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報記者藍娜娜
抽取遠海、深海海水保證水質達標;杜絕抗生素,使用無害生物菌防魚病。4日,有關專家在國家鮃鰈類產業技術體系文化引領鮃鰈魚(也稱多寶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宣布,國內絕大多數多寶魚養殖場採用無汙染的工廠化養殖方式,解決了多寶魚藥物殘留過量的問題。同時,多寶魚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已建成,並在青島投入試點運行。
養殖「生物包」殺菌,多寶魚無害養殖
4日,國家鮃鰈類產業技術體系文化引領鮃鰈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鮃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雷霽霖介紹,2006年的上海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事件,使多寶魚產業受損嚴重。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保障多寶魚食用安全,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魚類養殖場均採用工廠化無害養殖方式。
「多寶魚很嬌貴,養殖的水溫要控制在20℃以下,所以現在大部分養殖廠裡的水都是從遠海和深海中抽取的,這樣在水源上既保證水溫,又保證水質。」青島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主任醫師靳曉梅說,海水抽取進入養殖池後,池內通過海水循環系統進行循環,以此避免了細菌滋生,從水質上保證多寶魚生長的環境優良。
靳曉梅還介紹,上海的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主要是因為部分小型養殖戶,為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在小型魚池內大規模養魚,為了防止魚類得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為避免該情況的發生,工廠化養殖場的魚池內使用一種「生物包」,即通過無害的生物菌來分解池內的相關物質,與海水一同起到殺菌的作用。此類生物菌一旦遇到抗生素,便不再發揮作用。因此,目前工廠化養殖不會使用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抗生素。
監控輸入產品碼,多寶魚來歷全掌握
生產、加工環節的多寶魚安全質量有了保障,那麼到了消費者手中的魚,該如何檢測是否真的安全呢?
對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寧勁松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從2009年起,他們便開始進行「鮃鰈類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平臺」的建設,目前該追溯體系和網絡平臺已經建成,並開始在膠南市的個別漁業園區進行試點運行。
「在我們試點運行的漁業園區,我們在試點的魚身上安裝一個唯一的代碼標識,再將每條魚的信息錄入到追溯體系中,這樣每條魚的相關信息就全掌握了,也就保證了多寶魚養殖環節的安全。」寧勁松副研究員說,工作人員只需要將魚身上的標碼輸入到網站上,便可以知道有關魚的生產企業、餵養的飼料、上市時間等信息。
寧勁松副研究員介紹,雖然該追溯體系對於保障多寶魚的食品安全上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推廣過程中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由於多寶魚表面很滑,因此在安置代碼標識時免不了要破壞魚體的部分皮膚,這樣,許多商戶為了防止魚體受感染、品相受損便拒絕使用該追溯體系。
前景多寶魚銷量大,產業發展需支持
「多寶魚的價格雖然貴一些,但是銷量還是很不錯的,每天都在10條以上。」一家酒店工作人員說,不論是婚宴還是會議宴會,有「多寶多福、平平安安」之意的多寶魚被許多人所喜愛。
雷霽霖院士介紹,據他了解,目前青島多寶魚的主要養殖場分布在膠南市和即墨市,這兩大地方的幾個漁業園區每年的多寶魚產量近1000噸,僅佔全國全年多寶魚產量的2%,遠遠滿足不了青島市場的需求。因此,青島很多多寶魚運輸商都需要到煙臺、威海甚至遼寧等地進貨。「當初多寶魚從國外引進時,首先到的是青島,可現在山東的多寶魚產量每年佔到了全國的一半,青島這個『源產地』產量卻那麼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雷霽霖院士說。
據了解,到2009年底,青島市共有水產品加工企業200餘家,鮃鰈類專業加工企業只有即墨、膠南的少數幾家。雷霽霖院士稱,多寶魚要想產業化發展,離不開政府大力度的支持。同時,除了正規的養殖、加工企業,現在確實還存在著很小一部分散戶養殖戶,這些養殖戶的安全問題也急需政府的監督,以免因為個別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造成整個行業的困擾。
是非多寶魚
大菱鮃魚,又名多寶魚,多分布於大西洋東側歐洲沿岸,常見於北海和波羅的海,是一種低脂肪、低膽固醇且富含膠原蛋白的海水魚。1992年8月28日,雷霽霖教授把多寶魚引進中國,後經規模養殖等方式,成為了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可在2006年下半年,上海多寶魚發生藥物殘留過量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多寶魚致癌」的猜測,也造成了人們對多寶魚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多寶魚產業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