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峻峰 李永彬 任曉倩)站在元氏縣北褚鎮吳村村南的山上放眼望去,綠油油的核桃樹從山腳一直鋪向山頂,連綿不斷滿眼盡綠。這裡就是吳村萬畝核桃園基地。
在山區發展林果產業既可以修復生態、美化環境,又可以調整農林結構,讓百姓致富增收。近年來,元氏縣優化資源配置,挖掘荒山潛力,開發出一條集生態治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為一體的山區致富新模式。
低產變高產 山坡成莊園
在吳村萬畝核桃園基地,吳村黨支部書記張彥辰介紹,過去這裡都是一些山岡薄地,靠天收,每年就是種些穀子、花生等雜糧。廣種薄收讓村民不願再在這些土地上投入更大的精力。隨著村裡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的地更是少有管理。張彥辰帶領黨員幹部多次考察,決定進行結構調整,2002年在村南的荒山和荒坡上一次性種植核桃2500畝,成為北褚鎮最早大規模種植核桃的村子。
開發得當,一座山就是一個果園、一座「綠色銀行」。他們把發展林果經濟與群眾的利益結合起來,通過栽植核桃讓這些「薄地」不「薄收」,並實現群眾致富和生態建設雙贏。以林養村,以樹富民的思路,不僅讓村民擺脫了貧困,更是讓昔日荒坡變為綠嶺,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當地優質核桃園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優質核桃鮮果達500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優質品種改良率達95%以上。
野嶺成果山 造林又增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地處山區的黑水河鄉百姓轉變思維模式,在「山」字上做文章,挖掘大山的潛力。盛夏時節,滿山遍野是掛滿果子的核桃、石榴、大棗等果樹。最引人注目的是元氏縣神鹿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的600畝蘋果園。
目前,該合作社修建蓄水池6座、揚水站9處,鋪設節水管道5460米,成為該縣設施完備、管理完善的現代農業示範園。這個優質蘋果基地採取企業、農戶合作經營兩種模式,現在有150畝已進入盛果期,年均利潤逾400萬元。
除了蘋果基地,黑水河鄉根據土質還規劃了1000餘畝優質酸棗基地,計劃種植酸棗樹11萬株。該項目建成後,能夠充分利用元氏西部山區野生酸棗資源,通過項目示範激發廣大群眾造林綠化的熱情,開闢山區群眾致富途徑,同時增加森林覆蓋面積。
石榴花滿山 映紅山裡人
6月剛過,北正鄉的石榴花早已蛻變成小燈籠一般的果實,掛滿石榴樹。「等到10月,就變成這麼大的紅石榴。」種植戶時素凱用手比劃出一個比拳頭還大的圈兒。
早在1996年,時家莊果農就自主培育出了優質石榴新品種,畝產達2000到2500公斤,平均單果重625克,最高可達1250克。如今的時家莊村一躍成為華北地區石榴種植最多、名氣最大的石榴專業村,全村現有石榴2800畝,成規模石榴莊園80多個。果品遠銷北京、天津,每年僅石榴一項可為群眾增收1000餘萬元。
如今,時家莊村成立了石家莊市瀧源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對石榴產業進行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整合旅遊、採摘、農家院等旅遊資源,發展山區休閒遊,打造山區農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