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居寺之石獅顯靈傳說
很久以前,在臨縣義居寺的山門外有五座牌樓,南北路口各一座,山門前並列三座,中間大,兩邊小。兩座小牌樓內各安置一尊石獅子,威猛高大,英氣逼人,過往香客無不為之讚不絕口。
三交鎮棗圪墶村有一戶人家人丁艱辛,世代單傳。到了他們這一代,夫妻年過30,還沒有子嗣。為此,夫妻二人,每到四時八節,都要到義居寺院燒香拜佛許願,還常常做一些修路補橋、接濟窮人的大善事,家財也因此幾乎耗盡。俗話說善有善報,數年過後,老婆果然懷孕後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夫妻二人感天謝地,香燒的次數更多了,佛拜勁頭的更勤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個「噙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掉了」的兒子卻突然犯病了。而且兒子的病情來勢兇猛,危在旦夕。雖經多方救治,但仍不見效,眼看就要到了奄奄一息、命懸一線的地步,全家老小無不為之心急如焚,夫妻二人更是痛不欲生。按照常理說,如此行好積善的人家,本不應該遭受這般災難,可世事無常,誰又能說的清楚呢!村裡的鄰居們圍在四周,一邊安慰夫妻二人,一邊抱怨老天不公。
正在這時,夫妻二人撕心裂肺的痛哭流涕聲驚動了夜遊神。夜遊神立即走進了義居寺,將此事稟報了佛祖。佛祖道:「此子是本寺澆花的童兒,因生性懶惰,被貶到凡間歷練。沒想到夫妻二人只知道溺愛,不知道施教,有違我佛初衷,故欲追回」。夜遊神道:「請您看在夫妻二人樂善好施的份上,就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吧。不然,世人就會認為好人得不到好報,也就會對我佛生出怨憤之情的。」佛祖聞說,沉默片刻,始說道:「生而不教,日後必為禍患!也罷,我自當設法。但務必要使這對夫妻明白:『生而不教,不如不生』的道理」。
是夜,夫妻二人奇怪地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中有一個白髮老翁告訴他們,牌樓內石獅子能救其子。但兒子病好了以後,要勞其筋骨,餓其肌膚,苦其心志,但絕不能再溺愛了。否則,小命不保。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二人就來到石獅前鋪了一張黃表,燒香上貢,祈告求藥。說來也怪,不一會兒功夫,黃表上便有粉末生成。二人急忙包好後立即回家,讓兒子服下粉末。兒子自從服下此「藥」後,慢慢地甦醒過來,三天之後大病已去,七天後活蹦亂跳。夫妻二人感動不已,制了塊大紅匾額,帶著兒子叩謝石獅子的救命之恩。從此以後,義居寺108社家,每有病痛,便紛紛向石獅子祈告求藥,結果十分靈驗。
可遺憾的是,這對夫妻只記得石獅子能救兒子的命,卻忘記了不能溺愛兒子的警告,對死而復生的兒子的溺愛依然如故。那兒子長大成人後,卻成了方圓人見人恨的混世魔王,其行為表現在孽待父母,橫行鄉裡,吃喝嫖賭,無惡不作。待有限的家財被兒子踢踏乾淨後,夫妻二人只好拿起討吃棍,四處流浪,最後客死他鄉。後來,這兒子在一次搶劫中殺人,被官府抓住,判處死刑。行刑之時,兒子依然毫無悔意,還振振有詞的一股勁兒地大罵父母害了自己。
一千多年前,慧達法師把足跡和印記留在了義居寺,文化的種子薪火相傳,或明或暗,或高或低,但始終不曾滅失。這足以表明,文化的魅力超越時間和空間概念而綿延傳承,它是人類行進歷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行囊。義居寺神秘魅力在古時,也在當代,隨著恢復性重建告竣,隨時吸引眾多信徒前來朝拜,更多的時候,更多的人們,將會遠離喧囂的塵世,放下身心的疲憊,在這幽靜中尋找一份心靈的寧靜,在安靜中享受一種身心的愉悅。
【參考資料】本文主要參閱:
1.《臨縣誌》;
2.《民國六年校注》;
3.《呂梁市鄉鎮志》(中卷-臨縣卷);
4.《我愛臨縣山和水》;
5.《千年古剎義居寺》;
6.《聖僧慧達行跡研究》;
7.散見於網絡中有關義居寺的一些圖文資料,等等。
作者:解德輝
長按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關注
呂梁市新聞辦官方微信「呂梁發布」
覺得不錯請分享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