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ID:xxkx-j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發表說明】
本文為憑祥市第一小學 何小霞老師的《學習科學》課程作業,介紹了她的一段教學經歷,並提出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是不是讓學生轟轟烈烈開展學習活動、其教學效果必定高於老師講授呢?
當然,更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是:學習的規律,到底是什麼?
以下為全文轉發。
————————————————————
本學期,我任教的是小學五年級的英語課程,在所帶的4個班中,有兩個班教室安裝了互動白板,有兩個班還是舊的投影設備,所以我一直準備有兩套課件上課。
使用互動白板的兩個班的課件注重課堂活動,而舊設備的兩個班由於沒有觸屏功能,我老老實實做了圖文兼備的PPT課件,爭取讓學生一看圖就猜得出英文單詞的意思。
我一直以為,希沃白板的課件學生興趣濃烈,成績肯定好。
可是萬萬沒想到,在期末考試中,竟然是舊設備的那個2個班成績居前!
我百思不得其解!
學習了王珏老師第二單元《知識可視化》的課程,我突然明白了:
我在舊設備的兩個班中上課時,課件中的知識大多都是以場景可視化和過程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的,可能學生記得比較牢;而另兩個班,我理所當然地認為互動白板中的課堂活動使得課堂都那麼活躍了,他們肯定也是懂的,於是就忽略了知識的可視化了,可能對教學效果有較大的影響。
以後我要在互動白板中多融入知識可視化的方式進行教學,爭取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牢記知識。
比如,在《I went there last year》這一課中,學習到東、南、西、北這幾個單詞時,我原來在課件中的設計是認讀了north south east west之後,我安排了一個課堂活動(下圖1),讓學生上來給這幾個單詞歸到正確的方位。
圖1 把單詞放到正確的方位
學習到這裡,我發現有的學生還是容易把這幾個單詞弄混,不是把east 和west弄錯,就是把north和 south弄混淆。所以我只能再返回去讓學生認讀單詞。
這次學習了《知識可視化》這個課程,我打算在認讀單詞之中做如下圖2的設計:
圖2 請說出圖中城市的方位
我打算把這幾個單詞在中國地圖中標出來讓學生進行認讀,
再出示幾座有代表性的城市依次對學生進行提問:Where is Guilin?……
讓學生看圖回答:Guilin is in the south of China.……
幾輪對話下來,學生應該可在不斷地觀察和對話練習中鞏固了所學的單詞。
然後再來做方位的配對練習,也就是圖1的練習。
相信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肯定可以把單詞記得更牢一些。
————————————————
【王珏老師點評】
交互白板可以讓學生參與活動,是非常好的幫助學生「建立體驗」的方法。
但是,第一次交互白板的課件設計,
直接讓學生拖動North等四個單詞,
這樣的活動,會有效嗎?
或者我們換一個問法:
這一活動,在什麼情況下會有效?
顯而易見的答案是:
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North等4個單詞的情況下,才會有效。
因為,如果學生完全不摸門的話,
即使拖動正確,也只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對認知幾無促進作用!
不過,以何老師的描述來看,
她是希望以這個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或「記住」這4個單詞的,
但,從後來的結果可以看出,
此時很多學生還沒有初步掌握,
導致這一活動效果並不佳。
——理論化一點來解讀的話,就是:
學習活動的設計,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所以無效。
當學生還不能掌握North等單詞時,
就要求學生使用它來幹活,
顯然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而第2次改進的課件設計,無疑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
因而效果一定會更好!
因為老師直接在圖中標出了North等4個單詞,
應該多數學生看著這4個詞,是能理解或「猜測」出其意思的。
所以,此時同時是學生「活動」,
但是可以根據畫面中的提示(如North為北),
來思考哪座城市是在"north"方向的
(這裡「可視化」確實也對認知有促進作用)
首先,這一學習活動的難度不大,學生可以接受
其次,在一次一次活動開展過程中,
學生的思維對於「North」等詞彙接觸、運用得越來越多,
實質上促進了對詞義的理解與記憶。
以上做法,同時還符合另外一個基本的教與學原理:
必須要用學生熟悉的東西,與新知識相連接,才會促進新知識的掌握。
這也正是王珏老師一直提倡的「學習的第一性原理」
學習即聯接,尤其是內部經驗與外部信息的聯接!
最後,何老師再回到圖1,就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因為,圖1的活動與圖2相比,思維的難度或者說層次上升了,
由原來的「有提示狀態」,上升到「無提示狀態」,
由於學生已經通過上述活動,對North等詞彙比較熟悉了,
就比較能夠勝任圖1的高難度活動,
反過來,高難度的思維活動,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最後再回到主題,為什麼用電子白板開展交互活動,也未必能提高教學效果呢?
答案就在如下這句話:
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才會產生效果。
【進一步補充】
英語單詞的難度之一在於:
即使你「知道」它也沒用,因為要想使用必須要能記住(熟練)。
可是,絕大多數的英文單詞,對於中國人是無法直接記住的,
因為我們基本上是沒有語言環境的。
而僅靠課堂上一點可憐的時間,
恐怕難以完成「記住」這個目標。
那麼,如何幫學生記住一些「完全沒有道理/邏輯性」的知識呢?
這就是「認知負荷理論」研究的內容了,
——簡單說,就是如何在不相干的信息之間,建立起關聯性的問題。
比如,我們很容易在網上查到「如何記住東西南北4個單詞」,如下1.東南西北英語翻譯答:有個很方便的記憶方法:NEWS 北——North 東——East 西——West 南——South
2.東南西北的英文縮寫答:東:E -東方人很愛吃(eat) 南:S -南方人很曲條性感(sexy) 西:W -西方人很國際化(world) 北:N -北方人鼻子很高(n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