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 人間真情常在

2021-01-13 心生心語

《桃姐》是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羅傑的原型是香港著名電影人李恩霖,桃姐的名字就是自家女傭。影片裡的情節均來自生活。

父母常在美國,從事電影監製的羅傑,出生起就一直由陪在身邊的保姆桃姐照顧。桃姐是伺候了他們家60餘年的老傭人,將少爺羅傑撫養成人,親如家人一般。羅傑事業繁忙,經常需要去內地出差,桃姐每次都會提前去市場精挑細選食材,做好健康營養的飯菜,望著窗外等待羅傑的歸來。

一如往常的一天,特地做了羅傑許久沒吃的牛舌,望著窗外等待著羅傑的桃姐,不知不覺竟然因中風昏倒在地。桃姐醒來,身臥病床,自知自己手臂無法活動自如,雙腳也行動不便,於是直接向病床邊的羅傑提出辭職,勸說羅傑再找一個新的傭人。羅傑便在百忙之中四處打聽,想要為孤苦伶仃的桃姐尋找到合適的養老院。養老院的收費項目五花八門,羅傑擔憂能不能有良好的居住條件,恰巧老闆是羅傑的老朋友,這才安心地決定下來。

桃姐獨自乘車來到養老院,羅傑為她準備了最好的單間。到了這裡,陌生的環境,桃姐依然對看護的照顧感覺不習慣,自己整理打掃房間。養老院裡住的多是年事已高患有病症的老人,還有年紀不大卻因病無法自理的人;有些老人舉止怪異,也有些老人們互相幫忙。在餐桌上,有人議論新來的桃姐,來的時候孤身一人,而且也沒人來看望。桃姐連忙訴說自己的家人都在美國,當有人說自己就是名傭人,桃姐就會氣憤不堪。每當談論起偶爾來看望的羅傑,桃姐都會有著說不出的自豪感。

平常在工作的羅傑,衣著顯得那麼普通平凡。甚至被誤認為修理工,被職工到處使喚,遞出名片,才會讓人分辨出來。談生意時,與導演合作共同欺騙投資人,想方設法欺騙投資人增加投資,毫無疑問是一名唯利是圖的商人。沒有桃姐照顧起居的日常,羅傑嘗試自己洗衣做飯,每當出差回來,自家的窗戶始終昏暗一片。

羅傑哪怕工作再繁忙,也總會在空閒乘車去桃姐那裡看望,旁人也總是羨慕不已。別人議論羅傑與桃姐沒有血緣,羅傑便一口承認自己是桃姐的乾兒子。每當來看望桃姐,羅傑總會帶桃姐去外面散步。在公交車上沒有座位,會有善良的人為身體不便的桃姐讓座;去將近客滿的餐館吃飯,也有人為兩人騰讓地方。點菜不要蠔油、油、鹽等調料,吃的營養清淡,雖遠不及桃姐所做的飯菜,但二人的氛圍格外溫馨。羅傑與同學幾人聚在家裡打牌,吃著桃姐之前做的牛舌,大家也都對桃姐十分懷念,打給桃姐一一慰問,桃姐心中也倍感溫暖。

桃姐慢慢融入養老院,而且天天努力進行著復健。羅傑去接桃姐回到原來住的地方收拾行李,屋裡保留著許多以前零零碎碎的東西,翻看著老舊的相冊,包含著滿滿的回憶。擔憂羅傑的日常起居無人照顧,桃姐親自幫羅傑挑選女傭,要求苛刻,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兩人時常在街邊散步,閒話家常,看到旁人在拍結婚照,也不忘互相調侃一番,雖然時間短暫,但也充滿了溫馨的歡笑。

羅傑的母親也來看望桃姐,想要給桃姐一些補償。桃姐對於錢財卻分文不要,只收下了些實用的衣物,並將珍貴的燕窩和養老院的人們一同分享。羅傑母子二人也商量著給桃姐留個條件不錯的住房。年近大年三十,不少老人都被接回家過年,養老院空空如野,只剩下桃姐和幾位孤寡老人,那些人是由政府補助在此養老。主任也獨自留在這裡,桃姐聽著羅傑一家打來的電話拜年,伴隨著各種祝福看著電視,就這樣迎接新年的來到。

羅傑舉辦的電影首映,邀請桃姐一起參加,桃姐打扮得格外端莊,羅傑向人介紹桃姐是自己的乾娘。桃姐的周圍都是大明星,現場大廳富麗堂皇,桃姐心中也為羅傑十分自豪。首映結束,羅傑選擇與桃姐一同走路回去,站在桃姐的外側,攙扶著桃姐漫步在街旁。生老病死,無法避免,有些老人迎接死亡,有些人因疾病而轉院,似乎這裡再度變得荒涼。中秋佳節一撥一撥人來養老院探訪,卻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桃姐與羅傑就像互相照顧的母子一樣,桃姐照顧著羅傑長大,羅傑陪伴著桃姐度過這最後的時光。每日在桃姐身上的支出也不少,然而桃姐的身體機能日漸衰退,不得已只能選擇減少藥量,讓她自然死亡。桃姐死後,羅傑也盡心為她厚葬。

出差後回到樓下的街角,望向自家的門窗,桃姐已不在窗旁,燈不再明亮,只能默默回想與桃姐一起相處的日常。

源於日常生活的描述,帶給人們對生活的思考。養育之恩,定當湧泉相報。生活往往就是普通而平凡,真情總是存在點滴之間。人生在世,有人真情陪伴,此生便已然無憾。

相關焦點

  • 《桃姐》讓我感覺不是在看定影,而是活生生的人,真真切切的生活
    《歲月神偷》告訴我歲月是無情,但是唯有愛和信仰是永遠的;而《桃姐》讓我感覺到不是在看定影,而是活生生的人,真真切切的生活!觸動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直達我的靈魂深處!《桃姐》簡單、平實、娓娓道來,。一個平凡人的晚年境遇,有現實的殘酷,也有如春的溫暖;有人間真情的感動,也有關於人生價值的思考。
  • 《桃姐》——很想看下去卻又不忍心看完的電影,劉德華巔峰之作
    一開篇的情節就奠定了影片的風格,桃姐買菜聽說六塊的價錢嫌貴了,神情略微一遲疑然後走開,這個表演尺度拿捏很準。菜販子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的嬉鬧,讓你意識到這是一部接地氣的市井風味好影片。看似是桃姐和華仔的故事,實質許鞍華關注的是香港老齡化孤單而沒有依靠的現狀,雖然人情親情有些隔閡與冷漠,但始終是人間自有溫情在。
  • 《桃姐》這是電影,劉德華的傑作,我真的很想看,但我不忍心看
    從你跟隨導演許鞍華的角度,聽她講述故事充滿人間煙火味道的普通人用你,然後你靜靜地看著,慢慢地移動,讓眼淚暢快流動。故事一開始,電影的風格就確立了。食品桃姐的價格太貴了。他猶豫了一下,然後走開了。性能標準非常準確。食品商們充滿了人情味和生活方式的嬉戲,這讓你意識到這是一部具有市場氣息的接地氣好電影。似乎是桃姐和華仔的故事。
  • 電影《桃姐》劇情簡介
    買完菜,桃姐回到家,熬一鍋粥,端上兩個爽口小菜,正趕上梁家少爺Roger起床吃早飯。四十好幾仍是單身的Roger,是桃姐在梁家照顧的第四代人,飲食起居全靠桃姐打理。早飯之後Roger踏上出差的行程。身為香港一名普通的電影製片人,他常年跟著劇組在內地港澳臺間打轉。這次Roger要去北京。兩天後回到香港的家,Roger敲門,桃姐卻沒有應聲——桃姐中風了。
  •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桃姐
    的確如此,當我看完許鞍華的這部《桃姐》的時候,第一印象便是想到了我周圍的那些老人,《桃姐》上映的時間是2012年,可即使時間過去7年,再次回看這部電影,依舊會為其中的平淡生活而感動,而當桃姐提著菜簍子穿梭在菜市場,對於菜品精挑細選時,那種親切以及樸實的人間煙火味道,一下子拉近了與觀影者之間的距離。
  • 一部溫柔的電影《桃姐》,戲裡戲外都是人情味,讓我們重拾同情
    就像片中桃姐的孤獨和艱難,不到直面衰老的那一刻,旁人是很難感同身受的,哪怕待她為親人的羅傑一家。所以片尾堅叔拿著白花出現在葬禮上的一幕很讓人淚目。這位一輩子拿獎無數、造就多位影后而自己卻買不起房、年過六旬仍孑然一身的女導演的個人經歷,讓人難免不與片中那位服伺了一家四代、老死在養老院的香港老式女傭桃姐聯繫起來。
  • 電影《桃姐》,「洗盡鉛華」的劉德華,拿影帝實至名歸
    但羅傑有情有義,照顧70多歲的老人桃姐住院,悉心安排老人院(在桃姐強烈要求下),隔三差五的探望,想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就像他跟老人院的老人們說的,自己是桃姐的乾兒子。羅傑能做到對桃姐如此感恩,細心照顧,源於他的感恩,另外都源自於他家庭的教育。
  • Roger出書《桃姐與我》許鞍華擬拍《桃姐》前傳
    許鞍華與《桃姐》中「少爺」的原型Roger一同出席活動。  信息時報訊 劉德華、葉德嫻主演的《桃姐》早前又獲獎,叫好叫座。真人版少爺李恩霖近日推出講述更多桃姐故事的新書,許鞍華表示有意開拍《桃姐》前傳,更開心指電影促進香港「家庭和諧」。
  • 一個真實的桃姐
    7月3日,李永忠妻子何金梅給董少蘭患有風溼的腳擦藥酒  香港導演許鞍華拍攝的《桃姐》,講述了一名保姆在僱主家「服役」60年,中風後被少爺反過來照顧的故事。如今,一個真實的「桃姐」故事就發生在廣西柳州。
  • 桃姐,一個卑微的女傭人
    《桃姐》剛上映的時候,我正直青春年少,對文藝片根本沒有興趣,所以也沒有去觀看,甚至沒有在手機上去看一遍的想法。最近也不知道怎麼就想到桃姐這部影片了,也許是這些年經歷了很多,感受到了生活的平凡。才有看這部影片的想法。今天把這部影片從頭到尾斷斷續續地看了一遍,故事情節相當簡單,平鋪直敘,沒有跌宕起伏,沒有一波三折。
  • 影評《桃姐》,於萬千人海中偶然相遇,那一點微光暖意足以慰平生
    劉德華葉德嫻暖心催淚影片《桃姐》,生有涯而愛無限。內容簡介:在李家工作了六十年的老傭人桃姐(葉德嫻飾演)已經年老,依然和李家少爺羅傑(劉德華飾演)生活在一起。羅傑是電影人,年過五十依然未婚,桃姐是看著羅傑長大的,而羅傑也被桃姐照顧了一輩子,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 《桃姐》這樣普通的故事,憑什麼打動千萬人?
    像《桃姐》這樣的故事,很容易拍得很煽情,但許鞍華卻一直收著拍,無論是開頭桃姐給羅傑端菜時兩人的沉默中透著默契,還是桃姐膽囊炎發作時羅傑為桃姐的真誠祈福,亦或結尾桃姐毫無自理能力時羅傑的難過,每一分情緒都完美得糅雜到人物的動作、表情和眼神中,感不到絲毫表演的痕跡。
  • 《桃姐》講述了生命的脆弱
    導語:《桃姐》講述了生命的脆弱早在《桃姐》於2012年3月8日登陸中國大陸之前,就已經於2011年9月亮相威尼斯電影節。之後,關於「感動」、「慰藉」、「生老病死」之類的話題就沒有間斷過。實在難得這樣一部毫無野心又平平淡淡的電影,卻虜獲這麼多尖酸刻薄、口味刁鑽的影評人。
  • 《桃姐》:簡單生活的細膩講述
    《桃姐》是許鞍華電影作品中溫和卻耀眼的一部,該片講述的是少爺羅傑與在他家侍奉了數十年的老傭人桃姐之間的故事。影片依然延續了許鞍華對生活「真實性」展現的風格,影片節奏緩慢,在娓娓道來的方式中展現了羅傑與桃姐之間情感故事,並對桃姐的簡單生活進行了細膩講述。
  • 《桃姐》是部噴淚片
    《桃姐》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名為主僕實為母子之情。在昨日的提前看片中,多處劇情都讓人忍不住淚奔。■讓你笑:有一次,羅傑和桃姐散步的時候碰到一對結婚的新人。
  • 《桃姐》一個淡淡真實的故事?
    網上看到《桃姐》的評價很高,雖然只是個文藝片,說是很值得一看。於是昨天下午奮然去看電影。看《桃姐》真不是衝著劉德華去的,影片用簡約略帶幽默而又不缺溫情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給香港的富人照顧了人家祖孫幾代的保姆老無所依時,主人反過來照顧保姆的故事!沒有矯情也沒有做作有的只是真誠。
  • 《桃姐》:用盡一生過好平凡的一生,六十年為僕,勤勤懇懇
    羅傑二十歲去美國念書,三十歲回的香港,除了這段留學時間,他一直都跟桃姐生活在一起,桃姐有手好廚藝,桃姐並不同桌吃,她端上好的水果,沏好的茶水,羅傑滿不在乎的吃著,他還說想吃牛舌,桃姐不同意,她說那東西不健康最好別吃,但羅傑還是附了一句「要滷的」。
  • 《桃姐》這一微小細節你可能沒注意到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桃姐一直是站著吃,沒有坐下。飯後簡單的幾句對話,足見少爺對於這個傭人的態度,不是命令而是一種親人間的對話很自然。短短的幾分鐘介紹了桃姐這幾十年來對這個家族的工作。緊接著就是桃姐生病中風了,羅傑說要請會中文的菲傭,桃姐卻問他舊金山現在幾點,還要給羅傑的媽媽打電話她要不做了,做不動了,其實這點大家可能也會忽略掉,桃姐其實非常希望自己還能繼續照顧少爺可惜自己知道自己不能了的無奈。羅傑出於本能的問他為什麼?桃姐說要去住老人院,羅傑對此感到詫異說了句「不會吧?」,這些言語可以感覺到,羅傑沒把桃姐當家裡的傭人看待,他認為桃姐生病了理所當然要他自己請人照顧。
  • 關於「母親」:《桃姐》的電影
    記住劉德華這個角色有一個細節桃姐會在他出生後不久帶走他,沒有人會給他桃姐實際上把英雄當成他的兒子。這部電影真的很輕很真實,但它很容易戳到中心!這部電影很有藝術性。整部電影沒有刻意表達任何東西。這就是生活。很簡單,但給人一種很特別的感覺。這部電影就像茶。
  • 同樣是慈母女傭,你更喜歡《桃姐》還是《羅馬》?
    《桃姐》簡直就是中國版《羅馬》吧,都是拍的女傭的故事,不對,《羅馬》應該是中國版《桃姐》,因為是《桃姐》2012年就上映了,《羅馬》是2018年上映,都是灰暗色調慢節奏的文藝片,兩部電影風格相近,都是拿獎無數,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