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子菸行業的治理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從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到電商下架電子菸產品,一系列管控措施都在為這一疾馳的新業態踩急剎車。但是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線下的便利店以及小型超市,照樣能買到穿上了"馬甲"的電子菸,甚至還包括學校周邊的一些店鋪。
記者走訪:包裝像零食 隻字不提"煙"
今天,記者先後走訪了南京丹鳳街的多家便利店、小超市和菸酒店。部分店鋪表示,最近剛剛收緊了電子菸的銷售。
一位便利店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好多電子菸都下架了,因為不合格,我們也不賣了。主要是以前沒人管,現在有人管了。」
電子菸沒有,但卻有一次性的電子菸售賣。和需要充電、加煙彈的電子菸相比,這種一次性的電子菸門檻更低,售價只要30到50塊錢不等。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這類一次性電子菸大多有著精緻亮麗的外包裝,包裝上,找不到"煙"的字樣,但在產品介紹中,卻有零焦油、低尼古丁、健康安全等內容。
記者探訪的過程中還發現,一些在售一次性電子菸的便利店或小超市就位於部分中小學的周邊。這些店鋪大多沒有把電子菸擺放在專門的香菸櫃檯,而是把它們和口香糖、巧克力等零食放在一起,供顧客自選。對此,便利店工作人員表示,在電子菸結帳的時候,他們還是會人工審核一下。
一位便利店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如果看到未成年人來購買,他們會拒絕的。
法律人士:線上線下都應納入同步監管
據了解,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禁止電子菸的販賣及使用。電子菸被禁,主要問題集中在兩點。一是自誕生之初,電子菸就打著"減害概念"與傳統香菸競爭。但實際上,對電子菸有害性的質疑從未間斷,而且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長期吸電子菸對身體依然有害。另一方面,由於電子菸的銷售渠道更加靈活,使得大量未成年人成為新菸民。
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銷售電子菸,不得通過網際網路發布電子菸廣告。但是針對電子菸線下的銷售,還沒有強制性的規定。法律界人士表示,當務之急是儘快修改完善法律,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把電子菸的"身份"確定下來,避免實際執法中面臨的爭議與尷尬。
江蘇冠文(江北新區)律師事務所律師雷智仙認為:「什麼是電子菸,電子菸生產的標準是什麼,以及電子菸的包裝標識、銷售身份的審核等,這些都存在法律空白。相對於傳統的捲菸來說,電子菸也是一種煙製品,也應當納入到菸草專賣的法規之內。」
今日銳評:管好電子菸 先得釐清其"身份"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目前線下電子菸銷售的主要問題是,外包裝標識對"煙"隻字不提,一味宣傳健康安全,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再加上便利店把電子菸和零食開架混放在一起,如果銷售時審核不嚴,未成年人依然有可能購買到。
要治理電子菸亂象,必須首先明確電子菸的"身份",才能在年齡限制、廣告促銷、產品標準、風險警示等方面確定監管制度,明確哪些不可為。希望電子菸的監管儘早進入依法治理、嚴監管、高標準的階段,切實防止青少年誤入電子菸迷途。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18:30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我蘇網、荔枝新聞APP。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黎明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