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桃姐》,於萬千人海中偶然相遇,那一點微光暖意足以慰平生

2021-01-08 作家李媛媛

劉德華葉德嫻暖心催淚影片《桃姐》,生有涯而愛無限。

內容簡介:

在李家工作了六十年的老傭人桃姐(葉德嫻飾演)已經年老,依然和李家少爺羅傑(劉德華飾演)生活在一起。羅傑是電影人,年過五十依然未婚,桃姐是看著羅傑長大的,而羅傑也被桃姐照顧了一輩子,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後來,桃姐七十多歲老邁中風,羅傑盡心照顧,並為出院後的桃姐選擇了安度晚年的老人院。桃姐在老人院安頓後有些忐忑不適,羅傑常去探望照料。之後,羅傑帶桃姐參加電影首映禮,桃姐認真打扮鄭重赴會。桃姐去世,羅傑召開追悼會送別。

以下簡評:

這並不是一部庸俗尋常的濫好心劇,否則不會感動那麼多人,包攬那麼多大獎。

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看似遙遠,其實很近,就看你怎麼去相處。

影片開始桃姐買菜,精心選材,問價,烹飪,上桌,飯後切水果,是本質責任,但舉手投足都是溫情暖意,如同對自己孩子,但又有克制分寸,不同桌吃飯,不多話。羅傑想吃牛舌,桃姐不許,說對心血管不好,但等他出差走了,又立即煮了滷好,想等他回家吃。

家是什麼,家是味道,是熟悉的飯菜味道。

出門在外的羅傑,不吃羊肉,不吃生魚,寧可隨便湊合一口,也因為他的胃口幾十年被桃姐照料著,無微不至,營養搭配,又要配合他的健康需求。

桃姐中風入院。羅傑建議請菲傭回家照顧,桃姐自己建議去老人院,羅傑要幫她付老人院的錢,桃姐也堅持自己付。看到這一段,心暖而心碎。就是桃姐的這種分寸感,讓人心疼,不是兒孫不能撒嬌,但好羅傑勝過不孝兒孫,為她精挑細選,安排單人房。兩人都在儘量替對方著想。

初入老人院,一頓飯的功夫,眾人百態,老人們各有性格。吃飯掉粒,吵架,竟然假牙也會拿錯。晚上有的房間傳出哀嚎「我要回家」,那哀嚎其實也是每個不得不在這裡的老人的心聲。但老齡社會,年輕人要工作,也不是家家請的起私人看護,養老院就是大部人的晚年去處了,無論有沒有親生子女。這也讓每個觀眾思考,許多年後,自己要如何面對桃姐一樣的處境。半夜自己上廁所,拄著拐杖,自己扯衛生紙,艱難的挪來挪去。

羅傑來探望桃姐,當著別的老人承認自己是乾兒子,桃姐欣慰。但她依然時刻不忘分寸感,不要羅傑送手機,盼望他常來,又不肯說這「常來」這兩個字。

羅傑帶桃姐出去散步,下館子,點她愛吃的菜。而那一刻剛好是另一位老人的女兒拒絕替老人的兒子承擔當月費用的時候。人情冷暖,莫過於此,尺短寸長,緣深緣淺。

羅傑出差回來,帶桃姐回家看看,連貓都在家裡等。桃姐的房間一直在,她的東西也都在原位,每一件都是回憶,買羅傑喜歡的電影雜誌,背著他上街的背帶,羅傑答題贏回來的香皂,和小羅傑拍的合影,六十年幫傭,從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幾乎一輩子。那些不值錢的小玩意,都是無價珍寶。

桃姐幫羅傑找新的傭人,面試要求提的細緻,要瓦鍋煮飯,要清蒸海魚,要會煲老湯,嚇跑一眾面試者。她念念不忘的,放心不下的,只有這件事,誰來照顧羅傑。

羅傑母親回香港,帶了燉好的燕窩送給桃姐。給她戴上圍巾,送小禮物,零用錢。桃姐對羅傑的母親也是一直保持著親切和分寸感,不忘本分,不越邊界。這種小心翼翼,好似太懂事的小孩子,讓人心疼。

羅傑帶精心打扮過的桃姐去參加電影首映禮,向人介紹她是乾媽,度過圓夢的夜晚。領著她的手,走過長街回家去。她的夢不是和明星相見,而是見證羅傑的成功,分享他的喜悅,比他還要喜悅,得意,開心。

羅傑的弟弟帶妻兒會港,全家大團圓,桃姐把自己珍藏的首飾送給羅傑弟弟的妻子,語言不通心意通,好似給兒媳婦見面禮一般。拍全家福,桃姐推脫一下,心裡其實也是矛盾的。她只願為這群不是家人勝過家人的人付出全部的愛意和關心,卻不敢奢望回報,時刻不忘自己是傭人,主僕有別。

養老院的堅叔,借錢泡妞。羅傑當面拆穿,桃姐卻勸他別在意,還是讓羅傑給堅叔三百塊,明知道有去無回的,這不是沒是非,是理解,同情,善意還有寬容,她的這份心意也無形中傳遞給羅傑,羅傑那麼好那麼暖心,也有桃姐的功勞,幾十年如一日的在溫柔暖意中長大,當然夠好。桃姐安詳離世,羅傑召開追悼會深情送別。堅叔送來一束白玫瑰。

我們到世間來,遇到一些人,與一些人擦肩而過,與更多人的一輩子都是陌生,然後與一些人成為親人,朋友,同學,同事,或者僅僅相識一場,或長久或短暫,可以說緣起緣滅,自然而然。

我們的心是一個小小的點,散發著一點微光暖意,慰自己,慰彼此,慰歲月,慰天地。

(本文已開通原創保護,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諮詢/約稿/合作請私信,謝謝!)

相關焦點

  • 《桃姐》講述了生命的脆弱
    鏡頭裡反覆出現的全部是生活中最簡單的小事,買萊、做飯、打掃房間,中風、去醫院、住老人院,然後仍舊是在老人院裡的聊天、吃飯、睡覺。太陽照常升起,我們過著瑣碎而世俗的生活。《桃姐》電影中的人們不慌不忙地說話、發呆、凝視或開玩笑,好像一點都不趕時間。
  • 我有一杯茶,足以慰風塵
    嫋嫋茶氣中,紅塵俗事仿佛過眼雲煙,在寧靜中淡泊名利,於書香中品味從容。在苦澀和幽香中,感悟命運的酸甜苦辣;徜徉於字裡行間,在起伏跌宕中,感受人生的悲歡離合。在遠離了喧囂之後,在心歸於寧靜之時,領會生活的真諦。真正的好茶經得起沸騰熱水的考驗,真正有品質的人同樣也要能經受塵世的侵蝕,眼明心清,始終保持著天賦本色。
  • 桃姐,一個卑微的女傭人
    生活總是平凡的,有時候想想,我們每一個人都平凡的活著,卑微的活著。《桃姐》剛上映的時候,我正直青春年少,對文藝片根本沒有興趣,所以也沒有去觀看,甚至沒有在手機上去看一遍的想法。最近也不知道怎麼就想到桃姐這部影片了,也許是這些年經歷了很多,感受到了生活的平凡。
  •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桃姐
    人們常常會把生活比作電影,因為,每個人在潛意識中,都想像導演那般,主宰著自己的命運,然後,沿著早已設定好的故事情節,完成既在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完美結局。可惜,生活終究不是電影,它同樣沒有電影那般隨心所欲的精彩劇情,淡如水的生活中,百分之九十的平淡,總會顯得枯燥無味。
  • 暑假裡的清涼海風——微光盒子誠意推薦的「海洋」戲劇套餐
    陰差陽錯,他們在抹香鯨媽媽的肚子裡相遇了……他們為何會相遇?他們相遇之前是怎樣生活的?看完這個故事,你會以為自己做了一場夢,因為故事裡,可能有你的影子! 我們看慣了嘻嘻哈哈的兒童劇,看慣了天馬行空的爆笑創意,那這種藝術範氣質更濃的肢體舞劇,一定更顯特別,這種特別讓你更加記憶深刻。
  • 《桃姐》這樣普通的故事,憑什麼打動千萬人?
    01 寫實的敘事風格作為一位女性導演,許鞍華在香港電影乃至華語電影中,都是一面獨特的旗幟。她總是用一種平淡內斂的電影語言,將一個個小人物的歡笑與淚水、困境與掙扎,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給人仿佛在看自己或身邊人的故事的感覺。
  • 《桃姐》:我想用盡一生去愛你
    電影《桃姐》就講述了一位步入暮年的老婦人因中風住進養老院,最終走向生命盡頭的故事,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足以令人潸然淚下。父母的嘮叨是一種幸福桃姐是一位年過七十的老傭人,她侍候李家將近六十年,而羅傑更是她一手帶大,雖無血緣關係,但她對他的愛護早已與親生無異。
  • 電影《桃姐》劇情簡介
    桃姐,原名鍾春桃,原籍臺山,自幼家中貧困,出生不久就被人收養。養父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被殺,養母沒有能力再照顧桃姐,輾轉之下,把她安排到梁家充當家傭。自十三歲起,桃姐已在梁家六十多年。出事的前一天,和此前六十多年中的任何一天並沒有太大區別。
  • 桃姐:一部描寫了雖無血緣但彼此牽掛的,感人影片
    影片是由我國著名的演員所主演的電影,不得不敬佩這些老演員們演技的高超,在影片中,劉德華飾演的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桃姐是他家裡的一個女傭,男主是桃姐一手帶大的,從他小的時候再到他長大有個自己的工作,直至不需要自己的照顧也能生活的很好。男主一家人也都把桃姐看成是自己的家人,對她很好。即使桃姐年紀大了,做不了活,男主一家人依舊把桃姐留在自己家中。
  • 《桃姐》讓我感覺不是在看定影,而是活生生的人,真真切切的生活
    《忠犬八公的故事》、《戰馬》讓我為之動容緣於動物的忠誠、愛、友誼、不離不棄;《護送錢斯》則讓我看到對人性的刻畫,對人的價值的認同和尊崇。《歲月神偷》告訴我歲月是無情,但是唯有愛和信仰是永遠的;而《桃姐》讓我感覺到不是在看定影,而是活生生的人,真真切切的生活!觸動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直達我的靈魂深處!《桃姐》簡單、平實、娓娓道來,。
  • Roger出書《桃姐與我》許鞍華擬拍《桃姐》前傳
    許鞍華與《桃姐》中「少爺」的原型Roger一同出席活動。  信息時報訊 劉德華、葉德嫻主演的《桃姐》早前又獲獎,叫好叫座。真人版少爺李恩霖近日推出講述更多桃姐故事的新書,許鞍華表示有意開拍《桃姐》前傳,更開心指電影促進香港「家庭和諧」。
  • 一個真實的桃姐
    如今,一個真實的「桃姐」故事就發生在廣西柳州。  一個真實的  他9個月大時,保姆撫養他到讀初中  19年前,65歲保姆的老伴去世,她的天塌了  他說,媽,以後你就跟著我們  廣西柳州現實版《桃姐》已持續上演了近20年  廣西柳州,正在溫暖上演現實版「桃姐」的故事,一位無依無靠的老人在丈夫去世後,被她曾經帶大的孩子接回家,當母親一樣贍養。
  • 桃姐 人間真情常在
    到了這裡,陌生的環境,桃姐依然對看護的照顧感覺不習慣,自己整理打掃房間。養老院裡住的多是年事已高患有病症的老人,還有年紀不大卻因病無法自理的人;有些老人舉止怪異,也有些老人們互相幫忙。在餐桌上,有人議論新來的桃姐,來的時候孤身一人,而且也沒人來看望。桃姐連忙訴說自己的家人都在美國,當有人說自己就是名傭人,桃姐就會氣憤不堪。每當談論起偶爾來看望的羅傑,桃姐都會有著說不出的自豪感。
  • 一部關於「母親」的電影:《桃姐》
    記得劉德華這個角色有個細節就是出生沒多久桃姐就帶他,誰要都不給,桃姐其實是把男主角當自己兒子帶大。電影真的就是那種清淡的很真實,但是又能輕而易舉戳中心的!這部電影很有藝術感,整部電影沒有刻意的去表達什麼,完全就是生活,平淡,但卻給人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
  • 電影《桃姐》中的劉德華:教會我如何善待他人
    劉德華和葉德嫻這對多次合作的螢幕組合,從早期的《法外情》開始,部部都是愧炙人口的經典佳作,然而在他們合作的作品當中,我想就以《桃姐》最讓大多數觀眾印象深刻。《桃姐》由真人真事所改編,故事敘述葉德嫻飾演的桃姐,從13歲就開始就在梁家幫傭,歷經四代,前後伺候他們一家長達60年,隨著歲月增長,桃姐的身體狀況難免越來越差。劉德華飾演的梁家少爺Roger,是位工作忙碌的電影製片人,多年來受到桃姐的細心照顧,兩人之間的互動,默契十足且逗趣。
  • 《桃姐》是部噴淚片
    《桃姐》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名為主僕實為母子之情。在昨日的提前看片中,多處劇情都讓人忍不住淚奔。■讓你笑:有一次,羅傑和桃姐散步的時候碰到一對結婚的新人。
  • 《桃姐》一個淡淡真實的故事?
    每一個人的生命從誕生那一刻起,便開始了一個嚴肅的話題——那就是人生…,從出生到死亡,其實無論長短,都是一次生命的過程。網上看到《桃姐》的評價很高,雖然只是個文藝片,說是很值得一看。於是昨天下午奮然去看電影。
  • 《桃姐》:簡單生活的細膩講述
    《桃姐》是許鞍華電影作品中溫和卻耀眼的一部,該片講述的是少爺羅傑與在他家侍奉了數十年的老傭人桃姐之間的故事。影片依然延續了許鞍華對生活「真實性」展現的風格,影片節奏緩慢,在娓娓道來的方式中展現了羅傑與桃姐之間情感故事,並對桃姐的簡單生活進行了細膩講述。
  • 《桃姐》:雖是簡單生活,有人陪伴走完暮年,亦是幸福
    羅傑百忙工作中為桃姐找合適老人院,期間巧遇昔日拍攝電影時認識的草蜢哥,桃姐出院來到老人院,環境陌生,院友怪異,她強裝鎮定。羅傑工餘常到老人院探桃姐,主僕閒話家常如同母子,桃姐嘴硬心甜,院友都很羨慕。羅傑特意帶桃姐參加電影首映禮,桃姐首次刻意打扮,取出收藏已久的名貴衣服;首映禮上桃姐大開眼界,更終有機會見到電影明星,散場後,感嘆自己有生之年已無憾。
  • 《桃姐》這一微小細節你可能沒注意到
    大家好很高興大家能點進來一同欣賞這部佳作《桃姐》,這部片子是一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桃姐本來叫做鍾春桃,原籍臺山,因為家裡太窮,出生不久就被人收養。後來養父又被人殺害,輾轉之下被安排到梁家(天王飾演角色的祖上)做用人,她從十三歲起,先後照顧了梁家四代人一共有6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