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作為跑步運動時最重要的裝備,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能使跑者在跑步時感覺更加輕鬆,提高運動效率和成績,還能降低跑步時受傷的機率。
跑步時應該如何選擇跑鞋,首先要看腳型是否是高低弓足和內外旋足,其次要看跑步時腳掌著地方式,還要看鞋的最大承重、跑量、鞋底高度差,鞋子大小、寬度等多項因素。
足型是決定選擇跑鞋最重要的因素。普通足型之外,高足弓和低足弓,外翻足和內翻足都是比較常見的特殊足型。
首先判斷足弓高低。
1.認識足弓。足弓可分為腳掌前後方向的內、外縱弓和腳掌內外方向的橫弓。內側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塊楔骨及第1~3構成,內側縱弓較高,彈性較大,起緩衝震蕩的作用,又稱為彈性足弓。外側縱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構成,外側足弓較低,彈性較差,主要與維持身體直立姿勢有關,又稱支持弓。橫弓由三塊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後部構成。

2.怎麼判斷足弓高低,判斷足弓高低主要是判斷內側足弓高低。
方法1,正常足弓高度在14-18毫米之間,也就是一指到一指到一指半的高度。高於18毫米基本可以判斷為高弓足,低於14毫米基本可以判斷為低弓足。把手指插入腳下,基本上就能判斷足弓高低。
方法2,也可以從腳內側觀察腳背高度,高足弓和低足弓差別很明顯。高、低足弓的程度不同,在選擇跑鞋時也有所不同。

其它方法,我感覺都比較麻煩,最專業的方法是拍X光,根據足弓角判斷足弓高低,但實在不太方便操作。
其次要判斷腳是足內翻,還是足外翻。
從腳後側進行觀察,如果腳踝向裡,腳掌向外,就是足外翻;如果腳踝向外,腳掌向裡,就是足內翻。正常足型在走路和跑步時通常情況下有一個向內大約15度左右的內翻,這是正常現象。

高弓足通常伴隨足內翻,低弓足通常伴隨足外翻。但有些人雖然存在高、低弓足,卻並不是足內翻或足外翻,這一點要區別開。不能單純以高、低足弓判斷足內翻或足外翻,而要以腳掌朝向作為判斷依據。

足內翻在走路或跑步時腳踝向外傾,腳掌向內側偏轉,鞋的外側,尤其是前腳掌外側磨損較為嚴重,小腳趾趾根周圍部位摩擦較大,容易起繭,也較容易疲勞,甚至受傷。

足外翻在走路或跑步時腳踝向內傾,腳掌向外側偏轉,鞋的內側,尤其是前腳掌內側磨損較為嚴重,大腳趾趾根周圍部位摩擦較大,容易起繭,也較容易疲勞,甚至受傷。

判斷足內翻或足外翻,不能以鞋跟內側或外側磨損作為依據。因為通常情況下腳都會有15度左右的內旋,腳跟外側通常都會出現磨損。
足內翻和足外翻除了會引起腳掌內外側受力和摩擦等變化之外,還會導致小腿肌肉和小腿骨的一些變化,還會影響腿型,並間接影響到脊柱,這裡咱不再贅述,以後再做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