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您推送的第2102篇文章
輕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節目
文 | 晟祥 · 主播 | 晟祥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人篳路藍縷,為我們打下基礎。年少需要磨礪,難免會走彎路。
要想真正走好人生路,究竟該靠什麼呢?
進入四月,春暖花開,又到了新一年春季招聘季,很多油田在近期都發布了招聘信息,管道局也不例外。
上網搜索不難發現,今年石油行業發布的招聘信息,很多崗位的報錄比甚至超過了1:25。
而且需要重點大學碩士、博士學歷,英語6級等,入廠前還要經過筆試和面試兩輪殘酷的競爭,門檻越來越高。
加上近年來油氣行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前輩告誡應聘者:
「石油行業不易,入行需謹慎。」 「石油行業是資源型企業,一線工作大都很艱苦。」
近幾年有不少聲音都認為石油行業很辛苦,而且壓力只多不少......
為什麼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前赴後繼,選擇加入呢?
當人們提起管道局,可能一些人只知道是國企、中石油、總部在廊坊......
其實在最初,我也是如此,入職管道局工作近10年,最早從記者幹起,以前常到一線採訪,石油管道人的那些苦辣酸甜,自己切身感受過多半。
這些年,我在管道局遇到過很多人,或許對別人而言無關緊要,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又一個性格上的烙印。
把每天的感受都記錄下來,有時在微博或朋友圈發個「僅自己可見」,不是為了給誰看,只是希望自己能夠記得......
誰的青春不迷茫
前人挖井,後人吃水,井水不可能永不乾涸;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大樹卻無法遮擋世間一切風雨。
同理,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孩子,他們只能把孩子送到人生起跑線,剩下的路,需要他們自己去經歷和領悟......
2014年,小韓研究生畢業後來到管道局,成為了萬千石油人中的一員。
其實在入職之前,小韓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石油管道人,從小耳濡目染,考大學也填報了油氣儲運專業,所以才選擇了這個行業。
入職後才發現,實際的工作環境遠比他預想的要困難的多。
小韓被分到地方位於新疆的塔裡木盆地,主要工作是為管線保駕護航,在那裡,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與戈壁。
沙漠中的枯燥、乏味、無聊、循規蹈矩......
這種孤獨和寂寞應該多數人都不願意去體驗,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子柒那樣生活在如畫的山水之間。
當然,對小韓這個剛入職年輕人而言,在沙漠裡呆久了,開始變得焦慮,越來越迷茫。
「為什麼我大學同學都進了知名企業?
即便是石油行業,也留在了總部機關,為什麼我偏偏被分到這樣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上天對我太不公平!」
有次休假在家時,小韓突然忍不住開始跟父母抱怨起來,說不想再回去了。
父親聽完只說了一句:
「你真不像我們管道人的孩子,我真失望。」
母親聽完也很沉默,好幾天沒理他。
小韓深知自己說錯話令父母難過了,也很自責。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要證明給父母看,同時也要找到真實的自己。
假期結束,他又回到了那片沙漠。
幾年以後,國際能源行業一度陷入低迷,一些石油人也開始動搖。走還是留?這個問題曾困擾著大批石油人。很多朋友也勸小韓,要不要換個更好的工作?
可是小韓深知,任何行業其實都一樣,不管現狀如何,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趁現在還年輕,能靜下心好好學習,鑽研業務,或許更為重要。
有迷茫,承認它,接納它,再克服它,才是這一路上我們結伴同行的意義。
小韓與項目團隊長期堅守一線,在寒冷刺骨的風沙中進行作業,在烈日炎炎下的乾燥環境中摸爬滾打......
他憑藉著自己在石油大學所學的專業,成功幫助大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小韓,你真有才!」 「你就是我們團隊裡的寶!」 「當仁不讓的智慧輸出!」
看到大家的笑臉,小韓突然明白,這裡,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雲起時濃,雲散便薄,小韓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同時還能平靜接受。
無聊的時候,小韓就望一望遠處湛藍的天空,有時也會盯著沙漠深處的吊管車發呆,晚上休息前與家人視頻完,一本書也能讓他安心進入夢鄉......
每年過年回家,小韓都會提醒留下值守的同事,要記得給家人發微信拜年,不能回家過年的,小韓也都會去替他們看望各自的父母。
長此以往,這些每天捆綁在一起的熱血男兒們,產生了深厚的友誼。
孤獨是一個沒有明確答案的名詞,是多種情緒的體現,是一個人必須要面對的很多事。
正在經歷的孤獨,我們稱之為迷茫。經過的那些孤獨,我們稱之為成長。
誰的青春不迷茫?
其實我們都一樣。
只有荒涼的沙漠
沒有荒涼的人生
今年春節期間,國內爆發新冠疫情。
大家都呆在家裡不能出門,有些人心態崩潰,有些人整天高呼無聊,也有些人利用這段時間不斷充電,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知乎上說,這是一個拼「流量」的時代,那些吃不得一點苦的年輕人邊跳槽邊抱怨,抱怨壓力山大,社會不公,嗟嘆自己生不逢時。
那些所謂看上去「合情合理」的理由,在我看來,不過都是藉口罷了。
當理由不再成為障礙時,他們還會出現更多的理由:工作太忙、應酬太多、沒有時間、運氣太差……
所有的背後,根本原因還是思想精神匱乏,意志力不堅定,熬不住。
小韓對我說,這些年的確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咬咬牙,終究還是能熬過去的。
奇怪的是,他感覺身邊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他,他也說不清楚這股力量到底是什麼。
總之這些年感覺越活越踏實和真實,尤其是長期生活在沙漠裡,更能深刻了解自己。
所謂真實,就是不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了。
反正橫豎都是自己,因為沒有誰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所以別人的批評有失偏頗時,你便能一笑了之。
記得在剛入職時的入廠培訓中,老師在講臺上講了「八三」精神——「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
當時,小韓並不理解這些字的內涵,甚至還開玩笑地說:「都什麼時代了,還講這些?」
多少年以後,或許在同齡人中,沒有誰能比小韓更理解這種精神到底是什麼了。
求真,堅強,愛國,無私,創新......
這些品質一直激勵著他一路成長, 隨著歲月積澱,早已潛移默化地印在了他的靈魂當中。
現在,小韓已經逐漸成為了公司的業務骨幹,先後解決了上百項技術難題,為公司樹立了品牌,獲得了業主們的信任和讚揚。
他所獲的集團、局級榮譽也越來越多,除了歲月給的沉穩之外,微笑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小韓希望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練就一身硬功夫、真本事,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協作,為國家能源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沙漠雖然荒涼,但人生絕對不行!」
「感覺最對不住的,還就是家人了,現在自己兒子兩歲多,每天都很想念,只要休假就會迫不及待趕回家,哪兒都不想去。」
現在,小韓慢慢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和妻子的付出。
那便是:愛、責任、關懷、理解、包容
愛了,就別偽裝
前些年有一份「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上了熱搜。
我也不止一次聽到一些朋友說過:
「我先做著這份工作,等過幾年,我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就找個更好的。」
對於一些人而言,當下的工作僅是為了當作用來進步的墊腳石而已。他們想極力地讓人相信:
「工作不出色不是我的鍋,而是眼前的活壓根就配不上我。」
事實上,只有當一個人意識到,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奮鬥換取,他才會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尊重你手中的工作,熱愛他,並把它做到極致。
九十年代一首回到拉薩,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手鄭鈞,近期在抖音裡有一段很火的訪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刷到?
鄭鈞說,小時候家人想讓他找個工科的工作,過平常人的生活,誰也沒想到他竟喜歡上了搖滾樂,天天學識譜彈吉他寫歌組樂隊,周圍的人都說他瘋了。去北京做歌手時每天吃一個煎餅果子,但是還得埋頭狂寫狂創作。
「就是因為熱愛,所以從來都沒有覺得那個時候過得很艱苦,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從來都沒有感覺到自己自卑,或者不好意思。」
曾讀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微笑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我們看到的光鮮,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難。
心態積極的人,願意選擇縮小艱難,放大理想和熱愛。
每天以微笑面對生活的人,終究會被生活溫柔以待。
小剛是我多年的老友,90年陽光小夥,是個不折不扣的「管三代」,從我進入管道局工作以來,他對我幫助很大,也會時不時跟我分享很多關於管道局的歷史。
小剛的爺爺總對他說,管道局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小剛爺爺是軍人出身,是個老管道,現在年紀大了,住在鐵嶺老家,平時出不了遠門,經常讓小剛把管道局近幾年的變化給他拍照發過去看。
看到石油管道行業如今的發展日新月異,今非昔比,提到往事,他的爺爺都會眼神放光、語速飛快。
1970年8月3日, 小剛爺爺以一名指揮員的身份在廣袤的東北大地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八三」會戰。
施工大部分時間是在冬季,人拉肩扛、倒鏈對口、用木棍、扁擔下溝,全部軍事化管理,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進,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生活物資匱乏,住帳篷、啃窩頭、吃鹹菜。
連隊的戰士們不懼嚴寒,風裡來雨裡去地挖管溝,從天不亮幹到後半夜……
管道局是個與國家血脈相連的地方,近五十年的發展歷程,讓這個企業充滿了力量。
如今我們所享受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人辛苦打拼換來的。從這個角度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已經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起初,小剛在剛進入石油管道行業工作時,也經歷過同小韓一樣的迷茫階段。因為小剛一直覺得自己繼承著老一輩人的傳統,同時在大學期間所學專業對口,成績也很好。
所以在剛參加工作時,潛意識裡總有一種「我是管理崗」「科班畢業出身」的優越感。
但在實際工作中,小剛突然發現有時候甚至還沒有比自己年齡小的電焊工懂得多。
"其實當時只想讓別人讚嘆、看得起,得到別人的認可。"
"和一線員工相比,真心感覺自己是一無是處,經驗不足、與自己理想中的目標相差甚遠。"
當我們真正遇到優秀的人時,會發現大都很少炫耀,因為他們通常會把自己的優勢當平凡,努力在將理想轉化成必然。
知乎上有個帖子曾提到,說一個人,什麼最能體現他的價值和品位?
名車、名表還是大房?答案都不是,是你身邊的人。名車、名表都是冰冷的物質。
只有你周圍的人,才能標榜你的品質和真誠。
「管三代」不能僅僅作為一個標籤,時代一直在變,我們這一代人更需要改變,所以要勤奮學習、不斷創新、鑽研技術、要懂得珍惜!」
從那天起,小剛選擇多看多聽,開始尊重身邊每一位同事。
每天置身在這個大環境中,傳統與現代,在這裡是如此的和諧。
無論是老一輩傳統還是新生代力量,都能使人充滿節奏感......
當別人問你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時,你也可以大聲的告訴他們:
就是因為熱愛!愛國,愛企,用心去愛生命中重要的人們,祖輩、父輩、老公、妻子、親人、子女、好友、夥伴......
這裡,有太多的「家人」存在。
因為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會無拘無束;在家裡吃飯,才能大快朵頤;在家裡傳承,才會露出孩子般的笑;在自己家裡的床上,才能睡得更香。
管道局就像家一樣。
寬容和平等,如慈父;善良和溫順,如良母;
風光和秀麗,如姐妹;熱情和仗義,如兄弟。
小剛爺爺說得真對!
這裡,還真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不忘來時路 方知向何行
只有記得,發生的一切才有價值。
幾年前,我曾主持過一期互動類節目,主題是「你心中的『八三』精神是什麼樣子?」
隨後收到了許多投稿,大部分人都認為如今生產生活條件變好了,但吃苦的精神依然要有,只不過「苦」外延更廣了,因此「八三」精神的內涵也更加豐富了:
為國分憂、尊重科學、團結協作、勇於實踐,是「八三」精神;
攻克瓶頸,大膽創新發明自有智慧財產權設備,是「八三」精神;
優化設計路線,保護住管道沿線的綠水青山,是「八三」精神;
打敗企業競爭對手,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樣是「八三」精神。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人活一世,總是要有好的精神和品格去支撐的。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
以前,每當領到傳承相關的選題進行寫作時,多會使用「很辛苦」「條件艱苦「「苦中作樂」等關鍵詞。總去提這些,難免會陷入創作閉環。
現在,從宣揚老一輩光榮傳統到儘可能的不要提太多「苦」和「累」,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去下筆。
實際上,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石油管道人在工作中確實面臨著孤獨、環境惡劣、競爭激烈、不被理解......但這種苦,幾乎普遍存在於每個行業。
以眾人都羨慕的網際網路金融、IT行業、自媒體來說,更是「女的當男的用,男的當XX用」,「出差、黑白顛倒、高強度的加班」早已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
你能想像連續加一個禮拜的班,頂著黑眼圈在地鐵上被擠成肉餅的痛苦嗎?在這些企業中,每個人,每天,都繃緊神經往前跑。因為你一旦停止奔跑,就會有數以萬計的人替代你。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說過,「進入華為,就是進了墳墓」,他曾一直倡導「床墊文化」,幾乎每個開發人員都有一張床墊,卷放在鐵櫃的底層,累了睡,醒了爬起來再幹。
就拿我所從事的新媒體工作而言,「一入新媒深似海,從此早睡是路人」和石油行業內的「起的比雞早」有異曲同工之妙。
孤獨這個問題早已跨越了地域的界限,那些坐辦公室,身處大城市的白領青年同樣面臨著這種困擾。
阿里巴巴曾公布過「中國空巢青年報告」:
近幾年,的確有一些年輕人工作上遇到一些壓力和困難,人遇到困難時一旦沒有精神支柱,陷入迷茫,大多都會選擇逃避、抱怨、停滯、辭職......
你或許以為,逃離這些不好的行業就好了,但是能逃到哪去?走出去的人就一定都過的更好了嗎?
你所遇到的苦,與今年抗擊新冠疫情挺身而出醫護人員相比呢?與為了與邪惡勢力鬥爭,每年犧牲的警察、武警、消防員相比呢?還有那些為了國家,舍小家為大家的扶貧幹部、軍人、科研工作者等等。
當教師的父母會說,寧願讓孩子去刷碗,都不會讓他當老師,簡直太費心;當醫生的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子女當醫生;當警察的父母不希望讓自己的子女當警察......
因為越深入了解一個行業越會發現,在各自行業內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苦,各行有各行的不容易,背後的酸甜苦辣,都是冷暖自知,因此辛苦並不是石油管道人獨自的特性。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因為你知道它們遲早都會變好。
與前者相比,有相當一部分石油管道家庭反而會希望自己的子女進入自己的行業。 因為這個行業有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傳承。
中國的能源國脈始於「八三」。「八三」對於石油管道人而言,是根、是魂、是那流淌在血液裡的不滅的傳承、是「奉獻國家 能源通道」的難忘初心。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種精神,猶如一支不斷傳遞的火炬,經歷數代石油管道人的傳承與沉澱,才得以發揚光大。
對於石油管道人而言,「八三」精神必須要去傳承,管道事業更需拼搏實幹。
2020年,我們將迎來「八三」會戰50周年紀念。
50年來,一代又一代石油管道人繼承「八三」傳統,用忠誠、奉獻、青春、智慧造就了一條條鋼鐵油龍,建設的長輸油氣管道總裡程逾12萬公裡,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天是4月16日,恰好是管道局建局的日子。
管道局,生日快樂!衷心祝願管道局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員工們的日子越過越幸福!
不忘來時路,是為了更好地向前奔跑。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全體石油管道人將繼續推動管道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管道人更會孜孜不倦,埋頭耕耘,為實現中國成為油氣管道強國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相信,多年以後,當我們回望過去,才發現從前以為過不去的坎兒,一路摸爬滾打著走過,早已經踏成了一片坦途。
曾經一起走南闖北牽管線,睡在我上鋪的管道兄弟,等到那一天我們再約相見,到時把酒言歡,你看可好?
去過茫茫戈壁,你才知道他們的魅力
遠在異國他鄉,你才知道使命的神聖
走進他們,你會感覺
總有一種精神生生不息
你問我什麼是「八三」精神?
這就是「八三」精神!
—END—
主播 | 苑晟祥
文字 | 苑晟祥
原標題:《你說管道局是家,原來我不懂,聽完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