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4 日,吉利在線發布了一款名為「吉利 ICON」的新車,這款外觀稜角分明的科技 SUV 主要面向 95 後人群,最引人矚目的亮點是搭載了「車規級 CN95 高效複合空調濾芯」,這在舉國打響新冠肺炎防疫戰的當下顯得格外應景。
二十天前,吉利宣布將先期投入 3.7 億元研發全方位健康車,並力爭 20 天造出「車載 N95 口罩」量產車。
二十天後,搭載「以 N95 型口罩為過濾標準的車載空調濾芯」的吉利 ICON 正式亮相。
比起車企暫時轉行造口罩,打造可以防病毒的車輛顯然更能展現專業性。
不過,吉利 ICON 的意義遠不止研發出了高防護標準的車載空調濾芯這麼簡單。它是吉利 BMA 架構的第二款新車。
那麼,繼 2018 年 10 月 BMA 架構的首款 SUV 車型繽越上市後,此次新車型究竟有何不同?
1.解密「CN95 口罩」功能
吉利 ICON 上市的一大賣點是,它為全系標配了 CN95 車載空調濾芯,吉利宣稱相當於給車輛戴了一個醫用防護口罩。
實際上,這項新功能是在 20 天時間內上馬並完成車規級開發的。
2 月 4 日,吉利宣布先期投入研發具備病毒防範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考慮到疫情爆發的突然性,吉利這項功能應該完全不在早期的計劃內。
二十天時間完成項目立項、專家研發、供應商協調、驗證等流程,推進節奏可謂迅速。
CN95 空調濾芯是吉利 3.7 億元投入之後的首個研發成果。
CN95 認證,C 代表 Car,N95 則是指空調濾清器過濾效率級別。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華誠認證中心(以下簡稱「華誠」)的認證標準,車載空調濾清器共有 5 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 CN60、CN70、CN80、CN90 和 CN95,數字越大防護效果越好。
其中,達到 CN95 的標準必須滿足三項標準:
滿足汽車行業空調系統過濾器標準的粉塵過濾要求;
在 288m3/h 風量下對直徑 0.3 微米顆粒物過濾效率達到 95% 以上;
對肺結核、流感嗜血桿菌、釀膿鏈球菌等的殺菌率達到 99.99%。
在此之前,車載空調濾芯通常用於分隔空氣中的灰塵、花粉、煤煙、研磨顆粒和異味等,以保持車內空氣清潔和衛生,通常居家車輛每年要前往 4S 店更換兩次。
當然,也有一些車型如特斯拉的 Model X、Model S 上具備生化武器防禦模式功能,通過搭載大型空調過濾器(HEPA)來進行保持車內空氣淨化。
現在,車載空調濾芯開始具備更高層級的防護功能。
原理也非常簡單,吉利解釋稱,這款車規級 CN95 車載空調濾芯,能對 0.3 微米的顆粒物進行 95% 的過濾,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吸附的直徑通常大於 0.74 微米的飛沫,過濾效率能達到 98%,所以能提供醫用口罩 N95 級別的防護。
目前看,吉利的首批「車規級 CN95 空濾」已裝配到吉利捐贈給武漢、晉中、貴州、台州等地馳援疫情防控的 158 輛 MPV 嘉際上。
接下來,吉利 ICON 會全系標配車規級 CN95 空濾,剛剛上市的吉利 ICON 銀河限量版也支持免費升級更換。
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包括吉利品牌、領克品牌與幾何品牌的所有在售車型的車主可以在當地服務站進行免費更換,但是有個期限,需要在 3 月 31 日之前向當地服務站提交預約申請。此後想要增加該功能的應該會採取收費策略。
除了「車規級 CN95 空濾」,吉利還將開發活性炭、抗菌、抗過敏三種精品車規級高效空調濾芯。
吉利之外,許多車企也在研發「車載口罩」功能,北汽、紅旗、東風小康、廣汽傳祺等幾家企業的車載空調濾芯也已獲得華誠的 CN95 認證。
2.「口罩」下的 BMA 架構
比起「車載 N95 口罩」這種讓車主興奮的賣點,吉利 ICON 還有著讓同行關注的 BMA 模塊化架構。
BMA 是吉利首個正向研發的模塊化架構,官方稱集合了全球 500 名具備模塊化架構項目開發和管理經驗的專家,歷時 4 年打造而成,它意味著吉利正式進入模塊化造車時代。
模塊化架構的特點是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最擅長於此的車企是大眾。以大眾的 MQB 平臺為例,自 2012 年發布後,大眾已經生產了超過 1 億輛基於該平臺的車,共計超過 60 餘款車型。
開發一個模塊化平臺費時費力,但回報也同樣可觀,這正是大眾醉心於此的關鍵。
吉利正在向著中國的「大眾」去努力。
吉利 BMA 模塊化平臺的的首款車繽越,自上市後每個月評價保持在 1 萬輛左右的水平,在自主品牌中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2019 年,繽越的累計銷量為 136325 輛,2019 年吉利汽車銷量超過 136 萬輛,剛好佔吉利年銷量的十分之一。
如果繽越的成績能夠迅速複製,對於推動吉利的整體銷量來說會非常快。
與繽越相比,同一模塊化架構的吉利 ICON 有什麼區別?
吉利 ICON 是一款緊湊型 SUV,雖然前臉沒有和明顯的進氣格柵,但仍屬於燃油車,此次共推出 4 款車型,分別為 i7、i9、i7 BSG、i9 BSG,售價 11.58 萬元-12.88 萬元。
從外形看,吉利 ICON 明朗的線條、「回」字形前臉、「時間符號」前大燈等設計充滿個性化,車內搭載 GUKI 作業系統的車機、全液晶儀錶盤也在緊跟智能汽車時代的設計趨勢,再加上百公裡加速 7.9S、綜合油耗 5.7L 等綜合因素。
不得不說,吉利在打造 15 萬元以下的 SUV 上面已經非常嫻熟。
吉利 ICON 的車身尺寸分別為 4350/1810/1615mm,軸距為 2640mm,定位於緊湊型 SUV。
相較之下,繽越的車身尺寸分別為 4330/1800/1609mm,軸距 2600mm,兩款車大小相近。
相比繽越,在同一架構下,吉利 ICON 的動力性能、智能駕駛功能並沒有太大不同。區別主要在於內外飾設計風格等方面進行了改進,以更加吸引年輕人。
同樣基於 BMA 架構,吉利 ICON 與繽越的部分車型均搭載了相同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這些配置讓兩款車均能達到同樣的百公裡加速 7.9 秒成績。
不同之處則在於,吉利 ICON 除搭載有繽越的 G-Power 260T+7DCT 動力系統外,還在 G-Power 300T+7DCT(48V)動力系統中採用了「1.5T 發動機+48V 輕混系統」的組合,照顧了想要省油的車主。
智能駕駛方面,吉利 ICON 也搭載了 L2 級智能駕駛技術,可以提供 LKA、APA 等功能,車機系統則採用了 GKUI 作業系統,也算是一種技術上的延續。
本質上,吉利 ICON 和繽越的動力系統、車機、智能駕駛等差不太多,但兩款車的定位和受眾又因外觀設計等的改進而表現出明顯不同,這就是模塊化平臺造車的優勢,既能節約成本,又能幫助車企將觸角探至不同的細分市場人群。
吉利 ICON 和繽越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次觀察車企競爭態勢的機會。
在今後,一部分車企如大眾、吉利等將通過模塊化平臺的產品迅速佔領市場份額,再逐步進行產品迭代。
另一部分如特斯拉、蔚來等則是以爆款單品逐步耕耘細分市場,同時進行更迅速的產品迭代。
究竟誰會佔有更大的市場,未來幾年之內應該就會見分曉。
作者:汽車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