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街坊朋友,
小e今天想先考考大家,
你聽說過斑胸田雞嗎?
對於這名字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
那趕緊跟著小e的文字來一探究竟!
據街坊爆料,黃埔街大吉沙島出現一隻斑胸田雞,吸引了全國各地鳥友打「飛的」前來膜拜。昨日,小e上島實地走訪,沿著江邊大壩走,一路上可見灰、黑、綠色小鳥,它們穿過叢林、掠過草地,在藍天下盤旋飛舞。島上清脆的鳥叫聲不斷。繼續往前走,就是鳥友們「聚眾」等候斑胸田雞出沒的地方,這些鳥友中有來自北京、新疆、浙江等地,他們跨越半個中國,來到廣州這個原生態小島上,不辭勞苦日夜守候,只為一睹這隻本應生活在歐洲的斑胸田雞。
斑胸田雞繁殖於歐洲,往東到中亞和中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新疆西部;在歐洲南部、非洲、印度和緬甸過冬,偶爾見於泰國。它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大約體長23釐米,黃色嘴喙有點粗短,上體橄欖褐色,有黑色粗條紋和如鑽石點綴的白色斑點;下體橄欖灰色,具白色斑點,兩脅灰色有白色橫斑紋,尾下覆羽皮黃色。
斑胸田雞棲息於平原草地、湖邊灌叢與草叢以及河濱灌叢、葦塘、沼澤溼地等各類溼地生境,尤以富有蘆葦、水草的沼澤溼地和湖泊及其附近沼澤地帶較常見。大吉沙島正是一個有著漫天水草沼澤地的地方,所具備的生態環境剛好符合斑胸田雞的棲息條件,而且大吉沙島富有多樣植被,氣候溫暖,還是其他多種鳥類的天堂。
看完關於斑胸田雞的小簡介,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它長什麼樣呢?
有圖有真相哦——
據介紹,大吉沙島上的斑胸田雞被發現於1月10日,是斑胸田雞出現在我國的第三筆記錄,第一筆是在新疆,第二筆在上海。
華南農業大學二年級學生小廖是一名自然觀鳥愛好者,原本當天他是要上島拍攝在廣州也較為罕見的鳥種慄樹鴨,巧合順路探訪普通秧雞。但他在晚上整理照片時,發現這隻「普通秧雞」不同尋常,便趕緊向資深的鳥友們核實。
廣州鳥友劉瑾文表示,這種極其罕見的斑胸田雞讓鳥友非常激動,瞬時引爆了整個野鳥觀察愛好者的圈子,次日開始就不斷有攝影愛好者慕名趕來拍攝,甚至從北方坐飛機過來就為了一睹它的「芳容」。
小e在現場看到,這些攝影愛好者們的裝備還非常專業,「長槍短炮」齊上陣,大家根據斑胸田雞的習性,選擇一個它有可能出沒的地方就擺好機器,時刻關注著長滿水草的沼澤地裡的動靜。
據了解,斑胸田雞夏季有可能出現於中國新疆塔裡木河西北部,但到秋季10月中下旬就離開,而冬季遷徙時偶爾會途徑我國新疆西北部,按理說這個季節它不應該停留在中國,更不應該出現在廣州。
如果大吉沙島本來就有斑胸田雞,為什麼現在才被發現呢?近日,一名從廣州市區來,網名叫獵戶座的鳥友一直在島上查看斑胸田雞的出沒情況,他於2019年7月第一次到大吉沙島,當時島上還有工程項目在施工,植被稀少,小鳥種類尚少。當年10月他再次上島,此時工程項目已結束,植被迅速恢復,鳥的種類也多達近五十種。
「由於自己看不過來,就在觀鳥群裡把這個地方分享給鳥友們,後來到這裡觀鳥、拍鳥的人越來越多。」獵戶座表示,在觀鳥人越來越多的同時沒想到鳥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增至到現在的逾90種,其中還有多種是比較罕見的鳥種。斑胸田雞現在才被發現,有可能正是因為來這裡觀鳥的人變多後讓更多種類的鳥得以被發現,而斑胸田雞的出現,真正引爆了大吉沙島的觀鳥熱潮,全國各地的鳥友們紛至沓來。
為此,大吉沙島所屬社區下沙社區黨委書記梁春玲說:「斑胸田雞的出現是一個驚喜,如何平衡經濟與生態,既提高島上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讓這些野生鳥在此安全生息,打造大吉沙島更加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黃埔街坊:
想最迅速獲悉最新、最熱的話題?
想最迅速向街坊們分享當天的新鮮事?
想及時與街坊探討最新政策?
想向小e爆料?
快加入「黃埔港灣遊得快」交流互動
↓↓↓
圖片由廣州野鳥鳥訊鳥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