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的金錢遊戲:設計製作周期3-6個月,成本超百萬,產品卻銷售無門?

2021-01-14 鞭牛士

四年前,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帶著團隊前往香港,拜訪潮玩界首屈一指的藝術家kenny,拿下Molly的獨家IP版權。約定由設計師設計IP,泡泡瑪特幫他們進行獨家生產、獨家銷售,其盲盒模式,不僅讓公司扭虧為盈即將在港股上市,也讓國內潮玩行業的命運被徹底改寫。


據其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7-2019三個年度,泡泡瑪特淨利潤實現爆發式增長,分別為156.9 萬元、9952.1 萬元和 4.51億元。其毛利率更是逐年提升,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成為名副其實的暴利行業。


在這之前,泡泡瑪特是一家化妝品、服裝、玩具等產品的零售商。彼時,它沒有獨家IP、利潤不高,與普通的零售企業也沒什麼不同。甚至在2016年以前,泡泡瑪特一直都是虧本經營。其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其分別虧損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而現如今,贏家不僅是泡泡瑪特。就連一家原來經營文旅、雕塑的工廠供應商,也因為及時轉型生產盲盒產品,從原來的業績平平,到現在賺得盆滿缽滿。


該盲盒工廠負責人劉偉(化名)告訴「創業最前線」,他是在去年8月,聽從朋友的建議,轉型生產盲盒手辦的。經過1年多發展,工廠現在訂單一直在增長。他沒有透露具體的訂單量,只是說,「差不多是以前的4、5倍。」


盲盒的巨大利潤,讓企業們趨之若鶩,盲盒經濟也呈現井噴式增長。事實上,從去年6月開始,大到名創優品、晨光,小到以盲盒為核心的新興公司們,都開啟了盲盒營銷之路,行業玩家們集體陷入狂歡之中。


然而,在盲盒創業者以及行業人士眼中,盲盒的熱度能否持續,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隨著大量IP化的盲盒出現在市場上,這股盲盒風還會刮多久?



盲盒模式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它起源於日本。盒子的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用戶抽盲盒全憑運氣。


它的價格比手辦、樂高等玩具更低,又有收藏屬性和「消費未知」的體驗感,故而吸引了一批年輕人投入到「拆盲盒」的快感和成就感上。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稱,公司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達58%。


「一般一個盲盒的成本價只需要15元左右,出廠價一般根據進貨量在20~30元左右浮動,市場價可賣至59元。」上述工廠負責人劉偉向「創業最前線」透露,盲盒市場確實屬於暴利行業——現在生產潮流玩具的工廠,賺錢效應堪比「印鈔機」,他見過不少同行年收入都超幾個億。


但高利潤並不代表高回報。即便整個行業處於爆發期,在豐厚的利潤下,也不是誰都能過得好。


一位資深設計師李亮(化名)表示,一般的設計師會建立自己的品牌工作室,但這在盲盒行業並不現實。因為一款潮流玩具的設計製作,需要歷經設計、3D列印、建模、工廠籤約、生產製作、包裝售後六個步驟,整個過程需要3-6個月。


這不僅需要設計師有很好的潮流敏感度,還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能夠禁得住多次試錯。他給「創業最前線」算了一筆帳,自己設計可以省下一筆設計費用,但將產品的3D形象列印出來就需要2萬元,工廠做模具的費用需要幾千至上萬不等,工廠進行打樣並批量生產也需要十幾萬。



「一個盲盒系列一般是10-12個產品,這樣算下來,推出一個盲盒系列至少需要100多萬,這筆費用一家小工作室還勉強能夠支撐,但設計師不能保證這款產品一定受消費者喜歡。」李亮補充道,做盲盒首先需要資金充足,能夠禁得住多次試錯。第一個系列不行,就試第二個系列,再不行就第三個系列,這樣或許會有一款能火。


事實上,在2016年之前,就連知名設計師們,也不能做到將潮玩產品批量生產。


王寧曾在一檔節目中透露,他去香港藝術家kenny的工作室時,第一眼就看到他辦公室裡全都是一流的設計產品,但kenny根本沒有將產品進行量產。他表示,每款小的玩具,都需要開一個鋼模,一個小玩具,大概需要2~3萬,一套就需要20~30萬元的開模費用,他們根本負擔不起。


加上受疫情影響,一些中小IP品牌,想要打造一個盲盒品牌更不容易。


青桐資本投資總監徐雲嶠也向「創業最前線」分析道,盲盒生產流程漫長,平均需要120天。產品生產流程繁複,中小IP品牌訂貨量少,和工廠議價能力弱,故無法爭取到最優生產價格,且普遍存在帳期長資金回流慢的問題。


徐雲嶠表示,潮玩盲盒突然銷量火爆,工廠端產能有限,一些小IP盲盒排產困難。「不過目前情況有了一些改善。」因此,想要快速發展並不容易。


事實確實如此,品牌服務公司魔燈創意的創始人吳田青也曾嘗試加入盲盒行業,但因為疫情,這次嘗試被迫停止。


去年,吳田青開始推出周邊和衍生品業務,並開始籌劃第一個盲盒系列作品。他將作品申請了專利,完成了3D建模和眾籌,並計劃在今年年初上市。但春節之後,一場疫情讓他放棄了此次嘗試。


「在不能確定市場表現情況下,公司還是選擇保守一些。」吳田青表示,資金充足的公司往往更自信,會直接發布產品,但像他們這種創業公司禁不住冒險。於是,他已經重新調整戰略,將公司業務重歸到為中小企業做品牌策劃和品牌設計等服務上。


上述案例都表明,盲盒是一個需要具備一定資本規模的行業,僅憑設計師、小創業公司自己的力量很難實現更大規模的商業化。



國泰君安2019年發布的盲盒經濟研究報告顯示:天貓上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萬餘元收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甚至耗資百萬,其中95後佔大多數。以至於有媒體吐槽,王寧老闆估計睡覺都能笑出來,盲盒的錢太好賺。


事實上,「門檻高」才是盲盒行業的代名詞。


零售起家的泡泡瑪特具有天然優勢。其在全國一二線城市有將近100家直營門店,同時他們也在投身新零售,嘗試無人商店和自動售賣機。在國際市場,泡泡瑪特也已進駐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通過四年時間,泡泡瑪特打造了完整的商業閉環,包含潮流玩具IP、供應鏈、零售渠道、社區化、二手交易、專業展會等,圍繞潮流玩具這個故事畫了一個圈。


其他玩家想要複製這個「圈」並不容易。


正如徐雲嶠所說,在如今的盲盒產業鏈中,泡泡瑪特的線下渠道壁壘比較高,在一二線城市核心點位都有覆蓋。


在線下,一些生活用品集合店、玩具日雜店紛紛加大盲盒SKU佔比,線上也湧現了一批做二手交易、潮玩社區的線上平臺,都在通過內容、優質IP等聚集C端,有機會但也面臨挑戰。


徐雲嶠表示,下遊渠道多且分散,用戶觸達效率低。對於自有IP工作室來講,線下渠道進入門檻高。而線上流量分散,用戶觸達效率低。而且,組合營銷玩法壁壘高,多數IP難以出圈。


在這一背景下,中小品牌商資源匱乏,無法利用泛文娛生態圈進行內容營銷,也無法承擔KOC社群運營費用。


「我認識的很多設計師,轉型去做潮玩後都過得很艱難。」吳田青說道,他們往往沒有更多的線下渠道,只能去各個潮玩展會參展、儘量增加產品的宣傳和露出。「但他們也只能去展會的角落位置。」


在他看來,企業背後如果沒有資本和線下實體店來助力,單純靠設計師設計出的IP,是很難突然得到大家認可的。


另一位實體盲盒行業創業者王天(化名)也向「創業最前線」抱怨道,在線下,產品想要進入客流量大、且位置好的商場也不容易。


王天回憶道,去年,他準備將盲盒產品進駐商場,但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與商場負責人溝通。「真的是費時費力,最後還是給他個紅包,才能成功進入。」


就連王寧也曾透露,在線下開盲盒店的門檻一點都不低。他說,泡泡瑪特開店都是在最好的商場,比如三裡屯太古裡、成都太古裡就是給了他們最好的位置。但這些商場並不是品牌有錢就可以開進去。


比如,泡泡瑪特想開在LV店旁邊,是需要通過商場和品牌的雙重認證。只有他們認為你的產品、服務和店鋪的狀態可以配得上跟他做鄰居,才能成功進駐。「零售店有很多繁瑣的標準操作程序,這也正是我們用了五年多時間積累下來的門檻。」王寧無不感慨道。


渠道準入門檻高,也讓更多有志於盲盒行業的創業者們望而卻步。



如果說,盲盒模式是泡泡瑪特等潮玩企業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優質IP則是泡泡瑪特發展的必要前提。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強調,IP是公司的業務核心。王寧也曾希望,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超級IP,去孵化以及挖掘出更多國際化IP並將其商業化。


據了解,目前泡泡瑪特共運營85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及51個非獨家IP。Molly是人氣最高也最暢銷的IP,2019年基於Molly的產品銷售額達到4.56億元。


但對於盲盒行業來說,如何延長 IP 生命周期,並打開多元變現空間,成為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


泡泡瑪特聯合創始人司德曾表示,潮流玩具沒有內容,沒有價值觀,但可以把你的感情放到玩具裡。出去旅遊時,吃美食時,會帶上自己的玩具一起去。


不可否認,這種營銷確實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入坑」。


吳田青表示,普通消費者一般是好奇買著玩,而後越來越上癮。「一開始入坑時,以顏值和獵奇心理為主,就單個產品嘗試。慢慢就開始收集隱藏版,因為隱藏版不僅有收藏價值,價格往往也比一般正常盲盒高出數倍。」



他還分析了盲盒愛好者們無止境「剁手」的心理路線。消費者入坑之後,看著放在家裡的娃娃,一個會感覺孤單,從而越買越多,之後定製擺放盒。等他對一個品牌的產品產生審美疲勞,又開始關注新的可動版、聯名版等系列,從而越來越沉迷其中。


在豐厚的利潤下,盲盒市場熱度快速升溫。越來越多從前單純兜售潮玩、禮品、雜貨的零售商,如19八3、Dream Castle、酷樂潮玩等,正加速湧入潮玩盲盒市場,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五花八門、沒有內容的IP盲盒產品也正在逐漸消耗消費者的熱情。


事實上,部分入坑的玩家正在從坑裡「爬」出來。


作為曾經的資深盲盒愛好者,吳田青在此前已經在盲盒上花費5、6萬元。但從去年開始,大規模的盲盒產品推出後,他也開始感到疲倦。「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我現在很少出手,如果有實在喜歡的系列就在線下店『端盒』,花費六七百元。」


他還表示,現階段,不少盲盒設計師主打「萌」系列,靠可愛去吸引消費者,但這背後並沒有潮流的元素或IP背後的故事去支持。「這樣沒有內容支撐的產品,很難得到消費者長期的認同。」


就連投資人也開始擔心,盲盒模式這種人為製造的「稀缺性」,遲早要「崩」。


徐雲嶠表示,目前投資人普遍在求證潮玩市場的天花板問題。「同時,會繼續觀察一下泡泡瑪特在二級市場的表現。」


當然,潮玩行業並不是沒有機會。徐雲嶠認為,潮玩行業圈層屬性強,現階段整體用戶體量有限,但是一旦入坑,粘性很強,95、00後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待挖掘。如今,泡泡瑪特已教育了一波市場,通過線上匯集流量,有垂直平臺產生的機會。


此外,基於線上渠道的成熟,還會有更多通過線上平臺跑起來的優質工作室品牌。


正如Kenny所說,在見證了潮玩行業無數個興衰起落後,潮玩行業還沒有一個階段能像今天這般火爆,「今天的潮玩行業已經是20年來最好的時候。」

相關焦點

  • 消費品牌陸續推出盲盒產品 最強消費者年耗資超百萬元
    集盲盒,最強消費者年耗資超百萬元眾多品牌和熱門IP「花式」入局盲盒銷售,利用消費者過度自信心理促消費持續8月4日,消費者正在名創優品店內選購盲盒。記者 黃亞蘋 攝「買盲盒只有0次和無數次,入手一個,後面就會有無數個盲盒在等你。」
  • 誰為盲盒狂?有人1年買盲盒耗資百萬
    與普通的動漫、電影、小說等IP 衍生出來的周邊玩具不同,盲盒裡面的娃娃並不具備相關故事背景、人物色彩等。這也意味著,決定消費者是否在貨架上選擇這個盲盒的理由就是設計。可愛的形象和快速上新迭代的設計,都是消費者為一款潮流玩具瘋狂的理由。對於合作的形式,泡泡瑪特是通過與藝術家、IP方籤訂長期獨家銷售和獨家生產合約,共同孵化IP實現潮流玩具的量產化。
  • 小盲盒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 有人年花百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小盲盒的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有人買盲盒年花百萬「最初接觸盲盒是一個朋友送我的,她抽到的是我的星座(天蠍座)的一個Molly娃娃,因為特別喜歡,然後我就去抽Molly其他系列的天蠍座娃娃。」
  • 自製盲盒的雙重博弈:手工造VS量產,創造力VS版權
    阿狸通過抖音吸粉、鹹魚交易,因為精緻的做工、用心的包裝,僅一年時間,就售賣出上百單自製盲盒。元旦剛過,訂單已經排到了8個月後。工作室只有兩人,持續工作3個月的阿狸,再一次放棄了休假的想法。阿狸在4年前還是個普通的銷售員,但現在的她,是一名手工達人,擁有自己的工作室,靠自製盲盒再一次激發了創造力。
  • 盲盒成收割利器?泡泡瑪特曾連虧多年,引入盲盒後利潤暴增
    此外,不斷拓展門店,也導致泡泡瑪特的租賃成本偏高,從而加大了財務開支。零售店是泡泡瑪特主要的銷售渠道,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國33個一、二城市主流商圈擁有114家零售店。但一二線核心城市的購物中心,優質鋪位稀缺且競爭激烈,導致租賃及運營成本較高。據招股書,財務開支主要包括與公司的租賃負債有關的利息開支。
  • 盲盒或許消逝 「盲盒式營銷」永遠年輕
    為了與契合產品,每隻貓咪臉上都掛著兩朵紅暈,簡直不要萌出血~得益於盲盒遊戲機制,消費者可能不會一次就抽中心儀款式,這樣在無形中就增加了產品的復購率。3、參與成本最小化,提高活動普及度與設置限量、隱藏款等門檻提高消費者期待值相悖的是:品牌想讓「盲盒式營銷」儘可能輻射更多人,就要想辦法優化營銷信息傳播路徑與機制,降低人們的參與成本。比如金錢、時間、體力、腦力等。畢竟越簡單的東西越受歡迎,簡單的習慣堅持起來也會更容易。
  • 花百萬元買「娃」,盲盒時代的潮玩生意
    不少買家還將盲盒變成了一種收藏投資,為了抽到隱藏款或買到絕版系列,一些盲盒玩家不僅要不停購買,還有為此進行二手交易的人,B站、豆瓣等平臺上搜索「盲盒」,你會發現許多花幾千元購入盲盒的人,有些人為了收集盲盒甚至花了上百萬元。盲盒經濟持續火熱,在潮玩IP的盲盒時代,如何打造一款潮玩IP,並將其品牌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 盲盒在天貓一天賣出 200 萬個,是什麼讓它持續增長?
    一個系列的盲盒是 1 套 12 個,通常情況下,每 12 套裡會有 1 個普通款被替換成隱藏款。為了要收集到隱藏款,有不少消費者會大量購入盲盒,或是以高價在其他人手中買下隱藏款。這種隨機性和高回報,讓盲盒被投機者認為有利可圖,這也催化了盲盒的突然爆發。但在司德看來,玩具的爆發並不讓人意外。
  • 「盲盒第一股」承認二次銷售 泡泡瑪特股價大跌
    泡泡瑪特被曝拆封再出售   12月23日,有抖音網友發布視頻稱,在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買到了被拆封的盲盒,質疑店員二次銷售,在上面封盒處均有黃色膠水,裡面的標籤甚至有出現彎曲摺痕,很明顯有被拆開的痕跡。24日凌晨,該網友稱已得到泡泡瑪特回應,確認情況屬實。門店工作人員承認並表示:「我們看了以後發現是膠水粘過的,因為它發黃了嘛。」
  • 盲盒徹底火了!估值高達460億 超額認購78倍!憑啥這麼牛
    盲盒則是作為泡泡瑪特營收的主力軍,2017-2019三個年度以及截至2019年及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泡泡瑪特的盲盒產品銷售產生的收益分別為9140萬、3.596億、13.592億、4.024億和6.887億元,分別佔同期泡泡瑪特年收入的57.8%、69.9%、80.7%、74.0%、84.2%。
  • 盲盒徹底火了:估值高達460億超額認購78倍 憑啥這麼牛?
    據泡泡瑪特在港交所發布的IPO正式公告顯示,泡泡瑪特擬發行1.36億股,其中公開發售0.1632億股,國際配售約1.1616億股,每股發售價格介於31.50-38.50港元,集資額42.75億至52.24億元,約6.7億美元,遠高於早前預期的2至3億美元,IPO估值則將達到約70億美元。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此次打新門檻為每手200股,入場費7777.6元。
  • 沒想到,盲盒也成了頂流
    以『與子成說』系列為例,共有13款圖案,其中包括1個隱藏款和6對組合CP人物。」一位文具店老闆張茂告訴燃財經,購買這一系列產品的多為中小學生,他們之間還會相互交換重複款,有不少學生為了買到隱藏款「虞姬」人物,連續在他的店裡買了不下20個盲盒。其他行業也不甘落後。
  • 3年淨利潤增長近300倍,「盲盒第一股」會是下一個迪士尼嗎?
    倍,淨利潤增長280倍6月1日,中國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泡泡瑪特如此豪橫,離不開「盲盒銷售模式」,更離不開IP。過去兩年,泡泡瑪特基於自有IP開發的產品,收入大幅增長。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自主開發商品收入分別為0.46億、3.40億、13.84億。公司自主開發商品銷售收入3年暴增30倍,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421.1%!
  • 盲盒大誘惑,「泡泡」有風險
    盲盒誘惑盲盒的玩法與帶來的「驚喜」與之前的扭蛋並無二異。盲盒最初起源於日本。裡面的玩偶在日本叫做手辦。每個小盒子裡裝著不同樣式的手辦,賦予其不同主題,按照主題分成不同系列,每個系列有12個款式。從幾百到幾千再到上萬,你永遠都想像不到盲盒的熱衷者會在盲盒上投入多少錢。「要的就是打開盒子那一瞬間的驚喜。」當問及欣欣最早是如何「入坑」的時候,她這樣告訴記者。以泡泡瑪特Molly開心小火車系列為例,其包含12個基礎款系列,同時含有兩個隱藏款設計,包括A款和B款。
  • 瘋狂的盲盒,是變相賭博,還是合法經營?
    當時百貨公司會在新年期間銷售「福袋」,「福袋」中的商品不會事先公開,但放入的商品通常標價高於福袋本身。當時的「福袋」通常作為商品尾貨處理、清理庫存的促銷方式。20世紀80年代,日本模型市場吸納了「福袋」的營銷思路,出現了「扭蛋機」, 用於銷售動漫IP手辦、玩具模型、飾品掛件等。到日本旅行,你會發現便利店、商超裡,扭蛋機隨處可見。
  • 當盲盒遇到IP衍生:最後一公裡場景將解鎖千億粉絲經濟
    一款成功的IP可以重複的激起粉絲的購買慾望,世界上銷量最高的盲盒產品叫做Sonny angel,該產品自2005年3月問世以來,已經發行了近600個不同的造型。盲盒「抽獎」性質本身就會讓購買的體驗極具趣味性。
  • 「小姐姐」們引爆超級風口:3年淨利狂飆近300倍 盲盒衝上銷售熱品
    泡泡瑪特旗艦店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家旗艦店是在今年6月進駐該商場的,進入後銷售就一直比較好,「有的顧客一拿就拿一個系列,因為這樣不會重複,喜歡的款式都有,而且還有可能抽到一個隱藏款,但價格就是拿再多都是一樣的」,「這裡面除了29元一個的徽章抽到如果自己不喜歡可以拿來換,其他產品都不能換」。
  • 盲盒、玩具和娃娃機成為年輕人新寵,「潮玩」的中國式機會
    「相比之下,潮玩IP較可能有現象級的銷售增量。」萌趣的創始人劉子誠告訴《三聲》,潮玩的購買群體個性比較鮮明,選擇新IP會比大眾性IP更敢於決斷。 這意味著,一個原創的IP如果能在設計質量上做足,配合盲盒等遊戲化玩法,就可能在如今的潮玩市場上擁有相當的競爭力。
  • 泡泡瑪特的盲盒市場,真可能撐不起千億市值
    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上半年,其盲盒收入達到6.89億元,其中泡泡瑪特品牌盲盒銷售收入約為6.39億元,第三方品牌盲盒銷售收入約為4930萬元,兩者對應銷量分別達到1351.43萬和63.87萬。更讓人驚奇的事情是,泡泡瑪特的盲盒平均每一款的毛利率超過65%,這也意味著其實每個賣價40左右的盲盒成本也就10塊錢。
  • 盲盒買賣到底有無價值?收藏除了金錢還有感情投入產生化學反應?
    「盲盒,除了一些大IP衍生出來的盲盒外,市場上大部分的盲盒,一沒設計感,二沒品牌賦能,三沒使用價值。你說它有收藏價值,我也找不出收藏的點,是材料值得收藏?還是人物角色值得收藏?一個工業化可批量生產的玩意兒,我真的不知道它怎麼就被炒起來的?!」這是一位大咖網友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