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野馬野去吧——新疆普氏野馬艱難野放之路
1966年,人們最後一次在野生環境中看到「普氏野馬」,這個從遠古一直延續下來的種群由於人為因素在野外絕跡了。1985年,中國從國外引進 11匹圈養的野馬,開始了艱難的野放計劃。 最好的一匹母馬死於難產 由於新疆野馬中心的整個馬群都是上世紀從國外引進的18匹野馬的後裔,近親交配的陰影一直籠罩在野馬群頭上。這使野馬群身高變矮、奔跑乏力、耐力變差。而且如果親緣關係太近,還會導致基因鏈崩毀,物種滅絕。 2000年的春天,野馬繁殖中心最好的一匹盛年母馬準噶爾1號死於難產,專家認定這是野馬過於肥胖所致。
-
新疆野馬中心儲備400多噸草料保證野馬安全越冬
新疆普氏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為野馬準備越冬400多噸草料到位。 張赫凡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2日電 (張赫凡)12月2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圈養的97匹野馬吃到營養美味的冬季大餐,400噸越冬飼料已經備齊,保障野馬安全越冬。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野馬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介紹,體檢內容主要包括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非洲馬瘟檢疫,並做了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測、寄生蟲卵檢測。體檢項目內容多、覆蓋面廣、採樣基數大,是野馬中心成立34年來對野馬做的最全面一次體檢,特別是血液生化檢測和非洲馬瘟檢疫是首次開展。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進行「瘦身訓練」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供圖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 (張赫凡)在圍欄鐵門打開的瞬間,46匹普氏野馬奔鳴著跑向遠方,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戈壁深處……記者25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46匹普氏野馬開始在20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半散放訓練。
-
在新疆五彩城內看野馬飛馳,美景配野馬,堪比世外桃源!
蒙古野馬的傳奇永遠都會與一個探險家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在世界地理大發現的19世紀、中亞探險的黃金時代是由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來主導的。1870~1885年間,普氏在蒙古、中國、西藏、塔克拉瑪幹沙漠、天山、羅布泊開始了他一生中四次主要的探險,他的興趣主要在記錄動植物和地理考察上,在新疆留下了前無古人的足跡。
-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開始實施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計劃
為推動野馬種群向精、壯、良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野馬繁殖率,提升種群質量和遺傳多樣性,更好的恢復野馬野性,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開始實施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計劃,對部分圈養繁殖群進行了重組。據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介紹,該中心成立34年來,按照保種→繁育擴群→半散放→野外野放的技術路線,通過積極努力,普氏野馬的拯救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功。目前,保種、繁育擴群等工作已達到階段性目標,向優良種源基地轉變將是今後長期工作的重點。近年來,中心原有五個繁殖群中的部分野馬已達到或超過16歲,超出了繁殖的黃金年齡,其生理生化和繁殖機能已退化,無法完成繁育優秀後代的任務。
-
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新疆野馬是一種外表雖然看起來和普通的家馬沒有什麼區別,不過事實上卻並不是同一個物種,或者你也可以這麼認為,它們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因為新疆野馬體內的染色體要比普通家馬多一對,也正是這差異的一對,才讓它們截然不同。為何叫「新疆野馬」呢?因為它是新疆地區的特有物種,早在6000萬年前,新疆野馬就出現了,可以說,它們是地球上現存的「活化石」之一。
-
新疆畜牧專家給普氏野馬做全面「體檢」
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張赫凡)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動物疫病疾控中心,給中心30匹抽檢野馬進行了全面的「體檢」。據悉,全面「體檢」內容包括毛髮、五官、血生化、血常規、寄生蟲卵等12項,檢疫報告預計12月初完成。這次「體檢」是為了切實做好普氏野馬的疫病防控工作,保障野馬的健康安全。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電 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種,全球數量2000餘匹。
-
新疆為普氏野馬製作營養餐應對寒冬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的圈養野馬在吃冬季營養餐。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3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天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這97匹野馬為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所圈養。
-
大美新疆之旅(二)——驚遇普氏野馬
大美新疆之旅(二)——驚遇普氏野馬 攝影:登圍牆來新疆旅遊,一定要環繞中國第二大盆地準噶爾盆地一圈,那才過癮。216國道在乾旱荒涼的準噶爾盆地東緣,路是如此筆直,看起來永無盡頭的。如果不是普氏野馬在吸引著我們,令我們興奮無比,那一定是很枯燥很難受的舟車疲勞。幸運的是我不但發現了遠處幾乎和荒漠一樣顏色的野馬群,還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
-
新疆野馬中心儲備400多噸草料保證野馬安全越冬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疆普氏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為野馬準備越冬400多噸草料到位。張赫凡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2日電 (張赫凡)12月2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圈養的97匹野馬吃到營養美味的冬季大餐,400噸越冬飼料已經備齊,保障野馬安全越冬。當飼養員把洗切好的胡蘿蔔片拌上玉米粉灑在飼料槽裡或雪地上給野馬投餵時,野馬們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搶食起來。特別是今年新生的8匹野馬小萌寶,第一次吃到可口的精飼料。
-
新疆多匹雄性野馬因爭奪配偶負傷
近期,是一年野馬繁殖季,到了野馬「戀愛」成家,生兒育女的時節,「爭奪配偶」的戰鬥又在野馬群裡上演。目前,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圈養的野馬中,因爭奪配偶而受傷的幾匹雄性野馬經過治療,近期傷勢已好轉或痊癒。另外,在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野放的野馬,也有因爭奪配偶而受傷者。
-
新疆福海縣:三個泉野馬成野化最成功野馬群
圖片由張赫凡提供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 通訊員張赫凡報導)近日,從阿勒泰地區福海縣三個泉野馬野放點傳來消息,該野放點野馬群放歸野外12年以來,從未在冬天回到野放點找吃的,其家族從最初1群6匹野馬發展到2群19匹野馬,已完全適應了大自然環境,成為野化最成功的野馬群。
-
新疆野馬種群數量野放數量穩步提升
1日,記者在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看到,出生不到一周的小野馬「準噶爾393號」正在慵懶地曬著太陽,小野馬的母親「準噶爾243號」與它形影不離,保護著自己的「萌寶」。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業務科副科長王振彪介紹,雄性小馬「準噶爾393號」是今年在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誕生的第三匹小馬駒。目前,在該中心裡還有8匹母馬待產。據悉,「準噶爾393號」小馬是「準噶爾243號」母馬產下的第7匹馬駒。王振彪介紹,「準噶爾243號」母馬已屬「高齡產婦」。
-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穩定增長 上半年新增41匹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文/圖 記者郭軍鴿 通訊員張赫凡)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添丁」41匹,繁殖數量達歷年同期最高。7月10日,記者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今年該中心從「防、治、控、保、穩」五個環節強化科學防控,上半年,該中心圈養的普氏野馬產駒6匹,半散放普氏野馬產駒6匹,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放歸普氏野馬產駒29匹。「野馬繁殖數量達到歷年同期最高,尤其是野外放歸野馬上半年繁殖數量,成為野馬放歸計劃實施以來最多的一次。」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說。
-
曾經野外滅絕的新疆野馬,從歐洲「回家」後,如今「兒孫滿堂」
01認識新疆野馬新疆野馬,指的就是普氏野馬1878年,沙俄軍官普爾瓦爾斯基帶領了三支探險部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中抓獲、採集野馬標本,1881年,沙俄學者波利亞科夫將這種野馬正式命名為「普氏野馬」。自此,不斷有人把普氏野馬的一些頭骨和皮毛帶回了歐洲,西方國家對普氏野馬的興趣日益濃厚。
-
多名畜牧專家冒嚴寒 為新疆野馬驅蟲
新疆普氏野馬。 張赫凡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2日電 (張赫凡)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先後帶領8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為新疆普氏野馬驅蟲,採取糞便樣本,將其中的馬副蛔蟲、線蟲、馬胃蠅等寄生蟲挑撿出來,進行研究分析。
-
新疆普氏野馬3000畝「健身房」裡進行瘦身訓練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 通訊員張赫凡攝影報導)由於肥胖、繁殖受孕率下降,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將圈養的普氏野馬輪流放入面積為三千畝的「健身房」裡,進行瘦身強體的訓練。據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介紹,首批接受瘦身強體訓練的普氏野馬共有25匹,它們是由一個母馬群和一個公馬群組成的,而它們的「健身房」其實是一個進行半野放訓練的試驗區。在這裡,它們沒有飼養員的照顧和圈舍的庇護,需要自己去試驗區裡尋找食物和水源,「我們僅設置了少數不固定的飲水點和飼餵點,工作人員會通過遠程監控隨時掌握它們的動態。」馬新平說。
-
新疆科研人員幫助珍稀動物普氏野馬擴大種群數量
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普氏野馬。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3日電(記者杜剛、顧煜)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普氏野馬是世界唯一的野生馬種。在普氏野馬最集中的中國西部準噶爾盆地,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眼下正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致力於擴大其種群數量。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說,近年來,這裡原有的5個繁殖群部分野馬達到或超過16歲,超出繁殖黃金年齡,近親繁殖帶來野馬發育緩慢、畸形、適應性下降、繁殖力減弱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