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講述了生命的脆弱

2021-01-08 敏法科普

導語:《桃姐》講述了生命的脆弱

早在《桃姐》於2012年3月8日登陸中國大陸之前,就已經於2011年9月亮相威尼斯電影節。之後,關於「感動」、「慰藉」、「生老病死」之類的話題就沒有間斷過。實在難得這樣一部毫無野心又平平淡淡的電影,卻虜獲這麼多尖酸刻薄、口味刁鑽的影評人。這個世界居然有如此之多素不相識的人認可這份靜謐的感動,想必是因為習慣了冷酷的我們也有內心柔弱的那種感受吧。《桃姐》是電影製片人的真實經歷:名為鍾春桃的傭人在晚年中風後住進老人院,她服侍了大半輩子的少爺 Roger在她生命的最後兩年給予她幫助的故事。這種幫助不單是每個月的生活費等支出,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正如電影的英文名《 A simp le life):簡單生活。鏡頭裡反覆出現的全部是生活中最簡單的小事,買萊、做飯、打掃房間,中風、去醫院、住老人院,然後仍舊是在老人院裡的聊天、吃飯、睡覺。太陽照常升起,我們過著瑣碎而世俗的生活。

《桃姐》電影中的人們不慌不忙地說話、發呆、凝視或開玩笑,好像一點都不趕時間。這樣的鏡頭和感覺,我們早就可以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找尋,導演許鞍華試圖呈現出沉穩內斂的紮實感,最大限度地保留生活原本的樣子,而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樣子,更不是經過電影美化後的樣子。而生活原本的樣子可能並不美,只不過—真實。年輕時候的我們,大概從來也不會主動去關心老人院中的喜怒哀樂、麻痺與疏離。但透過許鞍華的鏡頭,我看到老人院裡那一張張被歲月侵蝕的面龐,那一個個被時間掠奪的身體,那步履蹣跚的背影,以及空洞無物的目光……這樣的畫面被浸泡在午後的陽光下,只會顯得更加刺眼。我們的生老病死就在這樣的長鏡頭中被尋問,那個關於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永恆,在簡單瑣碎的生活裡越發真實起來。「死」會不會很可怕?其實人生總會遇到一個階段,讓你真切地感覺生命實在太脆弱了,可能今天在身邊談笑的人明天就走了。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為生命即將結束而憂心忡忡的狀態。一輩子就那麼結束了,故事寫到盡頭了嗎?老人院裡的每個人都藏有一段足以訴說的人生,但許鞍華卻一個都未做出解釋,讓秘密成為秘密。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不見得你可以知曉每個,這就是生活。在桃姐中風前,她是 Roger的傭人;中風後,桃姐更像 Roger的母親。這樣角色的轉變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是否又曾扮演過他人的桃姐?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是不是都有一個桃姐的角色呢?或許你曾對她熟視無睹,但失去後才發現她的存在就是你的生活。她保留著你的舊照片,珍藏有關你一生的回憶,就像桃姐在整理舊物時翻閱自己的一生。

或許有一天,你會驀然回想起她們曾屬於你的生活,然後又離開你的生活。那時候,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 Roger一樣,站在桃姐身後,微笑,沉默,然而這沉默的內心卻蘊含巨大的感恩。也許,太深沉的愛並不需要像一般的電影那麼戲劇化才能使我們感受到,因為每個人都有傷疤,每個人都有無法訴說的傷痛。柴靜說:「我們經歷磨難,是為了更好地安慰別人。」或許一部電影無法解決這世間的所有痛苦,但一份互相取暖的安慰卻直達人心,「你可以通過電影知道,世界上還有另外的人,也對生命誠實,他們經歷的痛苦或者心酸,你能了解,你覺得也能因之而被了解。就像《桃姐》中那個騙錢去賭博嫖娼的老年人,畏畏縮縮地來參加桃姐的葬禮,在棺木上小心翼翼地放上一束花生命的慰藉大抵如此。

本文是小編對《桃姐》的一些解讀和看法,碼字辛苦,喜歡的小夥伴朋友可以點讚轉發支持一下哦!

相關焦點

  • 《桃姐》:簡單生活的細膩講述
    《桃姐》是許鞍華電影作品中溫和卻耀眼的一部,該片講述的是少爺羅傑與在他家侍奉了數十年的老傭人桃姐之間的故事。影片依然延續了許鞍華對生活「真實性」展現的風格,影片節奏緩慢,在娓娓道來的方式中展現了羅傑與桃姐之間情感故事,並對桃姐的簡單生活進行了細膩講述。
  • 《桃姐》一個淡淡真實的故事?
    每一個人的生命從誕生那一刻起,便開始了一個嚴肅的話題——那就是人生…,從出生到死亡,其實無論長短,都是一次生命的過程。網上看到《桃姐》的評價很高,雖然只是個文藝片,說是很值得一看。於是昨天下午奮然去看電影。
  • 《桃姐》這樣普通的故事,憑什麼打動千萬人?
    《桃姐》根據編劇李恩霖自己的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在主家幫傭60多年的傭人桃姐,有一天突然中風,然後住進養老院,被主家少爺羅傑細心照料直至去世的故事。導演許鞍華延續了一貫的寫實風格,用隱忍、克制的鏡頭,將桃姐逝世前與羅傑之間的相處細節真實地展現出來,為觀眾呈現了生命逝去的過程和一段真摯的主僕情。
  • 《桃姐》:我想用盡一生去愛你
    電影《桃姐》就講述了一位步入暮年的老婦人因中風住進養老院,最終走向生命盡頭的故事,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足以令人潸然淚下。父母的嘮叨是一種幸福桃姐是一位年過七十的老傭人,她侍候李家將近六十年,而羅傑更是她一手帶大,雖無血緣關係,但她對他的愛護早已與親生無異。
  • 一個真實的桃姐
    董少蘭年輕時候的照片  7月3日,李永忠妻子何金梅給董少蘭患有風溼的腳擦藥酒  香港導演許鞍華拍攝的《桃姐》,講述了一名保姆在僱主家「服役」60年,中風後被少爺反過來照顧的故事。如今,一個真實的「桃姐」故事就發生在廣西柳州。
  • Roger出書《桃姐與我》許鞍華擬拍《桃姐》前傳
    許鞍華與《桃姐》中「少爺」的原型Roger一同出席活動。  信息時報訊 劉德華、葉德嫻主演的《桃姐》早前又獲獎,叫好叫座。真人版少爺李恩霖近日推出講述更多桃姐故事的新書,許鞍華表示有意開拍《桃姐》前傳,更開心指電影促進香港「家庭和諧」。
  •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桃姐
    對於不太喜歡平淡生活的我來說,居然也會為一部講述平淡生活的電影而感動,而當真的看到把身邊熟悉的生活場景搬上熒幕的時候,鼻子一酸,所有的情緒都成為了淚水掉下來的藉口。我說的這部電影,便是《桃姐》,寡淡無味是很多人看後的第一感覺,可是,如果重新翻看的話,大多數人,還是可以從這寡淡無味中,細細咀嚼出生活的百般滋味,它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卻經常被我們視而不見的平常現象。
  • 《桃姐》沒有情節噱頭,沒有一波三折,只是簡單的生活
    不過在《桃姐》這部電影中,憑藉每一個讓人感覺自然的細節,以及簡單樸實的敘事,獲得了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不少獎項。整部電影似乎是由個人觀察隨意拼湊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確實如此。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中年單身漢在家裡的老女傭中風後如親生兒子一般照顧她的故事,取材於製片人兼編劇李羅傑的經歷。
  • 回味當年老片《桃姐》——用了六十年,才成為一家人
    電影《桃姐》講述了僕人桃姐(葉德嫻飾)與少爺羅傑(劉德華飾)之間的故事,桃姐一生未嫁,在羅傑家中服務60年,見證家中五代人的成長。突然中風後,桃姐主動要求住進老人院,從照顧人變成了被人照顧,而她與羅傑之間的主僕情也漸漸產生了變化,整個故事非常觸動人心。
  • 《桃姐》是部噴淚片
    《桃姐》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名為主僕實為母子之情。在昨日的提前看片中,多處劇情都讓人忍不住淚奔。■讓你笑:有一次,羅傑和桃姐散步的時候碰到一對結婚的新人。
  • 《桃姐》:當衰老和死亡成為人生的必修課,你又該如何從容面對
    而說到對衰老和死亡刻畫深刻的電影,就不得不提許鞍華導演的電影《桃姐》。電影《桃姐》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女主角鍾春桃的名字命名,講述的是做了數十年傭人的桃姐,在人生最後階段和自己照顧長大的少爺羅傑之間的故事。電影採用紀實的拍攝手法,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平淡而又真實的生活娓娓道來,更加真實地展現了人老之後,面對衰老和死亡的無力感。
  • 桃姐 人間真情常在
    父母常在美國,從事電影監製的羅傑,出生起就一直由陪在身邊的保姆桃姐照顧。桃姐是伺候了他們家60餘年的老傭人,將少爺羅傑撫養成人,親如家人一般。羅傑事業繁忙,經常需要去內地出差,桃姐每次都會提前去市場精挑細選食材,做好健康營養的飯菜,望著窗外等待羅傑的歸來。一如往常的一天,特地做了羅傑許久沒吃的牛舌,望著窗外等待著羅傑的桃姐,不知不覺竟然因中風昏倒在地。
  • 電影《桃姐》劇情簡介
    買完菜,桃姐回到家,熬一鍋粥,端上兩個爽口小菜,正趕上梁家少爺Roger起床吃早飯。四十好幾仍是單身的Roger,是桃姐在梁家照顧的第四代人,飲食起居全靠桃姐打理。早飯之後Roger踏上出差的行程。身為香港一名普通的電影製片人,他常年跟著劇組在內地港澳臺間打轉。這次Roger要去北京。兩天後回到香港的家,Roger敲門,桃姐卻沒有應聲——桃姐中風了。
  • 【劇角觀影】暖冬看《桃姐》——感受一個平凡人的正能量
    《桃姐》——許鞍華導演第二個金馬獎作品,這部戲,基本上所有的情節都是根據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改編,《桃姐》將鏡頭對準了香港的老人院
  • 情節平淡如水的生活片《桃姐》,為何卻屢獲大獎?
    不知道是因為心態隨著疫情變得懶散,還是近期忙於業務感到疲憊,對於爆米花類的視覺衝擊大片實在缺乏興趣,想看一些安靜的片子,於是在網站上查了一下,翻到了一部曾經看過的電影《桃姐》。《桃姐》是許鞍華2011年導演的一部文藝片,由劉德華、葉德嫻主演,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的是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照顧家裡幾十年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特殊母子情」。 以前看這部電影時,總覺得平淡如水,沒有什麼亮點,就是一些家長裡短的小事。
  • 桃姐,一個卑微的女傭人
    《桃姐》剛上映的時候,我正直青春年少,對文藝片根本沒有興趣,所以也沒有去觀看,甚至沒有在手機上去看一遍的想法。最近也不知道怎麼就想到桃姐這部影片了,也許是這些年經歷了很多,感受到了生活的平凡。才有看這部影片的想法。今天把這部影片從頭到尾斷斷續續地看了一遍,故事情節相當簡單,平鋪直敘,沒有跌宕起伏,沒有一波三折。
  • 導演張揚談《飛越老人院》:它比《桃姐》更好看
    日前,記者電話採訪導演張揚,採訪中,張揚表示,這部影片是一部讓觀眾看到老人們小幽默、實現夢想的影片,「它比《桃姐》更好看。」  「接近大眾,觀眾該哭就哭,想笑就笑」  6日晚九點一刻,導演張揚在電話中接受了記者採訪,為了宣傳新片導演張揚帶著他的「千歲天團」正在進行各地的巡迴宣傳。
  • 《桃姐》這是電影,劉德華的傑作,我真的很想看,但我不忍心看
    從你跟隨導演許鞍華的角度,聽她講述故事充滿人間煙火味道的普通人用你,然後你靜靜地看著,慢慢地移動,讓眼淚暢快流動。故事一開始,電影的風格就確立了。食品桃姐的價格太貴了。他猶豫了一下,然後走開了。性能標準非常準確。食品商們充滿了人情味和生活方式的嬉戲,這讓你意識到這是一部具有市場氣息的接地氣好電影。似乎是桃姐和華仔的故事。
  • 周冬雨幫失憶老人讓人想起《桃姐》丨劉德華獲金像獎喜悅不比她少
    這些關於老人的事件,讓人想起了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桃姐》。電影《桃姐》是由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等、王馥荔、秦海璐、秦沛、黃秋生等聯袂出演的劇情影片,於 2012年3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8年前,這部影片在電影院看哭了無數人。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生長於的少爺羅傑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特殊母子情」。
  • 《桃姐》:用盡一生過好平凡的一生,六十年為僕,勤勤懇懇
    羅傑二十歲去美國念書,三十歲回的香港,除了這段留學時間,他一直都跟桃姐生活在一起,桃姐有手好廚藝,桃姐並不同桌吃,她端上好的水果,沏好的茶水,羅傑滿不在乎的吃著,他還說想吃牛舌,桃姐不同意,她說那東西不健康最好別吃,但羅傑還是附了一句「要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