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楊陽】
在10月下旬剛剛結束的日本眾議院選舉中,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大勝,獲得三分之二(310)以上席位。然而成功的背後,自然離不開錢的問題。此前,曾有報導指出,這次選舉需要消費600億日元-700億日元,這個數字,與不丹的年度預算收入相當。
據日本內政部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4年前六屆眾議院選舉中,花費了納稅人資金總額約為611億日元。根據該部的規定,籌備工作費用包括為候選人籌措競選海報委員會和選舉行政委員會的運作。
10月22日投票選舉的結果,熱鬧的背後是巨大的花費
那麼日本選舉到底有多貴呢?看看下圖名古屋市長選舉所花的費用,可以說是非常昂貴了:
日本選舉的第一個門檻——選舉押金
由於日本政黨傳統上組織力量薄弱,個人候選人不能嚴重依賴黨派支援自己的選舉。相反,候選人經常試圖在他們區域的選民中建立一個支持者個人組織(後援會)。候選人鼓勵人們加入他們的個人支持團體,做一些小的好事,比如幫助孩子進入一所好學校之類的,還會組織後援會派對和假期旅行。候選人還試圖招募當地組織的領導人,如農業合作社、寺廟協會、中小企業集團和婦女團體,希望他們鼓勵其成員加入自己的後援會並投票選舉自己。這就是為什麼筆者在日本看到候選人輕易更換自己的政黨,就如換一件衣服一樣隨意。
日本政治問題之一,是政黨政治的主導地位。公民參與日本的民主進程往往限於為公認的政治候選人投下「有價值的選票」。日本公民不容易擔任政治職務,政治絕對是一場觀眾運動。雖然這種現象有很多解釋,從日本社會的共識性到政治支持團體的力量等等,但往往被忽視的因素是作為一般公民進入政治的財政成本。在日本獲得當選是非常昂貴的,只有精英人士玩得起。
在大正(1912-1926年)期間,由「正規選舉法」制定的選舉押金制度是為了限制政治候選人的數量。1925年的法律執行之前,這一選舉權只給對國家稅收至少貢獻3日元的男子。1925年的法律規定,所有24歲以上的男子都有選舉權,但是選民人數眾多也引起大正政府官僚的關注,那就是候選人人數也會無限增多。因此,借鑑英國選舉規則,必須要有2000日元的選舉押金(相當於1925年政府僱員的年薪)才能參選,以此來限制政治候選人人數。雖然日本在1947年通過了新憲法,但據說為了防止社會黨奪權,選舉押金制度被保留了下來。
多年來,日本選舉押金大幅增長。如果想在日本擔任政治職務(除了村委會及其等同職位外),內政部設定了選舉押金標準。在六個選舉級別中,所需的最高選舉押金是參議院和眾議院,按照比例表和選舉區(單一或多個成員),分別為600萬日元和300萬日元(按現行匯率計算,約為55,000美元和27,500美元)。如果候選人贏得選舉,存款將退還給候選人,但總收益率各不相同。
對於全國選舉,如果候選人獲得總票數的10%以上,候選人將被退還選舉押金,但是很多候選人超過不了10%,大多數候選人都不能退回選舉押金。許多候選人為了贏得勝利,同時在多個選舉區中競選。因此,許多候選人參加全國選舉,在選舉押金中總共支付了900萬日元(約82,500美元)。
在六個選舉級別中,選舉押金的金額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