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舉——中科大的少年班,古代選拔「神童」的制度

2021-01-13 碧蘭聊育兒史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考取一所理想大學,一定程度上現在的高考制度和過去的科舉制度一樣,過去科舉是為國家政府機關選拔人才的大考。

而現在高考褪下了過去仕途高升的政治背景,實現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化。當然高考的含金量依舊很高,通過高考登上人生新臺階同樣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但除此之外,一些天才少年班偶爾會出現在新聞資訊中,選拔頂級人才從小培養,這就是高校少年班的意義所在。

高校少年班不同於高考,是通過自主招生來尋找生源,對於天生智力超群者,他們對常規通識教育的掌握遠超同齡人。

那麼其他人要讀12年的課程內容他們可能可以在很短的3-5年內掌握;又或者一些孩子從小就在某方面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高校的天才班招收的就是這種人,大家習慣於稱這類孩子為「神童」。

古代「童子舉」的發展

儘管給孩子貼上「神童」的標籤,進行特殊選拔遭人非議,但實際上「神童選拔」在古代早已有之,現在有高校少年班,過去同樣有「童子舉」,是專門面向神童的選拔。

有關童子舉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漢代,在《後漢書》中有記載,「洪武十五年,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學」。說的就是童子也可以得到封拜。

在漢代的童子舉制度中,通過孝廉考試的童子可拜為「郎」,童子舉在漢代就出現,一直到三國時期後中斷。

這類另類的科舉一直到唐朝時期再度興起,唐朝是古代中國教育鼎盛的一個朝代,國家的綜合實力強大讓更多的百姓在求生存之餘有了更多的可能去讀書。

唐高祖時期出現了唐代的童子舉萌芽,不過當時多是舉薦,沒有形成完善體系。到唐高宗時期,童子舉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被納入了科舉制度中成為了科舉制度中的一個分支。通過童子舉,朝廷也可以從中選拔人才。

不過童子舉這一制度的爭議一直存在,不同統治者對童子舉的態度不一,作為選拔人才的方式,童子舉時而興時而廢,和傳統的科舉考相比」地位」要低很多。

不過從後來者的角度看,童子舉至少為當時的統治者培養了一些人才,包括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就是通過童子舉選拔出來的。

到了宋朝,科技的發展被證明有助於民生,因此宋朝的科舉考一方面受到統治者的高度認可,另一方面民間參與的熱情高漲,連帶著童子舉也重新得到了認可。在崇尚文官不尚武的國家氣氛下,童子舉的地位有所提升,一直到宋朝南遷後這股「熱度」才有所消散。

宋朝的童子舉也受到過阻礙,不過相對而言要比唐朝好的多,即使是在童子舉被罷免後,罷去的也僅是其作為「科舉制度下一個分支」的事實,但該舉行的童子舉依舊會進行。

根據當時的制度,童子舉主要是按需求來,比如有位置空缺了,通過童子舉補充這部分,這一點和現在的事業編、公務員崗類似,有明確的「崗位需求」才招人。不難看出雖然古代童子舉時常遭到反對,禁止,但一定程度上童子舉在歷史上是站穩腳跟了的。

童子舉參試不簡單

既然是選拔神童的考試,門檻自然是要有的,在唐朝時期,11歲以下,熟讀經書的孩子被允許參加考試。

簡單看就是對年齡以及閱讀量上要要求,這一點並不難理解。到宋朝要求有所改變,據《選舉志》記載,「凡童子十五歲以下,能通經作詩賦,州升諸朝,爾天子親試之」。

這段話說的是童子舉的晉升之路,不超過15歲的童子,有機會通過州縣的層層選拔,一直到中央,經國子監等考試、複試後有機會到皇帝面前參加最後的面試大考。這一待遇和科舉考中的狀元相比都不遑多讓。

而對參與考試並且獲得優秀成績者政府也會給予獎勵,比如有機會立馬拜官或在成年後拜官,總的來說只要在童子舉中獲得良好的成績,就有機會給自己獲取一個直接就業名額,未來其他同齡人還在為找工作而發愁,而通過童子舉考試並取得優異成績者已經提前拿到就業offer了。

在童子舉較為規範的宋朝,根據殿試排名會授予優秀者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學究出身,五經出身,五經及第以及童子出身等等。

儘管聽上去很誘人,但選拔的絕對數量要遠少於科技考,因此後來者認為,童子舉的存在有一部分原因在於統治者希望藉此對外釋放信號,要鼓勵孩子讀書。

設立童子舉的影響

以上提到,童子舉是推薦制,地區範圍內有哪家的小孩展現出較好的學習天賦,當地官員也樂於向上推薦。

推舉行為在當地會能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百姓們知道官府重視後,會更願意從小培養孩子讀書。民間社會的教育熱情提升,有助於統治者從社會中選拔人才為朝廷所用。

除了教育宣傳外,客觀上童子舉還推動了古代的教育發展,童子舉的出現讓教育提前,過去教育的起步較晚,一些人寒窗苦讀多年,再考上功名已經不再年輕。而將學堂教育提前,童子舉功不可沒。

童子舉可以看成是現代啟蒙教育的先行模板,不過區別在於童子舉也是應試教育,而現代的啟蒙教育更注重培養孩子提升認知能力,因此用現代的高校少年班來作對比最為貼切。

如中科大等的少年班,通過自主招生一些天賦異稟的孩子能獲得更適合自己的教育。隨著科學發展,學習前人知識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而天才少年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一束縛,如此才能更好地往前沿靠攏,進行研究性學習。

天才少年班雖然多有被詬病之時,但其實從古至今,這類小眾的天才教育都有其意義所在。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截流北大,碾壓少年班!
    「撞車」中科大等高校少年班項目目前國內少年班招生高校主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數學領軍政策一出,很多人都說:這不就是少年班嘛!清華的數學領軍計劃無論是從招生範圍、招考政策等方面確實和現有的少年班項目有很大的共同點,優惠政策更是有過之而不及,這給其他高校的少年班招生帶來很大衝擊,尤其是中科大的少年班。
  • 《天天向上》將開設「小兄弟二班」,王一博當學長選拔未來的頂流
    其實不是,《天天向上》選拔天天小兄弟是接小五的班。歐弟退出後,大張偉直接就接了歐弟的班。如今,《天天向上》再次選拔天天小兄弟,是為了接高天鶴的班。
  • 清華天才少年計劃:拔尖人才選拔與培養上一次重要的探索
    與人文社科對人的心智要求較高不同,數學等自然科學的學習與培養,「天才出少年」的概率要大得多。  是對中國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途徑的重要補充  天才少年的培養,從娃娃抓起,除了培養規律外,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層現實意義。  進入21世紀後,伴隨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逐漸邁入普及化,中高考的選拔功能越來越弱化。
  • 14歲神童何碧玉,高考750分進清華後赴美留學,她還會回來嗎?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北宋汪洙這句是出自北宋汪洙的《神童詩》。在這部詩集裡面還有收錄了很多名句,例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等,被後人傳唱。而詩人汪洙九歲便會作詩,有「汪神童」這一稱號,但是成年後考了很多次都未得考取功名。
  • 中科大少年班「牛」宿舍 全被美國名校全獎錄取
    卞世鵬攝  中國科大2009級少年班,一個宿舍四個人,都被美國名校以全獎錄取 會學會玩情商高 「牛棚」沒有書呆子   最近,剛滿20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級少年班宣傳委員竺紫威很忙:忙著趕拍他們班的畢業大戲
  • 湖南神童謝彥波:15歲讀碩、18歲讀博,為何被美國視為潛在危險?
    曾經有一位天才少年名叫謝彥波,他智商極高,小學畢業後跳過了中學階段,直接升入了大學。15歲開始讀研,18歲開始讀博,這樣的天才本該前途無量。但謝彥波雖然在學習方面聰明絕頂,他的情商卻極其低下,連續得罪了好幾任博士導師,不僅導致自己無法畢業,甚至還被美國視為潛在危險。這個來自湖南的神童少年,最終變成了又一個方仲永。
  • 山東14歲少年考699分:已被中科大錄取 從小算數比計算器快
    2016年8月5日訊,說起今年高考,有一個考生不能不提,他就是周天,這位14歲的高一學生,參加少年班高考,以699分的成績位列全省第77名,很多人稱他為神童、天才。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周天,為您揭開學霸的神秘面紗。
  • 那個9歲高考,10歲讀大學的天才少女,不過裹著神童的一塊遮羞布
    」有特稟異質,迥越倫萃,岐嶷兆於襁褓,穎悟發於齠齡「這是古人對神童的解釋,古人當中有不少人從小就表露出了神跡,孔子三歲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學會了祭祀禮儀,王勃13歲寫出《滕王閣序》,白居易不到一歲就能識字……現代隨著孩子開智比較早,神童也是一茬接著一茬,中科大還有個少年班,裡面接收的全是神童,12、3歲考上中科大的人。
  • 14歲少年669分考入中科大,破世界難題拒美回國,打破錢學森之問
    今天說的這位天才少年以高分考入中科大,不負國家的培養,打破「兩彈元勳」錢學森的提問,他在努力破解世界難題後,一心想要報效祖國,拒絕在美國發展。這位只來了這個世界14年之久的少年,他的經歷和我們普通人又有著什麼樣的區別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他確實是個「天才」。
  • 少年學霸!3歲讀二年級13歲高考610分,神童是如何養成的?
    這兩位格外年輕的新大學生終於如願以償踏進了夢想中的學府,在同批入學的少年當中顯得很特殊,經常有路人來問,「你們是送哥哥姐姐上學的嗎?」在得知他們就是被錄取的新生後紛紛露出了詫異的眼光。「神童」,周圍的爸媽們紛紛前來取經,想知道晨焱的養成之道。
  • 劣幣驅逐良幣,古代人才逆淘汰現象
    封建國家的人才選拔制度,雖然不如現代這麼完善科學,但是還是可以從國民之中選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在這種成熟的人才選拔體制下,就算出一兩個那麼不太成功的產品,也不會影響大局。以古代的科舉制度為例,經過了10年寒窗苦讀,經過了聖人的教育,即使不能成為人才,就算書生氣多一點,但至少讀了聖賢書,品行不會太壞。
  • 中科大的櫻花:低調中,透著從容
    講真的,中科大的櫻花,開得真美!不知不覺,已經一年沒有看到如此美麗的櫻花了!上一次看中科大的櫻花,還是在一年前。那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大晴天,當時,適逢周末,科大校園裡,早已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來此欣賞櫻花的周邊市民。
  • 全英文交班制度讓護士的英語棒棒噠!
    英語指導  「 Daily Report、Addmion、Diagnoses……這樣的護理早交班你熟悉嗎為提高護士的英語水平,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半年來,中國武警總醫院神經血管外科護理單元在實行全英文交班制度,護士由開始簡單的日期、姓名、床號等基本交班信息,逐漸達到能流利的閱讀專業醫學英文單詞,現在能夠用專業的英文描述詳細的病情及診斷,進一步提升了護理工作水平。
  • 河南神童:750分考入清華大學,出國留學卻一去不返,今成國際權威
    那個時候也許就有人給她下過一個結論,將來她會接她父母的班,進入地質局,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現實並不是他們口中的那個樣子卻而是向著另一個方向而去。 1992年,六歲的何碧玉進入新鄉市石油小學讀書,上學後的她展現了過人的天賦,記憶力特別好,甚至是過目不忘。
  • 天一中學少年班作文賞析:天地奇蹟
    摘要:天一中學少年班是超長教育,面向全省招生,天一中學少年班的學生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無錫奧數網12月10日訊:無錫天一中學少年班作為面向江蘇省的超長教育班,天一中學少年班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天一少年班學生的作文吧。
  • 這裡是古代科舉制度的歷史見證
    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策劃出品河北新聞網、河北省旅遊協會導遊分會聯合製作的「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系列音頻節目帶您一起探尋河北美景,講述河北故事它始建於清是中國北方唯一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科舉考場是古代科舉制度的歷史見證它建築規模宏大
  • 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奧秘:土地兼併的背後,竟然是制度的死結!
    熟悉我國古代歷史的朋友們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凡是王朝建立之初普遍通過均田薄賦恢復生產,凡是王朝滅亡之前,又大都土地兼併嚴重,百姓不堪苛政流離失所。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之上,曾經無數的出現過這樣的循環,今天我們從土地制度層面來深入的分析一下,土地兼併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
  • 起源於漢朝的闢召制度:為啥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說起封建專制制度下的人才選拔制度大多都是科舉制度,但是要知道,隋朝時期科舉制度才初具雛形逐漸建立起來,在此之前,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存在近千年。在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人才選拔制度依舊是個不變的課題——怎麼選拔出更加優秀更加符合政治發展方向的人才來為皇權和君主專制服務以求謀得更長久、穩定的發展的關鍵,就在於選拔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