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生態治理元氏護山育山走上生態致富路

2021-01-10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峻峰 李永彬 任曉倩)站在元氏縣北褚鎮吳村村南的山上放眼望去,綠油油的核桃樹從山腳一直鋪向山頂,連綿不斷滿眼盡綠。這裡就是吳村萬畝核桃園基地。

    在山區發展林果產業既可以修復生態、美化環境,又可以調整農林結構,讓百姓致富增收。近年來,元氏縣優化資源配置,挖掘荒山潛力,開發出一條集生態治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為一體的山區致富新模式。

    低產變高產 山坡成莊園

    在吳村萬畝核桃園基地,吳村黨支部書記張彥辰介紹,過去這裡都是一些山岡薄地,靠天收,每年就是種些穀子、花生等雜糧。廣種薄收讓村民不願再在這些土地上投入更大的精力。隨著村裡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的地更是少有管理。張彥辰帶領黨員幹部多次考察,決定進行結構調整,2002年在村南的荒山和荒坡上一次性種植核桃2500畝,成為北褚鎮最早大規模種植核桃的村子。

    開發得當,一座山就是一個果園、一座「綠色銀行」。他們把發展林果經濟與群眾的利益結合起來,通過栽植核桃讓這些「薄地」不「薄收」,並實現群眾致富和生態建設雙贏。以林養村,以樹富民的思路,不僅讓村民擺脫了貧困,更是讓昔日荒坡變為綠嶺,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當地優質核桃園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優質核桃鮮果達500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優質品種改良率達95%以上。

    野嶺成果山 造林又增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地處山區的黑水河鄉百姓轉變思維模式,在「山」字上做文章,挖掘大山的潛力。盛夏時節,滿山遍野是掛滿果子的核桃、石榴、大棗等果樹。最引人注目的是元氏縣神鹿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的600畝蘋果園。

    目前,該合作社修建蓄水池6座、揚水站9處,鋪設節水管道5460米,成為該縣設施完備、管理完善的現代農業示範園。這個優質蘋果基地採取企業、農戶合作經營兩種模式,現在有150畝已進入盛果期,年均利潤逾400萬元。

    除了蘋果基地,黑水河鄉根據土質還規劃了1000餘畝優質酸棗基地,計劃種植酸棗樹11萬株。該項目建成後,能夠充分利用元氏西部山區野生酸棗資源,通過項目示範激發廣大群眾造林綠化的熱情,開闢山區群眾致富途徑,同時增加森林覆蓋面積。

    石榴花滿山 映紅山裡人

    6月剛過,北正鄉的石榴花早已蛻變成小燈籠一般的果實,掛滿石榴樹。「等到10月,就變成這麼大的紅石榴。」種植戶時素凱用手比劃出一個比拳頭還大的圈兒。

    早在1996年,時家莊果農就自主培育出了優質石榴新品種,畝產達2000到2500公斤,平均單果重625克,最高可達1250克。如今的時家莊村一躍成為華北地區石榴種植最多、名氣最大的石榴專業村,全村現有石榴2800畝,成規模石榴莊園80多個。果品遠銷北京、天津,每年僅石榴一項可為群眾增收1000餘萬元。

    如今,時家莊村成立了石家莊市瀧源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對石榴產業進行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整合旅遊、採摘、農家院等旅遊資源,發展山區休閒遊,打造山區農業品牌。

相關焦點

  • 元氏護山育山走上生態致富路
    在山區發展林果產業既可以修復生態、美化環境,又可以調整農林結構,讓百姓致富增收。近年來,元氏縣優化資源配置,挖掘荒山潛力,開發出一條集生態治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為一體的山區致富新模式。他們把發展林果經濟與群眾的利益結合起來,通過栽植核桃讓這些「薄地」不「薄收」,並實現群眾致富和生態建設雙贏。以林養村,以樹富民的思路,不僅讓村民擺脫了貧困,更是讓昔日荒坡變為綠嶺,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當地優質核桃園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優質核桃鮮果達500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優質品種改良率達95%以上。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帶動三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近日,渝北大盛鎮的莊園主高維瓊向往常一樣來到靈芝莊園後面的密林轉悠,順便看看她種養的「林間精靈」。
  • 溫州泰順縣大溪源村堅持生態治理溪流,以水景發展鄉村旅遊
    「自從大溪源變美了,我每天都要在附近走上幾趟,感覺心情特別舒暢。以前,村民要挑著農產品到縣城去賣,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賣『風景』了。」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大溪源村村民黃達迎笑著形容現在的生活。  近年來,大溪源村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治理,還原天然美景,將大溪源打造成了市級「美麗河湖」。
  • 【致富經】小壩子村:搭上「致富車」 走上「幸福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滄市雙江縣忙糯鄉小壩子村通過組織化發展農業產業,變農產品為商品,2014年至2019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832元增加至12682元,增加了3.3倍,實現1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全村群眾搭上「致富車」走上「幸福路」。
  • 紹興:林業生態技術治理農業面源汙染
    本報訊  記者劉琴報導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副所長姜景民日前透露,浙江省紹興市湯浦水庫入庫口生態溼地工程正在開建。該工程採用喬灌草結合的林業生態技術綜合治理農業面源汙染。  工程負責人、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方敏瑜介紹說,經過30多年的研究,農業面源汙染問題逐漸從統計、調查與機理研究轉向實用治理研究。
  • 振太鎮山街村: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政策送到、項目落地、觀念更新,村民們積極發展生態產業,闖出了一條育山富民的致富路。 從山街村香樟河小壩塘放眼望去,四周山林鬱鬱蔥蔥,林間櫻花次第開放,山坡上星星點點的紫色小花也格外醒目。山坡上滿是蜂桶,成群結隊的小蜜蜂圍繞著一個個蜂桶飛舞,「嗡嗡」聲縈繞耳畔。
  • 【振太鎮】山街村的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自脫貧攻堅以來,政策送到、項目落地、觀念更新,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村民們積極發展生態產業,闖出了一條育山富民的致富路。從山街村香樟河小壩塘放眼望去,四周山林鬱鬱蔥蔥,林間櫻花次第開放,山坡上還有星星點點的紫色小花也格外醒目。走近了「嗡嗡」聲縈繞耳畔,山坡滿是蜂筒,成群結隊的小蜜蜂圍繞著一個個蜂筒飛舞。
  • 李鶴和他的夢想大漠:生態生計兼顧 治沙致富共贏
    李鶴和他的夢想大漠:生態生計兼顧 治沙致富共贏 2018-01-23 15:20:26來源:國際在線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榆中縣新營鎮羅景村:念活「種菜經」走上致富路
    從不懂種菜、到成為「行家」,他通過努力靠種植蔬菜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種菜讓村裡看到了致富希望汽車在川地間疾駛,一片片綠油油的菜地不斷閃過。羅景村地勢平坦,夏季氣候涼爽,很適合蔬菜等作物種植。因日照長、溫差大,這裡的高原夏菜成為名特優農產品,支撐著過半農民的家庭生活。劉新海是個急性子,他每天早早起來,抓緊時間採摘蔬菜,想著賣個好價錢。
  • 寶應養殖專業戶傾囊相授生態養殖 菱角塘裡爬出了致富鱉
    黃保伏口中的嚴春利,是當地有名的仿野生生態甲魚養殖專業戶。「上世紀九十年代,甲魚每斤三四百元,村裡甲魚養殖興盛一時,1996年,25歲的我也加入了進去。」嚴春利介紹,粗放式光塘養殖,甲魚口感差,且養殖的人太多,產量猛增,導致甲魚的價格一路下滑。「當時最低每斤只有四五十元,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戶都虧了本。」
  • 太原治「九河」(人民眼·生態治理)
    圍繞提升汾河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太原市近年來實施「九河」綜合治理工程,控汙、增溼、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匯報,沿河岸邊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對太原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表示欣慰。
  • 養狐狸的張興文走上了致富路
    在扎賚諾爾區第五街道辦事處西山社區,有一位名叫張興文的居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平坦,但「養狐能手」張興文憑藉著勤勞和智慧、堅毅和果敢,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關注】巫山的這種魚,讓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近幾年來,隨著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變好,大量銀魚出現在巫山小三峽等水域。「我自己存的銀魚乾都不多了,來我這裡的顧客,大多是衝著它來的,我不能缺這道菜。」10月12日,面對幾名求購的外地顧客,巫山縣雙龍鎮魚餐館的老闆娘馬娜面露難色。
  • 做生態有機農業的領跑者 ---記杜集區石臺鎮育之寶家庭農場曹建強
    2012年承包梧桐山建養雞場,搞起了有機養殖,成立育之寶生態家庭農場。他利用山林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並逐步走上規模化、品牌化的道路。2016年註冊成立淮北市育之寶養殖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畜禽養殖,農副產品種植與開發。在公司發展壯大的4年間,他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技術、最全面的售後服務,在他的帶動下,當地不少村民打消疑慮,紛紛承包荒山、種樹養雞,走上致富路。
  • 濱州市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文化旅遊產業
    濱州市利用林果資源優勢,充分挖掘綠色生態文化建設,發展森林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將其作為改善農村環境、保護農業生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資金、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全力加快鄉村生態旅遊業發展。
  • 陳文浩調研南縣生態治理、溼地保護工作
    1月6日,副省長陳文浩調研南縣項目建設、生態治理、溼地保護等方面工作,市、縣領導熊煒、胡安邦、孔令強、練世宏參加調研。 陳文浩還前往南洲鎮南山村琴湖生態治理項目現場、南洲國家溼地公園,詳細了解琴湖生態治理措施及成效,南洲國家溼地公園概況、動植物、環境指標等情況。
  • 「元氏石榴」品牌發布會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元氏農業農村局於2020年9月22日在正定縣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範園召開「元氏石榴」品牌戰略發布會,多餘家主流媒體應邀出席,共襄盛舉。如今的北正村發展的石榴、櫻桃、蜜桃、大棗、甜杏等林果多元化種植,並結合當地資源開發了採摘、觀光、農家樂等生態旅遊項目,開始了由點到面的發展。  而後專家韓良晨先生對「元氏石榴」的功效以及意義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讀。
  • 福建漳州「微生物」生態養兔帶動鄰裡致富
    與普通家庭式養兔絕然不同,李惠連的養殖場是漳州首家規範化採用「微生物」生態養兔的養殖場,佔地面積50畝,存欄量2萬多隻,有福建黃兔、伊拉兔、青紫蘭、天宮小黑兔等多個品種。  「我們的兔子純綠色生態餵養,主要吃菊苣、黑麥、苜蓿等植物;同時,從北方地區引進草粉、乾草、玉米、豆粕等配方,自製生態營養飼料配合餵養,一天餵養1至2次。」講起養殖經驗,李惠連打開了話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