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長大後,什麼時候要跟媽媽分開睡的問題,是很多媽媽非常關注的育兒重點。有一些育兒專家提出:孩子最好在3歲時,就可以和媽媽分床睡,最晚不超過6歲,對孩子有好處。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太小,遲一點分房睡也沒關係,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那分房睡究竟有什麼好處呢?父母快來看看吧。
1、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分床而睡,會使大人和孩子的「私人空間」都變得更大,寶寶不會因為你的翻身或其它動作而驚醒,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都更有保障,因此,寶寶和媽媽都能睡得更好。一定要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期,讓孩子在舒適的床上休息,畢竟休息好才能發育得好。
2、獨睡的孩子睡醒不鬧人:如果孩子平時跟爸媽一起睡覺,那麼孩子早上出現「起床氣」的概率就會提高,因為即便孩子起床時不高興而發脾氣,也能得到爸媽的安撫。但如果孩子平時自己睡,那麼他在起床時就沒有了發洩的對象,缺少發洩對象的發洩是毫無意義的,孩子在獨自穿好衣服的過程中,情緒方面也會逐漸穩定下來!
3、避免過度的「依戀」情結:孩子長時間跟媽媽或者爸爸一起睡,容易造成孩子的「戀父」或者「戀母」情節,長時間的相處下,孩子會對爸爸或者媽媽產生過度的依賴感,甚至有的孩子十幾歲了還跟父母一起睡,自己睡沒有安全感,心理上有障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
如果大多數父母,都願意去學習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很多教育失敗的例子,就可以避免出現,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變得更好一些。關鍵還是在於家長的正確引導,如何正面管教孩子,還需要從書中找尋答案,今天推薦的這本事就是關於正面引導子女的,家長不妨多去學習學習,以便樹立正確的三觀。
4、避免「羞羞」被撞見的尷尬:當寶寶跟爸爸媽媽一起睡時,最尷尬的就是,父母忍不住做「羞羞」的事情的時候,一不小心被寶寶撞見。比如寶寶可能會以為爸爸在欺負媽媽,很容易造成寶寶性早熟,不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如果父母能夠早點跟寶寶分床睡,尤其是在寶寶還沒有性別意識的時候,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避免了被寶寶看見的尷尬,也不會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
看過之後家長們是不是想快點跟孩子分床呢?不過家長們跟孩子分床時要注意,應該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逐漸接受自己睡覺,切不可強迫孩子自己睡,孩子早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刻意要求孩子自己睡,孩子反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總的來說,分房睡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也是孩子需要必經的過程,父母在讓孩子分房睡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並做好合理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