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鵪鶉養成「致富鳥」,看永善這位婦女的創業路!

2021-01-08 澎湃新聞
小鵪鶉養成「致富鳥」,看永善這位婦女的創業路!

2020-07-10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溪洛渡鎮白沙村群眾王光紅,因兒子自幼愛吃鵪鶉蛋,加之當地養殖鵪鶉的人較少,便萌生了養殖鵪鶉創業的想法,並付諸於行動,通過外出學習考察,邀約合伙人,攜手共同創業,「孵出」一條增收致富路。

王光紅通過到昆明等地的鵪鶉養殖基地實地考察、學習養殖技術後,便回到老家邀約叔叔袁貴彬一道養殖鵪鶉。2019年3月,兩人一邊籌集資金,一邊啟動養殖場的選址建設。不到半年時間,完成了佔地約600平米的養殖場建設,場內布局了一間脫溫室、兩間產蛋房,還有拌食區,還取了非常接地氣的名字「蛋么么畜禽養殖場」。隨後,購買了1萬多羽鵪鶉幼苗和養殖所需的物品,經過近兩個月努力,首批鵪鶉蛋上市銷售。

走進王光紅的養殖場,12000多羽鵪鶉不停地發出「啾啾」聲,負責人王光紅和袁貴彬正帶著工人給鵪鶉餵食。鐵籠內的鵪鶉一會兒伸出嘴角,一會兒縮回去,爭相搶食,吃得歡快。

據介紹,他們的鵪鶉蛋以每箱28斤包裝,以150元每箱批發至永善和雷波市場;產蛋率較低的鵪鶉則以5元每羽的價格售賣;糞便也銷往水果種植區。已累計實現產值50萬元。預計今年國慶前後,他們的養殖規模將達到存欄5萬羽。

養殖場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還積極吸納周邊群眾就業。今年60歲的貧困群眾孫昌潤,從養殖場建設以來,就經常到這裡務工,每天可以獲得100元的收入。

「我是周邊的村民,大部分時間在家裡帶孫子讀書,平時她這裡有活就喊我們跟她做,主要是添加飼料,撿鵪鶉蛋,打掃衛生等,還是挺輕鬆的。」蛋么么畜禽養殖場工人孫昌潤說道。

像孫昌潤一樣通過在養殖場務工實現增收的群眾,最多的時候有10多人。

下步,王光紅和袁貴彬將做大做強養殖場,流轉土地拓展種植業,走種養循環發展的路子,依託種養基地開辦休閒農莊,帶動周邊更多群眾共同發展。

﹌﹌﹌﹌﹌﹌﹌﹌﹌﹌﹌﹌﹌﹌﹌﹌﹌﹌﹌﹌﹌﹌﹌

文圖/李玉平 吳亭領 楊洋

原標題:《小鵪鶉養成「致富鳥」,看永善這位婦女的創業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 他從事鵪鶉養殖業時間並不長,正式開始鵪鶉養殖也就半年的時間。沒有養殖鵪鶉之前,他以生豬養殖為主。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去年開始他停止養殖生豬,開始養殖鵪鶉。「養豬的確汙染挺大的,政府開始禁止生豬養殖後,我積極謀求出路,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到全國各地去學習取經,功夫不負有心人,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我找到了更好的致富路子,那就是養殖鵪鶉。」張大叔笑著說。
  • 「女漢子」拼出致富路 吉林返鄉創業「女英雄傳」
    種蘑菇、土豆也能致富?誰說畢業一定要在城裡工作?誰說賺錢就得進城務工?在吉林省,一條「引鳳歸巢」路吸引了無數有膽識、敢創新、肯吃苦的「女中豪傑」返鄉創業。經過幾年拼搏,這些「女漢子」拼出了一條條致富路,更譜寫了一段段傳奇。
  • 小小鵪鶉蛋成農民致富「金蛋蛋」
    8月5日,在梁園區觀堂鎮劉莊村,鎮幹部張彬領我們參觀了村民樊中華的鵪鶉養殖場,只見一隻只灰色的鵪鶉在籠內或覓食或悠閒嬉戲,十分喜人。拇指大小的橢圓形鵪鶉蛋,表面有棕褐色斑點,一筐筐整齊排列著。今年上半年,俺家賣鵪鶉蛋已收入3萬元,預計到年底,靠這6000隻鵪鶉下蛋,還能收入4萬元左右。」說起養鵪鶉的收入,正在撿鵪鶉蛋的樊中華喜笑顏開。一旁的村黨支部書記曹付山告訴我們,3年前,38歲的樊中華是村裡出了名的貧困戶。為了早日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他整日一門心思地尋找脫貧致富路。
  • 鵪鶉「啄」開致富門
    新疆日報訊(通訊員王亞萍 劉敬報導)5月27日,在博樂市小營盤鎮哈熱根特託哈村一處鵪鶉養殖房裡,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鵪鶉蛋被人裝滿小盆,而這位正在撿鵪鶉蛋的人,就是養殖戶於立洪。  「鵪鶉蛋供不應求,每兩天就要運送近2萬枚。」於立洪樂得合不攏嘴。
  • 「80後」棄萬元月薪回鄉養鵪鶉
    「身邊有不少朋友自己創業,小打小鬧的,都挺成功。」徐鍇介紹,那時候,他雖然工資不低,但每天早出晚歸的,休息時間並不多,無暇顧到家庭,而且整天對著空調機器也膩煩了。「可能我生來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我想要改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徐鍇頂著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工作回鄉創業。向靖江市農委和獸醫站的朋友諮詢後,他決定投身鵪鶉養殖。
  • 侯馬:農商行扶持養殖戶 小鵪鶉鋪就致富路
    走進侯馬市高村鄉鵪鶉養殖基地,鵪鶉養殖大棚裡6層的飼養籠整齊地排成四排,蛋架上已經散落了許多鵪鶉蛋等待分揀。一排排鵪鶉歡快地啄食、飲水,工人們有的投餵飼料,有的忙著撿拾鵪鶉蛋,有的向成品包裝盒上粘貼標籤……基地裡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情形。
  • 小竹鼠,大商機,她用竹鼠與村民共奔致富路
    張根萍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多年來憑著自己的勤勞能幹和一股子韌勁,進行竹鼠養殖。1997年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開過餐館、養過豬、放過鴨,日子過得非常充實。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根萍在電視上看到一期養殖竹鼠的致富故事。
  • 我市婦女創業創新工作登上《中國婦女》雜誌英文刊!
    近日《中國婦女》雜誌英文刊刊登了《半山半水盛開創業之花》以「三瓜公社」婦女創業為案例詳細講述了安巢經開區婦聯在推動婦女創業創新、拓寬婦女致富渠道方面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脫貧之路。下面為大家奉上翻譯版~~▼▼▼半山半水盛開創業之花巢湖經開區三瓜公社婦女闖出新天地從定期組織女性職業技能培訓到帶動鄉村婦女轉型增收,從積極落實「三免兩減半」幫扶政策到打造婦女就業創業一條街……在上級婦聯的指導和幫助下,安巢經開區婦聯在推動婦女創業創新,拓寬婦女致富渠道方面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脫貧之路。
  •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摘要: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青年創業貸款150餘萬元,成功扶持了多名青年創業者成功走上致富道路,真正成為青年自主創業的「金紐帶」。今年以來,建行德州分行黨委積極落實德州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行扶貧工作要求,選派第一書記駐齊河縣馬集鎮南方寺村開展扶貧脫貧工作。
  • 下過鄉,養過鵪鶉,千元資金創業,靠賣豬飼料成425億四川首富
    1、知青四年,辭去國企工作,下鄉創業劉永好1951年生於四川成都市,在其17歲時,插隊到了成都市郊的新津縣古家村。當時的古家村當地沒水沒電、缺醫少藥,連一條完整的公路都沒有。劉永好一天的工分是1角4分錢,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劉永好堅持了4年。
  • 玉泉故事匯|創業不忘「初心」,玉泉區這位勞模帶領鄉親致富
    玉泉故事匯|創業不忘「初心」,玉泉區這位勞模帶領鄉親致富 2021-01-15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殖小鵪鶉 實現大夢想 放棄城市高薪工作回鄉養鵪鶉 帶動27戶貧困...
    「啾啾——啾啾——」3月26日,新疆博湖縣塔溫覺肯鄉東大罕村陳盼盼的鵪鶉養殖場裡,一籠籠鵪鶉在啄食、飲水、飛上飛下。陳盼盼撿拾著鵪鶉蛋,計算著訂單說:「今天明天的貨都訂完了,要接單的話,告訴客戶得後天才能有蛋了。」
  • 四川23萬名婦女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巧手編織致富夢想
    3月7日,在資陽市婦聯開展的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培訓現場,手編服飾公司總經理劉華自信地說。劉華用毛衣鉤編創業,帶動簡陽1000餘名婦女居家就業,每名婦女月均增收近千元。  近年來,我省把婦女居家靈活就業作為一項引領婦女進行生產自救、推動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和破解農村「三留守」問題的重要舉措。
  • 野兔養殖探尋農村致富路
    野兔養殖探尋農村致富路發布時間:2017-01-12   作者:肖浩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據該公司養殖人員介紹,養殖的肉兔主要有山東大白兔、成都野兔和本地麻兔,技術成熟,效益較高而周期短,是農村起步較為簡單、見效收益較快的養殖業之一,適合勞動能力較差的部分農村留守老人、婦女進行創業養殖。在參觀了該公司的養殖場了解肉兔養殖的情況和技術要求後,芽溪村支書、主任表示擬準備在芽溪發動群眾發展肉兔養殖。
  • 偶然的機會養起了鵪鶉,最後建立起來一個鵪鶉養殖帝國
    如今,河南省輝縣市級鵪鶉養殖業在畜牧業中很有名聲,鵪鶉已成為一些農民賺錢的「金鳳凰」,20多位農民依靠這些「金鳳凰」。帶著好奇心,我們訪問了輝縣城市高莊鄉豐源繁殖基地。索靜霞,輝縣該市第一個「吃螃蟹」,輝縣市豐源鵪鶉養殖公司經理,她已成為當地很有名的鵪鶉養殖專家並帶著村民一起致富。索靜霞今年42歲,高中畢業後出來工作。在此期間,她從事攝影工作、從事煤炭業務。
  • 買了鵪鶉蛋忘了煮,竟孵出20隻小鵪鶉!網友:太多了,求領養!
    鳥蛋含有各種豐富的營養,是許多人都愛吃的美食,不過大家有沒有看過孵化的鳥蛋呢?臺灣省雲林就有一位網友買了一盒鵪鶉蛋回家,結果因為忘記煮,加上夏天的氣溫太高,過了幾天竟然孵化出約 20 只小鵪鶉!▼這位網友表示,媽媽在附近的超市買了一盒鳥蛋,準備料理來吃,結果放在廚房就忘記了。▼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夏天的氣溫太高,這些鳥蛋放太久之後,竟然孵化出約 20 只小鵪鶉!▼網友先把這些小鵪鶉安置在保麗龍箱子內,也準備了一些飼料和水給它們。▼可是因為真的沒有多餘的心力照顧這些小鵪鶉,網友只好上網詢問:「有沒有想要認養?」
  •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2020-05-17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怎麼致富?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李枝英夫婦、黃玉娟夫婦帶領28位計生母親共奔幸福路。這些年跟著我的計生母親,全部都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都可以獨立承包自主創業了,我一直希望她們不要永遠在基地打工,有朝一日也能當家做主人,這個心願正在一天天變成現實!」沃豐野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黃妹香的臉上堆滿笑意。
  • 黃承法:用「小豚鼠」養出致富路
    「以前我長期在外做點小生意,後來,感覺做生意長期在外勞碌奔波,到後來也存不了多少錢,不如回鄉創業的好。」談起回鄉創業的初衷黃承法如是說。 2016年,黃承法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到了豚鼠養殖。 「豚鼠平均3個月繁殖一窩,一窩可產5至6隻幼豚鼠,一隻母豚鼠一年可繁殖20多隻幼豚鼠。」
  • 特克斯縣:「靚髮屋」項目設備發放 助力婦女美麗事業
    12月23日,特克斯縣舉行了「靚髮屋」項目設備發放儀式,為全縣受資助的11名婦女發放了價值11萬元的美容美髮設備。  今年以來,特克斯縣婦聯把「靚髮屋」項目作為婦女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秉承促進婦女創業就業發展,共享現代文明生活的宗旨,在貧困村裡建靚髮屋,將扶智和扶志相結合,推動婦女走出家門,走進店門,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