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王勃提前寫了《滕王閣序》,然後默寫出來,認為不太可能。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一句,王勃怎麼能提前知道當時飛的是一隻野鴨子呢?萬一當天有兩隻野鴨子飛過,豈不尷尬。但是這不代表王勃事先毫無準備。我們看《滕王閣序》,明顯能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就事論事寫滕王閣上的宴會,後一部分寫王勃自己的經歷、志向。
我相信後一部分內容王勃平時沒少寫。因為唐代文人會經常給權貴們寫自薦書,對於王楊盧駱這個層次的文人來講,不應當存在。心存疑問者當靜心究學,全面了解南朝隋唐文風變化,以及唐王朝一改自晉以來中央一統王朝在周邊國家中的地位,彼時,自當知曉文風高華,武風剛烈即是唐王朝的文化背景。
首先,滕王閣序詞句雖美輪美奐,但是層次不高,內核還是初中作文水平,遠不如醉翁亭記,嶽陽樓記寫得好。裡面一些我們看著厲害的詞語描寫,在當時的古文圈裡可能只是常用。這幫自小寫詩弄對的文人堆裡,出了一個百年不遇的奇才,當場做出這篇文章我覺得還是比較可信的。可是回過來說,他事先有準備,或者當場寫好但是後來又進行改動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王勃臨場發揮寫的滕王閣序就類似於當今各路作者演說家現場口若懸河出口成章,只不過更為有文採。大傍晚的坐在亭子裡看風景,遠遠望去,看到鳥在天上飛,好多好多鳥,再仔細一看,娘的不是,有些雲彩在被風趕著跑,咦。有趣有趣。天上的鳥和雲彩,地上的水看不到頭,王勃在想,雲彩可以一直在天上跑,只要有風的拒絕,但是鳥總不能一直飛吧,總會覺著累吧,總會找個地方歇歇腳思考思考鳥生吧,可是這眼前一望無際的水,它們該到哪兒歇腳啊,王勃先生陷入了沉思。
滕王閣序百讀不厭, 甚有體會的是 駢文並非是通過學習而能致用的, 而一定要是天才才能完成的 天才根本不是學出來的 而是生下來就擁有的能力。 是上天賦予的能力, 滕王閣序, 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歷來被稱, 古文第一 反對的聲音只有一種 。就是 拿出嶽陽樓記 來對比 ,但是無數次的閱讀就會發現 ,嶽陽樓記, 並非是天才才能完成的作品 。嶽陽樓記之高度在於其思想高度, 思想高度是通過後天的學習積累能達到的, 但是讀滕王閣序, 真會讓人驚嘆到 。
世間竟能有如此文章 。我想引用韓愈的評價 ,讀之可以忘憂,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大舉反駢旗幟 ,他的評價足以證明 ,滕王閣序, 古文第一的高度。 這一切要歸咎在,王勃被上天賦予的才能。直到現在重看滕王閣序,都為這文採驚為天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傑才能夠寫出如此的散文,高度不夠無法從進行評價,《滕王閣序》都有了,所以乃上乘之作。所謂「色彩」,乃藝術家觀物的感性再現,是描寫物的妙意,客觀之物都是色彩斑斕的,但是人人對世界的感受不同,所以萬物都有著我之色彩的感覺。
千古名句,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色彩感極強,而且這種色彩是流動的。一篇好文章裡有一個名句能夠流傳千古,那麼就是文章大家了,何況《滕王閣序》不止這一句。唐代的制舉很亂,幽素科並不是正規的明經、進士。其中含義似乎是簡拔幽隱隱士的特殊考試。所以應制後也不過只能授一個從七品上的朝散郎。這個顯然不是王勃所甘心的。而之後王勃也試圖傍上沛王李賢做侍讀。沛王李賢就是後來史書有名的章懷太子。如果順利的話,王勃這步棋意味著未來的將相之路。但是因為一時手賤替李賢寫了鬥雞的檄文,被高宗李治認為是離間兄弟關係,而迅速的貶出王府。後來又在虢州參軍的任上涉嫌殺害自己的逃奴而丟官並差點丟命——如果不是遇上了大赦的話。最後在27歲的青春歲月中遠赴交州看望父親的歸途中溺水驚懼而死。