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示:本期節目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就是《不生氣的生活》,九種平息怒氣的方法,作者是泰國有名的一位法師,伐札梅諦著。這本書寫的非常淺顯,用一個書信體的方式好像在跟弟子談話一樣來講到他對憤怒的一些看法。
鳳凰衛視7月30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
梁文道:說了幾天講社會運動的東西,我就想起來在我所經歷過的一些社會運動裡面,我總是會常常感覺到氣氛中有種極大的怒火,這是很自然的,往往人民群眾或者普通老百姓是會感覺到社會上有一些不公正的現象,不公義的情況,它才會出來。
他出來的時候自然會帶著一些怒火,但是問題是憤怒是不是真的能夠幫助我們清楚的、理性的、冷靜的,去處理我們眼下的問題呢?有時候我現在回想起來,發現真正在做運動的時候,你要保持的其實是一個不憤怒的心,不要去憎恨任何人,哪怕你所反對的那些政策或者做法的執行者或者制訂人。
甚至有時候比如在我們文化界裡面很多人也喜歡互相吵架,吵著吵著就覺得心裏面有很多的怒火,現在網絡上面大家喜歡罵來罵去也是充滿了很多很多的憤怒,這些憤怒我們該怎麼理解它,我們怎麼能夠去處理它呢?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就是《不生氣的生活》九種平息怒氣的方法,作者是泰國有名的一位法師,伐札梅諦著。這本書寫的非常淺顯,用一個書信體的方式好像在跟弟子談話一樣來講到他對憤怒的一些看法。
這裡面提到一些人,就是說被一些事情激怒,或者仇恨一個人,長久把那個憤怒和跟仇恨埋藏在心裏面,甚至帶到棺材,這種人我也見過,你常常為他們趕到可惜,甚至可憐,為什麼呢?你一個人好端端的終生懷恨在心對某個人或者某件事,而不能釋懷,這樣子你的生活能夠好,能夠快樂嗎?
然後我們看伐札梅諦這裡面就提到,他提到一點其實恰恰是我們佛教徒在休息的時候常常要關注的就是覺察內心,就是你每次開始憤怒的時候,你要知道自己在憤怒,我們大部分人在生氣的時候,其實是沒辦法,知道自己正在生氣,因此他沒辦法跟自己隔一層,你可能說我很生氣,但是你能不能夠很清楚的知道我在為什麼生氣,我生氣這個氣是怎麼樣的?這個生氣的過程是如何的,然後,所以伐札梅諦提醒我們,我們首先要覺察內心,知道我們正在生氣,我們正在憤怒,然後接下來我們才能夠理智的冷靜的來分析我們的憤怒,我們的背後。
比如說這裡面他提到,他提到一首南傳佛教裡面的一首詩,「就那些聆聽你大放厥詞的人似乎不懂你在表達什麼,你因而輕蔑或者鄙視對方,你為何不將這個生氣轉向自己呢,因為你竟然沒能讓他了解你所說的話」,也就是說,你如果跟別人說一番話,別人聽不懂或者在問你,你會不會氣人家覺得人們很笨很蠢。不,這是你的責任,因為你並沒有想辦法,或者很好的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
然後,我們剛才說到我們今天在很多的公共場合,網絡上面我們都會有很多的互相批評、攻擊、流言蜚語等等等等。那怎麼辦呢?這其實我們佛教裡面也有句流傳甚廣的話叫做「頭上是天,就不能怕下雨,生而為人就別怕批評」,因為任何人都會被批評的,哪怕就算釋迦摩尼也都會被人流傳很多的謠言,造謠生事去攻擊他,去罵他的,對不對。
然後,這裡面伐札梅諦就說,憤怒的另一個根源就是無法忍受別人的批評、訓斥、誹謗或謠言,我們總認為自己在某方面高人一等,因此當聽到違背自我認知的批評的時候,自我認知和流言之間的對立觀點立刻會導致我們滿腔怒火了。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憤怒,不喜歡別人罵我們,不喜歡別人說我們是因為我們心裏面有一個對自己的想法認知,我們覺得這才是對的,這才是正確的,但是你怎麼知道你自己真的了解你自己,你怎麼知道你心目中那個也許不會犯錯,非常完好的那個自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自我,是一個真正的自我呢?
所以這裡面他就提示,他說你應該好好思考,毀謗、訓誡、指責、批評或謠言,其實是世間很普遍的想像。佛家常說,世間無人能倖免與毀謗與謠言的中傷,真正不正常的是你竟然失去理智,而與惡言的音符共舞,有時還不可原諒的發脾氣。如果某人批評、毀謗或者在背後中傷我們,肯定已經深刻的思考過說出這些話的後果,所以我們應該聰明理性的接受,因為我們可能會在這些逆耳的言詞裡面發現珍貴的寶藏。
就算人家說的話你分析過了,你覺得其實沒什麼道理,那只是個誤會,但是你仍然懷著感恩的心來看待任何毀謗、批評或惡意中傷,為什麼呢?因為對方竟然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在你身上給你這麼多關懷的眼光。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惜付出這麼多時間和精力盡力成為全方面的照妖鏡,從各種角度照出你的瑕疵,讓你終於能夠從他們的眼中看到自己的錯誤。
最後他就說到你應該利用這些攻擊去增進自己的修為,如果真的進步了,你就會看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靈魂會應該遭到你的報復,或惡意對待,只有應該被你慈愛的對象,你應該引領他們脫離自己的貪嗔痴,無論是冒犯你,或是被你冒犯的人,這麼說起來好像好睏難,是不是?而且很抽象。
我們能不能夠具體的去講一些實例,比如說,有時候我們討厭一些人,恨一些人,只是因為有一個標籤,這些標籤在佛教裡面講其實是一些障礙,比如說以前的納粹討嫌猶太人,或者今天美國某部分的人,他討厭穆斯林,這只是這是用一個標籤去涵蓋了一批人,又或者有時候我們說,這些人是憤青、那些是左派、那些是右派、那些是漢奸等等,這些都只是人類的表現而已。
我們對這些表象卻是如此的著迷,為什麼不能夠拆開這些表象,去一個一個事情具體來看,最後我用這本書裡面,他總結了一些巴列文佛經裡面經典的總結,他比如說講到,人們總是踐踏大地,往地上傾穢物糞便或尿液,隨地丟棄垃圾和廢物或者把花朵丟撒在地面,或者已有香味的水淋在地面上,或者用鋤頭或鏟子在地上挖洞,然而無論人們怎麼汙損或滋養大地,大地總是蠕蠕不動,不曾抗議、不曾要求公道、不曾因為自己被珍愛照顧而歡喜,猶如大地如此穩固堅強,且不為外界的衝擊所影響,當你被激怒的時候,也應該想像你的心是大地。
更多《開卷八分鐘》節目:
當代多少人身上有郭沫若的影子
為何中國人感到委屈就想死
馬鼎盛:《蝸居》黑色幽默反映社會鴻溝
馬鼎盛:看完《我和父親季羨林》很鬱悶
馬鼎盛:季承批父親季羨林不厚道
《開卷八分鐘》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專區】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