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打卡黃河鯉魚N種吃法!黃河灘區老村變魚塘,全村增收上百萬丨...

2021-01-08 瀟湘晨報

走進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個脫貧村,挖掘鮮活脫貧故事,直擊村容村貌巨變。以短視頻vlog的形式,展現脫貧鄉村的特色農業發展,挖掘脫貧村的致富密碼。以航拍的角度,從高空看鄉村,換一個視角展現豐收場景與村莊的變化。

鏡頭聚焦河南範縣千安社區

過去範縣有9萬多人居住在黃河灘區

每到汛期就面臨著黃河漫灘的風險

如今,灘區居民已分批搬遷

當地居民也從人水爭地

變成了水土養人

前房村發展流水養魚項目

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

央視小姐姐帶你探秘黃河鯉魚養殖地

打卡黃河鯉魚的N種吃法↓

【來源:周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央視小姐姐帶你打卡黃河鯉魚的N種吃法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 為了「一條魚」,鄭州這家餐廳,在黃河灘上打造了萬畝魚塘!
    邙山,被稱之為「中國龍脈」,毛主席曾經在此遠眺黃河。而在邙山腳下,有一位「養魚人」羅大華,每天清晨他都會踱步到邙山上,早上的春風,帶著絲絲涼意從山頂飄過,直至黃河。看著陽光把邙山和黃河連成一片,羅大華心情愉悅。讓羅大華開心的不僅是春風和陽光,還有他腳下蔚為壯觀的萬畝魚塘。
  • 「中國夢·黃河情」離開「水窩子,住進「福窩子「!黃河灘區人民...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侯嘉慧):黃河之水浩浩蕩蕩奔流千年,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但也帶來了大自然的考驗。堤壩決口、黃河改道、修建臺房……世輩居住於黃河灘區的人們飽受洪澇災害之苦,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更難。
  • 黃河灘內 雁群正鋪天蓋地趕來
    【觀測】大鴇已按時赴約雁群正在趕來的路上11月12日,今年下半年第一場寒潮到來之前,長垣黃河灘區內灑滿陽光,碧空如洗,一馬平川。身穿「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字樣衣服的王永昌,帶著鳥類觀測的專業設備,再次來到蘆崗鄉王新莊附近的黃河灘區。王永昌的另一個身份,是長垣市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的成員。
  • 淄博黃河灘區遷建首個灘內村莊開始拆除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8日訊(記者 邵鵬飛)2月26日下午,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舊房應聲倒下,淄博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黃河灘區舊村開始拆除,拉開了淄博黃河灘區舊村拆遷的序幕。「能搬到寬敞明亮、離縣城又近的樓房是我們灘內人們多年來的夙願,畢竟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它了,還是禁不住流淚了。」開河村村民封玉芬擦了一下眼角後又笑著告訴記者,「謝謝你來給我們拍下這張合影。」拆除現場村民們齊心協力,速戰速決,搬東西的、裝車的、拆房子的,井然有序進行著。搬完東西,同老房子揮手告別,向著幸福新生活再出發。
  • 「生態黃河」重現中原
    三門峽市白天鵝數量從10年前的幾百隻增至如今的13600多隻,全球僅千隻規模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在黃河灘區的越冬數量穩定在350多隻大河湯湯,歲月奔流。攤開中國地圖,一個巨大的「幾」字赫然入目,向東的「一撇」橫跨豫魯綿延超千公裡,其中,黃河河南段佔了711公裡。黃河河南段橫跨中原經濟帶,發展和保護的矛盾曾使這裡生態問題突出。
  • 黃河灘區變身鱸魚養殖基地
    原標題:黃河灘區變身鱸魚養殖基地   山東東明縣加州鱸魚養殖基地位於東明縣焦園鄉黃河灘區,於2019年8月份建成投產,目前是全國加州鱸魚養殖基地第三大產區,山東省最大的鱸魚養殖基地
  • 群雁翱翔 數萬大雁飛抵山東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隨著氣溫下降,越來越多的大雁飛抵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廣袤寂靜的黃河灘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在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的灘涂與麥地中,一群群的大雁正在棲息、覓食、嬉戲,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在黃河上空,場面蔚為壯觀。
  • 陝西大荔小坡村:黃河灘邊果飄香
    新華社西安10月1日電 題:陝西大荔小坡村:黃河灘邊果飄香 新華社記者張晨俊、薛天 金秋時節,站在陝西省大荔縣小坡村向東眺望,黃河灘地裡萬畝冬棗大棚鋪向天際,果園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甜蜜。
  • 濟南:黃河灘上種草皮意外成"網紅打卡地" 將收費
    一片近400畝的草坪,位於黃河大壩灘涂上,就算秋末冬初的現在,依然滿目青翠、生機勃勃,小紅書、抖音上全是它的身影,甚至還登上了微博本地熱搜。網友親切地稱其為濟南版「壩上草原」,趕緊跟記者一起去看看吧!  小夥兒創業黃河荒地變身濟南版「壩上草原」  11月10日,新時報記者來到丁太魯大街附近的黃河大壩上,大壩南側是遍地金黃的千畝銀杏林,北側則是一大片翠綠草坪,陽光之下,勃勃生機,與周邊凋零的秋色形成鮮明對比。儘管是工作日,草地上依然有不少人,遛娃的、拍照的、錄製小視頻的,還有躺著小憩的,一片悠然。
  • 上萬隻大雁遷徙至菏澤黃河灘區越冬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氣溫逐漸下降,上萬隻遷徙候鳥至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魯西南大地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近日,在菏澤市東明縣的黃河灘區,成千上萬隻候鳥在此棲息,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場面蔚為壯觀。這些候鳥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天鵝、白額雁,還有豆雁、灰雁、鴻雁等。每年11月,這些遷徙候鳥從北方的內蒙古、黑龍江甚至西伯利亞等區域長途跋涉到東明黃河灘區越冬,一直停留到來年三月間,截至目前連續八年未間斷過。並從最早的兩三萬隻,增長到了10餘萬隻,成為黃河岸邊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
  • 「大河萬物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隊伍壯大了
    長垣和蘭考隔河相望,「目送著」黃河偏向東北,一路彎彎繞繞,擺蕩的黃河,時而被拉近,時而被推遠。長垣境內的黃河灘區,長度約有42公裡,面積更是達到了18500公頃。灘區之內,無山無村,一望無垠,地勢平坦,在天地交界處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黃河對面,便是山東的東明縣,由於一些歷史的原因,長垣境內,還摻雜有東明縣的耕地,豫魯兩地農民,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同鯉不同命」,為何產自黃河的鯉魚,要比其他水域的鯉魚名貴?
    在我家鄉,由於鯉魚諧音利比較好,傳統婚宴上鯉魚少不了,通常糖醋鯉魚是標配。如果自家烹飪鯉魚,不懂得去掉鯉魚體兩側的「魚腥線」,土腥味兒還比較重,所以在平時,人們更喜歡吃土腥味兒小的淡水魚。不過,在朋友家裡見到真正野生黃河鯉魚的時候,抓起很費勁,感覺其力道極大。而且其外表真令人眼前一亮,2對顎須有點小可愛,其金黃的鱗片滿是透亮,鮮紅的鰭尖、鮮白肚皮,無一透出它與普通的鯉魚不同之處。
  • 萬隻大雁連續八年到菏澤東明黃河灘區越冬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上萬隻大雁飛至菏澤市東明縣黃河灘區越冬。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魯西南大地增添了生機和活力。11月26號,在菏澤市東明縣的黃河灘涂與麥地中,聚集了成千上萬隻大雁正在棲息、覓食、嬉戲,時而成群結隊飛舞盤旋,場面蔚為壯觀。
  • 中國四大名魚-黃河鯉
    人工養殖魚種除黃河鯉魚外,還引進和雜交育成了紅鯉、荷包鯉、散鱗鏡鯉、鬥鯉、荷元鯉等品種。 陝西黃河鯉魚,主要產於陝西境內的黃河幹流及其重要支流河段,以黃河幹流河灣地帶的陝北神木、府谷和關中東部的華陰、潼關等市縣河段產量最豐。陝西黃河鯉魚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與寧夏黃河鯉、河南黃河鯉、山東黃河鯉、山西天橋黃河鯉並列為黃河幹流的「五大名鯉」。
  • 尋味|黃河魚鮮
    每到一座城市,讓人鍾情的是景色,令人回憶的是美食,如果你記住了烏海,那念念不忘的一定是黃河魚鮮。俗話說:「急火豆腐,慢火魚」,灑脫的烏海人,用簡單的家常燉法,成就了最美味的黃河魚鮮。一品多味的黃河魚鮮,以其鮮美細膩的包容口感,傲嬌的詮釋著黃河魚鮮。
  • 埋藏在黃河裡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早被「張冠李戴」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躍龍門壓根和鯉魚沒半毛錢關係。跟蹤記錄發現,真正「跳躍」的是洄遊的鱘魚。每年3-5月份大量鱘魚逆流而上,在山陝交界的龍門水域聚集產卵。鱘魚的習性所致,常把產卵點設在流速大、水底環境複雜的河流中上遊區段。龍門恰處於晉陝大峽谷之間,最窄處僅有30-50米的寬度,水流湍急,岸邊水底堆積了大量的礫石,是鱘魚產卵的最佳場所。
  • 河南3000畝黃河灘遭遇蝗災 玉米地被啃食殆盡
    8月25日上午,寨峪村村民李合貴去黃河灘的玉米地查看時發現,從河道蘆葦叢中翻到他家玉米地大量「螞蚱」(蝗蟲)。「飛起的螞蚱直打我的臉,漫天都是黑黑的,像張大網。」李合貴立即上報,相關部門採用人工噴藥、飛機噴灑、大網隔離等辦法,對蝗蟲最密集的3000畝灘頭圍堵。昨日上午,大量蝗蟲被滅殺。
  • 黃河灘上養海蟹-光明日報-光明網
    自2016年起,短短4年時間,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水產動物養殖團隊逐一攻克青蟹在鹽鹼地「能不能存活」「能不能養殖」「能不能出效益」的科研難題,不僅申請了兩個發明專利,更是將東海青蟹成功養在了黃河灘上,為當地村民蹚出了一條家門口的致富路。    「我們涉農學科的科研就像唐僧西天取經。」
  • 建立區域漁政協同執法機制 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 ——黃河上...
    保護區基本覆蓋長江、黃河源頭及內陸河主要魚類棲息區,保護區總面積達到523.8萬公頃,保護土著魚類27種。  黃河幹流流經甘肅913km,黃河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分布有魚類5目10科38屬64種,有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2種,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8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土著魚類有北方銅魚、蘭州鯰、大鼻吻鮈、圓筒吻鮈、似鯰高原鰍、黃河雅羅魚等13種。  2015年以來,甘肅省農牧廳邀請農業部相關業務單位、有關市州政府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保護漁業資源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