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媽咪是大王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在每個家庭的條件都很好,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父母更加講究對孩子生活的品質提高,不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思想教育都很認真。可是有一些新手寶媽,把這份"認真"用錯了地方。
丫丫是個典型的南方妹子,她煮飯的靈魂就是煮湯,丫丫覺得喝湯可以吸收很多的營養。所以只要是她在家煮飯,必定會有湯喝。
丫丫覺得喝湯會增加小孩的營養,比起那些吃營養品會更安全一點。所以呀,所以變著花樣的給孩子做湯喝。孩子最喜歡喝的幾種湯丫丫更是會做得勤快些,比如豬腳湯,粗糧湯和放了一些調味品的湯,孩子都特別的喜歡,基本上每次吃飯喝湯都可以喝飽,都不用吃飯。丫丫很是開心孩子吃的這麼香。
可是就在最近幾天,喝碗湯孩子總說肚子疼,丫丫並沒有理會,覺得孩子肯定是偷吃零食的緣故,便停了孩子的零食。可是沒想到孩子依然肚子疼。都差點暈過去。丫丫這才送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幸虧孩子肚子疼沒忽略這件事送來了。孩子差點耽誤長個了。
不然後果就嚴重了"丫丫不解,為什麼孩子會生病肚疼。醫生解釋到,是因孩子長期喝湯,而且豬腳這幾種湯都是營養豐富,可是孩子不比大人,能全部吸收,但是孩子營養過剩的話會導致骨骼提前閉合,那樣就真的於事無補了。
身高都是家長們比較在意的,對於父母不高的寶寶家長該如何做呢?
1. 懷孕期間多吃高鈣食物
孕媽媽從懷孕開始,就成了"大熊貓",全家都為了孕媽的營養而忙碌著。孕媽懷孕寶寶從孕媽身體裡吸收了大部分的營養,這個時候補充營養不僅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孩子。懷孕期間多食用一些含鈣高的食物,有助於寶寶的吸收和成長,這也是為什麼產檢醫生總會提醒孕媽媽要每天記得服用鈣片,因為寶寶會帶走孕媽媽身體中大量的鈣質。
2. 培養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
現在一些零食廠家為了效益,做出了很有吸引力的零食。小孩子們根本抵擋不住這些零食的誘惑經常吃,而導致不按時吃飯。由於零食沒什麼營養,不能正常提供孩子身體所需,孩子就容易生病。所以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十分有益。每天按時吃飯,休息。
3. 定期檢查及時補充身體所需
小孩子從出生醫生就會定期給小孩做體檢。然後父母會根據體檢結果來補充小孩子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補充營養和能量,所以家長對此一定不能忽視。但是也不能超額的補充各種營養,由於小孩子正處於身體成長的階段,吸收不了超過身體範圍的營養。大量的補充各種營養,反而會給孩子身體帶來不適。
作為父母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補身體,捨得下血本買高級的營養品給孩子吃。殊不知給孩子吃這些東西,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所以小編在此提醒各位新手媽媽,不要過分擔心孩子的身體缺營養,就盲目的給孩子吃一些營養品,也不能完全聽信推銷員的話術,去給孩子補充各類鈣片,維生素等。只要讓按照孩子的成長曲線,好好吃飯,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長。
我是媽咪是大王,也是一位2歲寶寶的媽媽,我將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優質的育兒母嬰知識和經驗,如果各位讀者朋友們喜歡我發布的內容,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和分享,希望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能夠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