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宛平南路600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病房裡,潘潤亮彈起吉他唱著「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躺在病床上的田奶奶輕輕地打著拍子。老人們偶爾能認出這個背著吉他唱歌的年輕人。在病房裡,潘潤亮是一名志願者,但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上海市五角場監獄的民警。
用音樂帶來慰藉
潘潤亮2011年進入上海市監獄系統工作。今年32歲的他,經濟學專業出身,熱愛音樂,還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可以說是個「斜槓青年」。2017年,五角場監獄成立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由百餘名35歲以下的青年民警組成,潘潤亮也成為其中一員。
在老年病房,潘潤亮認識了很多和田奶奶一樣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們對往事的記憶大多已經模糊,可是腦海中這些昔日的旋律卻愈發清晰。當志願者唱起熟悉的歌曲,老人們也會情不自禁跟著哼唱起來。
潘潤亮還帶著吉他去仁濟醫院、新華醫院、浦東新區輔讀學校。「我們特別排練了不少歌,給老人們聽老歌,給孩子們唱流行歌,只要能帶給他們一絲慰藉甚至歡樂,我們的努力就沒白費。」
除了認真做志願者,他對待警察工作更是專注。為了更好地開展獄內教育,2015年,他考出了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了解到藝術矯治在監獄工作中的獨特作用,便開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熱愛的音樂也利用起來。
他在自己的監區組建了服刑人員合唱團,用音樂來幫助服刑人員改造。「國慶期間,排演《我和我的祖國》《我的中國心》等歌曲的效果就很好。」他希望通過合唱增強服刑人員的團隊意識,讓他們學會如何相互配合、融入集體。
以陪伴共迎新生
五角場監獄是上海唯一一所出監監獄,大多數成年男犯在刑期最後3個月都被移送到這裡,在最後一天走過50米「新生之路」,迎來自由新生。潘潤亮說:「這個時期,他們有一些比較複雜的情緒,既有期待也有焦慮。尤其是首次犯罪的服刑人員,不少都很年輕,因為一時衝動或法律意識淡薄而入獄,他們非常渴望重啟人生,心理負擔更重。」
潘潤亮說:「我們希望陪他們度過這最後3個月的適應期,幫他們充分調適,除了勞動技能培訓,科學的心理訓練也很重要。」
服刑人員李某在接受教育改造時,注意力有時無法集中,晚上也睡不好。通過心理諮詢,潘潤亮了解到,李某一直擔心丈母娘會逼妻子與自己離婚,並把入獄的事情告訴孩子。潘潤亮幫忙聯繫上了李某家裡,共同做工作,使他的情緒穩定了下來。
李某還年輕,潘潤亮鼓勵他找到自己的興趣,李某聽了進去,在監獄書展上,買了幾本菜譜仔細研究。原來,李某的哥哥開了家國際餐廳,他自己也喜歡做菜,就想以後憑著這個手藝,好好生活。
潘潤亮的父親也是一名警察,現在已經退休。首個警察節,記者問潘潤亮是不是要和父親一起過,他翻了翻日曆,笑說:「沒辦法過了,這個節我要在監獄值班。」
這是潘潤亮從警的第十年,來不及回味往事,他還有很多計劃要完成。或許,其中就有寫支新歌,唱給那些走上「新生之路」的人們。
原標題:《解放日報頭版:「斜槓民警」,寫支歌溫暖人生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