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90年代以前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在兒時都玩過野草或者小昆蟲,主要是以前的農村生活條件不好,沒什麼玩具玩,就只能把一些可以玩的野草或小昆蟲當玩具玩了。比如筆者,小時候就玩過狗尾巴草、蒼耳、蛐蛐兒、知了、螞蚱等,也去河溝、小溪裡抓過魚、螃海,可以說以前的玩具不如現在這麼豐富,但也是很快樂的。
說到兒時玩過的玩具,讓筆者印象比較深刻是一種頭上長有一個大鉗子的小昆蟲,很多農村娃都喜歡把它當玩具,經常能一玩一整天,但卻不知它如今的價值極高,這種小昆蟲就是「穴蟻蛉」。
很多朋友可能對穴蟻蛉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要說到它在民間的俗稱,那估計很多農村娃都會說玩過,穴蟻蛉的俗稱有蟻獅、沙牛、沙蝨、沙猴、地牯牛、地沙蟲、倒退蟲、縮縮蟲、倒退狗子、倒土等,之所以有這些俗稱,跟其生活習性有關。
一般的動物不管是爬行、飛行還是遊動,都是向前的,穴蟻蛉卻與眾不同,它不論是築窩、遷徙還是做其他事情,都是向後倒退著行走,並且一生也只會倒著走,因此在民間便有了"倒退蟲"、"倒退狗子"、"縮縮蟲"之稱。
穴蟻蛉是種十分兇猛的肉食性昆蟲,但它的捕食方式也同樣與眾不同,一般的兇猛的肉食性動物都是主動出擊,去捕食自己的獵物,而穴蟻蛉卻喜歡「守株待兔」。
穴蟻蛉喜歡生活在沙地或沙質松塵土的地表層下,然後將細沙或塵土建造成一個漏鬥狀的「陷阱」,相信很多小時候玩過穴蟻蛉的朋友應該見過,在沙土上經常有一個挨一個「漩渦」,這個就是穴蟻蛉的「陷阱」。
「陷阱」建造好以後,穴蟻蛉就會「守株待兔」,當獵物誤落入「陷阱」,滾落到底部之後,穴蟻蛉就會從沙土中鑽出來,用它頭部那大大的鉗子把獵物鉗住並拖入沙土中進食。
穴蟻蛉主要以各種小型節肢動物為食,但最喜歡吃的是白蟻,而它在捕食的時候動作極為迅猛,獵物一旦被它捕捉到,幾乎無法逃脫,有點像獅子捕獵一樣,故而美名其曰:蟻獅。
穴蟻蛉雖然奇特且兇猛,但對於很多農村娃來說,它是一種十分好玩的玩具。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怎麼玩的,在筆者家鄉這邊,主要玩法有2種,一種是找一根草根,或者細棍子,順時針攪著穴蟻蛉挖的「陷阱」,大概幾十秒的時間,它就會從自己挖的「陷阱」中爬出來,然後我們就會用草根撥弄它,它就會飛快的倒著跑,過一會再找個地方繼續挖「陷阱」。
另外一種是和幾個小夥伴一起玩,找沙地上「漩渦」多的地方,然後用空心蘆葦對著沙窩一吹,誰吹出來的穴蟻蛉多誰就贏了。
可以說穴蟻蛉給很多農村娃的童年時光增添了樂趣,不過現如今在農村裡,很難見到穴蟻蛉了,現在的農村娃想玩它都不行了,那麼穴蟻蛉為何越來越少了呢?
除了跟其繁殖能力有關以外,還跟現在的農村環境和人為捕捉有關。現在農村的建設,農藥、除蟲劑的使用,都讓穴蟻蛉的生存空間減少了。至於人為捕捉,是因為它的價值極高,其價值主要體現在藥用價值,據說目前一斤穴蟻蛉的平均價格高達4000元一斤,因此常年遭到人們無節制的捕捉,這也使得穴蟻蛉的種群數量在近些年急劇下降。
最後,筆者個人認為穴蟻蛉又不是唯一性的藥材,對於這種平衡生態的小昆蟲,我們應該保護它們的生活環境,並進行合理的利用,不要過度捕捉。再說了,現在人工養殖的穴蟻蛉已經實現,也沒必要過度捕捉,對不?
各位朋友,你兒時把穴蟻蛉當玩具玩過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