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吊牌一年賺13億,揭秘這家公司的暴利模式

2020-11-25 騰訊網

寒露至,秋風起,度過史上最熱的九月,草木搖落露為霜的日子到了。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各類保暖用品開始在各大電商平臺火爆促銷,「南極人」這個曾被譽為國民品牌,廣受熱捧的保暖內衣更是隨處可見。然而,如今保暖內衣早已不是南極人的全部。在電商平臺只要搜索南極人三個字,除了保暖內衣,跳出來的商品有玻璃杯、兒童車、玩具、床墊、枕頭、紙尿褲、鞋襪、運動套裝、衝鋒衣、按摩椅、抽油煙機、甚至還有食品類的堅果、榴槤餅、蛋黃酥等等。標有南極人名號的旗艦店、專賣店、官方店數不勝數,冠名南極人品牌的商品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倒的,沒有南極人做不到的。南極人的經營範圍覆蓋服裝、家紡、戶外用品、日用百貨、家用電器、食品等諸多門類,儼然發展成了一家全品類的商業巨頭。

消費者們不由得感到十分困惑,南極人是如何轉型升級的?又到底有何通天徹底的本領,靠什麼發展到今天這樣宏大的規模?

事實上,南極人確實進行了轉型,但卻並非向著這些繁雜的業務進行轉型,而是將核心業務轉型為「品牌授權」,簡而言之,就是「賣吊牌」。

復盤南極人的發展史,1997年是它橫空出現的高光時刻,彼時其以30萬元起家,首創了保暖內衣概念的品牌,通過聘請劉德華、海清等明星代言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4個月就創下了1個億的銷售奇蹟。而南極人以其輕薄保暖的功效,改變了人們冬天臃腫的穿衣習慣,成為很多人的保暖神器。從1997年到2007年,是南極人的黃金十年,南極人成了火遍全國的知名品牌。

2008年南極人業績大幅跳水,於是停掉生產線,賣掉了所有工廠,徹底放棄了自產自營模式,成功轉型為品牌運營的商業模式。2015年,南極人改名南極電商並於同年底成功借殼新民科技登陸中小板。

南極人的品牌授權模式就是在支付保證金和吊牌使用費後,小企業可以打著「南極人」旗號售賣商品。

相比於恆源祥10萬元的品牌授權保證金,南極人只收1萬元,因此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合作者。無論是做保暖內衣還是做玩具、日用百貨、服裝、家電甚至做食品的小企業,南極人幾乎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交錢就行。

南極人合作客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作經銷商,另一種是授權經銷商,即自己開工廠的。合作經銷商只需要同授權經銷商籤訂名義上的合同,就可以用工廠的名義自主進貨銷售。

南極人主要的銷售渠道是電商平臺。經銷商只要繳納了授權保證金就可以在電商平臺上開一家「認證」的南極人店鋪。除了繳納保證金,包銷之外,每賣一件「南極人」,南極人還要再收一筆費用,即吊牌費。吊牌費按件來賣,以冠名南極人的男裝為例,標費大約就是產品出廠價的15%左右,例如5元出廠價的基礎款,標費在8元左右。

在品控上,南極人要求合作者提供一份質檢合格證明,而這種證明某寶上只需10元就能搞定。

通過使用南極人的吊牌,一些「無牌」產品搖身一變成了知名品牌,頂著南極人的光環,意味著更多的流量和更高溢價,除去商標費用,利潤也能上升幾十元,相對自主創立發展品牌而言,無疑是條捷徑。

由於南極人低門檻的品牌授權模式十分「暢銷」,導致合作方的數量野蠻增長,2019年南極人的合作供應商為1113家,合作經銷商為4513家,授權店鋪為580家,增幅分別為28.5%、7.8%、4.9%。而南極人因此獲得的利潤也十分驚人。

從2016年到2019年這幾年,南極人的營業翻了8倍,達到39億元,其中,品牌授權及相關服務的收入翻了3倍,高達13億元,品牌授權的毛利率更是達到駭人聽聞的93%,堪稱前所未有的暴利。

但是,南極人這種不研發、不生產、輕品控,在全品類道路上蒙眼狂奔的品牌授權模式也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其冠名的各類商品質量更是飽受詬病。僅2018年內,南極人的蠶絲被、內衣、童裝、捲髮器等產品,即上了14次國家質監部門以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相當於每個月一次。而且每年,從國家市監局到北京、上海、江蘇市監局,都點名「南極人」品牌產品存在問題或不合格。

品牌授權並不少見,但很多品牌在授權後還能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關鍵在於公司對代工廠的資質與產品的質量都有著嚴格的控制。比如品牌授權的鼻祖迪士尼。要成為迪士尼認證的工廠,需要經過嚴格的迪士尼FAMA(生產授權申請流程表)驗廠流程,內容細緻到需要提供過去12個月考勤記錄、工資表、勞動合同、消防演習記錄等。成為迪士尼的授權商,門檻也不低,除了高達幾十萬美元的授權保證金,迪士尼還要求其在製造、經銷或零售方面有最少五年的經驗,在相關專業產品方面具有五年以上行業經驗。也就是說,真正的品牌授權是品牌方負責設計、廣告投放產品推廣,和最後的質量審核,只授權給工廠生產,和經銷商銷售。但是像南極人這樣毫無節制,枉顧質量的品牌授權其價值還能剩多少呢?

商業行為自有其邏輯,廠商也完全有選擇如何經營品牌的自由。但是,我們並不希望這些殫精竭慮,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民族品牌透支自己的品牌信用,最終喪失消費者信任。

相關焦點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南極人這個品牌應該很多人都穿過,即使沒有穿過,也一定聽說過。「保暖內衣」是南極人的明星產品,因為過硬的產品質量、高性價比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南極人在短時間內火遍全國,在無數個冬天溫暖了很多消費者。
  • 年入40億?這個吊牌賣的是真猛
    這就是吊牌的賺錢模式。前半輩子拼命幹,後半輩子躺著賺錢,舒舒服服養老。南極人的老闆張玉祥家族就憑藉著賣吊牌,以145億的身價,躋身《2020胡潤百富榜》第376名。而他一年前的身價是85億,一年猛增了60億,真的是很猛很猛啊。看到南極人這麼賺錢,又是輕資產模式,忍不住就想摻和一下。
  • 南極電商:靠吊牌躺賺,也因吊牌閃崩
    此處的「體」,是指會計主體,也就是公司。一般來說,公司的活動只要跟錢有關,都要記一筆帳,而體外循環,就是沒記帳。舉個例子,A公司從事某設備的銷售生意,有一天,一位供應商跟A老闆說,自己手裡有一批貨,可以便宜賣給A公司,也能保證賺到錢,但是開不了發票。A老闆覺得這筆生意可以做,花10萬塊進了供應商的貨,賣給客戶之後果然還賺了10萬。
  • 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
    靠賣商標一年掙9億 缺乏質量支持還能撐多久?  靠品牌授權服務  一年賺將近9億  金妹兒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發現,有「南極人官方旗艦店」「南極人居家日用旗艦店」「南極人夢遐專賣店」等數百家店鋪。售賣的產品從保暖內衣到烘鞋器、足浴盆、紙尿褲、電熱毯、保溫杯、洗碗布、蚊帳、洗衣機等,品類十分之豐富。
  • 南極人一本萬利的貼牌生意:一年創收13億,15元內衣貼吊牌賣到59元
    沒有工廠,卻因瘋狂賣「貼牌」而四處可見,作為A股上市公司,南極電商(002127.SZ)是一個褒貶不一的存在。 近期,其旗下「南極人」品牌產品又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了。
  • 賣牛糞賺18萬美元 挖洞獲捐10萬美元 這家公司花樣玩轉黑色星期五
    對成千上萬的美國企業來說,黑色星期五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美國那一天的銷售額高達600億美元。美國大小城市裡瘋狂掃貨的場面,簡直就是西方現代消費主義的一個縮影。然而,偏有一家公司決定不以正常的方式參與這種普遍的狂熱,這家公司叫作CAH。
  • 這家服裝品牌也要「賣吊牌」了,品質不要改賣「品牌」?
    不僅面臨著線下實體被大批關店的局面,還有即將退市的風險,現在已經連續兩年更改公司名稱了,並且現在還準備學南極人開始「賣吊牌」。 隨著南極人的「賣吊牌」業務興起,很多品牌都發現這種經營模式的利潤更大,所以都實施了「品牌授權+經營服務」的運營模式,其中還有知名品牌恆源祥等。這種經營模式最明顯的弊處就是產品的質量很難把控,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自己的品牌聲譽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現在拉夏貝爾的處境也是十分的不理想,改變經營模式也可能是唯一出路。
  • 一年悶聲賺走6億,這家公司讓騰訊都坐不住了
    而天天鬥地主上市背後,有一個巨大的金礦,正在讓遊戲公司瘋狂撈金!1靠4億賭徒,賺了近6億!天天鬥地主背後的公司是禪遊科技。一位在棋牌公司待了兩年的員工說,棋牌遊戲平均利潤率40%左右,1億月流水,公司就能賺到4000萬!廣告不多見,銀子沒少賺。棋牌遊戲市場就是這麼一個悶聲發大財的所在。這樣的暴利在資本市場也得到了驗證。
  • 不生產,只賣吊牌,給錢就授權?揭秘南極人授權內幕
    在抱怨著一年比一年冷的同時,大家默默地穿起保暖內衣。 什麼「南極人不怕冷」、「恆源祥羊羊羊」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保暖品牌洗腦廣告語。 據《南方周末》報導,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
  • 「吊牌廠」南極電商的崩潰:完美的公司都值得懷疑?
    渾水調研·挖掘上市公司價值,揭開資本市場真相 撰稿|渾水研究院市值研究中心 金禾 300億市值的「吊牌廠」南極電商(002127)竟然崩盤了。
  • 手機變黃金,舊手機回收隱藏「暴利行業」?有人靠它一年賺200億
    提及暴利行業,不少人都會聯想到房地產、網紅,以及當下大火的網絡直播,但實際上,除了這些廣為人知的行業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在我們身邊的暴利行業,只是被大家忽視了,它便是回收舊手機的這個行業。要知道,中國有14億人口,手機擁有量非常大,但中國人的手機更換頻率也是位居全球首位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裡,我國的二手交易市場規模或許會達到1萬億元。而就是我們幾十塊賣掉的舊手機,撐起了這「萬億市場」的一片天。而一般情況下,由於手機裡儲存著一些個人信息和圖片等,因此,有不少人擔心手機被回收後,會通過某種技術恢復手機數據。從而獲取手機裡的信息。
  • 南極人「吊牌經濟」難持續
    近兩年,隨著國潮崛起,一大批傳統國貨品牌煥發新生機,但也有國貨品牌走向了「吊牌經濟」——當你上網搜索「南極人」時,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對這種模式,消費者和專家怎麼看?
  • 南極電商,「吊牌」之路已到盡頭?
    此處的「體」,是指會計主體,也就是公司。一般來說,公司的活動只要跟錢有關,都要記一筆帳,而體外循環,就是沒記帳。舉個例子,A公司從事某設備的銷售生意,有一天,一位供應商跟A老闆說,自己手裡有一批貨,可以便宜賣給A公司,也能保證賺到錢,但是開不了發票。A老闆覺得這筆生意可以做,花10萬塊進了供應商的貨,賣給客戶之後果然還賺了10萬。
  • 「南極人」靠「賣商標」年入13億
    近兩年,隨著國潮崛起,一大批傳統國貨品牌煥發新生機,但也有國貨品牌走向了「吊牌經濟」——當你上網搜索「南極人」時,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對這種模式,消費者和專家怎麼看?
  • 股價連跌4天、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
    來源:紅星新聞原標題:股價連跌4天 市值蒸發86億 「吊牌大王」南極電商發生了什麼開年以來,南極電商(002127.SZ)的日子有點「難過」。1月4日,新年第一個交易日,南極電商開盤後隨即閃崩跌停,次日開盤又直奔跌停。股價跌停的同時,又遭遇機構大筆出貨,1月4日與5日「機構專用」營業部合計賣出總金額達3.22億元。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客觀地說,服裝廠轉型走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無可厚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企業在做。但是,品牌授權絕不等於賣吊牌,如果背後的品控跟不上,就無異於是自砸招牌。
  • 揭秘口腔市場暴利:「種植牙」成本三千,收費三萬
    (新華視點)揭秘口腔市場暴利:「種植牙」成本三千,收費三萬新華網上海2月4日電(記者龔雯 周琳)小小一顆種植牙,不過幾立方釐米
  • 以後買衣服也要小心了,繼南極人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
    同樣如果換做是購買的商品,如果有同樣的感受,大部分原因都是產品並非原來的工廠製作,而是由於開始賣吊牌,直接換了其他工廠製作了。    而南極人憑藉著大眾對它的喜愛和關注度,開始轉型賣吊牌,市面上很多魚龍混雜的產品只要是貼上了南極人的吊牌,也開始變得特別好賣。
  • 靠賣商標年入13億的企業——南極人
    關注我們 近兩年,隨著國潮崛起,一大批傳統國貨品牌煥發新生機,但也有國貨品牌走向了「吊牌經濟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對這種模式,消費者和專家怎麼看?
  • 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其實也靠「賣吊牌」賺錢,很多人卻渾然不知
    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其實也靠「賣吊牌」賺錢,很多人卻渾然不知推薦語:在國內這些知名的電商購物平臺,輸入「南極人」三個字你會發現,出來的不單單是服裝和家紡類目的產品,甚至在家電、個護等一些類目也有產品。事實上,早從從2008年開始,南極人就已經開始走上了靠「賣貼牌」為盈利的模式,簡單地來說就是,南極人已經關閉了所有的工廠,僅僅是靠賣「南極人」的商標授權,就能夠獲得比自己生產、設計、銷售產品更高的利潤。根據其官方發布的2019年業績顯示,去年南極人在品牌授權方面,就實現了13億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