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後強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0年第3期
遂寧宋瓷的主人可能是彭祖後裔錢茂
李後強
四川省遂寧市宋代陶瓷的發現是考古界的重大事件,意義深遠。但關於宋瓷的來歷和主人,學界爭論很大。比較一致和佔主流的觀點是蒙宋之戰和「鳳翔樓錢鑫」主人,這是基於南宋時局和文物本身作出的判斷,證據比較充分,但還是沒有解決主人是誰的問題。
我多次查看這些文物,並翻閱了大量宋元明清史書,認為有些問題需要提出來請教史學界專家,特別是要跳出文物本身來思考。我本人的專業是化學和物理,對史學尤其是考古學知之甚少,但為 深化「遂寧宋瓷之謎」的討論,揭開真相和謎底,不揣冒昧,提出「明代反腐導致宋瓷埋入地下」的觀點供大家批評。我認為,985件宋瓷是真的國寶,但18件銅器和2件石器的真實年代值得再研究。宋瓷埋入地下的年代可能不是南宋,而是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出身貧民,痛恨奢侈,喜歡紅色特別是釉裡紅陶瓷,反對宋瓷。在朱元璋反腐敗巨大壓力下,主人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收藏的和商店的)埋入地下。「鳳翔樓錢鑫」銅鐘是突破的關鍵實物,這件銅器可能是明代產物(或者仿宋)而不是南宋製品。「鳳翔樓」是店名無疑,但「錢鑫」可能是人名不是錢莊,更有可能是錢氏家族入蜀第一人錢茂。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畫纏枝花卉紋大瓷梅瓶
錢茂是傳承錢氏家族基因、勤勞致富的大企業家,為明代遂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為什麼在窖藏裡沒有發現明代物品特別是明代陶瓷呢?因為朱元璋討厭奢侈品尤其是明代之前的高檔生活用品, 但不反對明代陶瓷和其他物品,官員和百姓都可以公開使用,主人不需要藏起來。但宋瓷屬於奢侈品,是腐敗之物,不敢公開使用,只要檢查到誰有,誰就必死無疑,因此只能藏於地下。為什麼不用真名「錢茂」而用「錢鑫」?因為「錢鑫」與「錢茂」同意,用真名有風險,一旦發現也會惹麻煩。錢氏家族本來就是名門望族、清廉家族,家教家風家訓一直被世代所讚頌和效仿, 不能因為這點宋瓷惹出大禍,掉了性命。至於那個碗底墨書的「元」字,顯然是埋物時即興所寫,可能是指錢氏家族錢鏐(liú)第一代「元」字輩,也指四川錢氏第一代開始,或者暗示朱元璋的「元」。
要全面揭開遂寧宋瓷這個巨大的歷史之謎,必須回答如下問題。
第一:為什麼說「鳳翔樓錢鑫」銅鐘是明代的而不是南宋的物品?
據遂寧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四川宋瓷博物館、遂寧廣播電視報社聯合出品的《二十年前驚天發現,國寶宋瓷,四川、遂寧》(2011 年10 月)記載,1991年9 月18—23 日,考古界專家在村民協助下,在遂寧金魚社區發現 985 件宋瓷、18 件銅器、2 件石器共1005 件文物。對這批文物的來歷追溯,有銘文的銅鐘是重要線索,一般認為此銅鐘是南宋物品。但廣東工業大學王福諄教授在《古代大銅鐘》一文中指出「:明代是我國鑄造大銅鐘最多的朝代,不論是大銅鐘還是大鐵鐘,明代都名列前茅,是鼎盛時期。」最著名的是南京城內鼓樓廣場明代大銅鐘,高3.65 米,重23000公斤,上鑄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鑄」銘文。在全國各地都有很多明代銅鐘。四川類似銅鐘也很多,如二郎山明代銅鐘製造於洪武十六年(1383)。四川大竹縣文物管理所餘和平撰文指出,1987 年1 月大竹出土了一批明代銅器,有銅爵128 件、銅方爐15 件、錫器3 件。從銅器銘文可知,這批銅器專門用以祭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人,明末文廟被毀,被人轉移埋藏於此。因此,遂寧「鳳翔樓錢鑫」銅鐘也可能是明洪武年間製造,因為明代鑄銅技術最先進、社會最盛行。即使此銅鐘不是明代而是南宋所鑄「,錢鑫」也應是人名而不是 「錢莊」;所以說,宋瓷是錢氏家族的遺產。我們可以推 測,吳越國的國王即錢鏐的孫子錢弘俶,為保護老百姓財產,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得到百姓愛戴。此銅鐘製造於宋代,並作為錢氏家族傳家寶之一,從江西老家帶回遂寧懸掛商鋪門前,但埋入地下是在明代。
北宋邛窯褐綠彩繪盤口瓷注子
第二:為什麼說是朱元璋反腐的結果而不是蒙宋之戰的遺物?
從南宋端平二年(1235)蒙古軍入蜀算起,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凌霄城被攻破,四川軍民 抗蒙軍50 餘年。即使算到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滅亡,也有44年。學界主流認為,陶瓷主人為躲避宋蒙戰亂而在此7年間將宋瓷藏於地下〔即 1235 年蒙古兵大舉入蜀,到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攻破遂寧府〕,後來主人死於戰亂沒取走宋瓷。但問題是,蒙古兵在四川打仗50 餘年、半個世紀,消息早就傳遍各地各家,要運送宋瓷到外地或埋入地下,時間非常充分,可以慢慢實施各種計劃,而不是匆匆忙忙入地。因此可以推測,這是因為一個在全國範圍突然頒布的禁令導致的結果,使宋瓷無處藏身,只有轉入地下。這也是宋瓷在民間留下很少,但後來各地陸續 發現大量窖藏宋瓷的原因。宋瓷是高檔生活用品,容易損壞,平民買不起,只有富人和官員能用,朱元璋 反腐正是針對官員和富人。朱元璋反對奢侈奢靡 和貪腐,執政後頒布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 令:貪汙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為此連自己的女婿、侄兒都殺了。為增加震懾力度,朱元璋還剝貪 官的人皮,做成稻草人,供眾人參觀。朱元璋反腐 歷時之久、措施之嚴、手段之狠、刑罰之酷、殺人之多,為幾千年封建歷史所罕見。各基層官員和富豪 也無法倖免,都被治罪,如貴溪夏氏、蘇州姚氏等。在江南地區,人人自危,許多富戶紛紛求告。朱元 璋還鼓勵百姓越級告狀,各級官員如果膽敢「 截訪」,就治以誅滅家族的重罪。他還親自作序頒布《御製大誥》,要求農民人手一本,以此發動群眾。不識字的,就找各村德高望重的老人,組織大家當場講讀學習。從洪武十八年(1385)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是他反貪風暴的最高潮時期,幾乎到了「無日不殺人」的地步。如江西等地的地方官,在這10年之中,竟然沒有一個能平安做到任期滿的,不少官員戴罪辦公。由於朱元璋晚年性格越發暴烈,處理案子更是從速從重,也出現許多冤假錯案。許多詩書傳家的書香門第,為逃避做官,竟不讓子女讀書。許多官員為能平安退休,放著官位不做,不惜裝瘋賣傻,只求朱元璋放自己回家養老。朱元璋還反對宋代文化,這是更致命的打擊。元代人用南宋皇帝頭骨做成酒碗即「骷髏碗」,並一直作為向漢人炫耀武功、徵服漢人的物證。因此,朱元璋攻入北京得到骷髏酒碗後,感慨萬千,撫摸著酒碗對明朝的文武大臣說:「重文輕武的宋朝,但願漢人再也不要有這樣的悲劇!」朱元璋將宋理宗的頭蓋骨下葬於金陵聚寶山,並派人專門守墓。朱元璋是窮苦出身,非常厭惡宋朝市民文化,如宋代城市的瓦舍(又叫「瓦市」「瓦子」「瓦肆」,是市民娛樂中心),內設有酒肆、茶坊、食店、攤鋪、勾欄(商業演出場所),他下令全國掃除,嚴禁點茶、飲酒、足球、插花、燒香等民間活動,凡是違者,殺全家。宋瓷是中國制陶的頂峰,但主要是生活和學習用品。朱元璋只喜歡紅色特別是釉裡紅陶瓷,反對青白色宋瓷,認為那是腐敗之物,凡有者必定受罰,於是擁有者只能悄悄收藏於地下。明代全國如此,遂寧官員和富人不可倖免,於是有了金魚村的地下宋瓷。可以說,遂寧「四川宋瓷博物館」就是反腐倡廉的基地,故事動人,文化厚重。
第三:為什麼說宋瓷是錢茂的私產並由他埋入地下?
「鳳翔樓錢鑫」5字,楷書陽文鑄銘,實際是兩個名字,即商店名字「鳳翔樓」和商店主人名字「錢鑫」。過 去學界認為「鑫」是錢莊之意,顯然不對,因為「鳳翔樓」是錢莊,「錢鑫」也是錢莊,意思重複。此外,「鑫」作為人名更多。只有前者是店名,後者是人名,才符合邏輯。因此,「錢鑫」就是「鳳翔樓」的主人,也是宋瓷的主人。錢姓出自周代有錢府上士官,為彭祖之後代子孫,以官為氏。得姓始祖:錢孚。彭祖名籛,西周時擔任錢府上士,其後子孫便以其官名為氏,稱錢姓。據《十國春秋》記載,錢孚的後人錢鏐(852—932)統一吳越兩浙以後,保境安民,興修水利,重視農桑,百姓安居樂業,功績顯著。唐昭宗還曾送錢鏐一塊免死金牌或者說是「金」書鐵券。到北宋時,宋太祖趙匡胤南徵北戰,武力消滅了8 個國家,但吳越之地因富裕強盛未被消滅,雙方戰爭持久。當時吳越國的國王是錢鏐的孫子錢弘俶,為保護老百姓財產,使百姓免受戰亂,做出了痛苦而明確的決定——取消吳越王位, 尊趙氏為帝,中國於是和平統一。北宋時編制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由於趙氏為帝,所以「趙姓」排在第一位;而「錢姓」排在第二位,卻是因為 老百姓擁戴錢氏國王為和平統一全國而作出的選擇。從宋以後歷朝歷代的錢氏家族都出過名人,他們或從政,或經商,或致學。總之,錢是中國大姓,也是名門望族,人才輩出。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為 徹底掃滅元朝殘餘勢力,實施「洪武趕散」,詔令向湖南、湖北移民駐戍,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移民使大量原先居住於江浙一帶的錢姓宗族再度遷往大江南北, 錢姓遍及全國各地。錢姓以文教工商為業,勤儉治家,到明代很快湧現出一大批棟梁之才。中央紀委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推薦了浙江臨安錢氏家族, 說錢氏家族是千年名門望族,證明其家訓家教好。據遂 寧《錢氏家譜》(2014 年甲午仲春)記載,明初,有不少錢姓宗族為躲避戰亂遷往今貴州、雲南、四川、廣東等地。據錢氏家族《入蜀敘》記載,錢茂,被稱為七郎,是錢鏐第17代後人,生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死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錢氏入蜀第一人。其父親錢忠追隨朱元璋,屢建戰功,封武節將軍,正五品,58歲那年從江西湖口五柳鄉遷移江夏(即武昌)長樂裡老灣村即錢李村,解甲江夏。錢茂在洪武二年(1369)帶妻子胡氏從漢江西行,逆水而上,入陝西漢中、鳳翔、陳倉、沔縣,四川劍閣,經棋盤關南下,在涪 江馬堵寺留下。他見這裡是風水寶地,水質、泥土、交 通適合制陶業、商業運輸,於是開荒種地、結網捕魚, 勤勞致富;主要從事陶瓷、絲綢、食鹽、冰糖等生產和貿易,後來也辦起錢莊,與官方、宗教人士交往密切, 發展很快,數年成為巨富和上流人士。馬堵鎮也因此成為大鎮,「水之流而萬脈,木之茂而千條」。錢茂前妻胡氏在遷移途中去世,於是他在馬堵鎮娶陳氏為妻。陳氏為陝西寶雞鳳翔縣人,老家在陳倉區觀音山附近,迷信觀音,故商店名為「鳳翔樓」。遂寧一直出清官,名人眾多,如席書、黃珂、楊輔、呂大器、張鵬翮等,更為著名的是唐代陳子昂。明代遂寧商業繁榮,錢茂在遂寧生活51年,經常往返江西、浙江、武昌與遂寧之間,做陶瓷生意,用四川的絲綢、食鹽、冰糖去江浙、武昌、上海換取古玩、名瓷,然後在遂寧銷售,主要對象是官員、富豪及廣德寺、靈泉寺。錢茂死後葬於「臨水寨下桂花灣」,就是今天的金魚社區一帶,有的說是「法華寺武顯廟」,在大英縣回馬鎮農林村申家橋附近,但墳墓已夷為平地,不復存在。據史料記載,宋徽宗曾在遂寧做遂寧郡王,登上皇位後感念遂寧觀音的保佑, 對廣德寺和靈泉寺高度重視。廣德寺和靈泉寺在明代得到更大發展,成為官員和商人經常朝拜之地。瓷器易碎, 最好走水路,當年遂寧是絲綢、陶瓷交易和運輸的重要樞紐。錢茂從老家收集購買大量上百年的宋瓷,準備賣給廣德寺、靈泉寺,但朱元璋反腐風聲很緊、壓力很大,寺廟不敢接招,社會名流也不敢買,放在家裡更不安全,因此錢茂只好把這些祖傳寶貝悄悄地 恭恭敬敬地埋入地下,時間大約是洪武二十年(1387) 左右。為了後來尋找方便和明確產權,於是用「鳳翔樓錢鑫」銅鐘作證。
第四:為什麼窖藏擺放形態很有規律並呈橢圓形和正方形?
按照常理,瓷器的窖藏方式應採用常見的磚砌或石砌窖穴,但遂寧窖藏宋瓷卻是直接挖坑掩埋,器物的放置十分有序,很有講究、很有規律,說明主人很有文化和思想。比如,所有瓷器按其主人對瓷器的喜好程度和瓷器本身價值,分為4 層埋藏,上面是銅器,最喜歡和最值錢的埋在最下面。最下面一層正中間,正是現在的國寶——青釉荷葉形蓋罐,裡面裝99 只菊花小碟;然後在罐的周圍一圈排滿大一些的盤子和碗,不僅安全而且節省空間。整個窖藏擺放形態像石碑,一個橢圓形, 另一個是正方形。這是一個哲學、法學和美學理念。橢圓象徵烏紗帽,即官位,是明代官員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後高,靠後腦處,左右各有一片長橢圓形的帽翅;帽內有網巾,束著頭髮。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明朝以後,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明代還有四方平定巾,用布做得像長方體的帽子,又稱方巾、角巾。明朝初年,為歌頌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勳,將其命名為「四方平定巾」,是讀書人、官家常戴的帽子。所以,宋瓷窖藏形態涉及官方的政策措施。可以這樣認為,橢圓是點的集合,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是固定數;橢圓是烏紗帽的象徵,同時因為有兩個焦點,表示國與家、公與私,只有兩者統一才是完美社會;正方形表示法規,人人必須遵守,國家反腐,全民擁護。
南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瓷瓶
第五:為什麼在最貴的荷葉蓋大罐中有99 個青白色菊花小碟?
這個蓋罐口徑 23.5釐米,腹徑 31.7釐米,足徑16.1釐米,通高31.5釐米,是南宋龍泉窯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也是宋瓷中唯一一件荷葉形蓋罐;全球 僅此一件,被定為一級文物,並被稱為中國瓷器三大 國寶之一。荷葉蓋罐裡有更多空間,為什麼主人只裝 了99隻小碟,而不放入其他器皿?我們認為,最大最貴的荷葉蓋罐放在整個瓷器窖藏正中心,表示對荷葉 出淤泥而不染的崇尚,說明錢家清白廉潔,沒有貪腐 行為。99 在古代表示自然最大數,首先表示對皇上的最大敬重,堅決服從指揮,支持反腐行動。同時,久 久為功,九九歸一,表示這些財產是錢家多年辛勞的 結果,希望以後回歸自己家裡。青白菊花,表示清白、長壽、吉祥、隱士、高潔、文人、鬥士,可見這是法律與 良心、服從與自由的統一,含義深刻,只有錢家文人才 能有如此智慧!
第六:為什麼在青銅器上有「永寶用之」,在瓷碗底部有「元」字?
錢茂之妻陳氏生5子,屬於「永」字輩,即高、祖、安、德、用,因此在銅器上刻有「永寶用之」這句古老的吉祥之語。這是從西周開始出現的銘文,表示子子孫孫永寶用之、萬代興旺,是美好願望,希望後人久用;又是前人之語,沒有風險。在一陶瓷碗底部墨寫「元」,這是指元代,也指錢鏐第二代為「元」字輩,也暗 指朱元璋的「元」,意義很深。錢鏐娶6妻生30子,均為「元」字輩,現在遍布世界各地。這些與錢氏家族字輩 密切相關的密碼,外人難於識破,但都是為了證明這些宋瓷是錢茂的私產。用「錢鑫」不用「錢茂」,是因為二者同意。《篇海類編·珍寶類·金部》寫道 「鑫,取其金多興旺之意,財富興盛,也指盂器。茂,指草木繁盛、豐富美好。」《正字通》說:「鑫,宋子虛名友,五子以鑫、森、淼、焱、垚立名, 金木水火土五行」,「鑫」與「茂」同意。為避免麻煩,錢茂在將宋瓷埋入地下時用「錢鑫」而不用真名。錢茂的第三代為「興」字輩,分別為仁、珍、傑、 成、隆、旺,表示鑫與茂之意。
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形蓋罐
第七:為什麼有不同地方的陶瓷且許多未曾使用過?
這些宋瓷主要是江西景德鎮(598件)、浙江龍泉瓷(342件)出品,同時還有四川廣元磁窯鋪、彭州磁峰窯,重慶巴縣清溪窯,河北定窯,陝西耀州 窯,河南汝瓷、鈞瓷等,另有金朝的河北定窯產品, 共4種顏色、20多個種類。總之,來源很廣,這說明是錢茂的私人收藏品。因為遂寧、成都、南充的絲 綢生意很火,用絲綢從浙江、江西、武昌等地換回一 些富貴人家收藏品在遂寧銷售,於是就有了不同地 方的產品。為什麼除陶瓷之外還要銅器、石器?因 為這些也是私人藏品,主人有此愛好,順便買來,說 明主人是富貴之人,有顯赫身份,也是商人。為什麼有文房四寶和法器?因為主人是文化人,有地位,與官員、寺廟方丈交往較多,自然就有這些物 品。其中的八卦香爐、酒壺、茶壺、花瓶、碗、荷葉蓋罐,都是朱元璋厭惡的東西,只能藏於地下。這些宋瓷為什麼大部分未曾使用過,並且有很多 相同品種呢?這是因為江浙很富裕,與朝廷牽連千絲萬縷,反腐影響更厲害,宋瓷不敢亮相,只好 深藏家裡和商店,或悄悄低價賣給遂寧商人錢茂。這些宋瓷有私人收藏的,也有商鋪待售的(沒有開封啟用),所以品種相同、沒使用的較多。為什麼沒有埋在自家房子內?為了錢茂的豪宅 免遭被挖地三尺的厄運,將這批稀世珍寶埋在一 塊毫不起眼的荒地裡最安全!當年,涪江河道不是今天這般形態,金魚村離碼頭不遠。
三彩紅陶磨
第八:為什麼這麼多年沒人發現?
遂寧金魚村宋瓷窖藏雖然沒有用磚石精心建築,但設計很專業很內行。藏品共4層,分輕重擺列,貴重的在下面和中間;表土1.1米厚,地表可以耕作種植,上面是銅器,不易觸及下層陶器。由於是風水寶地,民國時期那裡就是遂寧紅十字會會長李輝住家,也是何家地主墓地, 是一片亂墳堆,看起來很不吉利,關心者甚少。另外,明代維持 276年,時間長了主人也忘了「藏寶」的具體地址,有的已離鄉背井再沒回 家,或客死他鄉。即使知道,也不敢輕易挖出來,這些寶貝放在公家博物館是珍品,放在私人家裡是禍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趙殿增先生在「四川宋元窖藏青白瓷」(《景德鎮陶瓷》第三卷,第一、二期,第31、33 頁)中指出,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高峰時期,青瓷和青白瓷是其中的優秀代表。近20年來,四川發現上百處宋元時期的窖藏,幾乎遍及全川,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化現象。我們認為,這些宋瓷窖藏, 有的是宋元戰爭的結果,更多的是明代朱元璋反腐的結果。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李後強(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遂寧宋瓷的主人可能是彭祖後裔錢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