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2020-12-24 看度自貢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

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12月23日上午開始,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對這一恐龍化石進行了挖掘。由於此處巖石硬度較高,化石又是縱向處於巖石內部,發掘難度較大。但出於安全考慮,專家決定將發掘工作搶抓在當天完成。通過電鎬粗挖外圍、鏨子細作周邊等方式,到傍晚6點,這塊恐龍化石終於與周邊的巖石徹底分離,並基本完好無損。現場發掘人員在大山鋪派出所幹警的協助下,多人合力抬起了這塊重約三四百斤的恐龍化石,並很快安全運抵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在採訪中說,從現在的骨骼形態來看,可以初步的判斷是一種大型的蜥腳類恐龍的大腿骨,也就是股骨。從這個長度來判斷,復原出來個頭可能有16、17米長。應該是一個比較大型的恐龍,和大山鋪發現的峨嵋龍、虯龍的個體大小差不多。

專家告訴記者,自貢4000多平方公裡的地域內,至今已發現了161個恐龍化石點,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十分少見。本次發現的恐龍化石點,與直接建在「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的自貢恐龍博物館直線距離不到1公裡,這會不會為大山鋪恐龍化石群的研究帶來新的發現,還有待於下一步的探索,但收穫是肯定的。

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說,此次發現進一步豐富了自貢大山鋪恐龍群的化石類型,不管是同一類型的、還是不同類型的個體,至少來說這又多了一類恐龍化石,對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相關焦點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
  • 男子外出散步 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侏羅紀時期的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1.6億年前恐龍化石,網友:不愧是恐龍之鄉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2020-12-22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確認是恐龍化石!
    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我國發現北極圈恐龍化石第一人,被美媒評為改變世界的天才
    楊鍾健自貢大發現「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找恐龍」。位於四川的自貢恐龍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恐龍博物館,它的誕生和董枝明脫不了關係。1977年,自貢市挖掘到了一塊恐龍化石,當時董枝明就覺得那裡一定還有更多的化石沒被發現。於是在79年的12月,董枝明得到批准後,帶領野外調查小組來到四川,經過他專業的判斷,考察從廣元轉移到自貢縣大山鋪地區。在這裡,他發現了一個中侏羅紀的恐龍墓地群,這是中國在那個時代恐龍研究的第一個重大發現。
  • 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發掘確定系蜥腳類恐龍股骨
    化石整體形狀逐漸顯露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12月22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15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李先生在路邊發現的疑似恐龍腿骨化石。 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
  • 這條恐龍的皮膚化石都還在
    滄海桑田,當年稱霸地球的恐龍,如今早已滅絕,人們唯有通過化石可一窺其當年風採。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楊氏馬門溪龍化石。馬門溪龍是目前世界發現的個體最大的恐龍之一,而自貢這件馬門溪龍化石,不僅保存有完整頭骨,還是中國首次發現有皮膚(印痕)化石的蜥腳類恐龍。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
    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食素。
  • 【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
  • 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小腿骨化石
    來源:央視網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剖面的層面還保存有波痕、泥裂、蟲跡等豐富的沉積構造和遺蹟化石,顯示出多種恐龍在旱季湖畔活動的場景。延伸閱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2020年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
  • 四川農民一鋤挖出10多顆疑似恐龍牙化石
    中廣網北京2月10日消息 6日,宜賓縣觀音鎮一居民在挖土時,一鋤下去,竟挖出10多顆巨大的牙齒化石(右圖),由於當地離自貢大山鋪恐龍博物館只有幾十公裡,當地人估計挖出的可能是恐龍牙齒化石,遂迅速向有關部門反映。
  • 走進恐龍博物館丨開啟東方龍宮,國之瑰寶之旅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繼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之後的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約11公裡。該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興建的又一座大型現場博物館。
  • 貴博講壇(42)紀要丨自貢恐龍的前世與今生
    自貢地區侏羅紀恐龍動物群自貢地區主要出露侏羅系的地層,已命名的3個恐龍化石群主要分布在侏羅紀中期和侏羅紀晚期。侏羅紀中期最著名的是大山鋪恐龍化石群,以化石埋藏集中,數量巨大,門類眾多、保存完整著稱於世。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首次發現!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寄生蟲化石
    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此前,科學界僅在琥珀中的昆蟲身上或者動物糞便化石中發現過史前寄生蟲化石,這是首次在宿主體內發現。新華社/歐新 資料圖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聖卡洛斯聯邦大學和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隻泰坦巨龍(白堊紀的一種草食恐龍)的化石中發現了這種寄生蟲化石,它可能與恐龍生前所患骨髓炎有關
  • 愛爾蘭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愛爾蘭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報導)據cnBeta:由於特殊的地質,此前研究人員從未在愛爾蘭找到過可信的恐龍化石。據說該島的巖層主要由恐龍時代之前或之後的材料所組成,因而幾乎掃清了在這裡發現恐龍遺骸的可能。然而由國家博物館館長兼古生物學家Mike Simms博士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證實了當地發現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恐龍骨骼化石。需要指出的是,愛爾蘭並不是一個狩獵者的天堂,因為這座島上不僅見不到蛇,此前也從未發現過任何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