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7月30日電 題:海南儋州:老街巷裡的民生新福利
新華社記者凌廣志、嚴鈺景、劉博
社區便民服務貼心的項目多了、曾經髒亂差的老街老巷整潔了、汙水橫流的菜市場變得像超市了、夜市興旺起來且規範有序了……海南儋州市經濟欠發達但民生不欠帳,做好城區老街老巷的民生文章,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菜市場餐飲店乾淨了,心情好起來
地處海南島西部的儋州市,人口近百萬但經濟一直欠發達,市區所在的那大鎮老街老巷多,民生服務基礎差。近兩年儋州市在文明城市建設中,從居民日常生活最關注的菜市場、餐飲店著手,下大力氣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升城市民生品質。
「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網格化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儋州市副市長田麗霞說,市領導和市直部門包點城區的各社區、居委會,專項協調解決問題,對每一間店鋪和點位提出整改意見,一次整改到位。
去年,儋州城區12家農貿市場完成升級改造,今年正改造鄉鎮的24家農貿市場。儋耳東路上的中興農貿市場以前爛菜葉、魚鱗等隨意丟棄,地面汙水橫流。今年中興農貿市場完成了升級改造,車輛不亂停亂放了,市場攤位規劃合理齊整,葷素生熟分區經營,地面乾淨整潔。在市場裡做了20年生意的攤主陳小代說:「現在賣完魚回家,鞋子都是乾乾淨淨的!」
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儋州市出臺了整治「三小門店」工作方案。通過整治,餐飲單位後廚「三防」設施安裝率達100%。2018年,那大鎮先鋒路的57家餐飲店率先完成「三防」等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全市1379家餐飲服務單位、食品經營店和小作坊的硬體設施僅用4個多月全部改造完畢。
先鋒路的強仔排檔是一家小餐飲店,按標準該店重新進行了裝修,店內牆壁都貼上瓷磚,店門口安裝了大酒店才有的防蠅風幕機,後廚也增加了洗滌池、消毒櫃和排水暗溝。該店老闆娘說:「飯店改造後乾淨衛生了,生意也變好了。」
服務功能強了,獲得感多起來
紅燒排骨、清蒸海魚、上湯娃娃菜、艾草雞湯……城北社區的長者食堂以自助餐的形式為老年人服務,菜品豐富,價格實惠,深受社區老年人好評,午餐時間餐廳內座無虛席。
63歲的王一卉在社區做義工,剛剛下鄉進行倡導文明新風的演出回來,來到長者食堂吃午飯。「每次演出完大家都來這裡吃飯,四菜一湯只需要7.5元。」王一卉說。
城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有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服務場所,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民服務。
群英社區是那大鎮最老的居民區之一,在這1.5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大多是老巷子、老宅院。為服務好老街坊們,該社區新建了社區服務大廳、法律服務室、老年活動室等,社區幹部還主動上門服務。群英社區幹部符開樓說:「以前都是等群眾來找我們辦事,2018年我上門辦理醫療保險、社保卡、孕檢卡等服務項目700多人次,其中殘疾人63人。」
在群英社區住了30多年、64歲的鄧惠波告訴記者,現在街道乾淨整潔,小偷小摸的情況沒了,一家三代人住在這裡感到安心舒適。
在儋州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那大鎮城區的尖嶺腳區域屬於公共綠地。一些不法分子非法開挖山體,非法買賣土地,違法建築面積總計達9850平方米。2018年底,儋州市將這片土地上的65棟違建全部拆除。目前,儋州市已經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制訂生態修複方案,儘快將尖嶺腳打造成為綠地公園,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閒活動場所。
夜市火了,城市的味道濃起來
今年5月份正式開業的那恁夜市,琳琅滿目的儋州本地小吃,讓人垂涎欲滴:儋州米爛、粽子、豬腸饃……充滿市井味的夜市排檔,已經成為人們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人們體會到入夜後儋州市的城市品位和活力。
今年年初,為讓市民夜間休閒消費有個更好的環境,儋州市政府在200米長的那恁路上打造出一條「美食+娛樂+休閒+購物+旅遊」的觀光夜市,建了142個移動攤位,主要經營特色美食、文化用品、小精商品、工藝紡織、服裝鞋帽、化妝美甲等品類。
「逛夜市的人多,生意很好,每天能賣出80份左右。」在夜市經營海頭鎮名小吃豬腸饃的吉麗君說,周末一晚上能收入600多元,這個小攤可以養活一家四口人。
與那恁夜市毗鄰的先鋒路「美食示範街」也是市民休閒消費的好去處,各種美食排檔和商鋪熙熙攘攘。經過對整條街道的整治和升級改造,沿街私搭亂建的情況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規整美觀的木柵欄。「木柵欄圍成的露天包廂別有風情,充分考慮了熱帶地區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正坐在街邊和朋友喝啤酒的市民李景亮說。
在公園的大面積LED電子屏幕的映照下,舞蹈健身廣場上匯聚了大批儋州調聲愛好者,只見男女集體對唱,載歌載舞,一曲唱罷後大家都開懷大笑,好不熱鬧。
如今的儋州城區,城市味道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