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一本萬利的貼牌生意:一年創收13億,15元內衣貼吊牌賣到59元

2020-11-25 騰訊網

沒有工廠,卻因瘋狂賣「貼牌」而四處可見,作為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是一個褒貶不一的存在。

近期,其旗下「南極人」品牌產品又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了。

7月6日,商標為「南極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嬰幼兒內衣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存在繩帶不合格的問題,商標授權人為南極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7月9日,就產品質量管理和品牌授權程序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南極電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暫不方便接受採訪,將聯繫相關負責人員對採訪問題進行回復,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屢曝質量問題背後,南極電商卻有著異常亮眼的業績。

2019年度,南極電商實現營業收入39.07億元,同比增長16.52%;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2.06億元,同比增長36.06%。

其中,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營收增長37.89%。加上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南極電商的貼牌業務營收高達13.05億元。

從股價上看,數月來,南極電商始終處於上揚狀態。據Wind數據顯示,自4月1日至7月10日的67日內,南極電商股價漲幅達106.59%。

持續增長的業績、一片飄紅的股價,與之鮮明對比的卻是屢曝質量問題的貼牌商品,南極電商一本萬利的生意還能贏多久?

一門「賺錢的生意」

「假設隨便一家本地工廠生產的保暖內衣成本為15元,在網上賣29元都困難,貼了南極人的吊牌,就可以賣到59元。」7月10日,義烏一名熟悉貼牌操作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道出了南極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的真相。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自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人開啟了品牌授權商業模式。這一年,南極人砍掉了所有的生產線和銷售端,賣掉經營10多年的所有工廠,只保留「南極人」這個品牌。

自此之後,南極人的品牌授權業務再也沒有剎過車,並逐漸演變為如今的「南極電商」。

如今,南極電商並不採購和銷售相關產品,而是根據公司提供的品牌授權服務,以及產業鏈服務收取品牌綜合服務費和經銷商品牌授權費,兩者合計相當於GMV(成交總額)的3%―6%。

7月9日,服裝行業專家馬崗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該模式下,南極電商保持著輕資產模式,把IP分享給合作夥伴來賺錢,「公司能夠靈活、專業地從事IP開發和運營策劃」。

在此種模式的加持下,南極電商旗下品牌的GMV持續處於暴漲之中。

數據顯示,2019年,南極電商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GMV達305.59 億元,同比增長48.92%。其中南極人品牌GMV為271.38億元,同比增長 52.86%。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我國年度授權商品零售額達992億元,同比增長15.9%。也就是說,僅南極電商一家的授權商品零售額就達到了我國年度該類零售額的30.8%。

南極電商的業績也因此水漲船高。2017―2019年的三年間,南極電商營收分別為9.86億元、33.53億元和39.07億元,增長率分別為89.22%、240.12%和16.52%。

在該種模式下,南極電商確認的收入規模相對偏小,沒有銷貨成本和庫存成本,因此有著極高的毛利率。

據披露,2018年度和2019年度,南極電商的品牌綜合服務業毛利率分別是 94.11%和 93.36%,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毛利率分別是 96.52%和 94.85%。

同樣沒有自家工廠的海瀾之家,2019年度線上銷售的毛利率僅為50.79%。

得益於品牌授權業務毛利率的強力拉動,2019年度,南極電商整體毛利率也高達38.50%,淨利潤高達12.06億。

據南極電商披露,2019年度,其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潤由2018年的8.47億元增加至11.59億元,增長額為3.12億元,系公司2019年度淨利潤增長主要貢獻點。

7月11日,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單純從賺錢的角度看,南極電商是一門「好生意」。

「在線上流量主導商業模式的當下,南極電商對線上資源進行了極致的整合,並在數年內將一個內衣品牌做成了一個全品類品牌,成功迎合了下沉市場的需求,獲得很大的經濟收益。」 程偉雄說道。

品牌價值遞減

然而,外界普遍認為,南極電商的商業模式缺乏社會責任。

7月10日,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該商業模式下,南極電商對經銷商和供應商的管控難於上青天。「大範圍的授權是很難對品質保障有監控的,價格體系也會很混亂。」

據南極電商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其合作供應商總數為 1113 家,其中主要合作供應商約500家;合作經銷商總數為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

其旗下品牌質量更是屢屢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

光是今年,除上述童裝「出事」之外,6月,標稱商標「南極人」10公斤米桶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檢出標籤標識項目不合格;4月,江蘇省市場監管局點名北極巖戶外專營店銷售的商標為南極人的戶外衝鋒衣不合格;3月,國家市監局組織開展2019年第二批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中,不合格產品包括南極電商生產的旅行箱包。

目前,甚至很難確定是否所有標牌為南極人的產品,都是出自南極電商授權的供應商。

7月12日,一名負責給南極人品牌授權牽線搭橋的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南極人的授權管控非常緊,但還有渠道可以拿到南極人對於有訴求的公司在個別電商平臺的授權。「服飾和家紡的授權費都一樣,5000元押金,1.1萬元授權費,產品質量不需要查,但是每個月必須拿2000套2元一套的吊牌。」

據該人士透露,成為經銷商以後,南極電商可幫忙引薦授權工廠,經銷商可以選擇從授權工廠拿貨,也可以選擇不拿貨只拿「吊牌」。

另據媒體報導,南極人的經銷商向授權廠家進貨並不用經過南極人,只需要同授權工廠籤訂名義上的合同,就可以以工廠的名義購買南極人商標,然後自己去批發市場採購貨品,掛上吊牌再銷售。

在程偉雄看來,這並不是一個可以長期昌盛的商業模式,南極人的品牌價值在該模式下是遞減的。「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長期利益,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的存在是對於行業的一個壓榨,是劣幣驅逐良幣。」

加碼流量生意

程偉雄指出,該模式下南極電商短期獲益,但是瓶頸已隨之而來,「它的規模很難維持如今這般高速擴張了,今後的增長是受限的。」

數據顯示,南極電商近年來淨利潤的增速的確正在放緩。

2015年度,南極電商淨利率增速高達158.37%,但2019年,該數據僅為36.06%。2020年第一季度,南極電商淨利潤為1.28億元,增速僅為5.28%。

為了品牌授權生意,南極電商或將持續收購不同的品牌。

其在2019年年度報告中曾表示:上市公司擬通過收購、合作、新設等方式引入其他品牌,以更好地建設上市公司的品牌矩陣。

「商業經營最本質的東西,還是品牌內在的價值,內在的價值不是靠外在的商業調整行為能夠解決的。」賴陽表示,南極電商竭澤而漁的商業模式消耗的是品牌真正的生命力,長此以往,知名品牌的影響力終將走向「消亡」,而消費者或許並不會對南極電商新收購的品牌持續買單。

或許,南極電商模式的成敗時間會給出一個結論。

但從南極電商近年來的實際操作上,其似乎也正在「找後路」。

2017年,南極電商收購時間互聯,並逐漸加碼當紅的流量生意。

近三年來,通過時間互聯開展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平臺業務,在南極電商營收中的佔比越來越重。2017―2019年的三年間,分別佔比為22.36%、65.64%和62.23%。

7月9日,易觀電商行業高級分析師何懿軒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時間互聯相關的業務實質上就是一個營銷服務,南極電商作為一個中間商從中賺取差價。「它能夠整合匯集大中小移動媒體資源,然後針對客戶需求去出具合適的推廣方案,並執行和優化推廣效果。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營銷的外包。」

至此,南極電商正在轉型成為電商服務型企業。然而,與動輒毛利率超過90%的品牌綜合服務業務相比,2019年,其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平臺業務毛利率為僅7.5%。

同時,2019年,時間互聯給南極電商帶來了24.31億元的營業收入,卻也帶來了22.49億元的營業成本。

品牌授權生意價值正在遞減,流量生意仍未能獨當一面,失去工廠的南極電商,還能走多遠?

相關焦點

  • 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其實也靠「賣吊牌」賺錢,很多人卻渾然不知
    一些不懂的朋友可能會很納悶,心想南極人不是一家專門做保暖相關生意的嗎?怎麼現在什麼產品都有南極人的身影?事實上,早從從2008年開始,南極人就已經開始走上了靠「賣貼牌」為盈利的模式,簡單地來說就是,南極人已經關閉了所有的工廠,僅僅是靠賣「南極人」的商標授權,就能夠獲得比自己生產、設計、銷售產品更高的利潤。
  • 3·15記者調查:雜牌如何變大牌?看南極人和北極絨的賣標生意
    記者以淘寶個人店鋪店主的身份聯繫到南極電商授權經銷的工作人員小召,小召表示,南極電商的授權期限是一年,獲得授權後,記者就可以從南極人的籤約工廠拿貨或者直接找賣標中間商拿標(含吊牌)。記者粗略統計,目前獲得南極人授權的天貓店鋪超過360家、淘寶店鋪超過2200家。家居服是南極人最暢銷的品類之一。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南極人這個品牌應該很多人都穿過,即使沒有穿過,也一定聽說過。「保暖內衣」是南極人的明星產品,因為過硬的產品質量、高性價比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南極人在短時間內火遍全國,在無數個冬天溫暖了很多消費者。
  • 以後買衣服也要小心了,繼南極人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
    而南極人憑藉著大眾對它的喜愛和關注度,開始轉型賣吊牌,市面上很多魚龍混雜的產品只要是貼上了南極人的吊牌,也開始變得特別好賣。隨著南極人嘗到靠售賣吊牌就能獲得大筆收益的情況下,於是這樣的經銷商和生產廠家便開始瘋長。而接踵而至的是大量消費者對南極人質量問題的不斷吐槽和投訴,由南極人貼牌的許多產品也都被貼上不合格的標籤,大到棉服棉被,小到童裝和內衣等很多都上過有關質檢的黑名單。所以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不是上面標註品牌就一定不會出問題。
  • 賣吊牌一年賺13億,揭秘這家公司的暴利模式
    寒露至,秋風起,度過史上最熱的九月,草木搖落露為霜的日子到了。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各類保暖用品開始在各大電商平臺火爆促銷,「南極人」這個曾被譽為國民品牌,廣受熱捧的保暖內衣更是隨處可見。然而,如今保暖內衣早已不是南極人的全部。
  • 恆源祥、南極人賣吊牌成營收支柱 「黑名單」背後的失控
    成都一家代理南極人保暖內衣的經銷商張女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她現在最大的苦惱就是線上的價格對線下衝擊很大。   近日爆出的關於南極人、恆源祥、俞兆林等企業靠賣「吊牌」(品牌授權)生存的消息,讓保暖內衣在這個寒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張女士期望企業能夠藉此機會整頓品牌授權的「吊牌」亂象。
  • 不生產,只賣吊牌,給錢就授權?揭秘南極人授權內幕
    在抱怨著一年比一年冷的同時,大家默默地穿起保暖內衣。 什麼「南極人不怕冷」、「恆源祥羊羊羊」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保暖品牌洗腦廣告語。 3年半賣「吊牌」累計收入16.6億 據公開資料顯示,「南極人」是張玉祥在1998年創立的內衣品牌,經過密集的廣告投放,成為國內保暖內衣第一品牌。品牌成立之初,公司擁有自己的工廠和渠道,產銷一體化。然而,經過行業激烈競爭,南極人產能過剩明顯。
  • 南極電商,「吊牌」之路已到盡頭?
    01 南極電商開年不利2021年的第一輪寒潮,吹崩了做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電商。從1月4日開市,到1月5日閉市,南極電商連續兩個交易日股票跌停,累積下跌18.93%。這突如其來的跌停,讓人們將視線聚集到早先的造假傳聞中。2020年,南極電商的市值從年初的200億元飆升至7月份的500多億。
  • 南極人「吊牌經濟」難持續
    核心提示:南極人是賣什麼的?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記者在京東商城、淘寶上搜索「南極人」,發現了多種商品,既有內衣、服裝、家紡等,還有居家日用品、電扇、熱水壺以及各種食品。此外,記者看到,南極人不同的品牌有各種不同的「旗艦店」,此外,官方店、企業店、專賣店、直銷店、自營店、工廠店令人眼花繚亂。
  • 你網購的南極人、恆源祥 是正品還是正品吊牌?
    南極電商的家紡經銷商大多集中在南通疊石橋市場,經銷商們大多是在市場上採貨,貼上南極人商標。北極絨、俞兆林、恆源祥也都是類似的操作方式。  大屏幕上,吊牌銷售數據實時滾動。  作為恆源祥的跟隨者,南極人把吊牌生意做到了極致,開創了全品類授權的先河。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如果願意開闢新類目,吊牌價格還能再優惠。  僅僅依靠「南極人」商標品牌服務費,2017年南極電商創造了5.3114億利潤。  品牌授權發端於美國,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產業。迪士尼就是品牌授權的鼻祖。
  • 南極電商:靠吊牌躺賺,也因吊牌閃崩
    南極電商開年不利2021年的第一輪寒潮,吹崩了做保暖內衣起家的南極電商。從1月4日開市,到1月5日閉市,南極電商連續兩個交易日股票跌停,累積下跌18.93%。這突如其來的跌停,讓人們將視線聚集到早先的造假傳聞中。2020年,南極電商的市值從年初的200億元飆升至7月份的500多億。
  • 「南極人」靠「賣商標」年入13億
    近兩年,隨著國潮崛起,一大批傳統國貨品牌煥發新生機,但也有國貨品牌走向了「吊牌經濟」——當你上網搜索「南極人」時,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對這種模式,消費者和專家怎麼看?
  • 卡帝樂:昔日三大「鱷魚」之一,被南極人收購後,淪落賣吊牌為生
    目前鱷魚恤主要以皮鞋為主,而卡帝樂鱷魚則在2016年被著名保暖內衣品牌「南極人」以近6億的價格收購。關於「南極人」這個品牌,在十幾二十年前非常著名,然而2008年之後,南極人將生產端和銷售段的自營環節全部砍掉,經營了十幾年的所有工廠全部被賣掉。南極人更名為「南極電商」。從此之後不再自己生產,徹底走上了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
  • 「南極人」靠「賣商標」年入13億|南極人|國貨|卡帝樂鱷魚|南極電商
    近兩年,隨著國潮崛起,一大批傳統國貨品牌煥發新生機,但也有國貨品牌走向了「吊牌經濟」——當你上網搜索「南極人」時,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對這種模式,消費者和專家怎麼看?
  • 「吊牌廠」南極電商的崩潰:完美的公司都值得懷疑?
    1月4日、5日,南極電商連續兩個跌停,截至1月6日收盤,報收10.3元/股。從去年7月最高價24.4元算起,到今年1月6日,僅僅半年時間就跌掉了近60%,市值蒸發超過300億。 這家曾經的「大白馬股」發生了什麼?
  • 你的「南極人」襪子隱藏著通往幾...
    如今你買到的10塊錢一大把的南極人襪子皆為「假貨」,「正品」南極人已停產十多年。 停產十多年,南極人是黃了嗎?不,南極人正在躺著賺錢。 原來,全面停產後,南極人做起了品牌授權的買賣,也就是賣商標——給別人的商品貼上自家的商標,甚至還做起了電商服務。 梳理南極人二十多年的公司史不難發現,南極人堪稱「節奏大師」,在每一個時代賦予的機遇面前,都從未缺席或踏空。
  • 靠賣商標年入13億的企業——南極人
    」——當你上網搜索「南極人」時,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即「我的家庭品牌」,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南極人的產品已涵蓋內衣、男/女裝、母嬰、戶外、箱包、鞋品、家紡、小家電等家庭生活所需的諸多方面,提升消費者對南極人品牌的認知度。
  • 年入40億?這個吊牌賣的是真猛
    這就是吊牌的賺錢模式。前半輩子拼命幹,後半輩子躺著賺錢,舒舒服服養老。南極人的老闆張玉祥家族就憑藉著賣吊牌,以145億的身價,躋身《2020胡潤百富榜》第376名。而他一年前的身價是85億,一年猛增了60億,真的是很猛很猛啊。看到南極人這麼賺錢,又是輕資產模式,忍不住就想摻和一下。
  • 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
    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媽媽都會給小編買南極人的保暖內衣恆源祥的羊絨衫。但是近幾年在商場上已經找不到這些老牌國貨的身影了,只能在淘寶上看到他們依舊活躍的身影。但是各家的價錢又各有不同,難辨真假。
  • 繼「南極人」之後,這4家品牌也開始賣「吊牌」,很多人都不知道
    文:小娜南極人這個牌子我們大家都知道。靠保暖內衣發家致富的南極人,不僅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產品,而且將性價比發揮到了極致,在許多個冬天為消費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溫暖。然而,近年來,南極人的負面口碑已經鋪天蓋地,不復往日榮光。這都是由於南極人商業模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