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視野網8月20日電(裴振萍 馮樂行 王超)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克山縣就因勢利導,結合各村特點實施因戶施策精準脫貧,2018年曙光鄉全富村貧困戶鄒廣成在村裡的幫助下,搞起了肉牛養殖,由於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和左鄰右舍的幫助,養殖規模很快就擴大了起來,但養殖黃肉牛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糞便,這些糞便沒有得到恰當的處理和利用,村民經常到村部、鄉裡反映糞便汙染環境,不僅給村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破壞了村容村貌,也給全鄉的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拖了後腿,牛糞如何處理著實讓人頭痛。
「我要是僱人拉牛糞的話,大約一年得6000塊錢,關鍵是運到哪臭味都能飄進村裡。」鄒廣成對此感到很苦惱。
經過近幾年的擴大養殖全富村現存欄黃肉牛356頭,為徹底解決全村牛糞汙染問題,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質量。村黨支部認真謀劃,集思廣益、多渠道研究問題的解決辦法,「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到外地先進典型村考察學習,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同時聘請省農科院克山分院的專家到村裡進行現場指導。通過學習和專家論證,經過村「兩委」會議、黨員大會和群眾代表會議多次研究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對牛糞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想法是可行的,最終確定採取養殖蚯蚓的方式解決糞便汙染問題。
2019年7月,經過村黨支部和全富村村民兩個多月的努力最終在村部道邊的農田上投資建成一處佔地700平方米蚯蚓養殖基地,投放蚯蚓種苗300餘公斤。蚯蚓場建成後全富村組織村宣講員到養牛專業戶家中上門宣傳蚯蚓養殖項目,通過宣傳引導全村養殖戶都紛紛表示願意將牛糞交由蚯蚓養殖基地回收,全村黃肉牛糞便汙染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以往蚊蠅肆虐,臭氣燻天的問題得到了徹底根治。截止目前,基地內蚯蚓長勢良好,糞層下蚯蚓厚度達到15釐米。「現在村裡有了這個蚯蚓養殖場,定期上我們家拉這牛糞,這樣我就把運輸錢省下了。」鄒廣成心裡的「結」,隨著蚯蚓場項目的落地也解開了。
當年,全富村利用牲畜糞便養殖蚯蚓,但在秋季銷售時,由於養殖周期短,銷售價格不理想,經過考察論證,決定將蚯蚓「冬眠」處理,同時為抵禦市場風險,村黨支部秉承「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強村富民」的發展思路,由兩委成員多次徵求和學習專家意見,決定開發「蚯蚓產業鏈」這種循環經濟模式,打造扶貧流水線,把原本出售的蚯蚓和蚯蚓糞全都內部消化。針對少數村民「不看好」這個難題,村黨支部書記劉洪偉向村民做出承諾:「如果年末達不到預期效益就辭職」,最終憑藉自己想帶領村民致富的赤誠之心打動了大家,「循環經濟」項目得到全體村民的一致同意。工作人員當機立斷很快就在蚯蚓場附近開辦起養雞場,用蚯蚓餵養小雞實現過腹增值。同時,利用蚯蚓糞作為主要的肥料,種植棚室有機蔬菜,充分發揮黨建在鄉村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以黨建促脫貧為載體,由村裡的無職黨員帶頭,14名貧困戶共同管理,解決貧困勞動力增收的問題。
「村裡號召想開個養雞場,我尋思我是個黨員,我帶頭來,協助村幹部把這個養雞場和蔬菜大棚幹起來,以後要真是擴大規模了,老百姓不要外出打工,在家掙點錢不也挺好嗎。」無職黨員蘇金鳳告訴記者養雞場的雞餵過蚯蚓後,蛋白質會提高,小雞肉質口感也非常好,所以工作人員給它取了個名字,就叫「蚯蚓雞」。
「我們村開這蚯蚓養殖場,我們在這打工,一年能掙四五千塊錢。」「我這一年守家帶地,大棚的種植再加公益崗,一年能收入5000多塊錢。」全富村這些貧困戶說道「小蚯蚓」臉漲得通紅,好似有說不完的話。
「小蚯蚓、大產業」的發展思路,不僅改善了全富村的村容村貌,更為全富村插上了生態發展的翅膀。如今的全富村路平樹綠,芳香怡人,村民們臉上每天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在克山縣像全富村的「蚯蚓雞」、二河村的「小菜園」、向陽村的「青刀豆」等等各類特色經濟不勝枚舉。這些不同的脫貧致富縮影搭建起了該縣蓬勃向上的經濟增長勢頭。從「築巢引鳳待客來」到「揣著核酸檢測去招商」克山縣正在用持之以恆的決心,全力以赴的改變全縣人民的生活質量,在「人民公僕」的不斷努力下上半年克山縣全面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實現縣域經濟的完美逆行。截止到2020年6月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8.5億元,同比增長1.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同比增長30%;產業項目投資新增10.2億元,同比增長684.6%。實際利用內資完成11.2億元,同比增長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