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寵物能幫助人類更好處理新冠封鎖期間的負面情緒

2020-12-04 cnBeta

據外媒報導,由約克大學研究人員牽頭進行的一項新調查發現,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養寵物跟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存在關聯。這項調查還將養寵物跟較低程度的孤獨感聯繫起來,有趣的是,這兩種積極的聯繫在任何物種中都能被發現。

據悉,這項新研究調查了英國近6000名受試者,其中90%的人至少養有一隻寵物。研究結果顯示,跟沒有動物陪伴的人相比,養寵物的人在大流行封鎖期間孤獨感更低、心理健康狀況也更好。

雖然馬、狗和貓等動物在伴侶動物舒適指數(CCA)中初期得分稍高,但在調整了其他因素後這些差異就消失了。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增加了社會緩衝假說的分量。

關於動物的夥伴關係,這一假設表明,人類社會群體中任何一種動物的存在都比該動物的特定物種特徵更為相關。因此,在面對COVID-19封鎖時的心理健康恢復方面,爬行動物或豚鼠可能和馬或狗一樣有用。

研究人員在新研究論文中寫道:「人們通常認為,在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方面,狗跟人的關係比與其他動物的關係更重要。然而,最近的一個批判性觀點表明,可能是狗對不同工作方式的適應能力以及對人類情感線索的敏感性,這可能是它在動物輔助幹預中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在人際關係中。」

基於這些發現,Ratschen並不建議人們立即跑到寵物店去買一隻寵物伴侶。她表示,儘管研究結果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意義,但在臨床上可能沒有顯著意義。

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調查人跟動物的關係和心理健康脆弱性之間的關係。接受調查的對象沒有患有先前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因此研究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將動物引入這些人群是否能保護他們免受大流行封鎖帶來的心理損失。

該研究還指出,在某些情況下,養寵物會引發額外的焦慮。在接受調查的所有寵物主人中,有近70人表示,他們更擔心自己的寵物在封鎖期間的健康狀況。對獸醫接觸的限制是給擔心寵物健康的主人帶來額外壓力的一個因素。

來自林肯大學的論文合著者Daniel Mills表示:「這項工作在當前尤為重要,因為它表明了在家裡擁有一隻寵物伴侶可以緩解一些跟封鎖相關的心理壓力。然而,每個人都應該理解寵物的需求,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其他研究表明,如果不能滿足這些需求,對人和寵物都有不利影響。」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PLOS ONE》上。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對胰腺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 埃菲社馬德裡9月2日發表了題為《一病例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會對胰腺產生負面影響》的報導,根據《自然·新陳代謝》雜誌當地時間周三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所述的一名患者的情況,SARS-Cov-2病毒感染可能會對胰腺的功能產生負面影響。胰腺是控制血糖水平的器官。
  • 研究發現漱口水能殺死新冠病毒,英國有望正常過聖誕
    卡迪夫大學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研究漱口水是否對新冠患者有治療效果 蘇格蘭多地即將進入最嚴格的4級封鎖 英國正制定計劃,力圖拯救聖誕節家庭團聚 西班牙研究發現養狗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川普解僱美國網絡安全局局長,立即生效
  • 疫情封鎖下的英國,每天都有四十隻寵物被遺棄,一半都是狗
    自從3月23日起,英國啟動了封鎖措施應對新冠病毒的蔓延以來,在英國各地,每天都有四十隻寵物被拋棄。自封鎖開始以來,RSPCA的工作人員接受了來自公眾的112,000多通電話,已經處理了31000多起需要幫助的寵物事件,目前在護理中的有4600多種動物。
  • 新冠疫情下的動物世界:有的被撲殺,有的在歌唱
    丨被牽連的野生動物由於新冠病毒的早期病例都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而病毒又很有可能起源於蝙蝠,研究還發現,穿山甲可能是病毒經由蝙蝠傳播給人類的中間宿主。無論如何,新冠病毒的爆發都與野生動物脫不了干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出了4種處置方式,包括科學實施放歸自然、轉作非食用性合法用途、和交給收容救護機構,而不能採取以上3種措施處置的在養野生動物,則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丨被遺棄的寵物大量的證據表明,寵物也可以感染新冠病毒。
  • 專家:有必要研究貓等寵物是否感染新冠,但不必恐慌
    4月3日,華中農業大學金梅林教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教授等對武漢高風險地區的102隻貓的血清進行了採樣分析,研究發現,其中15隻貓(14.7%)在實驗中對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呈陽性。該研究發表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隨後,研究團隊發表聲明稱,無證據表明貓感染新冠病毒會傳染給人類,請善待身邊的貓。
  • 這種可愛的動物是新冠疫苗研究的功臣,多個地方與人類相似!
    目前,全球的科學家在都在競相研發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法和疫苗,在研發過程中,研究人員需要在動物身上對這種疾病進行觀察,並通過各種幹預手段來挑戰這種疾病。而事實證明,雪貂也很容易染上各種會影響人類的呼吸道感染,包括導致新冠疾病的SARS-CoV-2病毒。本月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雪貂可以攜帶並傳播這種疾病,同時也會因此患病,出現發燒和食欲不振的症狀。
  • 疫情封鎖讓更多澳大利亞人開始養狗,價格飆升還有人「轉售」……
    封鎖期間養狗需求高澳廣網16日報導,在墨爾本西部的Maribyrnong市議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已有超過1000隻狗狗註冊。而在墨爾本北部的Hume市議會,與去年同期相比,僅開始疫情封鎖以來,就已有近700隻狗狗註冊,在Stonnington市也有近額外200隻狗狗註冊。
  • 新冠疫情禁錮了人類,卻讓鳥類重拾昔日的輝煌
    今年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導致了許多地區封鎖,在這期間,原本喧囂的城市安靜了下來。該論文發現,在新冠疫情封鎖期,城市裡的鳥兒的歌聲恢復了數十年前它們在城市噪音較小時代的質量。歌聲比封鎖期之前小了30%,更重要的歌聲恢復了1970年代的頻率寬度。封鎖期背景噪音較小和歌聲頻率跨度更寬,這意味著它們的聲音傳播給同類聽到距離是封鎖期之前的兩倍。這將幫助互相敵視的雄鳥互相躲避,從而避免爭鬥。
  • 寵物新冠弱陽性≠人獸共患—新聞—科學網
    漁護署3月4日表示,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經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成為全球首例。 消息一出,許多人都感到驚訝:難道新冠病毒已經「變異」,能夠在狗身上傳播了?於是又一個新冠恐慌產生了:許多澳洲人選擇給寵物安樂死,他們擔心寵物會染上這種疾病,進而感染自己及家人。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回應是:還沒有證據表明狗與新冠病毒傳播密切相關。
  • 疫情封鎖期間在家太寂寞需要陪伴?寵物收養數量大增
    這時候要是家中有寵物確實可以對處於焦慮中的人們有很大的幫助。 由於疫情封鎖,人們在家裡感到無聊和孤獨,被困在家中的人們紛紛開始尋求寵物的陪伴。日前就有新聞報導,美國各地的動物收容所人滿為患,人們成群結隊地收養動物。無獨有偶,澳大利亞一家動物福利慈善機構執行長表示,在新南威爾斯州,收養和收養諮詢數量增加了300%。
  • 香港漁護署:已有52隻貓狗鼠被隔離,其中3隻新冠檢測陽性
    香港漁護署稱,目前受病毒檢測的寵物中,有2隻狗及1隻貓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其中1隻貓正繼續於動物中心檢疫。漁護署表示,寵物隔離期間會接受病毒檢測,如果寵物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待寵物主人完成隔離後,就可以帶走寵物。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陸續有寵物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太兇!美國老虎也確診了!專家:疫情期間減少親近寵物!
    加拿大獸醫協會(CVMA)警告,新冠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應避免親近寵物或其它動物。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發現:貓比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同日表示:會對此展開調查,但是強調不認為寵物是傳播新冠的媒介,同時,也呼籲民眾不要因此報復動物。報告指出,新冠病毒會留在貓的口鼻和小腸中,貓和貓之間能飛沫傳播,被感染貓的肺部、鼻、喉部都有明顯的損傷。雪貂的感染主要限於呼吸道。相反,狗卻不容易感染。打過疫苗的雞、豬、鴨卻未見感染情況。
  • 全球現多起動物感染新冠案例,是否能將病毒傳染給人類尚無定論
    隨著越來越多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被曝光,引發了公眾對病毒可通過寵物傳染給人類的擔憂。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較低,無證據表明病毒可通過寵物傳染給人類關於這個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發布聲明稱,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狗貓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 丹麥擔心新冠病毒變異且能動物傳人,已封鎖多個城市
    丹麥政府因擔心病毒變異而封鎖了多個城市。 由於變異的冠狀病毒已從水貂傳給人類,因此對丹麥北部的七個城市進行了封鎖,這裡的飲食和體育設施將保持關閉,公共運輸已停頓,要求居民不要離開本市,也不建議訪問受影響的市政當局。
  • 又想騙我養狗:最新研究發現,養狗家庭中的幼童社交和情緒狀況更好!
    孩子與寵物間的感情連接或能通過一起玩耍和遛狗的時間多少來反映,而玩耍和遛狗或能促進社交和情緒的發展。」人類的好朋友,絕非浪得虛名在現代城市成活中,家長們繁忙的日程安排和小孩子對手機電腦的依賴,使得很多兒童很難獲得足夠的戶外運動,即使大家都知道,足夠的戶外運動對於健康發育和成長至關重要。
  • 美專家發現新冠病毒能在貓之間傳播,提醒不要親吻寵物
    據美聯社5月1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提醒公眾,疫情期間不要親吻寵物貓。實驗室試驗表明,貓會感染新冠病毒,並能將病毒傳給其它貓。科學家正在研究貓能否能將病毒再傳給人。威斯康星大學獸醫學院的病毒專家彼得·哈爾夫曼和同事們在實驗室裡進行了這項實驗。
  • 人類能對新冠病毒終身免疫嗎?
    近日,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研究發現,新冠病毒(COVID-19)基因序列已發生改變,並於6月在日本境內擴散。疫情之初,西方國家打出「全民免疫」的口號,旨在誘導人體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功能。如今,群體免疫策略已被證實徹底失敗,而新冠疫苗研發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有些疾病,人類一經感染治癒或注射疫苗後就能終身免疫。
  • 新冠肺炎、封鎖……牛津詞典公布2020年年度詞彙
    在其新公布的年度詞彙中,叢林大火(bushfires)、新冠肺炎(Covid-19)、在家工作(WFH)以及封鎖(lockdown)等詞紛紛「上榜」。據報導,這些年度詞彙主要是為了反映2020年的「精神、情緒或關注點」。
  • 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證據,人類能將新冠病毒傳染給寵物狗!
    ▲港大研究證實,感染新冠病毒的飼主,能夠將病毒傳染給寵物狗香港與美國先前分別傳出寵物狗體內驗出新冠病毒陽性病例。香港大學病毒學家裴偉士領導的團隊分析香港寵物狗染疫病例,發現其體內病毒基因與主人匹配,證明病毒可以藉由人類傳染其他動物。這份研究結果14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