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醉酒後給一小國賜名,國名沿用至今未改,如今已是世界強國

2021-01-08 騰訊網

對於一個人來說,名字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一個國家來說,國名更為重要。既然是國名,它就不僅僅的是一個名字而已,它所存在的意義要更加大,是個國家的代表,聚集著國民的精氣神。古時候我國作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自然會有很多附屬國,周邊一些小國家,也會來我朝上供。而當時還有一個國家,請求我國賜名,而這個國家的名字,也是沿用至今都未曾改過。

唐朝時期,是我國最為強盛的一個時代,當時有一個國家派出使者,前往我國來上朝貢。不過該國家不僅為來朝貢,還有一個很重的任務,就是更改國號。其實這個國家原本的國號,也是我國賜名的,叫「倭國」,是漢朝劉秀根據該國使臣的形象賜名的。那個時候「倭」的寓意是美好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該字的含義越來愈明顯,所以此國就想要更改國號。

這個國家就是日本,在武則天之前,曾多次派出使者前往我國,請求皇帝改名,不過沒有一個皇帝願意給日本更改。到了唐朝武則天時期,日本再次派出使臣請求更改國號,並且帶來了非常多的東西。武則天因為高興,結果喝多了酒,日本使者趁武則天醉酒的時候,請求武則天再次為他們更改國號,武則天本身就比較高興,在加還是那個一個國號而已,於是便直接答應了。

而日本這個名字,也是從唐朝武則天時期,開始,一直沿用至今。而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就一直發展軍事,一度成為亞洲軍事強國,就連中國都沒有他們強大。也正因如此,日本開始狂妄自大起來,向我國發起了侵略戰爭,不過最終日本還是被趕出了中國。而日本這個名字從古至今也沒有再更改過,一直到現在,日本依然用的還是還是這個名字。

也許很多人覺得,一個過好而已,並沒有那麼重要,其實並非如此。就像一個人的名字一樣,取一個不好聽的名字,可能會成為被人嚴重的笑柄,還可能會被人經常拿來開玩笑,國名更是如此,最不允許出現類似的情況。所以當時日本在得知「倭」的具體含義之後,便選擇請求更改國號,從漢朝等到唐朝,最終終於成功了,而如今日本這個國家,在世界好桑,也已經是個強國。

相關焦點

  • 小國使者請求更改國名,武則天隨口應允,國號沿用至今已成強國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之後當了20多年的皇帝,但是這卻並不是她掌權的時間,細細算來,她掌權有40多年。 在她沒稱帝之前,就有以小國使者請求更改國名,武則天隨口應允,每相待,其國號沿用至今,已成為了東亞強國。 這個國家便是日本,我們一起來看。
  • 武則天酒醉後隨口為一小國改名,不料卻沿用至今,已成為世界強國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的名字尚且要耗費父母無數心思來認真取,像國名這麼嚴肅的東西,更要好好思考才能敲定。在古代,由於最先進的文化圈出現在中國,東亞諸多國家的文化深受影響,比如越南的國名便與嘉慶皇帝賜名有關。
  • 武則天醉酒後為一小國改名,不料沿用至今,如今已成世界強國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強大富庶的朝代,同時唐朝亦是一個自信和包容的國度,當時很多小國都曾來唐朝學習文化禮儀,也有很多外國人到長安和洛陽經商做官,在武則天執政時期,曾有一個小國家為了改名字煞費苦心,終於趁女王酒醉而如願以償。
  • 武則天喝醉時,隨口給一小國賜名,沿用至今,被中國人視為笑話
    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 「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可是日本要真的用上這個名字,恐怕還需要宗主國的帝王點頭。而這時候隋朝已滅,唐朝也走過了三代君王,由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掌控著。
  • 嬴政統一六國後,給中國取了個十分霸氣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國家在建立的時候都要有自己的國名,我們的國名簡稱是中國,很多人認為古時朝代發展至今,對每個中華文明進程中朝代的稱呼都會運用到"中國"二字,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 聽著像撒嬌,日本卻一直沿用
    眾所周知,國名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代表著門臉。不止要在本國語言裡聽起來恢弘霸氣,就算翻譯成其他國家的語言,至少不能產生歧義,如果必要的話,還要聽起來頗為正式嚴肅。就拿我國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其從入選到最後確定,都經過了長達2年的時間。
  • 天降大禮,小國突然獲得世界二號強國先進武器援助,槍口對準美國
    導讀:天降大禮,小國突然獲得世界二號強國先進武器援助,槍口對準美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隨著科技的發展戰爭變成大國的專屬遊戲,一眾小國如何夾縫求生?
    但是在二戰後科技迅猛發展,戰爭的模式也隨之改變,科技成為主導戰場的關鍵因素。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憑著高超的技戰術尚能勉強抵消美軍的先進武器帶來的優勢。而到了越南戰爭時擁有先進科技的一方優勢越來越明顯。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從雙方面對面舉刀互砍,再到十九世紀的排隊槍斃、再到一戰的蹲坑互射二戰的鋼鐵洪流,戰爭模式不斷地改變。
  • 廣東雲浮新興有座寺廟,竟藏有武則天手寫真跡,還有諸多奇怪之處
    有一座國恩寺,位於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寺內一塊門匾上竟有武則天的真跡。講到這件真跡的故事那可真有道理。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並稱廣東三大叢林的新興國恩寺。這座古寺原名龍山寺,建於新興縣龍山腳下,為唐太宗六祖慧能所賜,以報父恩將其改名為報恩寺,武則天又賜名國恩寺,從此,這座古寺一直沿用至今。報恩寺叫得好,為什麼武則天要賜名?
  • 中亞國家都叫「斯坦」,究竟什麼意思,為何中國國名也有「斯坦」
    引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詩人王昌齡在《出塞》中非常豪邁地寫下這一詩句,用以表達對祖國的愛戴。
  • 建國後,安徽這兩個縣曾合併,今同屬馬鞍山
    安徽,古為揚州、徐州、豫州之域,春秋時就小國林立,秦代時分屬泗水郡、陳郡、九江郡、衡山郡、會稽郡、碭郡等九郡,縣治更是眾多,到如今安徽所轄縣多有數百年乃至千年以上建制史,其中和縣、含山就均為千年古縣,其中含山就為和縣(歷陽縣)於唐朝析設,建國後兩縣也曾短暫合併,今同屬馬鞍山市。
  • 日本的國名,帝號與太陽神相關,那它是什麼時候宗奉太陽神的呢?
    然而,如果其本意確為「國近日所出,以為名」,那麼日本這一國名的出現應該比這要早。據《隋書·倭國傳》記載:「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隋煬)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明年,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於倭國。」其國書並不自稱倭國,或者表明「倭國」只是他稱,其國名自稱「日出處」即日本。
  • 改名換姓之辱:武則天改王皇后家族為"蟒"姓
    姓名文化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之一,自古至今受到人們的重視。除了非常時期,如政治迫害、仇家追殺等原因不得已隱姓改名以求自保外,沒有誰願意背叛祖宗,所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也。與人打賭較勁,最決絕的口號也往往是「如果你贏了,我就不姓X」。但是在古代,一些不聽話的臣民,常常被皇帝老兒用貶義惡毒的漢字來改名,以羞辱其人格。
  • 武則天為何對佛教如此狂熱,並結下不解之緣?
    自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回國後曾與唐太宗提及過此事,建議改正名次,當時唐太宗雖然應允,但是由於沒過幾年太宗就駕崩了,並未來得及實行此事。後來,在唐高宗顯慶年間,玄奘再次提及此事,高宗也應允更正僧道名位之事,但遺憾的是至高宗之終,依然未能改正過來。後來,武則天稱帝,一反李唐皇帝「道在佛先」的先例,對佛教盡力扶持。明確執行「先佛後道」政策。
  • 武則天聖母廟曾被改水母廟,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是褒是貶您咋看
    在武則天出生的地方,山西呂梁市文水縣北徐村,她的家鄉人為她建造了一座廟,名叫聖母廟,其中發生的一件趣事,似乎回應了武則天無字碑。 武則天稱帝後,改國號為」周「,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惟一一位正統女皇帝。
  • 最憋屈的發達國家,國土內有三個小國,趕不走也滅不掉
    而這在世界範圍內,體現也是非常明顯,無論強國還是弱國,基本上不可能容忍國土的分裂。尤其是國土上還有其他的國家,這也是世界範圍內國家都是統一國家的主要原因了。而下面這個國家,堪稱最憋屈的發達國家,國土內有三個小國,趕不走也滅不掉,至今無可奈何。這個國家就是義大利。義大利是南歐亞平寧半島國家,雖然在世界名聲不怎麼樣。但是無可否認,義大利一直都是歐洲的強大國家,僅次於英法德等。
  • 王義桅:大國博弈之下,小國如何自處
    這個判斷至今仍有啟發性。古人云:以大事小謂之仁,以小事大謂之智。但眼下,美國政府正濫用大國強權,這令小國無法「以智事大」。不久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外長維文在不同場合喊話美國,說將中國視為必須遏制的敵手行不通,呼籲「超級大國」之間進行建設性競爭,敦促美國在制定全球規則方面給中國更大話語權,以避免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讓小國被迫在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選邊站。
  • 《武則天秘史》主要演員角色介紹/詳細完成演員表(組圖)
    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