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2020-07-25 奇點使者

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作為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形容新疆的時候,會用到一個詞「物產豐富」、「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在新疆地區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這裡也曾經是古人類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同時,在這裡也有著很多特有的物種,比方說曾經和恐龍同時代的北鯢,以及如今早已成為世界瀕危物種的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新疆野馬。


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什麼是新疆野馬?

新疆野馬是一種外表雖然看起來和普通的家馬沒有什麼區別,不過事實上卻並不是同一個物種,或者你也可以這麼認為,它們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因為新疆野馬體內的染色體要比普通家馬多一對,也正是這差異的一對,才讓它們截然不同。

為何叫「新疆野馬」呢?因為它是新疆地區的特有物種,早在6000萬年前,新疆野馬就出現了,可以說,它們是地球上現存的「活化石」之一。不過事實上,新疆野馬的數量並不樂觀,上文中提到過,新疆野馬已經是世界瀕危物種,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新疆野馬從發現到滅絕,其實也不過百年的時間。


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是什麼導致了它的滅絕?

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80年代末,來自沙俄的一群探險家在我國新疆地區發現了新疆野馬的身影,當時他們將它獵殺後帶回沙俄做成了標本。後來當標本被公開後,歐洲的很多科學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紛紛前往我國新疆地區,想要獲得一匹新疆野馬來進行科學研究。

不過因為新疆野馬的野性極大,它們同時非常靈活,所以,最終大量的新疆野馬被獵殺,也沒有什麼活體被捕捉到。這個時候,已經進入到20世紀初,新疆野馬也因為國外探險家的捕殺,迎來了第一輪的生存危機。


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後來,這些想要研究新疆野馬的科學家們,便想到捕捉剛剛出生不久的新疆野馬,於是,很多新疆野馬便紛紛被販賣運送到歐洲,不過因為它們的存活率並不高,所以也死掉了很多,同時,當地人也在利益的趨勢下,對它們進行大量的捕殺,最終,在1969年,新疆野馬在我國新疆地區宣布野外滅絕。


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1986年從歐洲再次回家

自從新疆野馬在我國境內滅絕,有關部門一直都想要讓它們重新出現在新疆,於是在經過多方的努力,最終在1986年,從歐洲多個國家陸續運回了18匹新疆野馬,它們都是在20世紀初的時候被販賣到歐洲的新疆野馬後代。

經過30多年來的培育,如果返回故鄉的新疆野馬,已經在我國新疆地區繁殖了6代,根據《中國日報》7月8日的報導,在今年上半年,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有41匹野馬誕生,數量從最初的18匹,發展到了如今的479匹,可謂是成果喜人,並且一舉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野馬基地。


從歐洲「回家」的新疆野馬,30多年過去了,終於「兒孫滿堂」

如今,新疆野馬的數量在全球也僅有2000匹左右,科研人員也都在努力保護它們,避免它們滅絕,畢竟它們已經有著數千萬年的生存史,也是如今地球上現存的唯一一種野馬了。

參考消息

《中國日報》7月8日文章《新疆野馬繁育碩果纍纍:上半年喜添丁41匹》

相關焦點

  • 曾經野外滅絕的新疆野馬,從歐洲「回家」後,如今「兒孫滿堂」
    1878年,沙俄軍官普爾瓦爾斯基帶領了三支探險部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中抓獲、採集野馬標本,1881年,沙俄學者波利亞科夫將這種野馬正式命名為「普氏野馬」。自此,不斷有人把普氏野馬的一些頭骨和皮毛帶回了歐洲,西方國家對普氏野馬的興趣日益濃厚。
  • 「活化石」普氏野馬,是我國新疆特有品種,為何還要從歐洲引進?
    地球從誕生的那天算起,到現在已經有了四十六億年的時間,而生命誕生至今也已經過去的一段極為漫長的歲月。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地球上誕生了許多種生物,這些生物有的早就已經徹底的消失,有的卻依舊存活至今成為了地球上的「活化石」,人們可以通過它們來研究和推演過去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野馬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介紹,體檢內容主要包括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非洲馬瘟檢疫,並做了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測、寄生蟲卵檢測。體檢項目內容多、覆蓋面廣、採樣基數大,是野馬中心成立34年來對野馬做的最全面一次體檢,特別是血液生化檢測和非洲馬瘟檢疫是首次開展。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電 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種,全球數量2000餘匹。
  • 在新疆五彩城內看野馬飛馳,美景配野馬,堪比世外桃源!
    除了野馬,普氏還發現了新疆特有的野生動物,野駱駝和新疆虎等,他的名字在整個歐洲像鑽石一般放出耀眼的光芒。世界上曾有350多種野馬,蒙古野馬普氏野馬,是19世紀歐洲野馬和美洲野馬相繼絕跡後,世界上僅存的一種野馬,它是以發現者普爾熱瓦斯基的名字來命名的。在隨後漫長的一個世紀裡,新疆僅存的這種普氏野馬引來了大量的外國偷獵者,致使在新疆荒野生活的野馬幾近絕跡。
  • 新疆野馬喜添丁41匹,生存6000萬年的它們,因何走向瀕危?
    新疆野馬是什麼品種?新疆野馬的學名叫「普氏野馬」,它們曾經是我國新疆地區的特有品種,主要分布於我國新疆的準噶爾盆地和甘肅、內蒙古的交界處「馬鬃山」一帶。 普氏野馬為何會滅絕?我國新疆地區,可以說是普氏野馬數千萬年來的家鄉,不過有趣的是,如今在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中的野馬,它們卻並不是新疆土生土長的「原種馬」,它們則來自於歐洲,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新疆野馬的悲歡故事
    新疆野馬的正式稱謂是:普氏野馬。這個名字的來歷有一個歷史故事,1876年一個俄國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偽裝成探險者,進入準噶爾盆地,在奇臺至巴裡坤一帶發現新疆野馬,並獵殺了9匹野馬,將完整的馬皮帶回俄國後,製成動物標本,在歐洲各地展出後,在上流社會中引起巨大的轟動,也引起動物學者和普通民眾極大的關注。
  • 讓野馬野去吧——新疆普氏野馬艱難野放之路
    1966年,人們最後一次在野生環境中看到「普氏野馬」,這個從遠古一直延續下來的種群由於人為因素在野外絕跡了。1985年,中國從國外引進 11匹圈養的野馬,開始了艱難的野放計劃。  最好的一匹母馬死於難產  由於新疆野馬中心的整個馬群都是上世紀從國外引進的18匹野馬的後裔,近親交配的陰影一直籠罩在野馬群頭上。這使野馬群身高變矮、奔跑乏力、耐力變差。而且如果親緣關係太近,還會導致基因鏈崩毀,物種滅絕。  2000年的春天,野馬繁殖中心最好的一匹盛年母馬準噶爾1號死於難產,專家認定這是野馬過於肥胖所致。
  • 大美新疆之旅(二)——驚遇普氏野馬
    大美新疆之旅(二)——驚遇普氏野馬 攝影:登圍牆來新疆旅遊,一定要環繞中國第二大盆地準噶爾盆地一圈,那才過癮。216國道在乾旱荒涼的準噶爾盆地東緣,路是如此筆直,看起來永無盡頭的。如果不是普氏野馬在吸引著我們,令我們興奮無比,那一定是很枯燥很難受的舟車疲勞。幸運的是我不但發現了遠處幾乎和荒漠一樣顏色的野馬群,還巧遇一匹掉隊在路邊吃草的野馬。
  • 新疆畜牧專家給普氏野馬做全面「體檢」
    天山網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張赫凡)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動物疫病疾控中心,給中心30匹抽檢野馬進行了全面的「體檢」。據悉,全面「體檢」內容包括毛髮、五官、血生化、血常規、寄生蟲卵等12項,檢疫報告預計12月初完成。這次「體檢」是為了切實做好普氏野馬的疫病防控工作,保障野馬的健康安全。
  • 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在新疆-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學名:Equus ferus、Equus ferus ssp. przewalskii):體長約210釐米,肩高約110釐米,尾長90釐米,體重350千克。
  • 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在新疆-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普氏野馬的外形像家馬,又有點像驢,頭部長大,四肢短小,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棲息於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機警,善奔跑。一般由強壯雄馬為首領結成5-20頭馬群,營遊移生活。原分布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甘肅半散放養殖。
  •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開始實施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計劃
    為推動野馬種群向精、壯、良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野馬繁殖率,提升種群質量和遺傳多樣性,更好的恢復野馬野性,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開始實施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計劃,對部分圈養繁殖群進行了重組。據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介紹,該中心成立34年來,按照保種→繁育擴群→半散放→野外野放的技術路線,通過積極努力,普氏野馬的拯救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功。目前,保種、繁育擴群等工作已達到階段性目標,向優良種源基地轉變將是今後長期工作的重點。近年來,中心原有五個繁殖群中的部分野馬已達到或超過16歲,超出了繁殖的黃金年齡,其生理生化和繁殖機能已退化,無法完成繁育優秀後代的任務。
  • 多名畜牧專家冒嚴寒 為新疆野馬驅蟲
    新疆普氏野馬。 張赫凡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2日電 (張赫凡)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先後帶領8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為新疆普氏野馬驅蟲,採取糞便樣本,將其中的馬副蛔蟲、線蟲、馬胃蠅等寄生蟲挑撿出來,進行研究分析。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 「娘子軍團」進行健美訓練
    2020年11月25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46匹普氏野馬「娘子軍團」從狹小的圍欄奔向了3000畝寬敞的「健身房」進行「瘦身健美」訓練,因圈舍改造和設施維修中斷了半年的野馬半散放訓練又拉開了帷幕。通向大圍欄的鐵門打開瞬間,46匹野馬在「女王」準噶247號的率領下,嘶鳴著、奔跑著,留下一路塵煙,像箭一樣射向遠方,轉眼就消失在了戈壁深處。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楊建明說介紹,這是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成立34年以來就地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半散放訓練,一次性將野馬中心近半數的野馬放入了半散放區。
  • 新疆科研人員幫助珍稀動物普氏野馬擴大種群數量
    在普氏野馬最集中的中國西部準噶爾盆地,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眼下正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致力於擴大其種群數量。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說,近年來,這裡原有的5個繁殖群部分野馬達到或超過16歲,超出繁殖黃金年齡,近親繁殖帶來野馬發育緩慢、畸形、適應性下降、繁殖力減弱等問題。
  • 新疆科研人員幫助珍稀動物普氏野馬擴大種群數量
    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普氏野馬。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3日電(記者杜剛、顧煜)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普氏野馬是世界唯一的野生馬種。在普氏野馬最集中的中國西部準噶爾盆地,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眼下正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致力於擴大其種群數量。
  • 新疆野馬中心儲備400多噸草料保證野馬安全越冬
    新疆普氏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為野馬準備越冬400多噸草料到位。 張赫凡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2日電 (張赫凡)12月2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圈養的97匹野馬吃到營養美味的冬季大餐,400噸越冬飼料已經備齊,保障野馬安全越冬。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進行「瘦身訓練」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供圖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 (張赫凡)在圍欄鐵門打開的瞬間,46匹普氏野馬奔鳴著跑向遠方,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戈壁深處……記者25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46匹普氏野馬開始在20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半散放訓練。
  • 重返卡拉麥裡——新疆普氏野馬野放計劃
    重返卡拉麥裡  ——新疆普氏野馬野放計劃  1966年,人們最後一次在野生環境中看到「普氏野馬」,這個從遠古一直延續下來的種群由於人為因素在野外絕跡了。1985年,中國從國外引進11匹圈養的野馬,開始了艱難的野放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