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土壤,氣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的小麥出現了小麥苗弱、苗少的情況。那小麥苗弱、苗少該怎麼施肥呢?小麥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小麥施肥的技術。
小麥苗弱、苗少怎麼施肥 土壤乾旱造成的弱苗、少苗多發生於底墒不足或透風跑墒的麥田,其特點是:分櫱出生慢,葉色灰綠,心葉短小,生長緩慢或停滯,中下部葉片逐漸變黃乾枯,根少而細。
小麥開始分櫱後,隨著植株的生長發育分櫱數不斷增加,到拔節前後總莖櫱數達最大值。此後,發生較遲的分櫱因養分不足等原因陸續死亡,抽穗後莖櫱數才基本穩定。一般分櫱萌生後首先依靠主莖和大分櫱供應營養物質,出現第一片綠葉後開始製造營養物質,同時也要依靠大分櫱和主莖供應營養物質,最後才能自己吸收和製造養分。通常情況下,小麥開始拔節時有3張以上功能葉和獨立根系的分櫱才有可能成穗。在田間密度過大時,小麥拔節時葉片數超過3張的大分櫱節往往也不能成穗。最終不能成穗的分櫱都是無效分櫱。
小麥施肥技術
小麥分櫱的發生與主莖葉齡保持n-1的同伸關係即當主莖3葉時芽鞘節分櫱發生主莖4葉時第一葉節分櫱發生主莖5葉時芽鞘節分櫱的分櫱鞘節和主莖第二葉節分櫱發生。小麥分櫱期的管理重點是促根增櫱培育早發壯苗確保麥苗安全越冬為足穗、大穗奠定基礎。小麥剛開始分櫱,麥苗長勢偏弱,苗數不多,此時提供足量化肥,可以促進分櫱早生快發、提高分櫱成穗率、促進幼穗分化。如果此時供肥不足,小麥苗體可能會更瘦弱,分櫱不足,導致冬後無效分櫱增多,有效穗數少,產量低。
對基肥不足的田塊,應及時施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0公斤或碳銨20-25公斤、氯化鉀5公斤。注意灌水抗旱,促麥苗生長。結合施肥採用溝灌的方式,水灌到溝深的三分之二處,讓水滲透浸潤土壤,防止漫灌和田間長時間積水。
播種過晚造成的弱苗、少苗。多因冬前生長期短,導致麥苗瘦弱、分櫱少。管理要點:以劃鋤和補肥補水為主,三葉期每667平方米施碳銨15千克;土壤墒情差,滲水快的麥田,三葉期後及時澆水。
以上就是小麥苗弱、苗少施肥方法的一些介紹,種植小麥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上施肥的方法,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合理的進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