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作為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形容新疆的時候,會用到一個詞「物產豐富」、「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在新疆地區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這裡也曾經是古人類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同時,在這裡也有著很多特有的物種,比方說曾經和恐龍同時代的北鯢,以及如今早已成為世界瀕危物種的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新疆野馬。
什麼是新疆野馬?
新疆野馬是一種外表雖然看起來和普通的家馬沒有什麼區別,不過事實上卻並不是同一個物種,或者你也可以這麼認為,它們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因為新疆野馬體內的染色體要比普通家馬多一對,也正是這差異的一對,才讓它們截然不同。
為何叫「新疆野馬」呢?因為它是新疆地區的特有物種,早在6000萬年前,新疆野馬就出現了,可以說,它們是地球上現存的「活化石」之一。不過事實上,新疆野馬的數量並不樂觀,上文中提到過,新疆野馬已經是世界瀕危物種,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新疆野馬從發現到滅絕,其實也不過百年的時間。
是什麼導致了它的滅絕?
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80年代末,來自沙俄的一群探險家在我國新疆地區發現了新疆野馬的身影,當時他們將它獵殺後帶回沙俄做成了標本。後來當標本被公開後,歐洲的很多科學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紛紛前往我國新疆地區,想要獲得一匹新疆野馬來進行科學研究。
不過因為新疆野馬的野性極大,它們同時非常靈活,所以,最終大量的新疆野馬被獵殺,也沒有什麼活體被捕捉到。這個時候,已經進入到20世紀初,新疆野馬也因為國外探險家的捕殺,迎來了第一輪的生存危機。
後來,這些想要研究新疆野馬的科學家們,便想到捕捉剛剛出生不久的新疆野馬,於是,很多新疆野馬便紛紛被販賣運送到歐洲,不過因為它們的存活率並不高,所以也死掉了很多,同時,當地人也在利益的趨勢下,對它們進行大量的捕殺,最終,在1969年,新疆野馬在我國新疆地區宣布野外滅絕。
1986年從歐洲再次回家
自從新疆野馬在我國境內滅絕,有關部門一直都想要讓它們重新出現在新疆,於是在經過多方的努力,最終在1986年,從歐洲多個國家陸續運回了18匹新疆野馬,它們都是在20世紀初的時候被販賣到歐洲的新疆野馬後代。
經過30多年來的培育,如果返回故鄉的新疆野馬,已經在我國新疆地區繁殖了6代,根據《中國日報》7月8日的報導,在今年上半年,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有41匹野馬誕生,數量從最初的18匹,發展到了如今的479匹,可謂是成果喜人,並且一舉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野馬基地。
如今,新疆野馬的數量在全球也僅有2000匹左右,科研人員也都在努力保護它們,避免它們滅絕,畢竟它們已經有著數千萬年的生存史,也是如今地球上現存的唯一一種野馬了。
參考消息
《中國日報》7月8日文章《新疆野馬繁育碩果纍纍:上半年喜添丁41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