·挖掘上市公司價值,揭開資本市場真相

撰稿|渾水研究院市值研究中心 金禾

300億市值的「吊牌廠」南極電商(002127)竟然崩盤了。

1月4日、5日,南極電商連續兩個跌停,截至1月6日收盤,報收10.3元/股。從去年7月最高價24.4元算起,到今年1月6日,僅僅半年時間就跌掉了近60%,市值蒸發超過300億。

這家曾經的「大白馬股」發生了什麼?

崩盤如山倒

2020年,南極電商突然走進投資者的視野,從原來的慢牛變成了大牛,看多的研報如雪片般滿市場飛舞。

2020年7月10日,南極電商創下歷史最高價24.41元。從2013年上漲到2020年的最高點,股價漲了31倍,走出了將近7年的上漲行情。

但是盛極而衰,從最高點開始,南極電商開始飛流直下,到1月6日收盤於10.37元,僅僅半年時間就跌了58%,無數追高投資者被套在山頂上。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擬以5億元-7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回購股份的實施期限為6個月。

然而投資者似乎並不買帳,1月6日公司股票開盤之後再次大幅下挫,盤中最低價跌倒10.01元/股,收盤跌幅仍然達到6.49%。

1月6日,南極電商董事長張玉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股價為何大跌時表示:「我是做生意的,不關心股票。我們要老關心股票,這個公司搞不好了。他們(投資者)的心理我沒有精力去研究。」

南極電商屬於典型的機構抱團股票。

我們觀察到,南極電商前十大股東中,除了張玉祥朱雪蓮夫婦和董事劉睿外,其他是清一色的機構。

截至2020年9月30日,100家機構累計持有南極電商7.48億股。據其2020年三季報,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工商銀行-匯添富成長焦點混合型基金持有南極電商3718.15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903%;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匯添富藍籌穩健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南極電商3200.00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638%。兩隻基金分別位列南極電商的第六、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另外,還有三隻社保基金和和一家險資位居十大股東之列。

他們財務造假了?

資料顯示,南極電商前身是南極人,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上海,2015年借殼江蘇新民科技上市。早在2012年前,南極人還是一家保暖內衣品牌,但是現在,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變成品牌綜合服務、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

事實上,他們已經完全取消了生產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做起了品牌授權生意,並由此誕生了一個新名詞:「白牌」,實際上就是「賣吊牌」。

而南極電商卻能把品牌授權生意做到極致,成了國內」吊牌之王「。

從借殼後第一個完整財年2016年開始,到2019年,南極電商的營收從5.21億增長到39.07億,翻了將近八倍;淨利潤從3.01億增長到12.06億,翻了四倍。

2020年南極電商繼續不改白馬本色,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7.72億,同比增長4.72%;淨利潤7.22億,同比增長19.9%。

2020年數據顯示,南極電商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4.04%,2019年公司的銷售淨利潤超過30%,即便是在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前三季度銷售淨利潤依然高達26%,比很多白酒企業都高。

但在股市裡有一條鐵律,越是完美的公司,越值得懷疑。

最近在某社交網絡上,有人貼出了三年前某某證券的PPT,標題為「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舉出的案例赫然就是「XX電商」。根據其描述的細節,有人指出,該公司就是吊牌巨頭「南極電商」。

報告提到XX電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點,分別是淨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帳款、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

而把南極電商當作造假案例進行分析的,是興業證券一位原零售行業王姓分析師。據說,在分析師發表這份PPT之後,立即受到了重倉南極電商的部分公募基金的巨大壓力。在這些基金的脅迫之下,該首席分析師被轉到後臺,從此遠離了一線投研。

因此,這份PPT沒有流傳開來,其他分析師也不敢再做類似的研究。但時隔兩年,這份ppt卻再次被曝出。

據資料顯示,南極電商GMV從2016年72.06億,增長到2019年的305.59億元,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62%——相比各電商平臺增速放緩的2019年,南極共同體GMV竟實現了49%的增長,而阿里巴巴2019年GMV的增速僅為19%。

其中,在2018年度南極電商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達205.21億元。而按照《2019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我國年度被授權商品零售額達8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6%。這意味著,僅在2018年,南極電商一家就佔到全國被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這一數據堪稱「奇蹟」。

2020年三季報披露,南極電商可統計的GMV達228.53億元,同比增長35.96%。其中南極人品牌GMV為203.29億元,同比增長40.00%。

在南極系誇張的GMV下,究竟有多少水分?有待我們繼續研究。

吊牌生意的隱患

一直以來,南極電商因為獨特的經營模式和過於漂亮的成績一直遭受市場的質疑。

對於旗下沒有一家工廠,沒有一個工人的南極電商來說,只需要賣個牌子,就能賺個盆滿缽滿,不得不說,南極人的所謂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發揮到了極致。

但有一個問題是,像南極電商這類輕資產模式一樣也會面臨資金佔用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公司的應收帳款的帳期長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平均一直在90天左右,這就意味著公司要收回一筆品牌授權的收入,需要約3個月左右。

這就意味著,一旦公司的主營業務授權貼牌的擴張放緩,而應收帳期一直居高不下的話,就會慢慢的侵蝕到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使得公司慢慢的開始暴露出資金周轉的問題。

另外,南極電商的業務主要分為「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平臺業務」和「品牌綜合服務業務」其中,後者的毛利率高達93%,比茅臺還高,畢竟他們不生產保暖內衣,他們只是上遊工廠的搬運工。

而另一項,則是移動網際網路投放的業務,說白了就是做「流量中間商的生意」。

近幾年,南極人向vivo、騰訊應用寶等平臺批量採購了流量,之後再把這些流量賣給需要推廣的品牌,比如蘇寧易購、拼多多等。但隨著社交平臺提供的營銷服務越來越完善,加之攪局者越來越多,這門生意也變得沒有那麼賺錢。

此外,值得詬病的還有品控問題。

此前,據南方周末報此前報導,南極電商的經銷商向授權廠家進貨無需總部協調,只需同授權工廠籤訂名義上的合同,就能以工廠的名義購買南極人商標,隨後自己去批發市場採購貨品,掛上吊牌再銷售——而至於質檢合格證,在淘寶上只要花費100塊就能買到。

與此同時,南極電商的授權門檻似乎也過低——以天貓為例,想獲取南極電商授權,只需繳納10萬元。

從2018年截至現在,南極人已經上了14次國家質監部門的黑名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對他們口誅筆伐。

行文至此,這場突如其來的閃崩考驗,或許是南極電商早該承受的。

(渾水調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南極電商:靠吊牌躺賺,也因吊牌閃崩
    最近,還有網友扒出了關於南極電商的一件往事。兩年前,某證券機構在路演時,談到了體外循環造假的識別,舉了一個例子——南極電商。據說,做這份路演PPT的分析師已經被調離了研究所。可能有人不理解什麼是體外循環造假,在此解釋一下。此處的「體」,是指會計主體,也就是公司。一般來說,公司的活動只要跟錢有關,都要記一筆帳,而體外循環,就是沒記帳。
  • 南極電商,「吊牌」之路已到盡頭?
    讓南極電商閃崩的,或許不是什麼財務造假,而是它一直以來的貼牌模式。作者:劉峰剛剛進入到2021年,曾經的吊牌之「王」南極電商(002127.SZ)在四個交易日內股價便下挫25.7%,市值已蒸發超50億元。目前的南極電商市值僅為250億元,距離2020年年中的高點已經接近腰斬。
  • 「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又跌停!A股明星公募睿遠基金或被套
    文 | 楊萬裡 被媒體稱為「吊牌之王」的南極電商又遭到空頭攻擊。 1月12日,南極電商再次跌停,股價創下近11個月新低。截至午間收盤,南極電商股價為9.23元,總市值為226.6億元。
  • 股價連跌4天、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來源:紅星新聞原標題:股價連跌4天 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開年以來,南極電商(002127.SZ)的日子有點「難過」。1月4日,新年第一個交易日,南極電商開盤後隨即閃崩跌停,次日開盤又直奔跌停。股價跌停的同時,又遭遇機構大筆出貨,1月4日與5日「機構專用」營業部合計賣出總金額達3.22億元。
  • 財說| 股價腰斬,「吊牌之王」南極電商到底造假了嗎?
    1月5日晚間,南極電商發布公告,擬以不超過15元/股的價格回購,回購總金額不低於5億元且不超過7億元。公司稱此舉是為了維護廣大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但顯然,這份史上最大回購方案並沒能阻擋股價繼續下跌。這份回購書還披露了南極電商最新的機構持倉情況。截止1月4日,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相比去年三季報的持倉,有多家基金機構已經減倉,不過也有機構逆勢加倉。
  • 買東西要小心 這些品牌原廠早關閉 只賣吊牌 不少人還被蒙在鼓裡
    有不少消費者應該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為什麼同一個品牌的商品,自己後來買的就沒有之前購買的好呢?其實,這是因為有不少品牌早就已經關閉了自己的工廠,只出售吊牌,所以我們購買到的很多產品並不是出自原廠。
  • 南極電商:目前公司卡帝樂鱷魚品牌的產品在線上線下都有銷售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南極電商提問, 請問親愛的董秘:南極電商公司有沒有通過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給全球的客戶發貨呢?有沒有線上+線下一起發展吊牌生產和銷售南極人等品牌商品?公司是否有想發展休閒食品?有沒有考慮銷售零食或者飲料等?
  • 這個吊牌賣的是真猛
    果然它已經上市了,不過上市名叫南極電商,股票代碼是002127。接著研究了下公司財報,發現很刺激。南極電商的各項財務指標如下,從現金、經營、盈利、財務結構、償債五大能力入手,分析它的綜合實力。每項是100分,總分500。
  • 南極電商開年大跌,巨額回購引圍觀!睿遠、匯添富踩雷
    南極電商的「前世今生」:獨特的吊牌模式伴隨爭議一路前行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相信上一點歲數的投資者當年都曾聽過葛優那句經典的「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語。深究南極電商開年直線式下跌的原因,在消息面並沒有利空消息出爐的情況下,其貼牌經營模式揮之不去的造假傳聞一直縈繞在其身,畢竟靠吊牌的輕資產經營模式減重前行,南極電商實際所做的是一種近乎一本萬利的生意。《紅周刊》記者在幾大電商平臺搜索南極人發現,南極人的品牌早從保暖內衣延伸到鞋包,甚至是電動牙刷等,似乎一切生活中的必需品都可以與南極人掛鈎。
  • 恆源祥、南極人賣吊牌成營收支柱 「黑名單」背後的失控
    近日爆出的關於南極人、恆源祥、俞兆林等企業靠賣「吊牌」(品牌授權)生存的消息,讓保暖內衣在這個寒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張女士期望企業能夠藉此機會整頓品牌授權的「吊牌」亂象。   「不僅是南極人,包括金盾雅鹿、俞兆林、北極絨等服裝行業為主的品牌企業,都有『吊牌』的商業模式。」
  • 你網購的南極人、恆源祥 是正品還是正品吊牌?
    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如果願意開闢新類目,吊牌價格還能再優惠。  由於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都是自己組貨,基本上不存在品控環節。品牌方會要求授權工廠提供產品的質檢合格證,而這些質檢合格證淘寶上花費100元就可以購買。
  • 南極電商靠商標授權年收9億 缺乏質量支持南極人還能撐多久?
    作者:虞漾審校:周鶴翔從淘寶上搜索南極人,你會發現,南極人囊括的產品非常齊全,床墊、泡腳桶、暖寶寶……雖然這些商品都有南極人的商標,但是,目前來看,也只有商標是真正屬於南極人的。事實上,早在2015年,南極人所屬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就放棄了實體零售和直銷,停止了生產線,專注於做品牌授權服務、電商生態綜合服務平臺服務、柔性供應鏈園區服務以及專業增值服務及貨品銷售業務。
  • 南極電商造假疑雲調查:財務數據被疑「異於同業」 從貼牌轉向電商...
    曾擔任一家上市公司財務總監的專業人士向本報記者指出,「從研報提供的數據來看,南極電商的部分指標的確偏高,值得關注。」  該人士指出,「在經營管理比較規範的情況下,銷售類公司的淨利潤率大概在5%左右,有品牌的公司淨利潤率在10%左右,純服務業的公司淨利潤率在20%左右。」
  • 21記者實地探訪南極電商辦公中心:員工正陸續上班,稱經營正常。
    南極電商為何毫無徵兆的下跌?市場人士認為,或與財務造假的質疑有關。(21世紀經濟報導)   作為電商概念龍頭股,南極電商新年兩個交易日天天出現跌停。  南極電商為何毫無徵兆的下跌?市場人士認為,或與財務造假的質疑有關。  處於輿論風口浪間的南極電商目前是何種經營現狀?
  • 吊牌之王"又攤上事了?造假疑雲引證監會出手:已納入...
    南極電商驚動證監會!近期,南極電商股價大幅波動,市場上也出現公司可能存在財務造假的質疑。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月15日表示,證監會已經關注到了這一情況,並已將南極電商的股票交易納入重點監控範圍,督促公司發布了澄清公告,回應市場質疑,同時也要求年審會計師對南極電商2020年度財務報告進行重點審計。
  • 南極電商「閃崩」調查:財務造假疑雲 貼牌模式雷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曾擔任一家上市公司財務總監的專業人士指出,「從研報提供的數據來看,南極電商的部分指標的確偏高,值得關注。」2021年開年的兩個交易日,「網紅電商概念股」南極電商股價出現閃崩,連續兩日跌停。而在去年,這家公司的市值曾從2020年初的200餘億元飆升至7月份最高的近600億元。南極電商為何出現毫無徵兆下跌?
  • 一私募重倉南極電商被套牢 發微博稱如果沒假帳值得關注
    一私募重倉南極電商被套牢 發微博稱如果沒假帳值得關注 2021-01-06 13:28:18 來源:新浪財經
  • 以後買衣服也要小心了,繼南極人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
    同樣如果換做是購買的商品,如果有同樣的感受,大部分原因都是產品並非原來的工廠製作,而是由於開始賣吊牌,直接換了其他工廠製作了。    像這樣關閉自己原廠,開始售賣吊牌的行為,其實在服裝行業裡面已經不是什麼少見的事情了。
  • 南極人一本萬利的貼牌生意:一年創收13億,15元內衣貼吊牌賣到59元
    7月9日,就產品質量管理和品牌授權程序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南極電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暫不方便接受採訪,將聯繫相關負責人員對採訪問題進行回復,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屢曝質量問題背後,南極電商卻有著異常亮眼的業績。
  • 南極電商,為何外資越跌越買,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前些日,有人質疑南極電商財務造假,從今年7月公司股價創新高以來,當前已經下跌過半,按照目前的股價計算,從高位下跌幅度,已經高達57.6%。整個今年的行情,就如有過山車一樣,真是哪裡來哪裡去。然而,隨著公司股價屢創半年來的新低,公司也是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