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發病機制較複雜,跟遺傳基因、患有慢性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或飲食習慣有關。胃癌早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8成以上的患者去醫院做檢查時,已經達到中晚期。但這並不代表著胃癌沒有任何症狀,只是症狀輕微被人們所忽略了而已。
胃癌早期身體有哪些症狀?
1、口臭
偶爾一兩次口臭跟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有關,然而頑固性口臭需警惕腸胃疾病。食物經過牙齒咀嚼,跟唾液混合後,再跟隨食管進入胃部,然後進行一系列的貯存和研磨。患有胃癌後若患者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易引起口臭。此外,食物消化發生障礙時會長時間在胃內滯留,從而產生異味且跟隨呼吸排出。
2、糞便顏色發黑
通常大便呈現金黃色或黃褐色,吃帶有黑色素食物或含鐵食物後大便顏色暫時性發黑。若最近飲食正常,但大便仍然呈現黑色,表面如同覆蓋一層油且有臭味,說明發生上消化道出血。隨著胃癌發展,癌腫瘤表面血管易破裂且易侵犯胃內大血管,從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因為早期出血量少,受到腸道細菌分解後,血紅蛋白跟硫化物相結合,進而導致糞便呈現黑色。
3、胃部疼痛
幾乎所有的慢性胃病患者有胃部疼痛症狀,不過疼痛有一定的規律。就拿胃潰瘍來說,疼痛集中在飯後一個小時,只要用藥或下次吃飯後疼痛就能緩解。但胃癌引起的疼痛根本沒有任何規律,隨時都會出現疼痛。早期呈現輕微鈍痛或刺痛,發展到中晚期後疼痛明顯且持續時間長。
4、吞咽疼痛
慢性胃病並不會出現吞咽困難或疼痛的情況。然而若癌變發生在賁門,癌細胞會逐漸增殖,侵犯食管下端,從而影響患者正常進食,易出現吞咽困難、疼痛或窒息感。尤其是癌細胞向食管轉移或受到壓迫後,會使得吞咽疼痛症狀更加顯著。
如何呵護胃部?
1、少吃油炸、醃製和生冷食物
油炸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消化道負擔,可引起消化不良,升高血脂,影響身體健康。醃製食物中含有太多鹽分以及亞硝酸鹽;生冷刺激性食物可直接作用於消化道黏膜,易引起消化道炎症和腹瀉。
2、保持規律飲食
保持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和規律進食,能生成條件反射,促進消化液分泌,利於食物消化。不能無緣無故推遲吃飯時間,避免過飽過飢,更不能暴飲暴食。同時要調整好食物溫度,食物溫度不能超過65℃。吃飯時做到細嚼慢咽,每口飯至少咀嚼20~30下,能刺激唾液分泌,保護胃黏膜,減輕腸胃負擔。
3、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胃部受寒可降低胃功能,因此需做好胃部保暖,晚上睡覺時蓋好小腹部。避免吸菸,因為吸菸會促進胃部血管收縮,使得胃壁細胞得不到足夠血液供應,進而降低胃黏膜抵抗力。
溫馨提示
胃癌高危人群需定期去醫院做胃鏡檢查,能及時發現胃癌早期。需合理補充維生素C,能保護胃黏膜,增強胃部抗病能力。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