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桃姐》中的劉德華:教會我如何善待他人

2021-01-08 人物筆記

劉德華和葉德嫻這對多次合作的螢幕組合,從早期的《法外情》開始,部部都是愧炙人口的經典佳作,然而在他們合作的作品當中,我想就以《桃姐》最讓大多數觀眾印象深刻。

《桃姐》由真人真事所改編,故事敘述葉德嫻飾演的桃姐,從13歲就開始就在梁家幫傭,歷經四代,前後伺候他們一家長達60年,隨著歲月增長,桃姐的身體狀況難免越來越差。劉德華飾演的梁家少爺Roger,是位工作忙碌的電影製片人,多年來受到桃姐的細心照顧,兩人之間的互動,默契十足且逗趣。

有一天,桃姐意外中風倒下,被送進醫院急診,她深怕自己成為Roger的困擾,而自願住進老人院,儘管萬分不舍,Roger還是尊重桃姐的決定。桃姐到老人院入住後,Roger就算工作再忙,也會儘量抽空去探望她,因為他將桃姐視同母親般看待,儘管兩人是主僕關係,但實際更像一對母子。

這部《桃姐》上映前,在各大影展獲獎無數,稱得上是未演先紅。但在看完全片後,又是否如同很多評審以及在一些影展搶先觀看的觀眾說的那樣,值得百般去推崇和讚賞?我得老實說一句,見仁見智!當然我不是說本片不夠精彩,也不是說不如預期般的摧淚感人,而是看到許鞍華導演,用一種很平實不浮誇的手法,來拍攝這部電影。看完當下,或許會覺得很平淡,沒啥味道,但事後回想,卻又很溫暖回甘,是一部後座力極強的作品。

為何會說很平實,因為全片沒什麼配樂,一些感人橋段,也不會刻意扇情灑狗血,而是採取平穩述說的方式,來交代整個劇情。節奏步調順順的,高低潮起伏也不夠明顯,大致來說是不覺得悶吧。不過就很生活化,當中所發生的情節,在你我身邊都有可能經歷過,而本片也確實是在講個平凡又簡單的故事。

所以支撐本片的,除了導演對於人物上的情感刻化,功力是否細膩之外,就得靠幾位主演的演技了,尤其是劉德華和葉德嫻,更是影響整部片精彩程度的一大關鍵。這兩位影帝影后的表現也確實夠水準。兩位主角劉德華和葉德嫻,在片中成功擦出不錯的化學效應,互動和對話詼諧幽默,主僕之間的濃厚情誼又如母子般,Roger不辭辛苦的體貼照顧桃姐生活起居,一種很溫馨回報的情感流露,也不枉費桃姐從小就對他疼愛有佳,而其他人問起桃姐和他有何關係,他回答桃姐就是他的乾媽,這也讓桃姐覺得辛苦大半人生,一切的一切都值得了。

葉德嫻將桃姐那種剛柔並濟、內斂、善良,無論如何都堅守自己的本分,總是體恤他人的誠摯之心,演技之棒讓她屢次得獎,可說當之無愧。而劉德華本次在片中的演技也不俗,很自然不做作,又有葉德嫻的襯託加持,使得整體演技,更提升到一個檔次,不過Roger這角色,本來就很適合劉德華的自身特質,這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還有多位知名演員和導演,友情相挺客串演出,像是秦沛、秦海璐、黃秋生、洪金寶、徐克等等,讓整部作品的豐富性加分不少。

此外片中將畫面帶到老人院,讓觀眾看到很多社會所存在已久的詬病。像是有的子女很不負責,把老邁父母丟給老人院照料,自己落得輕鬆,很少去探望。也有的子女會在計較誰出的錢比較多,還在那裡質疑父母偏心較疼誰,諸如此類的問題,實在看得很無語,但這確實是很值得大家去探討和批判的社會現象。

看完這部片,更讓我體會到人生無常,生老病死總是會到的,尤其是你所愛的親朋好友離去時,想必會很難過,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把握當下,可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再來後悔,因為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是無法去預料到的。只能說孝順父母和善待他人是應該的,多點用心付出,少點計較,人生會過得比較開心。

整體來說,《桃姐》是很溫暖的一部電影,或許在觀看的當下,會覺得有些平淡,未必會想哭到流淚,但卻有種自然回甘的好滋味。正如同生活中我們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平凡且簡單,這不也是另一種幸福和感動嗎?

相關焦點

  • 《桃姐》這是電影,劉德華的傑作,我真的很想看,但我不忍心看
    劉德華播放了大量的商業電影電影,比如樸素有內涵但不吵鬧,真正能賣出去的電影作品很少,《桃姐》可以說是劉德華自拍以來以一部電影為榮。這位電影劉德華不僅是一位主角,也是一位主要投資者。如果沒有太多的射擊技巧和太多的電影語言,你很容易就會心碎流淚,因為故事已經足夠感動了。
  • 電影《桃姐》,「洗盡鉛華」的劉德華,拿影帝實至名歸
    今天鵬哥就說一說,許鞍華導演,劉德華跟葉德嫻主演,以主僕溫情為主題的文藝片《桃姐》。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真實,所以極易讓人產生共鳴。這部電影,許鞍華沒有炫技,就連配樂都很少,只有少許的節奏舒緩的鋼琴伴奏,簡簡單單地用鏡頭語言,通過主角之間桃姐(葉德嫻)與羅傑(劉德華)的對話,從柴米油鹽,到中風住院,再到住在老人院,桃姐就像燃燒許久的蠟燭,接近油盡燈枯之際,卻不願意拖累主人家。
  • 《桃姐》——很想看下去卻又不忍心看完的電影,劉德華巔峰之作
    劉德華出演過大量的商業化電影,像這樣樸素有內涵而不鬧騰的文藝片參演的不多,而且真正拿得出手的電影作品也很少,《桃姐》可以說是劉德華從影以來足以自豪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劉德華不但是主演,而且是主要投資人。沒有太多拍攝技巧,也不用太多電影語言,就可以輕易擊潰你的內心而淚崩,因為故事足夠讓人感動。
  • 周冬雨幫失憶老人讓人想起《桃姐》丨劉德華獲金像獎喜悅不比她少
    這些關於老人的事件,讓人想起了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桃姐》。電影《桃姐》是由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等、王馥荔、秦海璐、秦沛、黃秋生等聯袂出演的劇情影片,於 2012年3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8年前,這部影片在電影院看哭了無數人。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生長於的少爺羅傑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特殊母子情」。
  • 《桃姐》一個淡淡真實的故事?
    網上看到《桃姐》的評價很高,雖然只是個文藝片,說是很值得一看。於是昨天下午奮然去看電影。看《桃姐》真不是衝著劉德華去的,影片用簡約略帶幽默而又不缺溫情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給香港的富人照顧了人家祖孫幾代的保姆老無所依時,主人反過來照顧保姆的故事!沒有矯情也沒有做作有的只是真誠。
  • 關於「母親」:《桃姐》的電影
    記住劉德華這個角色有一個細節桃姐會在他出生後不久帶走他,沒有人會給他桃姐實際上把英雄當成他的兒子。這部電影真的很輕很真實,但它很容易戳到中心!這部電影很有藝術性。整部電影沒有刻意表達任何東西。這就是生活。很簡單,但給人一種很特別的感覺。這部電影就像茶。
  • Roger出書《桃姐與我》許鞍華擬拍《桃姐》前傳
    許鞍華與《桃姐》中「少爺」的原型Roger一同出席活動。  信息時報訊 劉德華、葉德嫻主演的《桃姐》早前又獲獎,叫好叫座。真人版少爺李恩霖近日推出講述更多桃姐故事的新書,許鞍華表示有意開拍《桃姐》前傳,更開心指電影促進香港「家庭和諧」。
  • 一部關於「母親」的電影:《桃姐》
    記得劉德華這個角色有個細節就是出生沒多久桃姐就帶他,誰要都不給,桃姐其實是把男主角當自己兒子帶大。電影真的就是那種清淡的很真實,但是又能輕而易舉戳中心的!這部電影很有藝術感,整部電影沒有刻意的去表達什麼,完全就是生活,平淡,但卻給人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
  • 桃姐,一個卑微的女傭人
    《桃姐》剛上映的時候,我正直青春年少,對文藝片根本沒有興趣,所以也沒有去觀看,甚至沒有在手機上去看一遍的想法。最近也不知道怎麼就想到桃姐這部影片了,也許是這些年經歷了很多,感受到了生活的平凡。才有看這部影片的想法。今天把這部影片從頭到尾斷斷續續地看了一遍,故事情節相當簡單,平鋪直敘,沒有跌宕起伏,沒有一波三折。
  • 《桃姐》:她做了60年傭人,中風後,「劉德華」視她如母親
    當我們頭髮花白,老年斑布滿臉上,行動不便,我們該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站?  我們是希望身邊有子女陪伴照顧左右,還是住養老院?  有些老人有選擇的權利,有些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桃姐》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家傭桃姐晚年住在老人院裡,有羅傑(劉德華飾)的照顧和陪伴,晚年生活才有依靠與幸福。  兩人明明是主僕關係,卻如同母子,讓人淚目。
  • 劉德華將出演臺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 加碼出錢投資
    天王劉德華出道至今一共參演了兩岸三地超過一百五十部電影,監製與製作超過十五部電影,已經超過十年的時間沒有在臺灣參與電影演出。其實劉德華與臺灣的淵源深厚,曾奪得兩屆金馬最佳男主角、擔任第49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也曾投資亞洲新星導演拍攝電影,他說:「臺灣的電影圈是我電影生命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塊拼圖,一直在找機會希望在這邊再拍一部戲,很希望回味一下在臺灣拍戲的感覺!」
  • 情節平淡如水的生活片《桃姐》,為何卻屢獲大獎?
    不知道是因為心態隨著疫情變得懶散,還是近期忙於業務感到疲憊,對於爆米花類的視覺衝擊大片實在缺乏興趣,想看一些安靜的片子,於是在網站上查了一下,翻到了一部曾經看過的電影《桃姐》。《桃姐》是許鞍華2011年導演的一部文藝片,由劉德華、葉德嫻主演,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的是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照顧家裡幾十年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特殊母子情」。 以前看這部電影時,總覺得平淡如水,沒有什麼亮點,就是一些家長裡短的小事。
  • 《桃姐》:雖是簡單生活,有人陪伴走完暮年,亦是幸福
    電影:《桃姐》導演:許鞍華主演:葉德嫻、劉德華、秦海璐劇情:桃姐是侍候李家數十年的老傭人,把第二代的少爺羅傑撫養成人。羅傑從事電影製片人工作,50多歲仍獨身,只有桃姐一直照顧他的生活。羅傑百忙工作中為桃姐找合適老人院,期間巧遇昔日拍攝電影時認識的草蜢哥,桃姐出院來到老人院,環境陌生,院友怪異,她強裝鎮定。羅傑工餘常到老人院探桃姐,主僕閒話家常如同母子,桃姐嘴硬心甜,院友都很羨慕。羅傑特意帶桃姐參加電影首映禮,桃姐首次刻意打扮,取出收藏已久的名貴衣服;首映禮上桃姐大開眼界,更終有機會見到電影明星,散場後,感嘆自己有生之年已無憾。
  • 《桃姐》:我知道這個世界上,你曾來過
    《桃姐》這部電影,七年了,老早就看過我的,突然想寫一寫。導演是許鞍華,衝這三個字,就讓人很放心,許導演作為女人,她能把電影拍得很細膩。第二個讓人放心的原因是,主演是葉德嫻和劉德華,多年前他們就演過母子,現在重聚在這部片,不是母子,但勝似母子。中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鏡頭波瀾不驚,帶人認真地看待漸漸老去,漸漸失能的老年人。
  • 回味當年老片《桃姐》——用了六十年,才成為一家人
    電影《桃姐》講述了僕人桃姐(葉德嫻飾)與少爺羅傑(劉德華飾)之間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羅傑家中服務60年,見證家中五代人的成長。突然中風後,桃姐主動要求住進老人院,從照顧人變成了被人照顧,而她與羅傑之間的主僕情也漸漸產生了變化,整個故事非常觸動人心。
  • 影評《桃姐》,於萬千人海中偶然相遇,那一點微光暖意足以慰平生
    劉德華葉德嫻暖心催淚影片《桃姐》,生有涯而愛無限。內容簡介:在李家工作了六十年的老傭人桃姐(葉德嫻飾演)已經年老,依然和李家少爺羅傑(劉德華飾演)生活在一起。羅傑是電影人,年過五十依然未婚,桃姐是看著羅傑長大的,而羅傑也被桃姐照顧了一輩子,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 《桃姐》沒有情節噱頭,沒有一波三折,只是簡單的生活
    長期以來,香港導演許鞍華一直是當代電影人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之一。不過在《桃姐》這部電影中,憑藉每一個讓人感覺自然的細節,以及簡單樸實的敘事,獲得了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不少獎項。整部電影似乎是由個人觀察隨意拼湊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確實如此。
  • 《桃姐》:當衰老和死亡成為人生的必修課,你又該如何從容面對
    對於衰老和死亡的刻畫,許鞍華善於通過生活中的細節展示,而女主角葉德嫻則把老年人內心的恐懼與無奈通過每一個眼神傳達給觀眾。這也正是打動觀眾的原因。觀眾不自覺地被帶入老齡的狀態,不論是初次中風後的倔強,還是初到養老院的不適,桃姐面對衰老和死亡的問題,彷佛也成為了對觀眾的考驗——明知人最後都要死,到底該如何面對衰老和死亡呢?
  • 【劇角觀影】暖冬看《桃姐》——感受一個平凡人的正能量
    《桃姐》——許鞍華導演第二個金馬獎作品,這部戲,基本上所有的情節都是根據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改編,《桃姐》將鏡頭對準了香港的老人院
  • 劉德華為何如此成功,背後少不了這幾樣
    1991年創辦天幕電影公司。1992年,憑藉傳記片《五億探長雷洛傳》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94年創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2004年憑藉警匪片《無間道3:終極無間》獲得第41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2011年主演劇情片《桃姐》,並憑藉該片先後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擔任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