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蚯蚓引出致富路

2021-01-09 金臺資訊

賈立明在做實驗。

賈立明在榆中幫扶蚯蚓養殖戶建立基地脫貧致富。

剛剛孵化出的小蚯蚓。

賈立明定期到農戶養殖基地查看蚯蚓生長情況。

賈立明正在王顯成老人的蚯蚓地裡查看當季蚯蚓生長情況。

賈立明走進養殖戶張昌旭的蚯蚓大棚,查看蚯蚓冬季產卵情況。

賈立明與科技人員提取蚯蚓蛋白。

APEC綠色產業鏈負責人到養殖基地考察。

最新的噴淋技術保障土壤達到養殖標準蚯蚓床。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出自《勸學》的這段話,正如賈立明的性格,他用這小小的蚯蚓,幫扶80多戶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蚯蚓具有良好的開發價值,有蚯蚓的地方才有沃土」。農民出身的賈立明深知其中的道理。29年前,正值青春年華的賈立明搞起了蚯蚓養殖。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努力,他的蚯蚓產品開始在國內市場上紅火起來,並出口到日本、美國等世界多個國家。憑著腳踏實地的努力,由他白手起家創立的地龍力生物工程(天津)有限公司躍身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且建立了中國蚯蚓行業、地龍蛋白行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各類原料級蚯蚓年吞吐量上千噸。

在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賈立明不忘父老鄉親。寧河區嶽龍鎮西未甸村村民王顯成,因幾次特種養殖均以失敗告終而負債纍纍,其愛人也因此患上疾病,家庭陷入困境。一個偶然的機會,王顯成因蚯蚓與賈立明結識,賈立明無償教授他養殖技術。初期,王顯成只是在自家後院幾十平方米搞小規模養殖,因技術成熟,當年就獲得了不錯的收成。就這樣,從幾十平方米到現在的幾十畝地,每畝地從每年的4月初到11月初能產出蚯蚓1噸到1噸半,蚯蚓有機肥30—50立方米。像王顯成這樣的家庭給了賈立明很大觸動,他決定走公司帶農戶的方式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從蚯蚓的品種認定,到飼料供應、技術服務、疫情防治、技術推廣、產品收購銷售實行一條龍服務體系,實現產業化經營共同致富,養殖蚯蚓每畝可收入5000餘元。與此同時,他還帶領農戶套種套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使得他們獲得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雙豐收。目前他們已在寧河區及周邊地區建立100多個養殖基地,幫扶了80多戶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生活無憂。

今年,賈立明積極投入到寧河區對口幫扶甘肅省榆中縣工作中,在榆中縣建立多個蚯蚓養殖基地,養殖出的蚯蚓全部由公司收購,不但解決了當地蔬菜垃圾處理難題,還給當地建卡貧困戶增加了就業渠道。(記者劉玉祥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克山縣:小蚯蚓引出脫貧致富路 再增收助力打造美鄉村
    蚯蚓場建成後全富村組織村宣講員到養牛專業戶家中上門宣傳蚯蚓養殖項目,通過宣傳引導全村養殖戶都紛紛表示願意將牛糞交由蚯蚓養殖基地回收,全村黃肉牛糞便汙染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以往蚊蠅肆虐,臭氣燻天的問題得到了徹底根治。截止目前,基地內蚯蚓長勢良好,糞層下蚯蚓厚度達到15釐米。「現在村裡有了這個蚯蚓養殖場,定期上我們家拉這牛糞,這樣我就把運輸錢省下了。」鄒廣成心裡的「結」,隨著蚯蚓場項目的落地也解開了。
  • 山丹縣李橋鄉小蚯蚓掘出致富新項目
    山丹縣李橋鄉小蚯蚓掘出致富新項目近日,走進李橋鄉上寨村扶貧產業園的溫室內,並沒有看到滿眼的綠色蔬菜和綴滿枝頭的瓜果,而是一排排隆起的黑褐色的牛糞和泥土,扒開土堆,一團團生龍活虎的紅蚯蚓在地裡蠕動,不一會兒又鑽進了糞包中,這就是年輕的致富能手張萬師的賺錢「法寶」,名不見經傳的「小蚯蚓」。
  • 雲陽:生態養殖小蚯蚓,他要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人民網重慶7月17日電 自從禁漁期結束後,雲陽渠馬鎮土巖村的「小微」創業人鄧利一天忙得很。「現在釣魚的多,城頭精品、萬興等幾家漁具店都在催貨!」 鄧利是一個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30出頭年紀,近幾年通過朋友引進養殖蚯蚓這個「小兒科」,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 生產有機肥再產食用菌丨「蚯蚓工廠」裡的循環農業是條致富好路
    在賓縣永和鄉北興村,有一座「蚯蚓工廠」。這裡有2800餘萬條蚯蚓繁衍生息,每天可吃掉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10餘噸,相當於這些蚯蚓的總「體重」。村裡鄉親提起這座「蚯蚓工廠」,都挑大拇指。「蚯蚓工廠」佔地約40畝。蚯蚓為露天養殖,生長在養殖「床」內。「床」用禽畜糞便加秸稈堆成,其中,秸稈含量在20%左右。每個「床」寬0.5米,長數百米,形似田壟,只是更寬、更高一些。徐家屯貧困戶張彥是「蚯蚓工廠」的運輸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開著小卡車,收集村民家裡的秸稈和垃圾,運到養殖基地,供蚯蚓食用。
  • 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變廢為寶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
  • 【案例】西昌「蚯蚓女孩」養上億條蚯蚓創業,每天消耗上百噸「垃圾」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鄉,一位叫羅景楊的女大學生辭職回鄉創業,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廠」,養殖了上億條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媽媽」「蚯蚓女孩」。 在僅有百畝的養殖場內,平時不起眼的小蚯蚓卻牽出了一條生態產業鏈。人畜糞便、農業秸稈、園林樹枝、有害植物……這些都是蚯蚓們的「口糧」,它們每天要吃掉近百噸「垃圾」,生產出蚯蚓糞用於生態種植,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
  • 湖南一男子靠蚯蚓致富 只因「嗅得」 腐土味下的商機
    他,韶山市清溪鎮獅山村37歲的蚯蚓養殖專業戶向獻明。  「終於找到一條投資少、見效快,而且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了,辛苦著並快樂著!」 7月17日上午10時許,正在整地擴建蚯蚓養殖大棚的向獻明說。  隨後,向獻明放下手中的活,領我們去參觀他的蚯蚓養殖大棚。
  • 小鵪鶉養成「致富鳥」,看永善這位婦女的創業路!
    小鵪鶉養成「致富鳥」,看永善這位婦女的創業路! 溪洛渡鎮白沙村群眾王光紅,因兒子自幼愛吃鵪鶉蛋,加之當地養殖鵪鶉的人較少,便萌生了養殖鵪鶉創業的想法,並付諸於行動,通過外出學習考察,邀約合伙人,攜手共同創業,「孵出」一條增收致富路
  • 「蚯」得致富經「蚓」出環保計
    毛雷在自家院子裡養蚯蚓。記者 李嘉斌 攝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養豬致富、養雞致富、養魚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鮮,可你是否見過養蚯蚓也能致富呢?6月17日,記者走訪中發現,廉江安鋪鎮72歲老人毛雷就利用各類垃圾養殖蚯蚓,土裡淘金既抓住了商機,又解決了垃圾處理問題,實現了經濟與環保雙贏。自學成才,小院內養出「金蚯蚓」走進毛雷10平方米的小院內,地上晾著不少廚餘垃圾還有各種砂石建築餘泥,一片用磚塊圍起的小菜地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別看這地兒小,裡面的『金蚯蚓』可不少。」
  •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2020-08-29 20:52:25 走進張家口市涿鹿縣欒莊鄉黃土坡村產業園區,在遮陰、通風、乾淨的兔舍裡,一隻只白色的獺兔正在吃食,一籠籠毛白嘴紅的小獺兔甚是可愛。提起獺兔養殖,從兔場的選址、種兔的培育、幼兔的照料到飼料的搭配……趙玉星說得頭頭是道,「獺兔肉質肥美,皮毛光滑,全身都是寶。」  瞧著籠中跳躍的兔子,趙玉星的思緒「蹦」回了十幾年前。
  • 小竹鼠,大商機,她用竹鼠與村民共奔致富路
    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根萍在電視上看到一期養殖竹鼠的致富故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夢在心中,路在腳下,廣西購買了100對竹鼠,剛出生的小竹鼠只有3個手指那麼大,嬌柔可愛極了。萬事開頭難,在引進種鼠後沒多久,張根萍就迎來了第一次考驗。由於氣候環境的改變,種鼠開始一隻接一隻地死亡,急得張根萍每晚都無法入睡。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小小的蚯蚓,不起眼的小生物,養殖也不是太簡單
    說起創業致富的方法有不少,但只要做好了,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或許有人會選擇食品生意,有人會選擇服務業生意等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養殖業的一種—蚯蚓的養殖。說起養殖業,也許很多人會想到豬的養殖,牛羊的養殖。由於蚯蚓比較特殊,這就很容易被很多想要從事養殖業的人們所忽視。
  • 束力古臺:小蚯蚓作出「大文章」——黨建引領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產業+循環+生態」——新思路帶來新發展蚯蚓養殖需要大量糞源,需要土地,土地方便排水,水電路都通,在這些方面,束力古臺嘎查有著非常便利的條件。原來牛糞只能用來給農戶作肥料,味道很重,運輸及使用中造成了環境汙染,現在可以拉去餵蚯蚓,同時通過收購貧困戶和養殖戶牛糞,又可以帶動貧困戶和養殖戶增收致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束力古臺嘎查黨支部書記青龍說。此外,蚯蚓糞肥料也將成為農民種菜的「好幫手」,使用蚯蚓糞肥後,不用再使用土雜肥,化肥的用量隨之急劇減少,種出來的菜品質會更好。
  • 少年發現世界最小蛇 還以為是蚯蚓-世界,最小,蛇,蚯蚓, ——快科技...
    昨天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昨天下午2點,記者在仁和路與航海路交叉口南側的萬達小區二號院4號樓前,見到了這條不速之客。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
  • 黃承法:用「小豚鼠」養出致富路
    「以前我長期在外做點小生意,後來,感覺做生意長期在外勞碌奔波,到後來也存不了多少錢,不如回鄉創業的好。」談起回鄉創業的初衷黃承法如是說。 2016年,黃承法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到了豚鼠養殖。 「豚鼠平均3個月繁殖一窩,一窩可產5至6隻幼豚鼠,一隻母豚鼠一年可繁殖20多隻幼豚鼠。」
  • 小兔子蹦出致富路
    2020-11-25 17:10:17 來源: 和田日報 舉報   小兔子蹦出村民致富路
  • 雲南紅河州元陽縣逢春嶺鄉:野石蛙帶來了致富路
    雲南紅河州元陽縣逢春嶺鄉:野石蛙帶來了致富路2012-06-29 23: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雲南網        瀏覽量: 4110 次 我要評論   小石蛙大價值  窮則思變。  近年來,逢春嶺鄉獨家村委會農戶結合地方實際,以開發生物資源為主,經過多年探索,把山間溪流中的野生大型食用蛙「石蛙」進行馴化繁育,現已初見成效。2012年3月成立了石蛙養殖合作社,現有社員103人。
  • 通江縣迎春村:養兔走出致富路
    迎春村第一書記趙飛祥認為,只有因地制宜,通過發展支柱產業,才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為老百姓鋪起一條致富路。  引進產業  探索致富脫貧路  雨後的天氣格外陰冷,但迎春村四川大巴山錦祥兔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的臉上卻是滿頭大汗,他一邊擦汗一邊打掃圈舍衛生。「兔子餵養要注意飼料和飲水衛生,必須保持新鮮、清潔。」劉榮向記者介紹。
  •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2020-05-17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